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散装水泥应用对策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03 11:05: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村散装水泥应用对策与建议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的带动作用,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积极培育“中心镇”, 2006年以来重点培育200个左右有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支撑的中心镇,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农村人口的集聚点和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农村环境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变,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乡村康庄”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配套实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等,所有这些重大举措,都紧紧围绕着农村开展。

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水泥等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在农村大力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利益“三农”,实现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通过对我省农村散装水泥应用现状分析,提出加快农村散装水泥普及,提高散装水泥使用比例的对策建议。

一、我省农村散装水泥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散装水泥应用现状

我省农村散装水泥使用比例(含县城,按国家统计要求)2009年为69.27%,2010年为68.14%,县以下纯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在35%左右。

2009年全省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为3290万吨,占全社会散装使用总量的45.7%,其中,直接使用散装水泥1914万吨,占农村散装用量的58%,使用预拌混凝土2922万立方米,消耗散装水泥915万吨,占农村散装用量的31%,水泥制品消耗散装水泥461万吨,占农村散装用量的11%。

2010年全省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为3943万吨,占全社会散装使用总量的49%,其中,直接使用散装水泥1739万吨,占农村散装用量的44%,使用预拌混凝土4874万立方米,消耗散装水泥1484万吨,占农村散装用量的37%,水泥制品消耗散装水泥720万吨,占农村散装用量的19%。

杭嘉湖及宁波、绍兴、台州、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散装水泥使用模式以供应使用预拌混凝土为主,浙西南地区(金衢丽),地处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村以现场直接使用散装水泥为主,预拌混凝土供应为辅。

通过二年的数据分析,我省农村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及水泥制品用量逐年增加,散装水泥使用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建设项目直接使用散装水泥(现场搅拌)的比例在逐年下降。随着全省两个“禁现“工作的深入推进,现场搅拌散装水泥的落后发展模式将逐步被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发展模式所取代。由于预拌砂浆在我省起步不久,农村使用量很少,主要以特种砂浆为主,因此,所消耗的散装水泥忽略不计,但农村推广预拌砂浆的前景广阔。 截止2010年末,全省农村共有散装水泥配送网点有434个,全年配送散装水泥3441万吨,其中,水泥生产企业就厂配送点169个,中转配送网点265个。

(二)农村散装水泥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和地域分散等原因,我省农村用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存在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物流配送网络服务体系薄弱。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下乡之所以发展缓慢,首先是农村具有点多、面广、分散,单个工程水泥用量少的特点,加之农村的交通设施还不够完善,大型车辆下乡困难;二是缺乏适应农村使用特点的运输、储存、使用等技术设备,如小型散装车、混凝土搅拌车、泵车等设备,且标准化、系列化程度低,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还无法满足农村巨大的市场需求。农村散装水泥应用虽已起步,但许多地区的农民难以像城市那样,购买到价廉物美量准供货及时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 2.使用散装水泥经济效益不明显。农村袋装水泥运输以农用车等交通工具为主,超载量大,运输成本较低,而散装水泥必须通过专用运输车运送,受容积影响,装载量相对较小,返程空载,运输效率较低。散装水泥流动罐周转,需支出搬迁费用。散装水泥若通过远距离中转配送,则增加中转费用,因此,散装水泥出厂价格一般低于袋装水泥20元左右,而到农民手中,散装与袋装水泥总支出可能持平或高于袋装,与袋装水泥相比,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还会增加应收账款,供应商及农民销售、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积极性不高。

3.缺乏长久、有效的扶持性政策。农村散装水泥应用工作涉及面广,由于资金设备匮乏,基础薄弱等原因,面临启动难、推进难“两难”境地。农村散装水泥应用工作意义重大,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任务,而目前国家及本省缺乏扶持性的政策,难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物流配送项目启动资金及农村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示范项目补助资金等问题,缺乏税收、金融、环保等优惠政策以及吸引社会力量投资的财政政策。

4.对广大农村的宣传有待提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还不习惯,存在各种各样的顾虑。认为散装水泥看不见、摸不到,数量是否准确,供货是否及时,服务是否到位?有较大疑虑。许多水泥生产企业和混凝土企业讲求眼前利益,供应散装水泥、混凝土怕拖欠货款,在农村大量设点供应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费心、费事、费力、利微或无利,没有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方便“三农”,造福社会的角度考虑,也没有从企业占领市场的长远战略角度考虑,不愿化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二、推进农村散装水泥应用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散装水泥应用工作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同的地区,应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为此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着力推进机制体制的转变。江山市在推进农村散装水泥应用工作时,注重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机制体制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山市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推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该市散装水泥主管部门市经贸局每年与全市21个乡镇(街道)签订《江山市发展农村散装水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市散办对水泥生产企业、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和散装水泥小型车辆运输经销户也实行了目标管理,签订考核责任书。年终进行严格考评,奖罚分明。该市在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乡镇政府在领导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严格把好散装水泥的应用关,为节能减排,打造生态文明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市的经验值得借鉴。

2.统筹规划,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国家对建材下乡工作非常重视,在山东、银夏试点后今年扩大到六省区,明年应在全国范围推行这项工作。建材(散装水泥)下乡工作不仅涉及水泥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还涉及很多相关部门。建议在落实中央文件、制定散装水泥下乡实施方案时,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全面统筹规划,商务部负责指导全国散装水泥下乡工作。散装水泥下乡属于流通环节,其终极目标是使用。所以,应由住建、商务两部门牵头,制订实施方案,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和各级散装水泥管理机构参与落实工作,确保水泥以散装的方式下乡,有条件的地方推广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3.积极探索农村散装水泥应用模式。不同地区,需要有与之适应的发展模式。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和城镇化建设较快的地区,以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为主,在经济距离内(一般在30公里范围内)利用已建的搅拌站供应混凝土,超过经济距离的,在重要的集镇、中心镇可建立中小型混凝土搅拌站,从发展预拌混凝土入手,逐步实现县城和重要集镇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在农村集镇建立中小型混凝土搅拌站要科学论证,与当地的发展规划要有机统一,符合国家资质及工商登记要求。同时,积极尝试在农村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工作。偏远地区的农村,为适应水泥消费结构和建筑需求的特点,可采取建立水泥制品,节能墙材以及混凝土多孔墙砖等混凝土衍产品市场的方式(如山东章丘刁镇建材市场),集中使用散装水泥等模式。

4.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政策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建材下乡是国家惠农,鼓励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已经试行二年。建材下乡只有节能减排才能避免和减少袋装水泥下乡对农村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在实施建材下乡过程中,首先,必须制定节能环保准入政策,以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高污染企业的劣质建材下乡,水泥必须以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方式送到农村。其次采取鼓励消费的方式,按一定比例进行补贴,将农村建房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重点支持规划内的农村住房建设,鼓励农民建房朝着统一规划、节能环保、美观配套的现代新村建设方向发展。对于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等新材料、新技术建设的新型节能房屋,农户可享受高比例的补贴。第三除国家建材下乡的配套政策及资金上给予支持外,各地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应予以重点倾斜和引导,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充分考虑如何通过简便手续、严格监管等多种手段,让农民真正感受到补贴的实惠,发挥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5.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建议省、市、县(市、区)成立农村散装水泥应用工作协调机构,由经信、发改、农办、财政、建设、国土、税务、工商、环保、质监、交通等部门参加,各司其职,协调具体工作中的问题。按照《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鼓励农村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规定,有条件的乡镇可设发展散装水泥管理站(办事处、联络站),由负责建设的乡镇长抓这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明确,中心村设发展散装水泥联络员。将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纳入新农村建设具体内容,列入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区)和乡(镇)政府的议事日程,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各散装水泥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服务工作,尤其要协助企业做好及时供应、准确计量、设备选型、环保用地、融资贷款、交流信息等服务工作。

6.加快农村散装水泥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大农村散装水泥物流配送体系培育力度,注重开发适合农村使用的散装水泥物流设施设备,使散装水泥供应链延伸到乡镇村及千万家农户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工作。一是以水泥、预拌混凝土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在周边村镇设散装水泥网点,搞好村镇最基础的网点建设,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已完成对周边地区配送体系建设。二是积极培育农村散装水泥集中统一配送中心(可以是经销商、水泥生产企业等水泥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或个人),直接向农民提供质优、价廉、量准、环保、方便储存和使用的散装水泥配送载体。三是规范农村物流配送的营销行为,建立营销者诚信守法,竭诚服务,利益共享的服务机制,打开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通往农村的大门。

7.抓好行政执法,加强市场整治。目前,农村水泥市场普遍存在混乱现象,劣质袋装水泥充斥市场,鱼目混珠,短斤少两,破包污染大量存在,个别地方还存在二次包装现象,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工作,必须依法整治。农村因分散,偏辟,不利于日常监管及行政执法工作。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工作的艰巨性,要加强对水泥市场的行政执法工作,各级散装办要联合住建、技监、环保、工商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深入农村各个角落,通过法律及经济等手段予以查处,禁止劣质袋装水泥以及二次包装水泥进入农村,确保水泥质量,提高袋装水泥进入农村的门槛和成本,为节能环保的建材(水泥)下乡营造良好的环境。

散装水泥管理办法

散装水泥宣传册

散装水泥题库

株洲市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现状及思考

长春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

湖南省散装水泥管理条例

散装水泥办公室工作总结

散装水泥、新型墙体

散装水泥宣传周标语。

成都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

农村散装水泥应用对策与建议
《农村散装水泥应用对策与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