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2:35: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到2014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路逐步明朗,欧元区内部“小循环”与美欧“大循环”都着手设立。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隐现。财政收支形势较好,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复苏阶段的差异性,我国经济调控总体上表现出“逆调控”的特点,需审慎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搭配,在具体政策手段上侧重预调微调,侧重制度、机制建设,重视完善市场和引导市场力量,此外,在汇率政策上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多变的一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就业和收入取得明显改善。G D P总额达到471564亿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比增长9.2%。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较2010年有明显改善。2011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4.1%,保持在较低水平。

物价调控取得良好效果,通胀压力有所缓解。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 .4%,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高点6.5%后,涨幅连续回落。需指出的是由于2011年物价总体涨幅较高,C PI指标在2012年的实际意义将有所下降,C PI不宜再作为2012年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关键因素。

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企业利润继续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

房地产开发呈回落态势,行业“拐点”隐现。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0%),增速明显回落。从行业前景来看,2012年

6、7月房地产价格将转入实质下降时期。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07486亿元,增长11.1%。第一产业投资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第二产业投资132263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投资162877亿元,增长21.1%。

居民消费平稳增长,汽车消费回落明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 .6%)。其中,汽车类增长14.6%,增速比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增速下降明显。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趋缓,但仍处于合理的区间。从经济构成因素看,实体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消费、房地产投资、物价稳定和居民收入等问题仍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关键性问题。

一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实体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2012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我国已经连续11个季度增速保持在8%以上。值得关注的是,根据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精神,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除了有扩张性政策刺激逐步退出的原因之外,还包括在实体经济替代资产经济的初期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减速原因。由于资产经济的整体性特征,在实体经济重归扩张轨道而资产价格下降的初期,实体经济增长对资产经济回落的补充效果并不好,必然表现为经济增速的下滑。这种下滑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政策导向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阶段,是正常的、健康的,当然也需要防范由此而产生的有效需求不足和“滞胀”风险。

二消费增速放缓,消费促进政策开始逐步退出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9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消费增速有所放缓,相较于2011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经济的内部原因,也有政策退出因素的影响。从政策退出的原因看,具有较充分的合理性。以家电补贴政策为例,家电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具有透支未来消费能力的特点;而家电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产品创新和良好的市场需求支撑,过度推行家电补贴政策易导致家电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的产品上,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研发活动的开展。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住宅市场初步进入“拐点期”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7亿元,实际增长20.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0%,分别回落11.2和18.4个百分点。从房地产的结构比例看,住宅市场的投资和销售增速明显下降,如果剔除保障性住房因素,该下降趋势将更为明显,住宅市场已初步进入“拐点期”。从一季度的情况看,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30122万平方米,增长35.5%,增速比上年全年提高9.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9.5个百分点。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20847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上年同期回落10.4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12.6%,自筹资金增长25.0%,利用外资下降22.4%,其他资金下降8.0%,考虑到房地产信托再融资渠道的紧缩,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一季度的资金链已经出现明显紧张,不排除在二季度末形成大量降价出售存量房源偿还贷款和信托产品的安排。这样,住宅市场将逐步由销售“拐点”、投资“拐点”过渡到价格“拐点”,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目标。

四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物价上涨压力仍较明显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年全年回落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8%,农村上涨3.8%。尽管物价形势有所缓解,但物价上涨的压力仍较突出。首先,庞大的货币存量仍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其次,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有所上升。2012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特别是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明显,这将推动国内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价格上升。第三,食品等商品的市场供给和流通仍存在缺陷,成为诱发结构性通胀,进而影响消费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五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738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60元,实际增长12.7%,连续第9个季度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速,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相对收入差距。在城乡相对收入差距缩小的同时,城镇和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5658元,低于平均值1138元,同比增长14.2%,快于平均值增速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1872元,低于平均值688元,同比增长20.3%,快于平均值增速3.3个百分点。

六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双向投资地位得到加强

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8592.2亿美元,同比增长7.2%;其中,出口贸易总额为4300亿美元,增速为7.6%;进口贸易总额为4292亿美元,增速为6.8%;顺差仅为8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快速增长,双向投资地位得到加强,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65.5亿美元,同比增长94.5%。我国引进外资规模和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略有下降,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9家,同比下降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94.8亿美元,同比下降2.83%。

013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速企稳回升,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消费价格涨幅和就业基本平稳。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6.9万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与上年持平。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6%,涨幅与上年持平。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

(一)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投资增速稳中有降,进出口结构优化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消费需求平稳增长。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50.3%,较上季提高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万亿元,增长14.6%。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有降,民间投资占比上升。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43.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2%。其中,民间投资27.5万亿元,增长23.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3%,占比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中西部投资增速继续快于东部,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9%、22.8%和23.0%。分产业看,第

一、

二、三次产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32.5%、17.4%和21.0%。进出口增速回升,结构优化。2013年,进出口总额4.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出口2.2万亿美元,增长7.9%,增速与上年持平;进口2.0万亿美元,增长7.3%,增速比上年高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597.5亿美元。从区域结构看,欧美日传统市场份额下滑,东盟等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点。2013年,对欧美日双边贸易额占33.5%,比上年下滑1.7个百分点。对东盟、南非和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双边贸易额分别增长10.9%、8.6%和9.4%。民营企业进出口所占比重提升,对外资企业依赖减轻。201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20.6%,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3.3%,提升了3.6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增长1.3%,占46.1%,下滑2.9个百分点。

从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消费品、部分资源产品等进口增长较快。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一般贸易比重增加,加工贸易比重减少。2013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75.9亿美元;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1.7亿美元。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速企稳回升

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5.0万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万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0.0%、43.9%和46.1%。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2013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0194万吨,增长2.1%。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

工业生产形势稳定。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分季度看,各季度分别增长9.5%、9.1%、10.1%和10.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年高6.9个百分点。其中,主营活动利润6.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8%,比上年低0.2个百分点。第四季度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显示,企业经营景气状况略有回升。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58.1%,较上季回升1.8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指数为57.6%,较上季上升2.5个百分点。

(三)消费价格涨幅基本稳定

2013年以来,受国内经济增长变化影响,主要价格指标呈现前低后稳走势,价格形势总体稳定。具体看,上半年,消费价格涨幅基本稳定,工业生产价格降幅加深;下半年,随着经济景气回升,消费价格涨幅扩大,工业生产价格降幅收窄。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与上年持平。2013年CPI同比上涨2.6%,各季度分别上涨2.4%、2.4%、2.8%和2.9%。从食品和非食品分类看,食品价格涨幅略有回落,非食品价格涨幅基本稳定。食品价格上涨4.7%,涨幅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与上年持平。从消费品和服务分类看,消费价格涨幅回落,服务价格涨幅扩大。消费品价格上涨2.5%,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年扩大0.9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价格降幅略有扩大。2013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各季度分别下降1.7%、2.7%、1.7%和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0%,降幅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各季度分别下降1.9%、2.8%、1.8%和1.5%。企业商品价格(CGPI)同比下降1.2%,各季度同比降幅分别为1.3%、2.1%、0.7%和0.5%。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高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2013年,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下降等因素影响,进口价格继续下降。2013年各季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当季平均价格分别环比上涨2.3%、-8.2%、6.1%和-0.3%,累计下降0.7%;伦敦金属交易所铜当季平均价格分别环比上涨0.3%、-9.9%、-1.0%和1.1%,累计下降9.5%;伦敦金属交易所铝当季平均价格分别环比上涨0.3%、-8.4%、-2.9%和-0.7%,累计下降11.5%。2013年,进口价格同比下降1.8%,其中各季度分别下降1.8%、2.9%、1.1%和1.5%。出口价格同比下降0.6%,其中各季度分别下降0.1%、0.6%、1.2%和0.7%。

GDP缩减指数有所回落。2013年GDP缩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变动率为1.7%,比上年低0.3个百分点。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推进。一是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对油品质量升级实行优质优价政策。二是在总结广东、广西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试点改革经验基础上,出台了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三是进一步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对相关制度规定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四是发布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设市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实施条件的建制镇也要积极推进居民阶梯水价制度。

(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支出结构改善

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0.1%,增速比上年低2.8个百分点;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4.0万亿元,增长10.9%,增速比上年低4.4个百分点。收支相抵,财政支大于收10601亿元。 从财政收入结构看,2013年,税收收入11.0万亿元,增长9.8%,增速比上年低2.3个百分点。收入增幅明显回落,主要是受经济增长趋缓,实施结构性减税,一般贸易进口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

分税种看,国内增值税增长9.0%,国内消费税增长4.5%,营业税增长9.3%,企业所得税增长14.0%,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下降5.4%,个人所得税增长12.2%。

从支出结构看,全国财政支出较多的有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分别占财政支出的15.7%、10.3%和9.5%。民生等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增速较快的项目有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1.9%、14.6%和14.2%。

(五)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201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为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8万人。第四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4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平衡,需求略大于供给,求人倍率为1.10,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均上升0.02。分行业看,教育、采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用人需求有较大幅度增长,而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的用人需求有所减少。

与上年同期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有所上升,就业转失业人员、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的求职比重下降。57.6%的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或职称有明确要求,中、高级技能人员及高级专业人员需求缺口依然较大。

(六)国际收支双顺差

国际收支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2013年经常项目顺差1886亿美元,与同期GDP之比为2.1%,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继续处于国际公认的可持续区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427亿美元,上年为逆差168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4314亿美元。

外债总规模继续上升。截至2013年9月末,外债余额为8229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1.7%。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4961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1.4%,占外债余额的60.3%;短期外债余额为6329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7%,占外债余额的76.9%。

(七)行业分析

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2013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增长,9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减少,1个行业主营活动亏损比上年减少。35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增加较多,5个行业新增利润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利润的55.3%。但也有部分行业因需求不振、产品价格下降等原因利润比上年减少。

1.房地产行业

2013年,全国商品房成交量增速逐月回落,但仍高于2012年全年水平,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较年初明显增加,不同城市间房价变动差异较大,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

商品房销售增速逐月回落。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3%,增幅逐月收窄,但仍比上年高15.5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为8.1万亿元,同比增长26.3%,增速比上年高16.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占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88.6%和83.1%,自6月份开始办公楼销售增幅超过商品住宅销售增幅。

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较年初明显增加。2013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69个,比1月份增加16个,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21.9%,最低为下降2.8%;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有69个,比1月份增加33个,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9.7%,最低为下降7.2%。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2013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比上年高3.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8951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比上年高8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8.5%。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20.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5%,而2012年为同比下降7.3%。全国房屋施工面积为66.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高2.9个百分点。全国房屋竣工面积为10.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2013年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上年末高6.3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1%,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9万亿元,同比增长21%,比上年末高8.1个百分点;房产开发贷款余额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16.3%,比上年末高6.1个百分点;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比上年末低3.8个百分点。

2013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3万亿元,同比多增9987亿元。房地产贷款新增额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8.1%,比上年末高10.7个百分点。

保障房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截至2013年末,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7260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比住房开发贷款高10.9个百分点,占全部住房开发贷款余额的27.7%。此外,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3年末,已按进度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634亿元,支持了75个城市301个保障房建设项目,收回贷款本金142亿元。

2.健康服务业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是现代服务业的新兴行业和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且老龄人口不断增多,健康服务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大,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健康服务业。这既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截至2012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3589万人;2566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1%。

随着国民对健康发展的日益重视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涌现,健康服务业发展较快,服务能力和效率有所提升,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医药制造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保健食品制造业以及家用美容、保健电器具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分别为16628亿元、1017亿元、857亿元和2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9%、13.1%、41.8%和12.8%。

但也要看到,目前健康服务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医疗服务投资主体较为单一,服务能力和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医师执业资格、药品器械等方面尚有很多瓶颈,医疗服务利用效率不高。截至2013年11月末,公立医院13441个,民营医院11029个,民营医院数量占医院总数的45.1%。2013年1-11月,公立医院诊疗21.7亿人次,民营医院诊疗2.4亿人次,民营医院诊疗人数仅占医院总诊疗人数的10.0%。二是医疗资源、商业健康保险、养老服务等滞后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2年,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4.24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仅为1.94人;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占人寿保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为7.9%,而成熟的保险市场一般比例为30%左右。

2013年末,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2亿人。但截至2012年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4304个,拥有床位416.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5张,仍远低于“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的目标。三是支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财税、投融资等各类政策措施还不系统、不完善,与健康服务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还不健全,服务质量和市场日常监督机制亟待强化。

要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市场准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作用,逐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创新业务模式,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完善财税价格政策,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完善健康服务法规标准和监管,加强健康服务业市场监管,壮大健康服务人才队伍。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基本面良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好转等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总体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较快增长阶段,且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经济基本面仍然良好。一方面,内需增长仍有广阔空间。从消费方面看,对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类需求增长迅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信息家电等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等消费持续增长。网购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则有力地促进消费潜能的释放。从投资看,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治理、城市排水、保障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从人力资本积累看,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以上,劳动力整体素质持续提高。从研发投入看,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保持在20%左右,2012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8%,绝对量为世界第二。从资本存量质量看,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装备、重要基础设施,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要素供给测算,2014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与2013年基本持平甚至略高,这为2014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基础。

外部环境趋于改善。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在财政紧缩力度减小、货币条件仍然有利和私营部门活动增强等因素的带动下,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2.5%。美国经济的好转将对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带动作用。欧洲经济近期表现超出预期,随着政策措施逐步消除尾部风险和财政拖累减少,预计2014年欧洲经济增速可达1%左右,改变数年来持续衰退的局面。受提高消费税等财政巩固措施的影响,预计2014年日本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可保持正增长。2014年,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水平,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减速,预计全球通胀形势仍将保持稳定。

市场预期转好。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价格总水平(CPI)处于调控目标3.5%以内,这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季度以来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增长的上限、下限和底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对稳定市场预期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市场主体投资意愿的回升,这一趋势有望延续,并有助于继续改善市场预期。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企业家信心普遍回升,投资意愿上升,采购活动加快。

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今年以来已经推出简化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等多项改革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势必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企业家对改革均寄予厚望,不少企业愿意借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创新企业投资和管理方式,挖掘自身增长潜力,将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国内有利条件增多。金融利好有利于促进贸易的发展。深圳前海和上海自贸区探索的跨境金融交易和资本流动管制,不仅是在资金跨境方面简化了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贸易相关的资金流转也将加速,尤其是上海自贸区以推进贸易企业结售汇便利化、放松外汇管制、通过贸易流带动资金流构建在岸金融中心的思路,将对我国外贸开展有质的提升。

二、不利因素

1.矛盾隐患和不确定性共存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财政金融领域矛盾和隐患较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短期内难以明显缓解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存在,这些因素也可能拖累我国经济发展。一是新兴经济体近期增速明显放慢,今年二季度,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印度和南非经济增长分别为1.5%、5.5%和3%,均为近年来的低点。由于新兴经济体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已经显著上升,其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也要高于以往。二是发达国家的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美联储2014年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几率很大,由此可能对新兴经济体的资产市场、汇率和贸易等多方面产生较大冲击。三是国际地缘政策的风险仍然存在。中东地区持续不稳定,我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也更趋于严峻,对我正常经贸关系产生了一定干扰。

财政金融领域矛盾和隐患较多。今年以来,我国财政金融形势变化较大,财政金融领域存在多种隐忧。在财政方面,一是地方融资平台筹资能力和偿债能力趋于下降。虽然目前对地方债务有多种测算,但政府债务高企,债务占财政收入比重持续上升几成不争事实。调研发现,部分

三、四线城市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减少,地方融资平台违约风险有所显现,银行也增加了对其放款的谨慎性,一些平台公司的筹资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债务高企也将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二是局部地区财政收支矛盾可能加剧。受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加大减税力度、房地产相关税收增幅明年可能有大幅回落等影响,加之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增收难度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保障改善民生等,财政投入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压力相应加大。在金融领域,由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所引发的金融风险在累积,银行信贷的不良贷款率在提高。金融机构规避监管,高风险业务扩张过快,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短期内难以明显缓解。近年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局面趋于严重,明年仍然可能难以有效缓解。一是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目前工人工资基本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上涨,用工成本高企,加之需企业支出的附加在工资上的各类社保支出与工资的比例已达到0.5比1,企业负担加重。二是税负水平较高,部分企业反映,目前企业所缴税费占企业利润总额的50%以上,甚至占营业收入的20%以上,企业难以承受。三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日益突显。目前中小企业依然普遍面临着审批周期长、贷款规模较小等问题,银行在收取正常利息之外,还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名义收取其他费用,导致融资成本高企,目前正规渠道得到的贷款加上各种成本年利大约在9%至10%左右,其他渠道的融资成本更高。四是目前产能过剩矛盾依然严重,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蔓延,也向上游资源类企业蔓延,持续影响企业总体经济效益。

房地产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引发社会矛盾,并挤压其他产业发展空间,通过各种渠道对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也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房产税的扩围、按揭利率水平的上升、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和一些

三、四线城市供过于求,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着一定的调整压力。

三、预测与建议

1.改革需贯穿各领域各环节

在基本政策取向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预计明年国内经济整体将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全年有望实现7.8%左右的增长

今年四季度在各项改革和政策措施实施效果逐步显现、外部环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复苏加强等因素的支撑下,经济整体回升的基础将继续得到巩固,但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基数较高的原因,预计增速将不及三季度,约为7.7%,全年GDP将增长7.7%,与去年基本持平。

在基本政策取向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预计2014年国内经济整体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的企稳回升态势,全年有望实现7.8%左右的增长,较上年(2013年预测值)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在国际大宗商品需求温和回升、国内消费持续增长的拉动下,全年价格形势稳中有升,全年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上涨3%左右。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转换期。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要继续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特别是在具体政策工具运用、政策参数设置和不同政策组合上要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处理好促改革、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关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完善事权财权配置。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探索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加强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强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灵活性,保持金融信贷环境的基本稳定,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

尽快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做好投资规模测算和年度分解,制订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使政策能够落在实处,要尽量集中资金完成在建续建项目,早建成早见效,避免遍地开花铺大摊子而留下烂尾的隐患。在融资方面,要以改革的新思维用好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存量。要加快制订公共私人部门伙伴关系(PPP)等政策,带动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另一方面,要结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资本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特别是产能过剩领域。

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要以结构性减税为中心,支持小微企业和结构升级。一是在加快推进营改增扩围的同时,以税收优惠、加速折旧和贴息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研发、设备投资和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加快推行财产税、环保税和资源税等税种,加快资源性产品和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保障程度。三是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退税支持力度,减少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利润损失和竞争力下降。四是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项目,防止因财政收入减少征过头税。

适时适度微调,增强货币金融政策的针对性。一是根据资本流出增大、外汇占款减少的新情况,适时适度微调,对冲形势变化对市场流动性的不利影响。二是针对利率高企,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要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以减轻实体经济的利息负担。三是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加快推进呆坏账核销、资产证券化等工作,以腾出信贷空间支持重点领域的发展。四是在创新金融工具的同时,要加强对不同金融产品的监管协调,防止监管套利和脱离监管,还要控制金融产品的复杂化,避免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空转。

实施消费分层调控,挖掘消费增长潜力。针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较大的现实情况,可实施消费分层调控政策。一方面,合理引导高档消费,如对高档奢华性消费不是简单禁止,而是在严格数量管制的基础上实行高地价高税收高公用事业收费等政策,使之成为再分配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基本生活品实行低税率政策,以支持和扩大中低收入者的消费。

实施长效机制,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是加强对已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措施的监督落实,在限购、限贷不松动的条件下,应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供应,满足普通居民自住型购房的刚性需求,同时要加快制定商品住宅市场“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限购政策,支持和保障居民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继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在资金筹措、规划建设、分配运营等方面的管理,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三是完善住房用地供应体系和房地产税收制度,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近期应尽快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挤出投机投资和非自住及非正当获得的房源。四是加强租房市场调控,提高对承租者的保护程度,在城市中心区对房屋进行空置管制,扩大出租房供给,防止房租过快上涨影响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德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下半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报告(全文)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的深度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调查报告

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