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北京市朝阳门地区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1:00: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北京市朝阳门地区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养老成了北京的热门话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目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尚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蓝皮书指出,70%的受访者都感受到了生活压力的加重。房价、医疗和养老是市民生活压力的三个最重要的源头,其中71.9%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房价上涨非常担心,57.8%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医疗费用问题非常担心,48.1%的受访者表示对养老保障问题非常担心。这些足以说明现在年轻人的压力有多大。

二、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本人于2011年1月9日至2月20日,通过二周时间,进行相关的调查。

调查对象:北京市朝阳门地区市民。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目前调查6人结果看,中国老人养老还是更多的依靠家庭。而在期望的养老方式选择上,有二位北京市市民更愿意依托社区居家养老,而选择机构养老的人希望费用不超过1500元。都表示不会与子女共同生活,不支持“养儿防老”的养老观念。最关心的因素是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交通便利,服务价格。目前,北京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226万,占总人口的18.2%。分析结果得出,老人较多,年轻人工资较低由于物质、时间、金钱等原因,导致生活十分困难。同时还有一些老人还在“空巢”家庭中生活,因为缺少亲情、缺少子女而感到精神孤单无助。当前市民养老面临的问题:

(一)子女经济、精力双重压力,养老负担沉重

被调查老人表示,目前子女由于工作不固定,孩子还小,社会工作压力大。回家工作时间也少了,没时间照顾老人。二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导致家庭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加倍增长。同时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子女年龄也相应提高,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成年子女越来越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尤其是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退休养老”似乎是一个非常遥远的话题,更不用说,现在就开始为自己将来的退休养老生活做打算。对于卧床不起的老龄人来说,他们的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

(二)部分空巢老人没有退休金或退休金偏低

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金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个最基本、最稳定的生活来源。生病没有钱治是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目前物价涨幅较大、医疗费用较高的背景下,一部分老人的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空巢老人的社区照料服务需求没有得到很好满足,导致部分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在物质上的需求和精神需求,她们更需要“精神陪护”和“精神关怀”,“精神养老”倍受老年人的关注。

(三)啃老族加重了老人的生活负担

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退休金涨幅逐渐加大,不少退休老人日子逐渐宽裕起来。然而,伴随着养老金提高的却是“啃老族”的逐渐扩大。啃老现象加重了老年人的生活负担,降低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在出现啃老行为的家庭,老年人面临子女转嫁的贫困,不仅得不到子女的养老补贴,还要贴补子女或孙辈的生

活。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赖在父母怀里不愿“断奶”的子女,一些老人为了资助子女买房,更是提前支取了养老金,这将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四)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服务需求难以满足

很多老人在独居的生活中如果突遇急病、漏水、漏气、就医、取药、报销不方便等紧急状况时,让老人心理产生厌烦。很多老人因专业知识较少,自我保健能力较差。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在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满足部分老年人养老需求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难以得到基本满足。

四、对策建议

1.老人应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早为养老做准备

在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因为有的老人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只能靠儿子来养老。可我们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不发达,家庭养老各有苦衷。中年这一辈,虽上有老下有小,可自己还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到独生子女这一辈,4-2-2的家庭,有时上面还可能有8个甚至更多老人。这样还不转变养儿防老的观念提倡社会养老,小辈如何生活,真的难以想象。养老必须要靠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好好规划,为自己的养老提前做准备,为时不晚。

2.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及保障措施

相关政府部门要重视老年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同时还要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鼓励社会办养老事业,老年人最关注以及最担心的就是看病难问题。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社区养老体系的建设相结合,建立有床位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构建一个“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有人负责的,慢病管理与疾病双向转诊相结合,能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势”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送医送药上门、定期检查身体、组建传呼医疗组等,便利于老人看病。同时,要结合东城区正在创建中医药特色示范区的契机,让老年人享受中医药特色服务,多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首先,要大力倡导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尊老、爱老、养老。

3.社区要致力于打造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

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社区能为其提供方方面面的生活服务,打造“养老服务”网络。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做到“雪中送炭”, 本着小病不出社区,健康保健日常化的原则。在社区内建立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建立社区网络服务,对高龄、空巢老人建立电子信息卡、走失卡、急救卡,独身老人应安装紧急呼叫系统;开办社区老人食堂,对单身老人和体弱多病的老人,开设适合老年特点的食堂,有家政服务人员料理日常的清洁卫生;家庭的亲情支持还应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以德治家”,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并推广一些亲情关爱活动,使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当前我所调查的朝阳门地区可以收取“居家养老(助残)券”的社区服务商已经涵盖了配送餐、理发、家政服务、电器修理、洗衣等多种服务行业,各行业内的服务商都达到两家以上。这些养老模式既符合国内老年人心理特征,又做到很好的养老效果,都有着广阔前景。让我们现在静养父母和对未来自己养老也充满了希望。

五、小结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见,老年人对未来养老态度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且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是否赞成非家庭养老方式的因素。享用离退休待遇的老人和

经济收入感觉好的的老人对非家庭方式养老方式持更高的认可态度。另外对饮食情况是否关心和对周围卫生设施是否满意等因素,也对老年人非家庭养老的选择意向有影响。目前我国老龄化已迅猛发展,在将来老龄人口增长迅速来看,发展养老机构适应老龄社会已经该不容缓了。所以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巩固居家养老,重视社会养老,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调差报告

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报告定稿

北京市养老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市居民养老方式调查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养老方式报告

养老调查报告

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券管理使用规定(暂行)

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办法[小编推荐]

关于北京市朝阳门地区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市朝阳门地区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