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2 20:41: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研究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是学校从事德育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践者和执行者。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更担负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我们对呼和浩特市的8所高校做了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 我们选取呼和浩特作为调查的对象,是因为它是内蒙古高校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少数民族学生最集中的地区。被调研高校涉及本科、专科(高职)院校,覆盖面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本次发出教师问卷260份,收回251份,有效问卷225份,学生问卷1000份,收回980份,有效问卷971份。从调查的数据分析看,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知识欠缺以及学历结构比例不协调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辅导员专业不对口,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只有42名,占18.67%,非专业的辅导员对专业知识认识不深刻,对学生专业方面引导不足,有些辅导员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有些知识更新慢,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都会遇到前进中的问题,这其中有社会的、经济的、思想的,尤其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困惑会更多。有些问题大学生喜欢把情绪宣泄在网络上,若高校辅导员不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是不可能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的。另外,辅导员队伍中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也有少部分的专科学历。而且,高校选用的辅导员大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姑且不说他们自身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管理技巧,恐怕在相当的时间内他们自己的职业选择所带来的不安及相关心理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确,工作强度大,职责不清

按理说,辅导员只负责学生思想、管理工作,可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成了几乎事事都要关心的“保姆”。据调查,88%的辅导员除了承担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如:检查上课、晚自习、早操出勤和宿舍、宿舍卫生,评定各种先进、贷、奖、助学金,安排勤工俭学,追缴学费等,辅导员的工作量非常大,这势必会降低教育管理的质量,学生隐性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及时疏导。

教育部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至少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而现实情况中,许多高校远远达不到这一比例。同一学校不同院系辅导员工作量也有不同。要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辅导员工作就很难深入细致进行。

(三)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够、流动性过大

调查数据显示,辅导员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的有146人,占辅导员总数的64.89%,工作在3-5年的有37人,占总数的16.44%,工作在5年以上的29人,占总数的12.89%。从以上数据看出,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够、流动性过大。实际上,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高学历的毕业生进入辅导员队伍仅仅是想利用这个职位作为跳板而已,他们在工作中一有机会就内部槽到其他岗位。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这支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阻碍了其向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进程。

二、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后的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相比其他地区普通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更不容乐观,造成这支队伍发展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入门槛低导致了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办学规模的不断变大,学生在校人数急剧增加,为确保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高校的和谐稳定,落实教育部关于辅导员与在校生比例的文件精神,各高校在较短的时间内选聘了很多年轻的应届毕业生从事辅导员工作,很多学校现在要求辅导员也是硕士以上学位,这些辅导员从一个校门迈入另一个校门,缺少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在工作中又不免存在一些把关不严、标准降低、照顾关系等不正常现象,直接影响到这支队伍的质量。在对待辅导员队伍建设上,较多的高校非常重视科研和教学工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辅导员只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育人职能发挥的不明显。不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严重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繁重的具体事务影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 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就会使得辅导员的管理职责有所超越。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充分履行其管理学生事务的职责,辅导员往往就成了“代职”者。和学生有关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太多、太杂,已超出其职责范围。而且由于辅导员服从学校与院系领导的双重领导,随时都要接受学校的各级党政管理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如学工处、团委、教务处甚至保卫处、财务处等等,加之本院系布置的工作事务,辅导员俨然成了学生的“保姆”、院系的“服务员”。职责不清,定位不明,使辅导员整天只能忙于繁杂事务,而不能做到真正关心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调查,民族地区一些高校领导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认为辅导员工作简单、技术含量低、可替换性强。这往往造成辅导员工作口头很重要,实际不重要的局面。 另一方面, 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硬件设施的优劣、教学效果的好坏、科研成果的多少成为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促使高校领导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这些方面,从而忽视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进而使辅导员感到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及重视, 造成他们人心不思定、队伍不稳定。

三、加强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构想

(一)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选聘机制,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平

内蒙古地区高校由于受办学经费、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不可能引进大量的专职辅导员来改变师生比过高的局面。因此,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选聘机制,构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在数量充实上,选拔校内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优秀的专任教师或行政工作人员担任学生兼职辅导员。以弥补专职辅导员人数少、师生比过高的不足,减轻他们的压力和工作量。在质量把关上,选拔专、兼职辅导员时,不能只注重其专业成绩和社会工作能力,而忽视其政治理论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这一点对于选聘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很多不稳定因素都可以通过辅导员的工作及时发现与化解。

(二) 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定位

在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职责的定位上,要求他们首先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者。辅导员面对的是各民族青年中的特殊群体,思维活跃且不稳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易受外部敌对、分裂势力的利用,因此,辅导员要教育学生完善自己、提高政治修养,自觉抵制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文化的渗透。 其次,辅导员是规范学生行为、促使其健康成长的管理者。辅导员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一线,和学生保持着最为直接的联系,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监督,学校活动的安排、部署都是通过他们管理实施,管理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以上分析,必须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避免职责不分,哪里需要放哪里,真正把他们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三) 高校领导应转变观念, 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

领导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没有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再好的硬件设施、教学和科研质量,也不能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 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思维。真正按照政治坚定,业务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总体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只有领导重视队伍的建设才能在全校上下理顺关系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

陕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

福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

辅导员队伍建设论文高校辅导员工作制度论文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