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幼儿问题意识

发布时间:2020-03-02 07:07: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幼儿问题意识 消息来源 椒江区通巨幼儿园 唐华丽

【摘要】 重视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我国还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无视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方面,亟待加强和改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必须植于教师的心底,只有一如既往,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改革和民族的创新。在教学中,要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幼儿问题意识;积极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同时,应教给幼儿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增进幼儿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教学创新 思维

在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等竞赛中,我国学生得到的奖牌数最多,但诺贝尔奖却一直无人获得?每年的“托福”、“雅思”高材生,最后很多不被外国学校看好?……这些种种现象的背后,暴露着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根本问题——缺乏“问题意识”的培养。这种意识的培养既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中学,而恰恰是在我们所忽略的学前教育——幼儿园。特别是当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方略,我认为,只有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强化幼儿问题意识,培养幼儿问题兴趣,最终推动当前教育教学面貌的根本改善,实现幼儿教育的重大创新。

幼儿问题意识的缺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都非常普遍地存在。幼儿园刚来的那些托班孩子,看到幼儿园里的玩具、墙饰等会玩个不停,问个不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无意识地发现,大班幼儿的问题少了。为什么?人长大了,知识增多了,问题却少了,问问题的人更少了,甚至连回答老师提问的热情也没有了?勿庸质疑,幼儿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让幼儿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求新求异。让问题走进幼儿园,走进每一次活动,走进幼儿的生活,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幼儿创新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何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困惑、焦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要在教学活动中强化问题意识,我认为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幼儿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情景,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幼儿通过努力去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指个体察觉到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不仅仅包含着问题,还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方式,包含着教师的启发、鼓励、暗示、点拨,也包含着幼儿对问题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整个教学活动的动态表现。学记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指幼儿对问题有所思考,而没有想通的一种心理状态,显然“问题”是幼儿进入这种心理状态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问置疑,可以使幼儿疑中生趣,由疑激思,促进幼儿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幼儿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呢?

1.教师创设情景式问题情境

这种方式是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一个幼儿“似懂非懂”的场景或呈现一个幼儿“似懂非懂”的现象、事件等,来引发幼儿的思考。如:我班孩子在主题活动《宇宙》进行前,我先让幼儿观察地球仪,向幼儿介绍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知识,播放宇宙奥秘探索的科幻片、动画片,向幼儿介绍世界各国科学家、宇航员探索宇宙奥秘的成功案例及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的录象等,幼儿就会对宇宙现象只知其然:宇宙里有九大行星,有银河系,火箭可以飞上太空……而不知其所以然:火箭是怎么上太空的?九大行星有什么特征?人可以在上面走吗?宇宙里有生物吗?……这样创设情景就更能激发幼儿对宇宙知识的探究心理和学习兴趣。

2.教师创设对照式问题情境

这种设置方式主要是根据比较、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来引发幼儿对“未知”的思考和推理。如:在《船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来比较昨天的船、今天的船:“昨天的船和今天的有什么不同?”幼儿就会思考:“木船、帆船、机帆船、轮船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为什么要逐渐地发明这些船?”“怎么样的船才更好?”“未来的船会是怎么样的?”“你想制造怎样的轮船,它有什么优点?”等等。这些环节的设置都需要幼儿在“?”中思索,在推理中解答,即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

3.教师创设抗辩式问题情境

问题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幼儿能有一个充分表达自己问题、困惑、见解的空间,抗辩式情境设置就是让幼儿畅所欲言,在辩论中明理。如:在活动《隐身术》中,我让孩子了解了一些动物具有“隐身术”,能进行自我保护,然后请小朋友谈谈“哪些动物也需要隐身术?为什么?”,孩子们都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认为的需要隐身术的动物。但当一个孩子说想让老鼠具有隐身术时,我引导幼儿分析“如果让老鼠具有隐身术到底合不合适?“,持有两种不同意见的幼儿进行了辩论,结果是分庭抗礼,各有各的理由。最后我进行了总结。这样,从“立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既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活跃了幼儿学习的气氛。 4.教师创设布白式问题情境

教师不仅要用语言、情景、实物等引发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不要“满堂灌”,“全讲透”。应给幼儿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帮助并鼓励幼儿独立地发现问题,教师应经常使用:“还有呢?”“想想看”“你还有什么看法呢”“你还有什么问题”等启示语。如:在主题活动《海底世界》结束后,我对幼儿说:“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问老师和小朋友,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帮你解决?”幼儿提出了:“虎鲸是大海里最凶恶的,那到底鲨鱼和虎鲸谁比较厉害?”“海里的哺乳动物还有吗?”等;在活动《蜜蜂》中,孩子在了解蜜蜂的特征、生活习性后提出:“蜂王为什么自己不劳动?”“蜜蜂在采蜜时找不到朋友了怎么办?”等问题。当然,问题情境设置方式很多。总之,教师在设置过程中应注意:问题情境应使幼儿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太难或太易都难以激发幼儿的疑问和思考;问题情境应根据幼儿特点,生活环境,阅历等情况,逐层深入;同时,问题设置应少而精,给幼儿留有思考的余地。

二、创设和谐民主氛围,激发幼儿问题意识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可以成为创新的摇篮,也可以成为创新的坟墓。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幼儿的距离。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幼儿无措”、“言者无罪”的意识。教师在幼儿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幼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的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1.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和质疑精神

增强幼儿的问题意识,可以改变幼儿总是围绕教师、教材、幼儿读物转以及安于现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从而突破思维惰性和定势局限。科学家贝尔纳说过“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李四光也曾希望人们“取得一种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树立质疑精神,挑战权威的精神,以及“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对孩子说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在每一次活动后我都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来提出自己的观点、疑问,因此我班的孩子总会在每一次活动后举手说:“老师,我有问题。”如:在主题《兵器》中,幼儿认识了古代、现代的兵器,在现代兵器中有枪、坦克、飞机、轮船等,一幼儿提出兵器应该是可以用来打仗的,我认为轮船和飞机不是兵器,孩子对兵器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我及时肯定了幼儿的质疑,然后又组织其他孩子进行了讨论,“在海洋上和高空中如何作战?”最终大家一致认为轮船和飞机是兵器,因为它们可以装上子弹、炮弹几其它作战物资,就可以去消灭敌人。在质疑过程中孩子更好地巩固了对兵器地认识,所以我们应该让更多的幼儿“带着更多问题,而非更多答案去生活”。

2.树立对待幼儿“五问”的正确态度

富于好奇心是幼儿的一大心理特征。幼儿阅历少,知识经验贫乏,他们对接触到的周围新鲜事物,往往爱提出许多“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鱼要生活在大海里?”“种子为什么会发芽?”“为什么爸爸有胡子,妈妈没有胡子?”“我是从哪里来的?”“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蚯蚓有没有眼睛?”等许多问题。对于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孩子还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问着。教师应正视幼儿的好问、多问、深问。无论幼儿提出什么问题,都应重视,而不是回避,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予以解答。由于幼儿所学的知识不够全面,不够系统,所以幼儿提出的问题,可能有的过于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有的过于笼统,不分主次;有的缺乏科学依据,甚至是错误的问题。教师对于幼儿的怪问、错问不能有意打断或置之不理,要有平静的心态,肯定、赞许的目光肯定幼儿的问题意识,保证幼儿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支持、鼓励、肯定、赞扬等积极成分的情境中,幼儿才会独立、主动、大胆地提出问题。另外,对幼儿提出问题的评价方式要正确、科学,评价语言要讲究,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奇心。只有这样,幼儿才会愿意去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总之,教师必须给幼儿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鼓励幼儿自由的思考,无所顾忌的提出个人的问题和发表个人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孩子的见解显得多么离奇,教师不应置之不理,或讥笑他们。应该满腔热情的对待孩子,然后再用简单易懂得语言引导孩子正确地分析问题、理解问题。

三、启迪幼儿思维方法,增进幼儿问题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幼儿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离开了思维,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要增进幼儿的问题意识,必须让幼儿学会在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中去发现新的问题,这有赖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方法的训练。教给幼儿良好的思维方法,增进幼儿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幼儿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加强幼儿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一个高质量问题的提出,并能独立、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都是以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和依托的,一方面幼儿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所以应重视幼儿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如在平时的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为幼儿寻找相关的幼儿读物,引导幼儿多观察周围的世界,扩大信息量。另一方面基本技能的训练正是幼儿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幼儿会发现许多新奇的事物、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这就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培养发展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幼儿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培养幼儿对问题的洞察能力

培养幼儿对问题的洞察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够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能够从司空见惯,不易察觉的地方看出问题。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从而进一步增强幼儿的问题意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我组织孩子参观“海防营”,孩子在观看几个战士手榴弹练习时,我适时地提醒孩子解放军叔叔是怎样扔手榴弹的?他们的方法一样吗?结果怎样?让孩子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通过比较细微的差异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解放军叔叔用的方法不一样,手榴弹扔得有近有远?”“哪种方法是正确的?”等等。所以,教师应加强培养幼儿对问题的动察能力。

3.培养幼儿多方面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具有问题意识的幼儿常常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他们会主动参与、亲自探索、深度探究,并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已有知识,对其重新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另一方面,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使他们去询问父母、询问教师,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和扩充,并在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探索过程中,使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使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此外,他们还学会了如何调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逐步培养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幼儿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也活跃了思维,促进其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还培养了幼儿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以及辩证的思维方法,而幼儿只要在实践的活动与思维过程中,思维能力有了提高、思维方式有了转变,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综上所述,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要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幼儿问题意识;积极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同时,应教给幼儿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增进幼儿的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 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教学月刊,2002.7.8

[2]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6 [3] 龚春燕,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

在教学过程中专题

职业学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认知

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示范动作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幼儿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幼儿问题意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