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6: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肥城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坚持不懈地把有机蔬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培植。以“四个之最”为标志创建了“全国有机蔬菜第一县”品牌,成为发展起步最早、编制规划最先、面积规模最大、加工出口最多的县市;以有机农产品博览会暨发展论坛为平台增进了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层次、规模和成效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有机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18.8万亩,品种30多个,年产量50多万吨,总收入6亿多元,产品主要加工出口欧盟、日本、美国、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

(一)

肥城农业基础较好,自然条件优越,水、土和大气环境均适宜有机栽培,发展有机蔬菜的优势得天独厚。立足于这一优势,自1994年开始尝试有机蔬菜栽培,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有机蔬菜已成为肥城农业发展的特色亮点、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探索发展阶段(1994—2002年)。1994年,肥城市济河堂村与蔬菜加工出口企业泰安泰山亚细亚公司合作,探索种植有机蔬菜。经过3年转换期,于1997年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经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和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双颁证”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农户普遍获得丰厚收益。肥城市抓住这个成功典型,采取政府推动、典型带动、市场拉动等措施,引导群众充分认识有机蔬菜的广阔市场前景,逐步走上了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新路子。

规模发展阶段(2003—2005年)。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肥城市因势利导,于 1

2003年确立了以有机蔬菜为突破口,辐射带动有机粮食、有机果品、有机畜禽同步发展的“农业有机化战略”,委托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山东分中心编制了全国第一个有机食品发展规划。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5年发展到12万多亩,年均增长60%。

提升发展阶段(2006年到目前)。着力实施“七个一”的思路措施,促进有机蔬菜产业发展。一是成立一个专门班子。成立了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组织发展有机蔬菜产业。二是出台一套扶持政策。围绕打造有机蔬菜标准化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和开拓国内外市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财政设立了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各项扶持奖励。三是制定一个行动方案。组织承办好有机农产品博览会暨发展论坛,宣传有机蔬菜的安全性、标准化和高档次。建立统一的有机食品标识,在基地、企业及外宣材料上广泛标注,形成了浓郁的有机食品文化。四是开设一批展示窗口。在交通主干道显要位置设立了“中国有机蔬菜第一县—肥城”标示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在大中城市设立有机蔬菜专卖店。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了宣传有机蔬菜的专题栏目。五是建设一批精品基地。选择20个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作为旅游产品培育,展示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生态化、产品天然化,打造了有机蔬菜景观长廊。六是建设一处检测中心。在建成省级有机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级序列。七是组建一支专业队伍。对内抓好规划引导和技术指导,对外开展宣传推介与经济技术合作。

(二)

在发展有机蔬菜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培强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了有机蔬菜健康安全、增收富民的良好品牌形象。

严格质量控制,保障优质安全。在生产、加工、运销等环节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控,建立健全了“三大质量保障体系”。一是标准化生产体系。严格按照有机蔬菜要求的土壤、水源、大气等环境条件,规划基地布局。根据国际和国家的质量标准,将先进技术优化集成,制定了各类蔬菜品种的生产操作规程,在全市有机蔬菜基地进行推广。二是质量监管体系。建立了市农业执法大队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办公室,各乡镇、办事处分别建立了执法中队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各基地都有专门的生产操作记录,在农业投入品施用、关键技术推广、田间管理、产品收获到质量检验等环节,建起了科学规范、清晰完整的档案。有机蔬菜加工企业也都建立了质检室、检测点,定期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推行了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消费者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可根据标志标识一直从餐桌追溯到产地。三是科技服务体系。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起“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运行机制,实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近几年,累计培训有机蔬菜种植核心示范户3000多户,辐射带动4万多户,提高了农户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全市有机蔬菜基地分别通过了国家OFDC、COFCC和国际OCIA、欧盟BCS、日本JONA等权威机构的认证,被列为亚洲食品卫生安全控制协会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山东省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泰安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示范基地。

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充分发挥有机蔬菜加工企业开拓市场的主体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订单挂靠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发展规模以上有机蔬菜加工企业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投资的5家,外资企业投资的2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3万吨;挂靠外地龙头企业18家。一方面,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国际农产品

交易会、中日韩农业国际经贸洽谈会、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等,广泛宣传推介。办好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搭建交流平台,加强经贸合作,在巩固扩大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基础上,多元化开拓澳大利亚、荷兰、英国、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加快了肥城有机蔬菜“走出去”的步伐。另一方面,着力开发国内市场。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消费者宣传推介有机蔬菜产品,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企业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进军国内有机蔬菜市场实现了良好开端。绿源、银宝、佳禾等企业通过建专卖店和进超市专营,将肥城有机蔬菜成功销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济南等大中城市,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适应了人们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北京奥运会期间,成功地将有机蔬菜推上了奥运餐桌,进一步打响了“全国有机蔬菜第一县”品牌。

创新运作模式,推进持续发展。为保持有机蔬菜产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创新经营运作模式,做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文章, 提高了农民组织化和基地规模化程度。一是股份制合作社模式。孙东村探索实行“土地入股,集约经营,小段定额,收益分红”,在农民自愿以土地入股的前提下,实行农场化统一管理和股份制利益分配,收到了龙头企业放心、村集体收入牢靠、群众收入增长的效应。这一模式已在全市135个有机蔬菜基地得以推广,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产生的技术障碍、标准质量问题。二是专业协会模式。由乡镇农技推广中心或村合作经济组织牵头,成立有机农业协会,对外链接龙头企业,对内向会员提供技术、物资、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全市有机蔬菜专业协会和合作社达到290多个,入社、入会农户3.8万个。王庄镇农技中心领办的协会发展了18个农场,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达到6000亩。三是家庭农场模式。引导具有资金、技术、信息优势的种植大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家庭农场。王瓜店镇曹杭村有机蔬菜基地由本村种植大户经营,最大的一户经营土地78亩,扣除每亩每年支付村民土地租金600元、

务工工资800元外,个人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三)

有机农业是迄今农业发展的高端目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肥城有机蔬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有机化战略”,深入落实“七个一”的思路措施,努力以有机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现代化。

市场开拓向更加注重国内市场转变。把严抓质量安全、建立营销网络、强化媒体宣传、实施政府推动等措施结合起来,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内贸业务,扩大销售份额。在继续巩固扩大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争创有机蔬菜发展的“第五个全国之最”,实现国内销量最大。

产业链条向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延伸。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肥城市乡村旅游开发总体策划》,明确了“中国桃都,四季田园—中国四季养生度假地”的发展定位。以总体策划为指导,加快建设有机农业观光基地,开发有机食品餐饮等项目,宣传有机食品文化,培植特色旅游亮点,促进有机农业与旅游业的协调互动。

发展领域向覆盖全部有机农产品拓展。按照全市有机食品发展规划,计划到2012年,有机蔬菜基地面积突破20万亩。在抓好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有机林果、有机畜禽、有机粮食等产业,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抓到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效益。

成都平原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思考

蔬菜有机

有机蔬菜

崇信县蔬菜产业发展

麒麟蔬菜产业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安庄村发展有机蔬菜

有机产业反发展现状

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推荐)
《肥城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