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宜昌县域民营经济弱质分析及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2: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宜昌县域民营经济弱质分析及对策思考

□ 文/孟祥学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导经济,宜昌县域落后很大程度是由于民营经济弱质。要实现宜昌县域跨越式发展,只有通过推进环境建设、创新财政体制、发展特色经济、培养民营企业家,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体内容的经济问题,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人口的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区域,按户籍统计,县域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5%,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意义十分重大。

一、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分析

在县域经济的范围内,国有企业由于规模不大,产权不清,机制不活,包袱沉重,既缺乏市场竞争活力,又缺乏国家大企业所拥有的规模、技术和人才等竞争优势,支撑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分困难。而民营经济具有较强的动力机制,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联系,是典型的“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经济形态,民营经济是“为自己干”的人格化经济,事关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具有高度的利益驱动性;在开拓市场上,保持灵敏的反应和高效率。发展民营经济实质就是最广泛地调动和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走立足自身、自主创业、自我发展之路,具有吸纳社会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共同富裕的巨大效应。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县域而言,适宜于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强。2005年安徽的“十强县”全部是民营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宁国、繁昌、桐城、天长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县市,民营经济在当地经济总量中均超过70%,民营经济也成为县域财政步入良性的重要载体,不少县市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70%以上,甚至如铜陵市各县区财政收入90%依靠民营经济。实践也已经证明,哪里县域民营经济做得强、做得大,哪里就能强县富民。

(二)民营经济发展是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

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鸿沟,也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民营企业是继乡镇企业之后的一种主要农村工业化形式,天然具有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特

性,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是县域工业的主导力量。小城镇化水平的衡量尺度就是其对农村人口的聚集能力,而小城镇对人口的聚集能力主要依托小城镇的二三产业的发展。这两大非农产业目前增量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小城镇化的基本经济依托。从实际情况看,安徽省宁国、繁昌等地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后,为工业注入了活力,为小城镇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及城镇化水平都位于全省前列,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县域工业化水平和小城镇的崛起。

(三)民营经济发展能推动县域社会精神与文化重建

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一体化导致民营企业重视经营绩效,因此民营企业在成本控制、市场运作、经营管理都采用了经济实惠模式。民营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高度灵活的机制,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均可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自主决定和调整。他们一般投资规模较小,追求利润动机强,富于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由于管理者的经营与分配成果直接挂钩,所以民营企业的办事效率高,决策效率高,更能灵活适应变化万千的市场。实践已经证明,凡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充分的地区,市场发育就相对较快,经济更具活力。 因此发展民营经济可以激发民间的创业意识和培育市场理念。

二、民营经济弱质是制约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民营经济弱质是安徽县域财政困难的根源

安徽县域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布局分散,2005年末安徽私营企业数量达10.6万户,注册资本1144.99亿元,数量只有上海、江苏的1/5,平均注册资本也只相当上海、江苏的2/3,在2005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序中,安徽只有8家企业进入,县域民营企业更是弱中之弱。从县域人均总值、人均财政数据看,全国县域人均总值5749元,人均财政223.8元,而安徽县域人均生产总值只有3223元,人均财政收入152元,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营经济弱质,造成安徽县域财政增长乏力。

(二)民营经济弱质是安徽县域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县域民营企业相对负担较重,弱势地位明显。根据2005年县域人口、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计算,安徽县域人均财政收入占人均生产总值的比例是4.7%,安徽省十强县(市)的人均财政收入占人均生产总值的比例是8.27%;全国县域人均财政收入占人均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89%,全国百强县(市)人均财政收入占人均生产总值的比例是3.5%。全国的情况是:越是强县,财政的比例越小,而安徽的情况是:平均的水平已经高于全国,越是强县财政的比例还越高。安徽省县域在生产总值相对不高的状态下,财政拿走的钱不少。财政

占生产总值比例偏高,不利于民营经济积累,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民营经济弱质是安徽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启动了小城镇发展的进程,我国建制镇由1978年的2176个增加到目前的两万多个,平均每3万农村人口拥有一个建制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约1亿人,安徽县域小城镇在这一进程中也得到快速发展。但目前农村小城镇发展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镇化加速,以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为代表的小城镇群迅速崛起,而安徽大部分地区农村小城镇化缓慢,许多农村小城镇存在边缘化、地方化的困境。2005年安徽县域GDP已达24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45%,而在浙江经济总量中,县域经济占了2/3,安徽县域经济弱质明显。安徽“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现象十分普遍,县域工业不仅不能完成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反而需要“弱质”农业反哺;同时由于民营经济自身积累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聚集能力有限,对各种生产要素及服务业的聚集更是困难,限制了小城镇功能的提升。究其原因:民营经济弱质阻碍了工业化、城镇化。

三、促进安徽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强力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建设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优越宽松的环境,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动力,环境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要素。要营造优越宽松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上,宁可财政紧一点,也要让环境优起来,宁可单位穷一点,也要让企业活起来,宁可干部苦一点,也要让企业主发起来。县乡要以“撤乡并镇”为契机, 以“减人、减事、减费”为突破口,转变政府职能,公开办事制度,强化对政府部门的约束监督。同时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牢固树立“不论成份看发展、不论规模看效益、不论性质看贡献”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舆论环境。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宽容的胸怀、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扎实的工作来服务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到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要营造良性互动的融资环境,将金融信用等级评估扩大到民营企业,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贷款规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民营企业,进行信贷重点扶持,支持企业发展壮大。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硬环境。

(二)明确发展思路,创新财政体制,推进县域经济转型

以减免农业税为契机,改革县乡财政体制,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力度,政府要让利于民,

藏富于民,多予少取,减轻企业负但,增加地方经济活力,通过税费改革达到对民营企业的减负效应。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通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推动农民分工分业分化,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推动县域经济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不断增加二三产业对农业、城镇对农村的带动力。

(三)特色立县,特色立镇,发展特色经济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特色经济,是具备特有竞争力的优势经济,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殊资源或关键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载体。特色资源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特色产品是特色经济的核心,发展特色经济要从特色产品起步,提高特色经济市场份额,特色产业是发展特色经济的依托,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突出特色,要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优势。对特色小城镇重点建设,形成示范,引导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向特色小镇集。

(四)以产权制度变更带动机制转换,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乡镇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收购,强力推进“公转民”,盘活乡镇企业资产,不仅去掉了包袱,而且搞活了体制,增强了后劲,促进民营企业壮大。

(五)培养民营企业家队伍

加大培训力度,把培训作为致富的一项工程。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避开市场风险的能力;学习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尽快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合法经营,依法纳税。

发展县域经济对策分析

长三角县域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分析及对策思考

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初探

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县域经济的思考

县域经济的思考

县域民营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总结

打赢园区、县域和民营经济

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会议讲话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宜昌县域民营经济弱质分析及对策思考
《宜昌县域民营经济弱质分析及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