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东方之珠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8: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聆听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2)能力培养: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聆听《鼓浪屿之波》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体会歌曲要表达的内容。 (3)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性歌曲的热爱。 二:重点:了解歌 / 乐曲中的主题思想的掌握。

三: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及分析乐曲的内涵特点了解。 四: 教法:讲解法、讨论法 分析法 五:板书设计:

1、《东方之珠》:(1)作者简介:罗大佑;(2)乐曲中背景的介绍和分析乐曲。

2、《鼓浪屿之波》:(1)作者简介:张 藜;(2)创作背景的讲解;(3)分析作品 了解歌曲的描写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节课学习七子中的另一个地方——香港。我们都熟知这个美丽的特区城市,它是一个生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但是它的经历确是辗转曲折,有百年沧桑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由香港的百年沧桑的历史引入。跟随教师直接进入新课。) ( 二)、新课学习: 《东方之珠》

1、介绍背景:《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3、再次分段欣赏音乐,学生学唱部分选段:学生再次欣赏《东方之珠》,聆听并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 学唱歌曲,并运用正确的感情演唱歌曲。(分析、讨论歌曲的演唱的情感,并会演唱歌曲。) 《鼓浪屿之波》:

1、介绍作品创作背景:《鼓浪屿之波》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美丽小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又因岛上的音乐氛围浓郁,培养了不少音乐家,因而又有“音乐之岛”的美誉。1981年,词、曲作者一同去福建沿海深入生活。在鼓浪屿共登日光岩,极目远眺、遥想当年郑成功从这里领兵渡海,拼死战斗,终于赶走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思及今日,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于怀,便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这首歌。

2、创作内涵:这首歌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述“我”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

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了出来 分段欣赏,逐渐分析乐曲,理解作品表达的风格和内在含义的掌握。

(三)、巩固提高:

分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说课稿

东方之珠1

141东方之珠

14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东方之珠免费 之珠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