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宣汉县南坝镇丧葬习俗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7: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宣汉县南坝镇丧葬习俗探究

内容提要: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产生、演变和积沉下来的南坝丧葬习俗,既表现繁荣多样的礼仪形式,又是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本篇论文运用民族学、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南坝镇至今仍保存的上百年的丧葬习俗的相关部分给予展示,重点探访南坝镇丧葬习俗“十礼仪”。文中以“报丧炮”、“打井”等为例给予说明,对南坝镇丧葬习俗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讨论。丧葬习俗为人生的最后一个礼仪,由于儒家“事死如事生”,因而丧葬礼仪就成了人们尽孝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丧葬习俗向现代社会过渡中,南坝镇的丧葬习俗仍保留着较古老的元素,并作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办丧事时主要表达哀思追远,致敬示爱,承良竞志,求福避祸,求得心理平衡;更有争荣显,明身分,定荣辱,行教化的作用,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南坝镇 丧葬仪式 棺材 灵魂 阴间

一.引言

民俗学包括的内容很广泛:从横向看,有民俗地理学;从纵向看,有民俗历史学。这两者都在风俗礼仪上留下不少沉积或踪迹。至于土民的融合和迁徙,在礼仪习俗的形成与变化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南坝镇地处四川省东北部,距宣汉20公里。南坝镇不仅是南坝镇,更是红色革命老区。镇内全为山地地形,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峦纵横,沟谷汇成前河[长江上游],嘉陵江的支流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当地人们仍相信万物有灵,在民间流许多神怪传说。逢年过节时人们还会虔诚地焚香烧纸,敬拜神灵祖先。

南坝镇内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主要住在坝子上,山上有少数居民。据家谱及长者口述,可能镇内居民很多为清朝湖广填川,外来人口的后裔。他们来到南坝这个山区古镇,经过世代繁衍生息之后仍保留着很多先人民族习俗,并结合新的习俗进行改造,从而形成复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比如当地的

丧葬习俗最为明显。

现通过对南坝镇部分老人的调查访问,将当地流传上百年的丧葬习俗做一个整理和展示,同时对其中的丧葬礼仪做一番肤浅的研究。

二、正文

中国为礼仪之邦。在过去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人们十分重视 风俗礼仪,丧葬习俗也不例外。宣汉南坝镇的丧葬习俗在历史传承过程中, 虽然有所变化,但基本没离开“十仪式”的内容。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南坝镇丧葬习俗具有不少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不同特色。

(一)临终前的后事仪式

南坝镇流传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穿好内外新衣,否者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遗憾和内疚。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堂屋中间的门板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挺丧”。

1.寿衣

在生命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为死者准备的新衣]。南坝镇汉族的习俗中,贴身穿白色寿衣或寿裤,再穿蓝色棉寿衣、寿裤。最外层套上黑长袍。寿衣的数量一般为单数即

1、

3、

5、

7、9„„,如果为双数件就会犯“重丧”。寿衣的样式一定要是传统的样式,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等到临死的那一天也得恢复原来的装束。按照传统观念,人死后就要去见远古的祖宗,否则就不让自己的子孙认祖归宗。

2.洗澡

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给他洗澡。这实际上是给死者进行第一次化

妆整容,给死者洗澡:拿手帕用热水[②一种名叫茱萸的植物,把茎叶和水熬成汁,这种汁有清香味]给死者擦身子。一方面寄托了生者对死者的深深孝敬之情;另一方面也有和寿衣一样象征意义。清洗尸体所用水俗称“买水”,即把“阳水”变“阴水”的一种转化仪式。买水用的钱叫“阴钱”:即烧香化纸。买水为死者洗澡的目的除了用水洗去生前的罪恶,消除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让死者的灵魂知道这不是在给活人洗澡,而是让死者干干净净到达阴间,被祖先所收容。

3.挺丧仪式

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穿好内外衣,否者就是光着身子走了,生者就会感到十分遗憾和内疚。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要把他移到堂屋中间的门板上,脸上盖一张草纸,双脚用麻绳捆起来,再在门板下点一盏长明的菜油灯,旁边点上香烛,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挺丧。在南坝镇上,如果死者生前为屠夫,那么临死前必须在旁边放个木盆,里面放些水,把屠刀砍在盆缘上。否则,他不会被阴间收容。

(二)、新逝后的丧葬仪式

对于刚刚逝世的人,丧家会处于沉重中,为死去的亲人表示哀悼,一般都会通知自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以及死者的同事、朋友等来参加悼念活动,以告慰死者。 1.报丧仪式

对于刚刚逝世的人,首先就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亲朋即报丧。

(1)报丧炮

报丧是人死后的一种仪式,是以发信号的方式,把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按照旧俗,在南坝古镇上以放鞭炮的形式作为报丧信号,这就叫“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亲友,被派的人必须为死者的亲属,并且披麻戴

孝。

(2)电话报丧

如今通讯发达,一般都采用打电话的方式通知亲友和村人。

在汉族的观念里,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亲属家人朋友分担悲痛的做法。

2、丧服仪式

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葬家必须穿着丧服。

(1)丧服的目的

在南坝镇丧礼中,给长辈穿丧服,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为亡人 “免罪”。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 “遵礼成服”。

这些与传统丧礼无实质区别,但现在更多的是以身臂上“戴青纱”来代替。

(2)戴青纱

青纱分为两种颜色:白纱为死者直系后代所戴;黑纱为旁系后代所戴,长辈、平辈不戴。然后再在青纱上贴不同颜色的圆纸片,来识别不同的辈分,子辈不贴,孙辈贴红色,曾孙辈贴绿色,玄孙辈贴紫色。

(3)披麻戴孝

在以前则是这样:直系、旁系全都在头上裹一条白帕,并且留一部分,留着的白帕部分系上麻绳,即披麻戴孝。如今农村仍然沿用。

3、招魂和送魂仪式

在南坝镇上,招魂、送魂仪式非常职业,一般是请道士来完成。

(1)招魂

道士在死者家中先根据死者的咽气时间,推算出死者的魂魄、落地深度即死者的魂魄在地下几丈深处,这将是道士做法超度亡魂过程中的重要参数。随后,就开坛做法,在其中一间屋内靠墙摆一张桌子,墙上挂一张“天地君亲师位”的神位,桌上点香蜡,摆供果,两个灵位:一个灵位是死者的;另一个灵位是死者亲友的灵位,这样魂魄会跟着亲友归附回来。

(2)路引超度

在招魂的同时,道士也会为死者编写一份路引。路引上面,先写各路先人的名号,一般而言,只往上追溯四五代左右,但也会有百人的名字列在上面,这些已故亲属的名字也将是法事的重要依据,通过法事让这些先人的灵魂来引领死者的灵魂顺利到达阴间,并告知死者与其关系,让他们在阴间善待死者。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路引上先人名号,一般而言很难写全,由四五代前的先人发衍下来的后人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而中国人向来看重家谱,在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被销毁殆尽,很少有家庭保存家谱,即使侥幸保存下来,也会因为保管不当等原因损毁或遗失。家族的谱系只能靠后人通过记忆尽量构建出来。

在夜间,道士敲响钟磬铙钹,口念咒语,做引路。而死者的亲属则披麻戴孝跟着道士唱和,有时还要跪着。

(3)法事超度

法事一般要三天左右,道士们通宵达旦,不断为死者诵经超度。在诵经期间,由死者的直系亲属在供桌前跪拜祖先和死者,每诵完一部经会有一段休息的时间。如果死者是女性,还要加一部佛经,讲述的是佛教罗汉目楗连救母的故事,用以表达死者后人感谢生育之恩。有些道士是以歌的形式唱和,

让亲属听后更加伤心。

这里的道士虽不是道教里的道士,但跟道教的道士又有一定的渊源,事实上,他是道教和佛教某些部分相结合的一种存在形式。在供桌后挂的是道教的神像和八卦图,道士在做法事时身穿袈裟,戴着僧帽,手拿铙、钹、鼓等诵读经文。诵的经既有道教经又有佛教经。

(4)破地狱

招魂、送魂的特殊法事名叫“破地狱”,即通过法事引领死者之魂到地狱各处通过各种审查,从而顺利到达阴间。

“破地狱”,一般先在屋前空坝进行。在地上用石灰粉画出一些房间的格局,用以表示阴间的各种殿堂。民间认为阴间有“十殿冥君”管事,死者的灵魂要经过不同的殿堂接受冥君们的审问。

“十殿冥君”各有所司,通常我们所说的阎罗王实际上仅是十殿中第五殿的冥君。

“破地狱”就是希望通过人的力量来帮助死者之魂顺利通过这十殿的审判,少受牢狱之苦,让在世的人免除心中的担忧。“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传统观念在“破地狱”仪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具体而言,“破地狱”由道士们戴着面具,拿着铙、钹等走在前面,死者的后人中两人分别举着“招魂幡”,端着灵位跟在后面,由道士们领着在地上画的图中转悠,犹如穿堂过殿般。

在此过程中道士们敲打着手中的乐器,口中用诙谐的语言相互攻击,并且随着节奏越念越快。

破地狱共有十个部分,是与冥界的十殿相对应的,每个部分操作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每个部分的末尾会焚化相应冥君的名号,通知他们来收“钱”,

并随之焚化一定量的纸钱。

(5)祭文

“破地狱”之后就是念诵祭文,祭文一般由道士或较有文采的亲友撰写,一篇好的祭文会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4、吊唁仪式

吊唁仪式,在南坝镇是最讲究排场的一个仪式。 (1)跪拜

南坝镇一般把吊唁称为拜祭,在南坝镇的丧家,大门堂屋的灵柩前设一个灵案,在灵案前放一个钟磬,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敲击,铜磬声一响,黄泉路上光亮一闪灵魂就借光前进。灵堂前,女眷们悲泣哭声,洋溢着整个灵堂。孝子、孝媳至始披麻戴孝,跪在灵案边陪祭。来吊唁者都在哀乐声中向死者跪拜,俗称“先死为大”。除了长辈不下跪,即使平辈也得跪拜。

(2)祭礼

一般亲友们所送祭礼是香烛、鞭炮、纸钱、利布。而女婿和娘家除香纸外,必须备“吹手”[即铙、钹、鼓等乐具组成的丧葬乐队]为祭礼。当送祭礼前,来吊唁的人到来时有些还哭唱出来,生前与死者的友好关系,嘱咐亡魂保佑他们如何等等。这时哭声、

哀乐声使整个灵堂的气氛沉浸于极端悲伤之中。这种亲情、友情割舍难分由然而生。

(3)如今吊唁仪式

而如今,南坝镇上又有一种新吊唁仪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在悠戚的哀乐声中,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而后再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吊唁人可以向死者主要

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话,如“请多保重”、“望你节哀”、“要注意身体”等等。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5、哭丧仪式

哭丧仪式是中国哀丧礼仪的一大特色,贯穿在仪式的始终。在南坝镇上,哭丧仪式多达数次。

(1)哭丧的特点和内容

哭丧的特点是声音大、语速慢。其内容主要是哭诉丧家之痛,追悼死者生前的恩德,自责对长者的不孝。

(2)报丧哭

哭丧仪式的开始是从断气那一刻开始,孝男、孝媳、孝女就开始哭丧, 由此作为报丧信号,传递给亲友。 (3)吊唁哭

而在吊唁时哭丧那更是不可少的。哭的音量大小也是非常重要,如果那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被人们示为“不孝”、“大逆不道”、“天理难容”。如今为了求得美名,孝子孝孙们在此确实颇费心思,花钱请人哭丧,便是孝子孝孙惯用手法。

(4)上坡哭

上坡的这天早晨,哭丧那是非常受重视,由长房媳妇牵头哭丧,并要哭“开大门”,其目的是为死者哭开十八层地狱,否则死者就会在阴间受罪。

(5)做七哭丧

在做七的时候,儿女媳妇仍然要哭,哭死者能否到达阴间。这种哭丧习

俗大都由女性来担当,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平安到达阴间,同时也寄托对死者的敬意和思念,难舍难分的亲情。

6.入殓仪式

入殓有大殓和小殓之分。

(1)小殓

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而在停尸时就已经给死者穿好了寿衣,此后主人和妇人都要把头上的布物卸下来,把头发盘束在头上,男子必须理发、剃须,面部整修,两眉舒展,双目紧闭,鼻梁挺括,如果鼻梁下陷,塞棉垫起,嘴唇合闭,面部略打红粉。简单整容后,亲属用被子把尸体裹上,然后再用绞带捆紧。在这以后,再把布囊套在尸体上,然后用被子覆盖好尸体。

而在南坝镇上,忌讳用“缎子”[谐音“稠子”]作为被子、寿衣,是因为“缎子”和“断子”谐音。惟恐因此遭到“断子绝孙”的恶报。而人们一般用绸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孙。更不能用带“洋”字的布料,因为“洋”与“阳”同样谐音,这对阴间的死者不好。

在覆盖尸体前,要举行开光明和拭目等活动,即用新棉花蘸温开水,擦洗亡人的眼睛,称为开光。这也是孝子亲手做的事。据说死者若不开光,下辈子转世必然是瞎子。

(2)大殓

是指收尸入棺,而南坝镇上称归大屋,这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所以举行大殓仪式非常隆重。

收尸盛殓的棺材,是以松柏木制作的,忌讳用柳木。松柏象征长寿,而柳木不结子或以为导致绝嗣。据说完全用柏做的棺材会遭雷击,必须掺一些杉木。寿木做好后,搁在那里不能移动,俗说随便移动对本人不利。棺材外

面一般漆成朱红色,写上金字,也有画上花鸟人物的。

大殓是在小殓的第二天,就是人死后第三天举行,以待他生还过来。按照南坝镇习俗,在棺底铺一层黄纸,意味死者灵魂能高高的升入天堂。当主人“奉尸殓于棺”的时候,是最能抒发子女们孝心的时候,是亲人孝思形成的最佳场合,亲人们都会来见最后一面,所以大家都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盖棺材之前,还要往棺材内放一些盐、茶、五谷等,其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在阴间衣食无忧。

盖棺时必须把睡着的人叫醒,特别是小孩,生辰八字与死者相适应的最好要远离灵柩,以防盖棺时也把他们的灵魂盖入棺内,而永远不能醒来。

入殓前后,停棺在堂,必须是阴凉通风,防止高温尸体腐化,直到出殡。

7、择日仪式

出丧择日仪式,涉及内容面广,稍有不慎,可能犯忌,所以必须慎重。丧事者,要避开忌月才行,只能暂时入土葬埋,等忌月后,在南坝镇择日必须由当地阴阳先生来确定,而他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死者的时间,下葬的时间来决定,如果推算不好,迷信的说法就会犯重丧[]、犯煞。如果因为特殊事情不得不安丧时,要采取一些仪式来防止。在忌月有再挖出重新入土为安。

8、出殡仪式

南坝镇下葬实际是土葬,但土葬的确不是随便安排,否则会被相邻亲朋耻笑,所以但凡葬都有一套比较考究的仪式。

(1)选地

在南垻镇,选墓地是由阴阳先生来负责,在当地认为墓地的选择与子孙后代祸福相联系。因此有的丧家会出高价请阴阳先生选地,再买下它作为墓地。

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繁锁的,抬灵柩的人叫“八大金刚”,挖好放棺的洞穴叫“打

井”。打井之前还要祭祀开山,阴阳先生要烧香火烛行开山礼。还要画太岁,开山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丧家会遭受祸害。开山后应就要在墓穴前后打两个木桩,然后由阴阳先生在打穴的地方挖三下,接下来就由其它帮忙的人接着挖,大小能装下棺材为止。

(2)上坡

南坝镇上坡,一般选择在早晨某一时刻进行,阴阳先生根据算好的日子。上坡的时候,由他将几根长凳从屋内连到屋外,通过念咒将死者的灵魂引同屋,然后再将棺木抬到屋外停放,这一过程叫“出灵”。随后将两根原木捆缚在棺材两侧,等候吉日由“八大金刚”将棺木抬至墓穴下葬。这个过程是由阴阳先生在前念咒语引路,后面由孝子举着魂幡,端着灵位紧跟其后,再由“八大金刚”抬着棺木踩着吹鼓手们吹拉弹唱的哀乐前行,最后跟着死者的亲属,披麻戴孝,沿途嚎哭送亡魂上路。这哭声、哀乐声惊天动地,真可谓是悲伤之极。

(3)下葬 棺材抬到墓穴旁时,把两根原木抽掉,再由阴阳先生在墓穴里烧地气纸,纸烧完后把纸灰扇出墓穴,再将一只事先准备好的公鸡的鸡冠割破,将鸡血洒在墓穴内,撒一些五谷杂粮,这时子孙们把自己的衣服卷起来接住这些杂粮,再用布包好,如果三年不被虫吃,就说明此地风水好,子孙们就会升官发财。五谷杂粮以备死者的灵魂在阴间使用,最后由阴阳先生指挥棺材放入墓穴,拿出罗盘,拔正方向,坟的风水朝向是由棺材的朝向决定的,而不是堆起来的坟包的方向所决定。

(4)埋土

由孝子拿着锄头在棺材的左侧挖三锄泥,抛向右侧,用同样的方法在右侧挖三锄泥抛向左侧。这种习俗反映了孝子对死者生育之情的感激,更有一种“养儿防老,送老归宗”的说法。再由其他帮忙的人把棺材用土掩埋起来。在这过程中阴阳先生会念咒语,说一些吉利的话让丧家安心,丧家此时还要

谢吹手和客人,在亲朋眼里死者已经入土为安了。

(5)踩界

棺材被土掩埋,这还没算完。此后,阴阳先生用石灰在埋棺材的地方画一个圈,以此圈作为坟地的大小,即为死者在阴间所住房子的地基,这个过种叫“踩界”。踩界的大小,由丧家事先和阴阳先生商议。这也反映丧家的经济实力,如果经济条件好,踩界范围大,和以后垒山坟所耗资金有必然联系。

(6)封山

阴阳先生烧纸香烛并念咒语,放鞭炮。封山祭礼与开山相对应,这大约是对死者饯行去阴间吧。

(7)垒山坟

在封山之后,再由其他人把埋灵柩的地方垒成像山状的土堆即为垒山坟。这是很有讲究的,垒山坟的大小、样式根据经济条件来决定。经济条件好的丧家,山坟垒得像宫殿一样,在坟的正面贴上瓷砖、大理石等,并把碑石镶嵌在宫殿正面,殿正前方左右侧各一座石狮,四周还有护栏;经济条件一般的丧家,在山坟前立一个戴帽的石碑;经济条件差的丧家垒的山坟较为简单,只用泥土堆成“人”字型的大土堆,再立个碑,甚至不立碑。

至此,丧事主体部分就结束。

9、做七仪式

在南坝镇,真正丧事结束是在“七七”之后。 (1)头七

死者的头七那天晚上叫“出煞”,按民间说法,死者的灵魂在这一天晚上会由牛头马面带回生前住过的地方转一圈。在这一天五更时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喊三声“XX回来

吧”同时端上事先装备好的酒菜,烧纸香烛,设奠祭祀,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后丧家就请阴阳先生用花纸扎一座住宅、庭栏、土灶等十分齐全也可以在店里买,供人观赏后,用火烧尽,据说这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子住,这叫“化库”。现在则用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

者,以便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人的生活。

(2)尾七

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尾七”。尾七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重视,亲朋好友参加“尾七”仪式。“尾七”这天,请阴阳先生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这一次是活人祈祷,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

这样整个丧事就结束了。

三.结语

以上我向大家简单展示了南坝镇丧葬习俗相关部分,因为这样的内容是一个较大的研究课题,涉及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不是一篇小小的论文就能讲清楚的,不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当地纯朴的民风,以及这纯朴民风中保留下来丰富的民族风俗习惯,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产。

但是,到现在这些优秀的民族风俗生存的现状不容乐观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现在通信设备的普及,广播电信节目的传播,生活方式日趋现代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传统风俗冲击很大。现代年青人对传统习俗存在着一种淡漠的心态,使得许多风俗传承都出现了问题。 在南坝镇也是一样的。过去封闭环境的打破,各种信息的涌入,生活条件环境的改变,生活习俗也发生着变化。因此民俗的传承就有断代的危险,所以我们对民族中丧葬习俗有价值的,优秀的部分收集和整理,让其优秀部分得以传承下去。为保存民族文化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

山东丧葬习俗

山东丧葬习俗

农村丧葬习俗

宁晋丧葬习俗

陕北丧葬习俗

.宣汉县南坝镇丧葬习俗探究
《.宣汉县南坝镇丧葬习俗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