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调差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6: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根据北京市现有的人口状况,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占总人口的2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北京已步入老年型社会,而老年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养”和“医”两个基本保证难点。目前,北京共有养老机构369家,内设医务室的有100多家,18家具有认定医疗资质。如何养老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必须所面临和不可回避的社会课题,借此机会我对北京市东城区的部分居民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11年8月2日至8月17日,历时半月,进行了相关题目的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地区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30人当中,男性和女性各为一半,30%北京居民感到养老压力颇大。其中收入越低的家庭,养老压力远大于中高收入家庭。年龄低的群体,养老压力高于年龄高的群体。在养老观念上,50%居民不愿意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在未来自身如何选择养老方式上,近五成被访者选择居家养老。

(一)北京市市民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

据有关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户籍老龄人口将达到340万。届时任何单一养老方式都很难完全应对。但本次调查显示,北京市民社会化养老方式接受度不够。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市民受到送老人到养老院是子女不孝这一传统社会观点的影响,在赡养老人方式的选择上,不愿意将老人送进条件较好的养老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0%的被访者不愿意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表示愿意的仅占被访者的9.5%

其次,在未来自己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多数被访者仍选择由子女或亲属抚养的居家养老,30%的被访者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方式,选择公立养老机构和私立养老机构的被访者只有17%和3.0%。

我国目前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

(二)各种养老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家庭养老 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或孙子 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这种养老模式,是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它既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传统中国社会所需要承担养老的社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也有利于尊老爱幼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社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要养老方式。

但是,这种养老模式目前正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快,家庭规模逐步小型化,年青一代忙于学习和工作;青年人婚后多选择离开父母单独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观念也开始变化,只要条件允许,也不愿与子女同住。这使得现代家庭越来越难以完全承担照料老人的任务,特别是晚年体弱多病阶段的照料责任。

2.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薄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目前切实可行的一种养老模式,北京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已开始进行试点,收到不错的效果。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养老困难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作为社会化养老的补充,社区服务养老将会成为中国老年人养老的新形式。

发展社区养老可以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目前我国各城市社区中,都有不少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低龄老年人和下岗工人,他们是社区照顾老人的重要资源。许多地方实行的时间储蓄就是一种利用闲置资源的有效尝试。时间储蓄就是让社区中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和有闲暇时间的年轻人(义工),自愿到社区为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劳动服务。开展“时间储蓄”老人间的互助活动,让社区内的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让每位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老人,将来也能享受到他人的服务。这一服务模式,既为低龄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了条件,又使得那些下岗后暂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员得到工作(并取得报酬)的机会。

3.社会机构养老 社会机构养老是指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和各种形式的老年公寓。老人的一切生活都在院内进行。随着老年群体的扩大和高龄化,部分老人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自主意识的增强,选择到老年福利机构,

如养老院、托老所和老年公寓的人日益增多。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会得到良好的照顾,及时获得医疗救助,减轻老年人独居的孤独感,儿女也能放心父母的生活起居。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生活逐步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顾,老年机构能担负起这一功能,特别是具有临终关怀性质的老年机构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是,机构养老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严重缺乏,据统计,现有的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床位不到老年人口的1%。其次,养老机构的规模、服务方式、管理水平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收费普遍偏高、部分老年人无力承受;收费低的条件又不好,老年人更不爱去。传统福利机构单一粗放的服务形式已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支持力度,兴办一些符合老年人需要的老年公寓,在用水用电、税收等方面给与优惠政策,实行“民办公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对策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由基金养老,企业年金 和商业保险三个支柱构成,而基本养老又要有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军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后盾。要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保障。

2.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完备设施的养老院。 整合现有的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增 强为老人服务的能力,要成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养老事业的发展。各级财政也要逐步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同时在全社会倡导对养老事业的捐助。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建设不同标准的养老院,在高收入地区多建一些养老、医疗、娱乐一体化,服务周到、设施齐备的养老院。

3.完善家庭养老,社会各方需共同参与。 家庭养老需要政府、社区、老人的子 女共同参与,完善家庭养老的方式,实行政府扶持,老人或子女出资,社区具体负责制。给有老人的家庭配备紧急呼叫器,完善社区医疗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这样才能构建子女放心,老人安心,社区尽心的和谐社会。

五、小结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严峻的现实,政府、社会和家庭必须在思想上给予足够重视,老年工作做好了,社会才能更和谐。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市朝阳门地区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养老方式报告

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社会调查报告

北京市养老调查报告

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

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办法[小编推荐]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调差报告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调差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