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9: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材论文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到什么是理想和信念,以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充分理解理想和信念的作用。掌握实现理想和信念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教学难点] 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如何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教师讲解、点拨、启发与学生思考、活动相结合。

[教学时间] 4学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罗曼·罗 兰也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 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就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可见,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时期。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课程导入

什么是理想,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什么是信念,如何坚定正确的信念?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何重要意义?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如何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自觉努力的结果。青年大学生要确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首先必须对理想信念本身有所了解、有所选择。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有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率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今天,有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第一,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举例) 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他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因为他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宗教裁判所指控他为\"异端\"。1592年,罗马教徒将他诱骗回国,并逮捕了他。刽子手们用尽种种刑罚仍无法令布鲁诺屈服。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即使想塞尔维特那样被烧死也不反悔”。他还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经过8年的残酷折磨后,布鲁诺被处以火刑。最后,被绑在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的布鲁诺向围观的人们庄严的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

第二、理想不同于幻想和空想,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有实现的可能性。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理想,可以有幻想,但不要空想。空想脱离实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2、理想的特征

⑴目标性:对自身实践行为的价值方向进行选择; ⑵超前性: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

⑶时代性: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联系; ⑷阶级性:一定社会群体内的共同理想; ⑸现实可能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⑹实践性:通过实践检验、修正、发展、实现。 ⑺多样性、层次性:

3、理想的类型

从主体上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从性质上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 从时序上分:长远理想、近期理想

从内容上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讨论题):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第

一、个人理想是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社会理想是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只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第二、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第三、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冲突时,要做到个人理想要服从于社会理想。

(二)、信念含义和特征

1、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首先,信念以认识为基础; 其次,信念以情感为关键; 最后,信念以意志为保证。

2、信念的特征

①稳定性:一旦形成,终生不渝并具有巨大惯性。

②多样性:人们需要的丰富多彩,导致信念的丰富多样 ③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是不罢休 ④亲和性:志同道合: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 ⑤实践性:根源于实践并积极反作用于实践

(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1、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2、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3、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小故事):

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点评):

真的是时间将我们分出层次来的吗?不是,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或碌碌无为,或铸就辉煌。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举例):

1、毛泽东的少年立志

1910年,毛泽东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2、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的故事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出发时,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此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愿献出一切的豪迈气概。他还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3、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

4、马克思与《资本论》

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

5、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家陈景润初中阶段就想到“数学是什么事也少不了他的”立志在数学方面为祖国作贡献。正是这个志向,鼓舞他奋斗几十年,才取得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世界领先的成就。

6、王淦昌与原子弹

在国外从事原子弹研究的王淦昌先生从国外归国时,组织上决定让他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这在当时是一项秘密任务,组织上跟他说:“你今后可能要隐姓埋名。”王淦昌先生沉默一会儿,抬起头,坚定地回答:“我愿意以身许国。”

7、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

由于家境贫寒,几乎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他从小立下大志,“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11岁时,一边替人赶马车,一边顽强的学当时的科学著作。他29岁时发明了留声机,31岁时发明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世界之光”。

(二)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第一、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放在突出的位置,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第二、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第三、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学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课程导入):

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和先进分子,还应当追求更高的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了巨大的历史功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不负历史的重托、人民的选择,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和当代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

(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同学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地成长成才。

(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确信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并用这一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科学的信念,是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重要前提。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必要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地发挥作用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课程导入):

常言道:“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人生哲学中,非常重视讲“志向”。 (名人名言)

1.2.3.4.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

“志向”这个词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

(一)立志当高远

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大量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大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举例)

1.2.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为世界而工作。”

(二)志向做大事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年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江泽民说:“为人民学习,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给祖国。”

(三)立志须躬行

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华罗庚认为:“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书》: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理想和信念方面认识上的误区和态度上的偏颇,会左右着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从而影响到理想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艰巨性和曲折性,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想实现是一个过程 (名人名言)

李大钊当年所指出的:“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

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理想的实现并非易事,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会布满了荆棘,有时会会遇到急流险滩。

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低,实现它的时间越短,经受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少;反之,一个人追求的理想越高远,实现的时间就越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大。

党中央为我们描绘了21世纪头20年到21世纪中叶的美好理想,而美好理想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证明,追求崇高理想的道路是漫长和曲折的,实现理想的任务是繁重、艰巨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非常艰巨的事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定要有百折不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准备。

(二)正确看待实现理想过程中有顺境与逆境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实现理想的路径可表述如下:现实→理想(现实)→现实(理想)→„„理想。 (1)理想不等于现实。如果用数学公式可以表述为:理想=真善美,现实=真善美+假恶丑,因而,理想≠现实。这一公式一方面说明理想就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

(2)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理想离开了现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

(4)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理想必须是有现实的根据、是合理的。第二,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第三,要根据对客观、主观条件的认识,找出正确的实践途径和方法,设计可靠的计划方案,扎扎实实地保证理想的实现。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一般来说,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其次,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 再次,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最后,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恒久的难题。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要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人们在确立理想与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思想活跃和敏感的大学生来说,也容易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

(一)克服两种认识偏向:一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二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李大钊先生曾指出,“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然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受到一种冒险的美趣。”“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

(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课堂讨论):艰苦奋斗过时了吗?

另附:[诗歌欣赏]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大学生成长成材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1]

大学生理想信念

大学生理想信念

大学生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理想信念与就业现实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材论文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