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历史字词句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11:57: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历史课的字词句教学

张书林

古来文史不分家,语文的文学的史学的,很多都是同一种材料,只是一个从语言的角度来进行说明,一个从文学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一个从历史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但是,都必需把文章的意思弄清楚,这就必需进行语文式的字词句教学。

现在的历史教学,大多打着发展能力的旗号,大肆分析什么重大事件的重大问题,但是,一到具体的文字表述,就会出现很多错字别字。我们要忠实地反映历史真实,就必需用准确的字形、字音来表述我们掌握的历史知识。

中国有很多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字的写法读法很有讲究。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

半坡人培植了“粟”,很容易写成“栗”;黄帝时代有“蚩尤”部落,“蚩尤”很容易写错;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禅”字容易写成“褝”;夏朝最后一位国王叫“桀”,读“jié”,桀的正式名字叫“履癸”,因为他喜欢随便杀人,他死后,后人给了他一个外号叫“桀”;商朝的都城在“亳”,读“bō”,很容易写成“毫”;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本名“辛”,因为他“残义损善”,后世特别给他一个谥号“纣”;纣创造了残酷的刑罚“炮烙之刑”,“炮”字读bao第二声;西周开始的都城是“镐京”,“镐”字读“hào”容易写成“稿”“锆”;西周后期西方民族有“犬戎”,“戎”字容易写成“戒”;西周河南有一个小国“虢”,读“guó”,左边的形旁容易写成“豸”;商朝的“司母戊鼎”,“戊”字容易写成“戌、戍、戉”;西周“王畿之地”的“畿”读“ji”;春秋晋国和楚国的“城濮之战”,“濮”读“pu”,容易写错;吴国有国王“阖闾”,读“hélǘ”;战国齐国都城“临淄”的“淄”读“zī”,容易写成“菑、缁、锱”;燕国的都城“蓟”读“jì”;春秋战国时期的灌溉工具“桔槔”,读“jiégao”,容易写错成“秸槁”;春秋楚国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芍陂”读“quèbēi”;战国墨家的创始人“墨翟”的“翟”读“dí”;名医“扁鹊”容易写成“扁雀”;秦始皇“嬴政”的“嬴”容易写成“赢”;秦朝修筑“骊山墓”的“骊”容易写成“郦”;古代从西周开始形成“邮传制度”,如《通典·职官》“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的“传”读“zhuan”;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有“素纱襌衣”,“襌”读“dan”,容易写成“禅”;秦汉时期匈奴首领称“单于”,读“chanyu”;匈奴单于“冒顿”读“modu”;魏晋数学家“刘徽”的“徽”字容易写成“微”;隋朝的“隋”容易写成“随”;隋炀帝的“炀”字容易写成“汤”;唐宋时期的少数民族“吐蕃”的“蕃”读“bo”„„„ 历史课字的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查阅字典读准,尤其是多音字和历史上的特殊读法;另外,要不厌其烦的教给学生正确的写法。

历史课字的教学与语文课没有两样,但是,词的教学却有很大不同,除了材料中一些难以懂得的词语的解释和语文课基本一样外,诸如词语用的如何好、如何妙、如何贴切等等,在历史课上不必进行。历史课的词语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些带有历史含义的词语,作出符合历史史实的解释。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进行说明。

世界近代现代史说到西欧国家的“扩张和殖民”,这两个词就值得解释。“扩张”是指向国土以外的地方扩展自己国家的势力,“殖民”是指在“扩张”的基础上向自己占领的势力范围移民,这两个词合起来其实就是“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在帝国主义时期,除了采取上述各种手段外,资本输出成为剥削这些国家、民族 1

和地区的主要形式。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大批亚洲、非洲国家获得独立,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奉行殖民主义政策的国家转而采用间接的、比较隐蔽的、更具有欺骗性的形式,来维护和谋求殖民利益。在政治上,一方面允许和承认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另一方面通过培养或扶植代理人来实行控制;经济上以提供“援助”的形式,通过附加苛刻条件的贷款、不平等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等手段,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对这些国家实行掠夺;军事上以提供军事“援助”的形式,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驻扎军队、派遣军事顾问、帮助训练军队等,实行变相的军事占领。为了实现其战略目的,它们甚至策动政变、挑起内战、扶植傀儡政权。这些被统称为新殖民主义。

再如人教社旧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开始的地方有中英之间的贸易出现的“出超”、“贸易逆差”,这是经济学方面的名词,但是必需解释清楚才能明了当时中英两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出超”又叫“贸易顺差”,就是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贸易逆差”又叫“入超”,就是出口总值小于进口总值;两者合起来叫“对外贸易差额”。贸易差额表明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是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差额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则上讲,长期入超与长期出超对一国的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一般情况下,一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赚取的外国钱物就越多,对外支付能力就越强,国内经济发展就越快,国内政局就越稳定;反之,对外支付能力就越低,就会延缓经济的发展,政局也就不会太稳定。

当然,也有一些历史材料当中,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需要老师帮助解释。人教社旧教材《中国古代史》讲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时候,引用了一则《宋史》中的材料:“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这里“势官”是有势力、掌实权、能够支配地方的官僚,“富姓”是指广有田宅、交通豪杰、勾结官府、人多势众的大姓人家,“冒伪”是指制造假文书欺骗乡民、勾结官府占领“公田”。

词语的解释,有利于理解课文,有利于增加历史和其它方面的知识。

语文课里有句子分析、名句记忆,运用到历史课中来,主要是寻找关键句。

历史课文与议论文和说明文一样,往往每一段话的开头一句是非常重要的句子,这一句话后面的内容基本上是对这一句话的解释和说明。我们以人教社旧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为例,《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一节中,第一目《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第一句话“成立新中国的条件成熟了,这主要表现在”,后面就是对条件的列举;第二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句话“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是关键句,后面就是对政协会议的叙述;这一目的第二段话第一句话“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后面虽然有会后的事情,但都是会议上决定的事情;再后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往后三段话都是说明这一句话的。

在历史课文中,也有一些关键性的句子。我们还是以《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为例,《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节中,第一目《在徘徊中前进》一目中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句子带有评价性,是关键性的语句;第二目《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目中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第三目《拨乱反正》一目中有“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这些关键性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在读教材或者历史著作的时候,涉及到评价或者编者得出的现存结论,要特别注意其中一些关键性的语句。

关键性的句子往往是和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的,如上述“条件”“表现”“举行”“意义”“确立”“打破”“思想解放”“进入”“形成”“否定”,所以,我们在进行字词句教学的时候,尤其要将关键词与关键句结合起来。

张书林 1962年生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邮编430056 电话027-62381873 邮箱kfqzsc@tom.com

字词句资料

字词句教学的重要性

师说字词句整理

八年级上册字词句

浅谈字词句段篇的教学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六年级期中复习字词句

二年级下册字词句积累

三上字词句练习(二)

三下字词句复习介绍

历史字词句教学
《历史字词句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字词句教学 字词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