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树之歌》 人教部编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7: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树之歌》

一、文本教学解读

这是一则韵文。全文共 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在学习韵文中让学生认识杨树、榕树等树木并了解这些树木的不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全文注音配以插图,旨在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借助插图认识事物。

1.识写生字。

这是一组以“木字旁”为主的归类识字教学。要求会认15个字,会写10个字,其中6个字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在组织教学中可以借助已经获得的识字经验或规律进行引导。

会认的15个字可以分成两类。“梧、桐、枫、柏、桦、杉、桂”都是“木字旁”的字,且都是形声字,可以结合图文认字,找出规律,即是“木字旁”的字,进而找出文中还有哪些带“木字旁”的字,拓展到生活中积累的带“木字旁”的字。“掌、装、耐、守、疆、银、化”等字宜采用“拆分法”教学,如:“掌”字是形声字,拆成“尚”和“手”;“疆”字是指事字等,可以拆成“弓、土、畺”;“耐、守、化”是会意字。

会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学写:“杨、桐、枫、松、柏、棉、杉、桂”等等,注意木字旁的捺要变成点;“化”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弯钩,不能写成斜钩;“壮”指导写好左边的将字旁的笔顺,提醒右边是士字,下面一横短。

在指导学生书写写美观时提醒学生做到:一看,看清字形;二记,记清间架结构;三默,回忆书写规则。

2.朗读课文。

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朗读诗歌。根据注音读正确、读熟练,不讲“押韵”等抽象术语。重点指导找准方法,读准尾韵,发现规律。

这篇韵文的朗读,重在指导学生读出韵律,如何读出韵律,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把握句内的停顿;第二,读准韵尾。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宜在自读的基础上示范读,指导朗读。根据这首诗歌的特点,通过接读和问读,学生可以大体把握

1 / 6

韵文写了哪些树,树有哪些特点,也为背诵做了准备。接读:教师或学生读句子前半句,学生对应读出后半句,读熟课文。问读:学生根据教师或同学的提问,读出相应的句子,在问读中理解句子意思,积累朗读经验。例如:什么树高?什么树壮?什么树叶像手掌? 3.背诵积累。

在正确、连贯的朗读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韵文的韵律,抓住主要内容进行识记。如这篇韵文一共几句话,介绍了几种事物,每句话是从哪个方面写的,来帮助学生形成一条记忆的线索。课文一共四句话,介绍了杨树、榕树、梧桐等十种树木,是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来写的。

在指导背诵时把握好韵文的结构特点及韵律。可采用师生、生生、组组、男女的“接读”和“问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读成诵。

4.迁移运用。

这则韵文每句以树木名称引入,然后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来概括各种树木的特点。在熟读韵文的基础上,由韵文中的事物逐步拓展到说一说生活中现到的树木或相关的事物,鼓励说一说发现的特点。如:泡桐粗,柳树垂,紫薇无皮等。然后,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口头创作一两句儿歌。积累有关树的名言警句,想想它们的意思。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梧、桐、枫”等15个生字。 2.会写“杨、壮、桐”等 10个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过程:

2 / 6

板块一 认读字词,认识事物

1.看图识物,读通韵文。

(1)投影出示十种树木的图片,让大家看图结合生活经验说树名。 (2)借助注音读通韵文。 2.归类识字,熟读会认。

(1)认识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①指图片说树名,出示生字。

②接连出示几个后追问:从这些生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发现都带有“木字旁”,都是形声字。

③找找韵文中还有哪些字带有木字旁,把它圈出来读一读。 出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提示:“松”读平舌音;“桦”读第四声。 ④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2)学习第二组生字:掌、装、耐、守、疆、银、化。

①把这几个生字注上拼音读一读,结合你积累的经验试着记住这些生字。指导“掌”字读翘舌音。

②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又快又准确地记住这些字的?

提示:采用“拆分法”教学,如“掌”字是形声字,拆成“尚”和“手”。 (3)把这些生字组词熟读。 3.识记生字。

(1)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全班齐读。

板块二 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朗读韵文。

(1)分四组朗读韵文,每组一句,读准确、连贯。 (2)去掉儿歌的拼音,分句出示儿歌。指名读,教师指导。 (3)师生合作齐读韵文。

2.找出文中的树木的名称和特点并画上记号。

3 / 6

3.朗读游戏。

(1)接读小游戏:当教师读“杨树”时,请立即大声接读“高”,当教师读“榕树”时,请立即大声接读“壮”。

首先师生合作游戏,然后用同桌一对一,小组中一对众,男女对等多种组合方式开展“接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读。

(2)问读小游戏:刚刚我们开展了有趣的“接读”游戏,大家在“接读”中已经能准确、快速将树木的特点接上,下面我们来玩个“问读”游戏,记住树名。(教师问:“什么树叶像手掌?”小朋友们回答:“梧桐树叶像手掌。”)

3.探究巧记秘诀。

(1)请会背的小朋友齐声背诵。交流“我是怎么记下来的”。

提示:第一句抓住三种树木的样子写;第二句抓树叶的颜色来写;第三句抓住树木的习性写;第四句抓住价值及花香的特点写。

(2)把每句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圈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一共四句话,每句句首是树名,句末都以“ɑnɡ”韵结尾,按“XX/XX/XXX”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就是儿歌读起来顺口的小秘密,也是巧记的秘诀。

4.当场背诵。

(1)集体打节拍试背。 (2)背诵比赛。 (3)齐背儿歌。

板块三 迁移运用,提升拓展

1.读一读,记一记:

出示:泡(pāo)桐 云杉 翠柏 白桦 松子 枫叶 白果 桂花 (1)读一读,这些词你会读吗?

(2)说一说,这组实物你认识哪几个,向大家介绍一下。 (3)记一记这些词。

2.回忆一下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树,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树木的名称和特点。 3.画一画,说一说:画一画你最熟悉的树木,并对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画的是

4 / 6

什么树,与其他树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4.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

(1)出示警句的前半句,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都是写树木的。

(2)出示警句的后半句,你又发现了什么?人们从树中得到启示,懂得做人的道理。

(3)读完整句子,说道理。能简单谈出大概意思即可。(出示语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4)你还能说出一两句这样的句子吗?

提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板块四 注意变化,规范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生字,观察字形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

(1)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杨、桐、枫、松、柏、棉、杉、桂”8个字都是“木字旁”,书写规则相同,木字做偏旁时捺变成点。

2.指导书写“杉、桂”。

(1)认真观察,谁能说说这两个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要点:注意左窄右宽,“木”字在做偏旁时捺变成点;“杉”字的三撇间隔要均匀,不能写成三竖或三横;“桂”字右边是两个土字叠在一起,中间不是一长竖。

(2)你还知道有哪些字在做偏旁时笔画有变化? 提示:月——背;禾——秋。 3.指导书写“化、壮”。

要点:“化”字的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弯钩,竖弯钩不要写成斜钩;“壮”字的第一笔是点不是竖,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

5 / 6

4.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提醒学生注意:一看,看清字形;二记,记清间架结构;三默,回忆书写规则。

5.学生练写: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写完以后与前面的范例比对一下,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要修改。

6.比一比,评一评。展示几位同学的书写,指名点评一下,并及时修改,再练写一两个。

6 / 6

树之歌部编二年级语文教案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2 树之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雪孩子 人教(部编版)

(部编)二语上识字 2树之歌【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识字3》2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4风娃娃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蝌蚪找妈妈_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8《小书包》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树之歌》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树之歌》 人教部编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