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周恩来拉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2:06: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周恩来传》有感

《周恩来传》这本书,是(英)作家迪克·威尔逊著,萨夏、海林、李维国、竺际春等译的。全书共分序言、正文、讲述、尾声、总结后记等四部份,其中《周恩来传》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年代分两个时期讲述了周恩来崇高伟大平凡的一生。

通过读《周恩来传》这部书,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周恩来伟大而又高尚的人格,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的时代风云造就了周恩来的精神品格。周恩来伟大的人格精神又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前进。

一方面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千百万共产党人高尚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是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阶级性品德精华与民族性品德精华的高度统一。纵然是到信息膨胀的今天,周恩来人格精神仍散发着光芒,对很多的职业有着启迪的作用,对于教师更是如此。

周恩来生平在书中也有详尽的介绍:

周恩来的父亲贻能(1877-1942)具有当时典型的漠不关心的情绪,他是一位失意但快活的绅士。当周恩来出生时,取名恩来,意思是“恩惠的到来”;

周恩来的母亲叫万冬儿(1877-1907),是出身当地名门的一位有教养的姑娘,精于音乐,绘画、下棋等中国妇女的传统技艺。

周恩来13岁时就是一位爱国者了,1913年15岁时,他从沈阳模范学校毕业,周恩来给朋友写了这样激动的话:“周恩来的童年是不平常动荡的”。

1922年夏,周回到巴黎参加两次重要会议,代表们在布伦涅森林召开了三天的会议。他代表在德国的学生终于在那里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1924年8月回到了广州,但任中国共产党两广区委委员长,兼军事部长,在对敌人的战斗中里显露出才华,是一名风云人物。

宋庆玲后来回忆起当时她第一次见周恩来时说:“他象是一个年轻但已饱经风霜和多才多艺的领导人,从事革命意志坚定,态度鲜明。”1934年10月16日,开始了红军的战略撤退,这就是全世界闻名的长征。当时周恩来带领着约1万人离开江西,长征路上十分艰苦,周恩来从来不搞特殊,有一次警卫员为周恩来寻找食物,最后发现了一点玉米面和十个鸡蛋。由于家里没有人收钱,警卫员就先把鸡蛋拿走了,等人回来再付钱,当把饭端到周恩来面前时,他问警卫员这些食物是从那里来的,付了多少钱时,他们支支吾吾,他明白了并严厉地说,必须把这些东西送回去。但警卫员恳求周恩来说:“他们写一个条子给这家村民进行解释,并留些钱在鸡蛋篮子里,这样做是否可以呢?”周恩来同意这个意见。还有一次,周恩来坐在一棵梨树下,而拒不吃熟的梨,因为没法向人付钱。长征到云南,他们轻易地俘获了国民党的供应。一次3辆卡车深信不疑地驶向他们红军进行了一次轻易的俘获,其中一辆卡车装满了火腿、药品、茶叶和军用地图,当朱德看到这些物资时,周恩来对他说:“敌人是我们所能想要得到的最好的运输大队,他们送来了我们所需要得到的一切,而他们不要任何代价。”

周恩来说话还非常风趣和幽默。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总理的作息制度是连续伏案工作,他定下的节奏是无人能与之匹敌的。

纵观总理一生:

一、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为中华崛起”的崇高志向当作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这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坚实基础。

有着强烈社会使命感和远大志向的周恩来,曾在作文《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明确提出学习应以肩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目的,开始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了。当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时,周恩来庄重的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周恩来一生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斗争的伟大事业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这启示我们,一个有为的青年,只有树立革命大志,确定好人生的坐标,才能坚韧不拔,奋发前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他的生活才真正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我作为一名新老师,首先就是要立志,自己到底要做怎样一名老师,只有有了坚定的目标,才会有坚定的行为。

二、一生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把个人有限的生命完全溶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周恩来人格精神的核心。

周恩来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也是他人格精神的核心。表现在他时刻关心群众生活,体察人民疾苦,终生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上。

周恩来作为共和国的“大管家”,人民的忠实公仆,与人民息息相通,血肉相联。他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喜人民之所喜。把人民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他尽管为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昼夜操劳,仍经常深入农村、工厂、学校、部队,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战士促膝交谈。仔细了解他们的疾苦,询问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征求他们的意见。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幸福泉

一九五八年底有一天,周总理和邓颖超步行来到温泉大队,视察了许多地方,还看了托儿所。

那时候,托儿所开办不久,暂时借的一个地方,设备比较简陋。 孩子们看见周总理来了,像群小鸟似地围住他,嘁嘁喳喳地又问好,又答话,没完没了。周总理拉住他们的小手,一个劲儿夸他们懂礼貌。周总理到托儿所的厨房看了看,厨师正在做晚饭。 “孩子们一天吃几顿饭?”他问:“都吃些什么?”说着,用汤匙舀了一点孩子们的饭放到嘴里,品尝着:“唔唔,菜要再切细一点,让孩子们好咀嚼,好消化。”他嘱咐着。

厨师点点头:“放心吧,总理!” 周总理看过了厨房,又问到洗澡房:”孩子们有洗澡的地方吗?” 工作人员有些尴尬:“洗澡房眼下还没造。” “那,老百姓有没有洗澡的地方?”总理又问。 “有人在塘边用温泉水洗,有人把水提回家洗。”工作人员说。 总理听了,严肃起来:“一定要建些房子给群众和孩子们洗澡用。使老百姓都能很方便地用上温泉水!”

离开温泉以后,总理一直记挂着这件事,他一再提出建议,还和邓颖超 同志一起带头,各拿出一百元人民币,作为修建的费用。

“你们在温泉修建这么好的房子给国家领导人住,他们随时都可以用上温泉。温泉地区的老百姓祖祖辈辈住在这里,却很不容易用上温泉水洗澡,我和小超(邓颖超)都感到不安!”他对广东的同志们说。他回到北京后,又派人来帮助解决修建浴室和幼儿园的问题。

在他的关怀下,幼儿园和浴室很快建成了。新建的幼儿园有课室、活动 室、卧室、厨房,浴室有十八个房间,其中两间是专为孩子们设计建造的。现在,群众在那里洗澡,消除疲劳。孩子们在温泉里嬉戏。大家说:这是周总理引来的幸福泉呐!

并及时把群众的意愿化为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地为人民谋利益。他用党性铸成自己的血肉,把党的宗旨化为自己的灵魂。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生动地再现了党魂,展现了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魅力。

教师精神的核心也是奉献,很多人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对于教师还要不要奉献,怎么奉献等焦点问题议论纷纷。周恩来人格精神对这系列的问题做了最好的回答,奉献仍然要奉献,其实有很多的老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奉献出自己的年华,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些都是我以后要着力学习的道路。

三、周恩来的外语水平

从周恩来的经历来看,他除了少年开始学习英语以外,还因出国接触过日语、法语、德语、俄语。

日本友好人士冈崎嘉平太的儿子冈崎彬回忆,他随父亲1963年访华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恩来接见,周恩来与来访的每一个人一一握手后,与站在队伍最后面的冈崎彬握手。周恩来第一句话用中文问:“会不会普通话?” 冈崎彬答:“不会”。周恩来又用法语问:“会不会法语?”“也不会”。周恩来又用英语问:“会说英语吗?” “英语会说一点儿。” 冈崎彬回答后接着反问:“您会日语吗?”周恩来两手一摊,笑着用日语说:“我的日语忘光了。”但是冈崎彬惊奇地发现,周恩来这句“我的日语忘光了”是清清楚楚的日语。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周总理的名言,我会永远把这句话做为我的座右铭!

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读后感

周恩来传记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传读后感

周恩来拉读后感
《周恩来拉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