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4 01:07: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县域经济在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衡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近几年来,衡阳市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稳步增长。

一、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

1、县域城市化率提高。2006年,全市县域总人口634.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9%,其中城镇人口176.75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65.8%,县域城镇化率为27.85%,较“十五”初的2000年提高14.2个百分点。

2、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2006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525.42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2%,较2000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50.8亿元,占全市的95.37%,第二产业205.52亿元,占全市的75.5%,第三产业169.1亿元,占全市的69.9%。县域一产业占全市比重较“十五”2000年略有下降,

二、三产业分别提高6.8和6.4个百分点,县域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3、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近几年,随着衡阳市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深入,县域逐步形成了大农业产业带即:以衡南县、衡阳县、耒阳市为重点的100万亩高档优质稻产业带;以322国道沿线为重点的年出栏100万头良种猪产业带;以常宁市、耒阳市为重点的100万亩有机油茶产业带;以衡阳县、衡南县为中心的60万亩双低油菜产业带;以紫色页岩地区为重点的芦竹、龙须草等造纸原料产业带;以祁东县、常宁市、衡阳县部分乡镇为中心的30万亩黄花菜产业带;以衡山县、祁东县为核心的10万亩席草产业带。这些产业带采取公司联基地带农户运作模式,也培养了一批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黄花集团、金拓天、金雁米业、爱平集团、新五丰、巨东勤业、怡农生态等。

4、工业化进程加快。由于衡阳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县市依据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工业,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市区以设备制造、精细化工、原材料加工为主;耒阳以能源、建材为主;衡东以钨冶炼、禽蛋食品加工为主;常宁、衡南以有色冶炼、化工为主;祁东以黄花、香芋、席草加工为主;衡山以造纸等为主的区域工业发展格局。到2006年底止,衡阳市县域规上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67个。

二、县域之间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

1、县域之间综合指标差距扩大

2000年,县域经济总量为252.68亿元,总量最大的是耒阳市(49.04亿元),最小的是衡山县(16.95亿元),县域经济总量极差(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32.06亿元;GDP增幅最高的是祁东县,同比增长10.0%,最低的是衡山县,同比增长7.0%,增幅极差为3.0个百分点。2006年,县域经济总量为525.42亿元,

总量最大的是耒阳市(114.79亿元),最低的是衡山县(33.37亿元),县域经济总量极差为81.42亿元,较2000年极差翻了一番多。

2000年,衡阳市县域人均GDP4178元,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县有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四县,其中最高的是衡南县(4418元),最低的是衡阳县(3869元),人均GDP极差为549元;2006年,县域人均GDP9131元,比“十五”初的2000年翻了一番多,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县有衡南县、衡东县、耒阳市,其中最高的是耒阳市(10507元),最低的是衡阳县(8068元),人均GDP极差为2439元,是2000年的4.47倍。

2、县域之间可用财力分布不均匀

由于衡阳市各县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差异也比较明显。2000年,县域可用财力8.34亿元,最高的是耒阳市1.63亿元,最低的是衡山县0.55亿元,两者相差1.08亿元,反映地区差异的差异系数为21.9%;2006年县域可用财力15.26亿元,最高的是耒阳市4.26亿元,最低的是衡山县1.17亿元,两者相差3.09亿元,反映地区差异的差异系数为29.7%,从2000年到2006年,差异系数扩大了7.8个百分点。

另外,2000年,衡阳市县域可用财力排名前三名的是耒阳市、祁东县、衡南县分别为1.63亿元、1.39亿元、1.33亿元,前三名的县可用财力之和占到县域可用财力的52.2%;2006年,县域可用财力排前三名的是耒阳、祁东、常宁,分别为4.26亿元、2.09亿元、2.00亿元,这三个县可用财力之和占到县域可用财力的54.7%,前三名县可用财力占全部县域可用财力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5.2个百分点。自2000年来,衡阳市各县可用财力增量最大的是耒阳市,增加2.63亿元,其次是祁东县,增加0.75亿元,第三是常宁市,增加0.73亿元。显然,衡阳市县域之间可用财力差距正逐年拉大,向少数县集中,呈偏态分布。

3、县域之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不平衡

县域人口中大部分农村人口,县域人均收入高低主要受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2000年,衡阳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2597元,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有衡山县(2709元)、衡东县(2685元),分别高出平均水平112元、88元;2006年,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4265元,超过县域平均水平的有耒阳市(4382元)、衡山县(4351元)、衡东县(4317元)、祁东县(4277元),分别高出平均水平117元、86元、52元、12元。2000年-2006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最多的是耒阳市,增加1792元,其次是祁东县,增加1688元,第三是衡东县,增加1659元。

上述情况表明,县域经济自2000年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部分县经济发展迅速,实力增强,现在已有耒阳、常宁两市达到强县标准,进入全省强县考核范围,但是县与县之间的经济实力、可用财力、农民收入差距也越拉越大,县域发展不平衡。

三、发展县域经济应坚持三个原则

(一)、坚持农村与城镇统筹,全面发展的原则。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单元,既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衔接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县域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重视县城、中心城镇和广大乡村的协调发展,建立城乡互动机制,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目前,衡阳市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对照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的实践经验,我个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应“三化”并举,以“三化”带“三农”,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县域经济发展如何才能实现城镇与农村同步、“三化”并进呢?应该坚持“三个不动摇”,即:一是突出工业主体地位不动摇,大力提速工业化进程。按照提升传统产业,承接转移产业,引导新兴产业的思路,在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园区工业、扶持骨干企业上下功夫;二是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通过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协会式服务等方式,在壮大产业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三是突出城镇的载体地位不动摇,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根据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的要求,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民入城门槛、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上下功夫。

(二)、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撑,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衡阳市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在发展中也有很多教训,最大的教训就是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共同关注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样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呢?我个人认为:一是转变发展理念,彻底改变重产品粗加工、轻产品精加工,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重末端治理、轻污染预防的倾向,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加快技术创新,开发、引进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实现梯极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三是加快结构调整,工业方面,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农业方面,大力抓好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广沼气新型清洁能源技术。

(三)、坚持速度与效益统

一、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协调发展,既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

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部欠发达地区国民经济最大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衡阳的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速度不快,整体效益还不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一是转变管理模式,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从传统的资本拉动型、外延扩张型、管理粗放型的发展模型中走出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内涵提升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上来;二是加大投入,通过吸引外资、集聚内资,实施有市场前景的规模化投入;三是加速扩张,通过提升技术、优化结构,实现有区域特色

的内涵式扩张;四是加强管理,通过培养人才、创新机制,实行有现代理念的集约型管理

四、壮大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1、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依托资源优势,走特色经济之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发展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面对市场需求多样,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的情况,衡阳市县域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有限的结构调整,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大胆改革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积极探索国际化、现代化的农业新路子。一是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建立优势产业带,围绕粮食、生猪、湘黄鸡、林草、蔬菜、油菜、烟草、油茶、饲料等产业链建设,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强带动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兼顾生产、生态、生活三方面,建设有效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要建立长效机制,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将乡村的道路、沟渠、绿化、耕地、住房、水电等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整体推进,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继续支持农村电网改造,保护基本农田,搞好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狠抓农产品的转化和深加工增值。衡阳农产品资源丰富,粮食、生猪、家禽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但农产品加工依然十分薄弱,要在农产品加工上做文章,重点支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稻米、油料、茶叶、饲料、肉类、水产品、林产品、特色农产品等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和精深加工,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大、高、外、新”方向发展,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依托区域特色产业,扶持发展大户牵头、农民参与的产业协会;依托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农民参与的专业合作社;依托现有经济服务和发展功能较强的农村基础组织,扶持发展以基层组织为主导,农民参与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五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善农民进城的政策保障。坚决取消专为农民工设置的审批、登记项目,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通过强化劳务合同管理、招聘招考、适当扩大城镇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的范围等方式促进劳动力转化和城镇化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鼓励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支持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引导乡镇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业,增强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2、推进“三化”进程,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县域工业化、城市化的一条捷径。就衡阳市而言,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充分发挥衡阳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市场纽带、龙头带动等方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现代化的市场经营、工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加工同最原始的家庭经营、手工劳动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化、商品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这样,龙头企业本身直接推动了工业化,而富起来的农民一部分进城成为市民,一部分留下来搞规模经营,这样,衡阳市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材城市化就会迈进一大步。二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工业兴市”战略,打造工业衡阳,对指导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通过发展县域工业,带动县域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业、建筑业等各业发展,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同时发展县域工业,可更多的培植财源,提高财政实力。三是推进“小城镇”化的进程。大力推进小城镇化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推进小城镇化道路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要科学规划小城镇的性质和功能,正确规划小城镇的经济格局,注意服从经济区域内城镇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其次要建立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管理体制,消除一些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再次要积极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小城镇的辐射功能。

3、壮大县域民营经济,培育本地区有特色的经济发展增长点。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民营经济对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和保持和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县域经济实际上就是民营经济。从2006年衡阳市经济普查资料来看,衡阳市国有企业法人单位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不到7%,民营经济已成为衡阳市经济的主体,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目前,市、县两级除了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民营经济队伍外,还要根据本地区的独有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来培植本地区特有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管哪种形式,不管归谁所有,不管公有私有,只要能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就不限制所有制形式,不限制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不限制发展比例。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尽快成长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4、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栽好了梧桐树,才会引得凤凰来。外商到县域来投资主要是看当地环境、资源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所以,县级政府部门应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宣传资源优势方面下功夫,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基础越好,外资到位越好,县域经济发展就越有后劲。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罗田县域经济发展建议及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之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宜昌县域民营经济弱质分析及对策思考

商丘市经济发展及对策分析

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衡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