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发布时间:2020-03-02 15:27: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是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往往是那些大家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呢?

(一)转变教师角色,适应全新的新课程教学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再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性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这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从学生和知识水平、思维角度、文化积累等方面体验和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共同营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是个参与者。过去,教师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虽然我们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但是要看到,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某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我们试想,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可能无止境的给予。在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的新课程教学中,在知识与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在鼓励探究发现的氛围中,学科型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式呢?只有转变角色,从知识的输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成为学习者,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学生以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方法运用中的行为。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的: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能得到尊重,都有表达的权利,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引导者。教师需要引导、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

当前,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新的评价技术,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新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我认为,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笔试也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改变目前将笔试作为惟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做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具体的考试方法、手段,并对考试结果进行如何把握好评价与考试的关系 不同的处理,尽可能减轻考试对学生的压力。

每一门学科课程标准都渗透了评价改革的思想,在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变、评价手段的改变及评价多元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尽管目前尚缺乏更多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但是,我相信,广大教师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会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好的评价方式。下面是我对新课程改革中评价与考试的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

1、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3、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既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要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评价标准既要注意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4、评价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

5、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6、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把握好学生评价与考试的措施与方法

1、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2、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3、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

4、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恋恋不舍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地进步。

三、对新课程改革提出多元评价的建议

1、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2、各学科应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重视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其方式方法上要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如,成长记录、测验与考试、答辩、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集体评价等。比如,生物课程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际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注重评价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再比如,在地理课程中,要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的意识和行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白,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

因此,发展性评价的关键,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运过程,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另外,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予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其实,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并不矛盾,只是关注点发生了变化,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过程性评价,就会发现终结性评价成绩会更好。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地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

2006-3-26

如何把握好评价与考试的关系

单 位:中卫柔远中学作 者:李维新联系电话:

13519233311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教师演讲材料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自然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浅谈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