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六五”普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20:37: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在全街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的第六个五年规划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已顺利实施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村落、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蓬勃展开,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宪法和法律得到较为广泛普及,全体公民宪法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街道的各项事业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及建设“法治海宁”的整体部署,结合街道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六五”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法治海宁”建设的新要求,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促进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四个进一步”,即通过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传播法治权威的理念、树立宪法至上的信仰、培育民众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进一步增强全市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全市公务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执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党政机关和各类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理念,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环境,努力达到全市公民对法律的知晓率逐年提高,民众对政府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三)“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于建设“法治海宁”、“平安海昌”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从群众的需要着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力度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教育内容。

3、坚持理念创新,增强实效。各村(社区)在法制宣传的形式中要注意创新,要在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的结合上突出现代手段,在集中教育和日常宣传的结合上重视日常宣传,在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上注重法治实践活动。

4、坚持全民普法、分类指导。各村(社区)、各单位(部门)要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行业特点,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要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把法制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法制的引导、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使村(社区)各项建设能在法制轨道上又好又快发展。

6、坚持整体规划,逐年推进。各村(社区)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分布实施,逐年推进,争取法制宣传建设在5年内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一)围绕国家宪法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全市人民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任务。

(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深入宣传民法、商法、行政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努力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三)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突出学习宣传水资源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房屋征收与补偿、医患纠纷、土地征收(用)与补偿,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以及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和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学习宣传劳动就业、劳动争议处理,社会保障、住房改善、医疗卫生等法律法规,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调整、财政金融税收,资源节约和管理、节能治污减排等法律法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学习宣传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只是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创新性社会建设。学习宣传农村经营管理、农村土地管理、农业支持保护、农村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宣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五)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等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以及禁毒、反邪教、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提高管理和防范水平。围绕优化城市管理,提升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大力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文艺、网络电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新闻传播和文化市场管理。学习宣传维权、信访、调解、诉讼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引导公民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不断健全法律顾问体系,大力推进街道、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积极实施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努力实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

(六)围绕加强反腐倡廉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深化廉政的社会化监督。

(七)围绕“法律九进”活动载体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在继续深化“法律七进”的基础上,增加“法律进家庭”,切实加强家庭的学法用法能力;按照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增加“法律进社团”,切实发挥各社会团体组织在依法治理中的作用,从而拓展推进“法律九进”。要把人事、农经、民政、教育、经贸、工商、司法行政、妇联等部门分别作为“法律九进”活动的主要牵头部门,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建立长效机制。

(八)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积极搭建法治文化建设平台,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各类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加强“紫薇说法”法治文化品牌的培育与推广,利用品牌效应把优秀法治文化作品推向公众。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九)围绕推荐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和“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质量,积极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优化法治环境。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着眼社会难点,重点问题,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依法治理,推动各区域的平衡发展,提高各类服务行业、窗口单位的依法办事能力。

三、对象和要求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其中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

(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围绕增强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坚持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年度分级考试(考核)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年度考核。

(二)公务员学法用法注重提高公务员把握弘扬法治精神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能力,重点加强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职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教育。加大对公务员特别是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力度。完善、落实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将考试(考核)成绩作为任职、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则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重点加强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加大对学习法制教育督察考核力度,讲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四落实”情况纳入学习综合考评内容。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治实践活动。

(四)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及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增强企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和能力。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加强职工法制学校等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机制,推动职工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到实处。发挥法律顾问在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的法制培训,提高他们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

(五)农民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农村广播、村级刊物等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对象的法制培训,有步骤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提高他们依法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依法管理基层事物、依法调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六)外来流动人口和其他社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流动人口法制教育点,依托各类法制培训机构开展与流动人口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七)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依托公益劳动基地和教育警示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提升法律意识,维护其合法权益,防止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再犯新罪。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中转站,结合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和就业环节开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至2015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研究制定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并以“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启动为契机,在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各村(社区)、各单位制定的“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计划,报街道综治办备案。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健全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制,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扎实、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街道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每年对各村(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情况进行抽查,2013年开展中期督查。

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街道将根据市委市府的统一部署,对各村(社区)、各单位(部门)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查总结,街道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对“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验收。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1、领导重视。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领导体制。各村(社区)、各单位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设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完善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年度工作汇报制度、工作督查制度等各项制度。

2、分工负责。以“六五”普法启动为契机,调整充实普法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街道宣传办、司法所负责规划的实施,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街道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继续发挥协调、指导、检查、监督和参谋助手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街道文化站指导村(社区)开展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文艺演出,法制宣传作品的创作等;共青团和工会、妇联等部门则加强对特定对象的法制教育工作。

3、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普法工作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普法队伍。重点加强普法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普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4、落实经费。切实保障普法经费落实到位,并将其列入单位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各项普法活动顺利进行。

中共海昌街道党委 海昌街道办事处

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

普法六五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