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养老方式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0:52: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题目:

学校: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报 告

社 调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因此,老年人的生活养老方式也成了广大市民所迫切关注的话题。解决老年人生活养老等方面的困难已成了现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为此我针对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做了简单的调查。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11年2月6日至3月7日,历时一个月,进行相关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地区。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48人当中,32位男性,16位女性。其中中年人占60%,老年人占30%,年轻人占10%.20%的居民是北京城镇户口,另外80%的居民是城郊户口,家庭成员多为3~4口人。收入水平均为较低。

(一)几种养老方式的选择情况

养老方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及社会机构养老。 1家庭养老:

所谓家庭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来满足。目前,绝大部分城镇居民不愿意选择家庭养老。选择家庭养老的多为农村户口,且均为年纪较大的。

2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即老人分散在家居住,社区服务机构提供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来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依托社区、以社区服务为保障,把社区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的一种社会养老模式。与之相对的是机构养老。由于短期内我国不可能建立大量社会福利设施来安置大批老年人,即使是以后社会保障有了很大发展,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在家居住的愿望。因此,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是我国养老模式的一大特色和

主流养老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社区服务。目前,较多的城镇居民愿意选择这一养老方式。且他们所选择的社区服务多为:家务整理,陪护服务,社交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市内活动的占15.6%,去外地活动占有1.4%。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社区成为最重要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社区服务要求最多、需求最迫切、最实际的是老年群体。

3社会机构养老

所谓社会机构养老就是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的养老方式。就调查所得,绝大部分人不愿意接受机构养老。选择机构养老的人们主要关注的因素多为:绿化环境,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品牌信誉等,选择档次多为中等,且均选择公办机构。

(二)目前养老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居民养老方式的选择,我们发现,北京市燕山地区市民养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子女照顾不周

根据统计发现,越来越多的居民不愿意选择家庭养老,且不愿意选择和子女居住在一起。家居老人感到家庭关系融洽的仅仅50.1%,对子女的照顾表示满意的仅9.2%。其主要原因是,燕山地区市民整体工资水平较低,经济支持、精神赡养等方面,子女对独居父母亏欠不少。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只有43.0%的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其儿女在经济上很宽裕的,经常给老人寄钱,却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2社会帮助缺位

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目前,燕山地区整体养老机构较少,且养老机构的绿化环境,交通情况,服务质量,人文环境,服务态度,硬件设施等不符合老人的需求,许多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出现多方不适应情况,跟有许多老人无法选择养老机构,这正是造成燕山地区市民不选社会机构方式养老的主要原因,不少社区养老服务不到位,不能很好的保障老人的物质生活需求。

3养老方式受限制

养老方式多受经济的限制,由于燕山地区市民普遍收入较低,许多市民无法有效地选择适当的养老方式。不少老人养老保险较低,无法维持晚年生活,更无法选择价钱昂贵的养老机构,即使子女无法妥善照料也只能选择家庭养老。由于经济水平低下,许多社区不具有相应的活动器材,无法购买相应的硬件设施,造成老人生活不变。

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还使得子女对老 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子女多意味着老年人有较多的支持来源,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总之,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也是居民不愿选择家庭养老的原因之一。

四、对策建议

由于我燕山区目前经济水平较低下,因而我们应重点改善社区居家养老条件。社区服务直接、成本低、覆盖广、服务方式灵活,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老龄问题的共识。西方发达国家解决老龄问题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老龄化初期,政府大规模办机构进行养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养老回归社区;最后回到家庭,形成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体系。国外养老福利服务的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举办大中型老年福利机构解决养老问题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社区养老是目前缓解我国养老机构不足、城区土地有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许多家庭两代人都能接受的,既可延续赡养老人的传统,又能减轻子女压力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我们要使燕山区的社区养老最具有地缘和亲缘的优势。中华民族家庭养老源远流长,主要是三方面: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老年群体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要符合老年人“恋家”的心理需求,社会化服务要立足于社区,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综合性的服务网络,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在研究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和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时,要特别注重不同群体和不同组织,即家庭、亲属、朋友、邻里和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照料服务中的职能分工。当前我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大难题

是有能力承接服务的中介组织匮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中介机构(包括部分养老服务超市),主要从事收集养老服务信息,开展养老、维权、保健、旅游和咨询等服务。在养老服务队伍上,提供照料的主要是女性(离家近、收入稳定、工作时间有弹性、一般是老人的邻居,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有责任和感情的驱动)。我们应积极宣传,加强促进养老中介组织的发展。

五、小结

正确对待养老问题,加强养老保障,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增进养老设施,而我们自己要加强对老人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让老人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让给他们颐养千年。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调差报告

传统养老方式最流行

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方式情况调研报告

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农村养老方式的思考

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完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方式

养老调研报告

养老项目报告

养老服务中心报告

养老方式报告
《养老方式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