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访谈纪要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0708

发布时间:2020-03-02 19:3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访谈日志

时间:7月8日上午9点到10点半,地点: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大厦 访谈对象: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数字化管理部黄部长

1、对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理解?

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城市辖区在现有行政边界内(不打破现有行政边界)按照1万平方米的面积划分网格,对网格内的公共区域(公园等有驻地主管单位的除外)实施管理,管理对象包括部件(公共区域的公共资产主要为市政资产)和事件(城市管理中所遇到的影响市容市政等方面的事情),通过对坐标系(网格)的建立和管理对象(时间、部件)进行编号,使得信息和资源可以精确定位、调派,大大提高了信息流上传下达的效率,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在现行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中,它所扮演的角色是在城市管理(狭义)范围内对有限的公共区域(无驻地主管单位)内公共资产和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进行发现、上报,信息派发的工作。本质上来说,还是重要担负着城建、城管系统内眼镜和神经系统的职责。

2、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方式? 基层监督员是网格化系统的眼睛,区县中心进行信息上报(相对重要、需要上级部门协调的)和派发(相对不中重要、在本区范围内即可解决的),市级中心负责信息的汇总和管理。

由网格化管理系统所反映的信息通过两级中心分派到区县相应部门或相应街道,情况由监督员记录上报,再由市中心汇总。绩效考核对象是区县相应机关和街道负责人,基层人由后者进行管理。信息-行为与考核相对应,效率效果有所保障。另外,对于处置部门间责任界定不清之处,基本采取上报协调的办法,逐事处理,经过几年的运作,大部分问题已经运作比较顺畅。

目前实际运行中,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每个监督员大概负责4-5个网格,成为责任网格,每天巡视两次。郊区非城市化地区巡视范围更大,一般2天甚至1周巡视一次。对于中心城区,一般情况下可在2-4小时内完成发现到反馈,而处置环节耗时一般也在2-7天之内。个别事件如绿植移栽、拆迁等工程性时间处置周期较长,但这类事件比较少,也不是网格化管理所能完成的。

3、城市网格化管理与城市其他部门和其他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与智慧城市建立的关系? 目前城市管理网格化系统基本在城建、城管系统内运作,比较独立也比较封闭。在市级层面,与绿化等邻近条线有一定的信息共享,他们也建立了类似的系统,但规模比较小,只在我们比较少去的地方进行巡视,如湿地等。总体而言,合作不多。仅涉及数据共享和决策支持。

在区县层面,目前基层有推行大联动的需求,即将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扩展至社会管理层面,尝试赋予监督员以发现-上报城建城管系统管辖范围以外事件(如工商、治安)的权利,但主要由区县(奉贤、闵行)层面推动,网格化管理系统自身、城建城管系统以及市里并没有完整的推行计划。

在信息系统方面,目前从监督员到中心通过无线传输,监督员人手一台多媒体手机,主要功能是通话和拍照上传。中心到处置部门通过光纤传输。就信息系统而言,目前的带宽需求已经足够。

4、目前上海实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海的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始自2005年,首批试点为长宁、卢湾两区,四个月建成,后来的5个区建设时间约半年。一般而言,工程建设(网络系统搭建、调试、交付)约3-5个月即可完成,而加上前期立项审批大约需时1年。但考虑到建设进度与所在区县政府的态度和积极性相关而有所差别。目前在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已经实现了系统覆盖、部件清理。而在郊区农业化区域,存在着部件多、杂、散,不标准等问题,同时巡视范围大,但通过部件以事件上报基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在体系搭建上的工作基本完成。

总体来说,上海的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对城市管理和相应的体制变化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网格化管理的方式早已有之,目前最大的进步是在于信息系统的建立。本质上而言是工具。城市信息化管理仍处于早期阶段,表现为: 1.体系上不健全:本系统(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分为市级、区县两级。按最初设想,应由监督员发现问题上报区县中心,区县级中心负责问题上报市级,市级打破行政边界全市统一调配力量,形成发现-上报-信息派发-处置的闭环完整链条。而目前的情况是,运作上不打破行政边界、体质上不打破现有条块分割的体系,各区县中心自身仍挂靠在区城建或城管系统下,体系上不健全,职能简单,仅负责发现-上报-信息派发环节,处置环节仍由基层村镇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完成,本系统监督员(约3000人编制)无处置权;

2.法律上无依据:网格化管理系统并无法律对其部门功能、权限做出规定,在目前监督员的巡视过程中便存在许多法律空白,如对非法摊贩的拍照,并无相应取证权,因此在网格化系统的运行和未来扩展过程中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仍待解决。

就网格化管理系统自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是:

1、通过顶层设计对这个系统的结构、流程在规划一下,这可以看作是对十一五工作的一个总结和提高;

2、对网格化系统的部件的标准化进行一些上海本地化的工作,因为建设部的一些标准并不适合上海

3、争取在法律法规方面给网格化管理系统赋予明确的编制、责权

总结:

1、网格化管理系统本质上的思想是开放性的,即通过GIS系统建立一个无差别的平台(网格坐标),通过GPS系统对管理对象(部件、事件)进行定位,并通过无线、有纤通讯系统实现语音、图像信号的快速传输,以方便目标的发现、确定和处置资源的调派和结构的勘定。这在体系上、信息系统上都是开放性的、平台性的,具有很强的扩容能力,完全可以作为未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2、目前的问题在于体制。网格化管理是在现行体制下运行的,并以此做出了一些改变,但其代价是大大降低了效率并影响了其潜力的发挥。信息系统和信息化的最大效应是对组织、流程的再造。智慧城市和电子政府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和网络建设,重要的是将政府以管理、治理目标为导向,围绕事件建立优化流程的标本,并以此对政府的体系结构、运作方式和管理、激励机制进行再造,没有这点,新的信息化需求不会出现,既有的信息化投资也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0708纪要

访谈纪要

《生涯人物访谈纪要》

访谈报告纪要+访谈总结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章程

奥运信息工作纪要

10大通公司访谈纪要总结

0708学年信息教研组计划

上海安保工作访谈

上海城市发展定位与科技创新

访谈纪要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0708
《访谈纪要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070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