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付永梅人教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卷.

发布时间:2020-03-02 18:05: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 / / / / / / /

亲爱的同学们,火热的七月开始了!一个学期以来,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将累累的硕果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你会惊奇地发现你有多棒:学习自信,见解独特,想象丰富„„赶快动起笔来,把这份快乐也传给老师、家长,让他们和你一同分享D.本周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上周下降了一倍。

5、《人民日报》曾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习题。(2分)

☆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列长长的火车。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 /

/ / // // / / / // // 考/ / // // / / / // / / / 姓题 答班 得 不 内 线 年封 密/// / // / /学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吧!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把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的括号内。(2分)

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kū()枝,缠绕着刚刚zhàn(把自己的身qū()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té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笑容可掬恍然大悟望洋兴叹窸窸窣窣 B、廖廖可数节衣缩食萍水相逢面面相觑 C、心有余悸消声匿迹苦心孤诣愿天尤人 D、名副其实含辛茹苦为富不人俗不可耐

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A.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来势汹汹。B.这人迹罕至的丛林,就是鸟儿的天堂。C.任长霞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D.面对特务的嚣张气焰,闻一多先生义愤填膺,拍案而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2004年中国健儿以优异的成绩从雅典奥运会胜利凯旋归来。B.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C.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做错了。

)开的牵牛花,请你也参加这项活动,那么你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

6、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 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⑤《木兰诗》中概述岁月漫长、战争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赵翼《论诗》中常用来赞美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2分)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这段话所评价的人物是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8、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全国现有三百六十多种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在“戏剧大舞台”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戏剧的小知识,回忆一下,完成下面问题:(4分)

①、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生、_____、_____、丑四大行当。_______是中国戏曲之母;________称为东方“歌剧”,也是中国的国粹。(2分)

②、你的家乡有什么戏曲?现在小沈阳很火,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2分)

答:

二、阅读(46分)

(一)乡村教师岳 勇(14分)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救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9.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⑸一⑾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这是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门边有个位置》,完成14—17题。(共13分)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

/ / / / / /// // /

/// / // // /// /考/ // /// / / / / // // 姓题 答班 得 不 内 线 年封密/// / / / // 学校/ // // / / / / /// // // /// // // /// // // // ④怒火中烧,我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尴尬地止住了手。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

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⑤夜里,我跟孩子说:“儿子,这次我真的不能原谅你,这位送纯净水的师傅,也有一个和你一般大的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他将一桶水送到这里,爬上五楼,一桶水只赚一块钱,流了多少汗?”儿子很委屈,“我只说臭,又没说其他的,你却要打我?”许多事,许多心情,他这个年龄,显然不懂。

⑥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⑦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⑧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⑨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选自《北京晚报》2007.4.23,作者查一路,有改动)

14、从全文看,题目中的“位置”既指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3分)

15、引用原文语句来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16、为什么要写老人的话?(3分)

答:

17、读罢全文,你有怎样的感受?作为文中“儿子”的同龄人,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些什么?(共80字左右)(4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17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8.甲、乙两文都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___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__。(2分)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

①顾.野有麦场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狼洞.其中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乃悟前狼假寐..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意.暇甚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1.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22.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能力(50分)

25、在人生的旅程中,你已经走过了十

三、四个春秋。在这十几年里,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 请自选角度,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②要有具体的情节。③不得抄袭。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卷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4分)

1、枯绽躯藤

2、A

3、A4C

5、比喻示例:母亲是扇贝,儿子是那颗圆圆的珍珠。 母亲怀中那颗挂念子女家庭事业的心,是世界上最累的心。

6、.①何人不起故园情。②落花时节又逢君。③黄梅时节家家雨。④马上相逢无纸笔。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法布尔;《昆虫记》

8、①旦 净昆剧 京剧 ;②二人转略

二、现代文阅读(46分)

(一)、9.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10① 以此纪念舍己救学生的乡村教师;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11.插叙。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得更加清楚。

12.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 13.联想到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感人泪下的英雄壮举„„感悟到了“天地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坚强、感悟到了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舍生忘死;感悟到了什么叫血浓于水、什么叫情情无价;感悟到了什么叫人道主义精神、什么叫国际主义精神„„(此题两项,感悟到一两点即可)。

(二)

14、饮水机在门口摆放的位置一个人内心里装着别人的地方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空1分。

15、答案示例:①“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②这句话写出“我”怕儿子说话太随便伤害了送水工、想用不引人注意的方式提醒儿子的心理,③表明“我”是一个善解人意、富有同情

心的人。评分标准:本题3分,引用原文占1分,作分析占1分,由此归纳出“我”的为人占1分。

16、①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从侧面衬托出“我”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③点明了中心:你心里有别人的位置,别人也会把你放在心上。评分标准:本题2分,答出任意两个要点得2分,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

17、答案示例: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最深的是:人应该有一颗体察别人难处的同情心。作为同龄人,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做事情,不能再用苛刻的语言伤人心了!评分标准:本题4分。“感受”占2分,对“儿子”说的话占1分,字数符合要求占1分。(“感受”只要符合文章的主旨即可;“对儿子说的话”应该是积极方面的)

(三)18。清、蒲松龄。

19.①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②打洞。③假装睡觉。④这里指神情、态度。

20.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③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1.D。

22.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三、写作能力(50分)

评卷教师可参考2011年中招考试作文评分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集体协商制定本校的评分标准。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的测试卷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测试卷

南昌市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伤仲永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课件

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付永梅人教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卷.
《付永梅人教七年级下语文期末测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