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简介

发布时间:2020-03-02 23:39: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简介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是由中国会计学会、东北财经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以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和实务部门知名内控专家为研究主体,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式科学研究机构。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的宗旨为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开展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在提供内部控制实施动态、内部控制专项数据、内部控制本土案例、内部控制研究报告等信息的同时,组织内部控制的专题研讨会和相关培训、咨询,一方面为政府相关部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提供政策建议,另一方面为国内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最终搭建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研究和交流的高端平台,实现理论研究、咨询建议和服务实践三者有机的结合。

中心的运行采取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专家委员会从战略发展与业务指导的角度对中心的研究动向、研究计划.课题设计、研究难点等方面给予指导并提出专业化建议。

中心设置主任1名,全面负责中心的日常营运工作;副主任3名,参与中心的重大事项决策。另外,指定属于会计学院教师的1名副主任为常务副主任.协助中心主任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心日常管理部门及其主要职责:咨询部:负责组织企业内部控制及相关领域培训,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学术部:负责举办对外会议与学术讲座以及中心项目管理;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会计与控制评论》,《会计研究动态》等刊物;办公室:负责日常接待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

中心下设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室、非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室等若干研究室.围绕内部控制不同较域开展研究工作。

中心工作范围包括:

提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年度研究报告》:每年跟踪中国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进展情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定期提供具有时效性和综合性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年度研究报告》。

承担高层次课题:申报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财政部,教育部等课题,为相关部门提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报告。

编辑出版《会计与控制评论》,拟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采取学术集刊的形式,编辑出版《会计与控制评论》,以此为平台.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企业和中介机构及时提供最具有代表性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

建设中国本土内部控制案例库:组织力量整理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本土内部控制案例库,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展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教学培训和实务操作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

开展各行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中心将利用科学研究优势,立足共性,突出特点,针对传统制造业、高科技行业、金融保险业、小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实施问题展开研究,从而为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构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拟组织研究力量,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企业本土实际,构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排行榜”。

提供企业咨询与培训服务:中心将与中国会计学会、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开展紧密合作,依靠中心团队优势与研究力量,为国内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中心近三年来,在辽宁省教育厅、东北财经大学等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化建设与刊物、信息化建设与刊物、社会服务、体制创新及制度建设等各方面成果斐然。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本基地”)隶属于东北财经大学,主要依托于会计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2004年6月,为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在原有的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2005年5月,正式获批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A类);2006年获评辽宁省首批高等教育创新团队;2008年6月,在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绩效评估中名列前茅;2010年7月,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名为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一、科学研究

基地自成立以来就大力推动科学研究,重视并加大科研人员和经费投入,并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基地近三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560多万元(含配套经费),其中纵向经费505.876万元(其中拨入经费282.4万),横向经费60万元;新调入研究员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4人;累计购置图书63.5万元,追加用于改善实验条件和工作条件的支出53.8万元,办公条件、资源条件和实验条件显著改善。

截至2011年7月,本基地在《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人均超过5篇,其中被CSSCI检索的篇数达到66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9部,其中专著5部,译著14部,同时出版各种层次的教材六十余种。

本基地近三年研究成果多次被采用或转让。其中,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财政部等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用4次,被深圳市交通委员会等大型企业采用1次。

2008~2011年间,本学科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7项,并在高层次的科研奖励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其中,获得财政部中国会计与改革30年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杨纪琬奖学金优秀论文奖1项,辽宁省教育厅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4项,辽宁省人民政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以上5项。

近三年来,本基地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项目8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课题3项,财政部重点课题2项,省教育厅研究基地项目7项、创新团队项目2项、实验室项目4项。无论是课题的质量、数量,还是获得科研经费的金额,均比过去有质的飞跃。

二、标志性成果

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精品导向,围绕内部控制研究领域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

2008~2011年间,本基地公开发表内部控制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10篇,出版内部控制方面的学术专著3部。其中,这10篇论文均发表于《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等CSSCI刊物,且分别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辽宁省教育厅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学科建设

自成立以来,本基地始终以会计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同时推动学科建设与提升。

自2002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对全国重点学科的评估至今,本基地所依托会计学专业一直为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早在1993年就已设立会计学博士点。

近三年,基地先后有4人被确定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被确定为辽宁省高校拔尖人才,9人被确定为辽宁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计划,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基地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会计学专业相关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近三年,先后有15人次参加各类会计学专业相关培训。其中,有3人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财务分析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人参加高校教师会计改革研修班。

四、人才培养

本基地在大力推动科学研究的同时,重视硕博士人才培养,倡导并努力实现科研与教学互动,研究生培养与教学成果丰硕。

基地所依托的会计学科下设两个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每年大约招收硕士研究生190人,博士研究生20人。近三年硕士毕业人数分别为191位、183 位、229位,博士毕业人数分别为21 位、18 位、21位,其中,有三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获评优秀硕士论文。其中,1人获评会计学术界最高荣誉奖——杨纪琬会计学奖(2009),另有2人获评“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0);

本基地近三年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新增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2门。

五、学术交流 为推动科学研究事业,基地积极举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派出人员或邀请来华访问学者做学术报告,加强海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基地作为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和东北暨内蒙古地区高校财务与会计学术研讨会的发起单位与秘书处,每年都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举办年会。近三年,基地共承办大中型学术会议7次,其中国际性学术会议3次;参加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50场,提交论文46篇,其中,12篇做大会主题报告或专题报告。

基地还依靠学科建设优势和地缘优势,密切开展与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国际互访和合作研究。近三年,先后派出副高职以上研究人员12人次前往上述国家或地区访问学习;邀请4位海外学者做专题学术报告。

六、信息化建设与刊物

信息化是基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器.。本基地近三年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2010年,基地专门网站(http://cicrc.dufe.edu.cn)全新改版,并更换了功能更为强大的服务器,网站运行更加稳定。

为落实和发挥基地的平台作用,基地积极开展中国本土内部控制案例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库建设,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企业和中介机构及时提供最具有代表性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目前,部分数据已收集整理完毕,数据库建设初见成效。

基地近三年继续与中国会计学会紧密合作,联合编制并出版面向全国会计学会会员的《会计研究动态》18期;编印《科研工作动态》18期、《专题研究报告》4期、《年度研究报告》3部。2010年基地改组后,更是采取学术集刊的形式,定期编辑出版《会计与控制评论》,面向全国征稿与发行。

七、信息化建设与刊物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这也是本基地大力推动科学研究的主要动力之一。

近年来,基地利用自身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主动承担政府研究课题,努力提高基地参与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能力,并成为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近三年的典型成果转化包括:2008年12月,张先治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成果要报》摘发,并呈送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总理、副总理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参阅;2008~2010年,基地每年都接受财政部委托对上市公司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效果进行跟踪测试和深度分析;2010年12月,深圳市交通委员会设计采纳并应用基地为其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八、社会服务

本基地发挥自身在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优势,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承接了大量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应用研究课题,同时还吸收实际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派遣中心学术骨干担任实际工作部门的财务顾问或独立董事,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比如研究基地2011年承接了深圳市交通委员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该项目被列为财政部2011年重点课题。

在向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承担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的同时,本基地利用自身优势,先后向辽宁省电力公司、云南省财政厅等企事业单位提供对外管理咨询和培训,以良好的信誉和高质量的咨询培训服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咨询培训网络并赢得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自身造血功能。

九、体制创新

2010年7月,辽宁省教育厅正式发文(辽教函【2010】277号),同意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的更名重组申请,基地正式更名为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并与中国会计学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立信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以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和实务部门知名内控专家为研究主体,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式科学研究机构。

基地实行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专家委员会下设学术委员会。在学术团队建设上,本基地共设立了七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配备至少有3名以上骨干人员。其中,有25人有博士学位,占总人数的90.3%;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总人数的100%。

十、制度建设

本基地制定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科研制度和学术交流制度。

根据《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暂行管理办法》的精神,并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本基地制定了专家委员会暂行办法、学术委员会章程、基地主任职责等制度。

在建立健全科研激励制度方面,研究基地先后制定了《科研奖励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学术交流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在激发学术团队科研积极性、发挥整体优势、推动本基地科研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依据。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简介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简介
《内部控制研究中心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