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问题对策与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26 09:01:5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工业园区问题与对策

工业园区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临泉工业园区是经省政府批准的升级开发区。经过几年的而发展,园区经济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产业链短、资源得不到最大化利用、废物利用率低。伴随着生产的集聚,随着带来了大量资源的集中小号,目前园区仍旧存在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和布局,由于前期规模缺少前瞻性,造成生产、运输等等环节上资源的浪费,物质的体积和循环利用尚存在较大差距;能量利用率也有待提高。园区的高速发展,也对区域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生产的集聚带来了污染排放的大幅增加。

(一)工业园区面临的交通问题与对策 (1)工业园区的交通问题

1、对外交通通道等级较低,联系不便。现状开发区对外公路及航道S102为临泉城市主要对外通道,其运行能力有限,但交通量大,高峰时段接近饱和。高等级货运通道的缺乏,与开发区大量的货物需求存在根本性矛盾。

2、S102线形不利于园区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临泉对外交通设施充分考虑贴近城市、为城市服务的原则,造成S102斜向穿越规划区。随着铁路支线和阜新高速连接线的建设,开发区南部地块经济效益极大提高,现状S102线条不利

于地块的划分利用,也不利于企业厂房的布置,对于园区的发展有一定制约作用。

3、道路网络系统不完善,结构失调、密度不足,主次干道建设不足,一方面造成现状建设区路网总体规模偏低,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带来道路网络的架构性矛盾、功能性缺陷势必造成交通流分布的不平衡性。园区企业出行可达标性的降低。同时,对土地开发价值和效益也十分不利。要建设一流的开发区,基础设施不应当是与企业同步建设,而应适度超前建设,筑巢引凤,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停车设施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开发区企业货运需求较大,但区内现状无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货运车辆停靠在临化路两侧以及道路交叉口附近,对于城市整体风貌及道路交通产生不良影响。合理规模的停车设施是良好交通运行秩序的必要前提,必须予以重视。

(2)工业园区交通问题的对策

第一,调整交通布局,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能力。解决交通运营能力薄弱的问题,适当扩大临泉工业园区的交通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便于生产顺利进行。第二,重新设置交通线路,避免交通路线对建设区路段的分割。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提前建设于企业起步之前,预防生产矛盾发生。第

四,建设合理规模的停车设施,改善安徽临泉工业园区交通风貌。

(二)“三废”处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1)“三废”的处理问题

临泉工业园区现有一座城东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万吨/日,占地4公顷,主要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尾水排至泉河。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排水量每天约8000吨,尾水排入于王沟,再进入泉河。临泉工业园区现状污水主要以自然排放方式处理。现状雨水沿道路自然排放,就近排入水体。目前临泉工业园区由于城市用地性质逐渐转变,原有河道功能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加上内河淤积严重,水系未能贯通,需相应转换功能、提高建设标准。

工业废渣会破坏环境卫生,污染水和空气等。同时“废渣”是一种自然资源,要想方设法利用,以开辟新的原料来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工业废气如果未能合理处理,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大气、水域、土壤)中,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后就又产生了新的物质。好多都是对人的健康有危害的。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的

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 (2)“三废”处理问题的对策

规划在现状安徽文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的基础上,扩建城东污水处理厂,位于临泉工业园区北部,泉河南侧、于王沟东侧,集中处理泉北片区的综合废水,考虑到周边地块污水接入,以及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规划建设规模18.5万m/日,分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5万m/日,污水处理厂尾水需全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泉河下游。

1、依托现有污水处理厂,自建环保墙砖厂,在不断增大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处理后的污泥,构建“污水处理—环保墙砖”联合体。

2、依托现有热电厂,在园内的水泥厂,在不断增大发电、供气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燃烧后的煤炭、煤渣,构建“发电供汽—水泥生产”联合体。

3、生产方式的优化和转型也是企业今减轻或缓解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如鼓励医药中建企业向下游成品药缓解延伸,逐步简称和完善生态循环链。

(三)工业园区循环改造不完善 (1)工业园区循环改造的不足之处

3安徽临泉工业园区内,安徽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临泉县化肥厂)根据国家提倡的能源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政策,结合企业特点,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全厂废渣、废水、废气的有效利用,大力节约能源,推行清洁生产。不足之处是,在安徽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在水、蒸汽和渣等方面的治理基本实现了封闭循环,但是在生产中产生的CO2仍没有完全回收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继续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

从整个工业园区来看,工业循环模式还仅限于安徽临泉化工有限公司内,从长远角度来看,安徽临泉工业园有必要扩大循环改造范围,使园区的经济与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尽量减少污染和浪费。

推荐第2篇:学案问题与对策

学案教学问题与对策

1.什么是二次备课?如何根据学校实际对学案进行二次备课?

学案一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面向广大教师和所有同学段班级设计和编制的。二次备课就是在上课前根据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备课,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二次备课中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学技巧等写入学案,从而实现教学案一体化。

二次备课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也就是根据要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对原来的学案进行再加工、再调整。首先就是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本校学情的基础上修订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以及方法技巧。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目标是不一样的,确立的学习难点是不一样的,使用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绝不能照搬原来的学案。第二要根据学校实际修订学生的学习步骤,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用一步可以完成,有的学生则需要用两步或者三步来完成。第三修订问题设计中不恰当的问题,对于学案中问题要思考:问题问的清楚不清楚,学生理解不理解,还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或是这个问题如果学生答不出来,还应该再铺设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二次备课时写一写。第四就是要根据学情合理增删学案问题或作业设置。比如说基础差一些的班级可以删除一些难度大、思维含量高的预习和导学题目,增加一些基础性强,思维含量低的题目;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完成学案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难度大、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也可以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置一些新的情景,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在课堂上具体的超作 方法和技巧写入学案,真正实现教案学案一体化,实现学案设计的最优化。

2.为什么说将教材内容问题化是学案教学的核心?

问题式导学是学案的基本教学方式,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此过程中问题是关键,是核心。

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现行教材呈现的大多是静态的知识体系,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会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善于把教材内容创设成一个个符合学生实际并蕴涵和当前新知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即寓问题于教材,将教材内容问题化,以比较现实、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尝试、探索、实验、合作、创新,促进学生不断地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学习的再创造。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百个问题更重要。教材内容问题化,就是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教材内容问题化,把教材和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着力把学生引入丰富的“问题世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案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材内容问题化,以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我们说教材内容问题化是学案教学的核心。

3.利用学案进行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怎样的?

有人把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演员与观众,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就得象演员一样通过自己表演吸引学生。此话乍一听似乎有理,可仔细一想,又不尽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象演员一样只顾自己尽情地“表演”,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那么课堂就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活动也就成了“满堂灌”。教学活动是个双向活动,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在利用学案进行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学案进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的作用往往体现在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不是做演讲者,或是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在课堂教师虽不能排除演员演戏的成分,但更重要的还是尽可能地腾出时间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利用学案进行学习,并将自己学习到、思考到、体会到、理解到的内容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老师在学案教学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于一部戏里的导演或编剧,甚至灯光、舞美设计,做的是前期工作,为演员更好地发挥做好尽可能的准备。当演员理解了剧本,对人物有了一定理解,将文字活化成一定形象,再得到导演的点拨,舞美、灯光设计气氛的渲染,演员——咱们的学生就会、就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表现出在老师指点下的自己理解的高度、思想的高度。

在学案导学课堂上,教师绝对不能只顾自己,或者说,恰当的、适合的老师是把自己的能力隐藏,通过一定的机会展示,且这种能力展示,水平的高低,是通过被指导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低展现出来的。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教师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作用,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1)做好预习学案的检测。(2)调动学生利用学案进行重难点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做好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展示。(4)指导生生之间或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5)做好学习效果的巩固与提高。 4.利用学案进行教学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1)课前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在上一节课的课后教师将预习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预习学案在课下进行预习,完成预习预习学案上的预习题目。

(2)检查预习效果,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即由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课上教师通过提问、爬黑板等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并由学生提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3)课上探究。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设置为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于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汇总,以便在下一个环节中帮助学生解决。

(4)精讲释疑,当堂训练。在学生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最后就是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与矫正和评讲。

5.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当今山东省推行的素质教育关系是怎样的?

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教材知识问题化,教学能力潜移化,将时间充分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大了,通过完成学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学案问题的同时主动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6.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落实知识、提升能力有什么帮助?

所谓落实知识,就是识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学案就是将教材知识转化为问题,要完成这些问题学生就必须要进行阅读、思考、对比和分析。阅读教材就是学习知识、识记知识的过程,思考、对比和分析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完成学案中设计问题就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提升能力中“能力”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学案就是要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潜移化,这些能力的培养就渗透在利用学案学习的各个环节。教材就是材料,就是学材,阅读教材完成问题的过程就是从教材的文字、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要完成问题就不能生搬硬套,就必须对获取的教材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调动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问题,最后对学案设计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真正做到学生能力潜移化,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7.使用学案进行教学是否就可以不布置作业了?应该怎样布置?

作业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与提高,因此不论什么模式进行课堂教学,都必须设计作业,但课堂教学的模式不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也有差异。对于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来说,作业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课堂作业,就是针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设计一些针对性强,能对学习内容巩固和提升的课堂作业,应尽量做到当堂完成;二是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实践部分,需要学生利用自主实践进行探究、实践的作业,二是预习作业,将下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预习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新课的预习。 8.在课堂上应怎样充分发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演员”,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中的“导演”,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演员表演的如何,演员的发挥如何,而导演的作用是如何将演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发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

要充分发动学生,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就是不断设置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通过努力就可以回答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获得知识探索的成功,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次就是要让学案导学课堂成为学生解决问题和成功展示的舞台,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就是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不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

要充分调动学生,就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会做,因此教师设计的预习学案和探究学案,既要要有浅层次的识记、理解问题,也要有高层次的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必须要面对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既要有好学生能做的题目,也要有所谓的差学生能做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可做,都有问题可以解决。

相信是对学生最大的褒奖和鼓舞,只有相信学生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独立完成各种问题的信心。充分相信学生,就要让学生独立完成问题;充分相信学生,就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充分相信学生,就要让学生与学生相互研究、相互探讨;充分相信学生,就要让学生说、让学生做、让学生讲、让学生实践。河北省衡水中学提出的“五让”就是充分相信学生的最好做法,即学生能思考的就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学生能表述的语言一定要让学生表述、学生自己动手能画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画、学生自己能总结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9.在课堂上应怎样让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参与充分?

让学生充分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学案导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研讨、质疑、发言、总结权。在课堂上,要特别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研讨结果和发言情况,要珍惜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次交流,这是在践行对孩子的尊重,也唯有如此,学生从不会惧怕教师,从而在课堂上尽情的表现、充分的参与,从而表现出比较良好的学习状态,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

让学生参与充分就是要对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力由学生来完成,从问题的提出,到研讨,到结果,到展示,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课堂上,学习形式可以小组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学习、小组互动、小组研讨、小组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来进行客观评议,在学生充分的参与下,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老师的轻松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发挥,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很多老师都反映课堂学生的学习不主动,学习的兴趣不高,自己上课很吃力,好像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从而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信学生,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参与充分。

10.学案导学新授课在课堂上一般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立是一节新授课成败的关键,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习目标确立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把握准确,对课标理解透彻,才能把准学习的脉搏,确立出合理的科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做到学习目标简洁、准确。

依据学案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新授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习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提纲的制定上,学习提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向导,在学习提纲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回忆知识,翻阅教材,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或者询问老师来完成学习提纲要求。总之,要按照提纲中设计的步骤和程序来完成提纲中所设计的各种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巡视来解答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

检测反馈学习效果: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有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来反馈学习效果。这一环节的成功进行,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督促和监测,便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摸清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检测依据就是学习提纲,看学生对学习提纲题目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之间相互检查、学生上台讲解、学生上台完成填图、绘图等形式进行检测反馈,并要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迅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在下一学习环节中有重点的进行讲解和点拨。

突破重点、难点,梳理知识体系: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检测反馈情况,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及时归纳、总结、梳理,进行讲解,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讲什么,怎样讲。我认为教师应该对上两个环节中学生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突破,重点讲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虽然不是难点,但它是大纲的重点要求,是考试点,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强调,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讲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评价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定时练习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从知识和能力两个层面出发,注重对所学习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要做到少而精,最好设计为有一定分值的练习题,通过教师评阅、学生互改,及时对学习效果作出评价,使学生感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11.学案导学复习课在课堂上的一般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明确复习目标:复习目标的确立是一节复习课成败的关键,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复习目标确立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大纲、考纲的理解,只有对教材把握准确,对大纲和考纲理解透彻,才能把准复习的脉搏,确立出合理的科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同时要做到复习目标简洁、准确。

依据学案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是复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复习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复习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复习提纲的制定上,复习提纲是学生自主复习的向导,在复习提纲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回忆知识,翻阅教材,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或者询问老师来完成复习提纲要求。总之,要按照提纲中设计的步骤和程序来完成提纲中所设计的各种复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巡视来解答学生复习遇到的问题,找出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

检测反馈复习效果:要看学生复习的效果如何,有没有达到复习目标的要求,就要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检测,来反馈复习的效果。这一环节的成功进行,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复习的督促和监测,便于教师把握学生复习情况,摸清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检测的依据就是复习提纲,看学生对复习提纲题目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之间相互检查、学生上台讲解、学生上台完成填图、绘图等形式进行检测反馈,并要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迅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在下一复习环节中有重点的进行讲解和点拨。

突破重点、难点,梳理知识体系:在学生复习的基础上,根据检测反馈情况,对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及时归纳、总结、梳理,进行讲解,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讲什么,怎样讲。我认为教师应该对上两个环节中学生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突破,重点讲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虽然不是难点,但它是大纲的重点要求,是考试点,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强调,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讲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评价复习效果:对复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定时练习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从知识和能力两个层面出发,注重对所复习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但要做到少而精,最好设计为有一定分值的练习题,通过教师评阅、学生互改,及时对复习效果作出评价,使学生感到复习成功的愉悦。

12.习题讲评课能使用学案导学模式吗?学案应该怎样做?

学案导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因此只要以问题为中心设置课堂教学,不论什么课型都能使用这种模式,因此习题讲评课也能使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其教学一般为:

考情透析(客观分析):主要包括分析成绩的分布情况和走势;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考试暴露的班级共同存在的问题。目的主要是通过分析明确学生的位置,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调整学习方法,树立新的目标。

归类例析(错因分析):(1)将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按照错误性质和错因进行分类。有知识缺陷造成的错误,有能力不足造成的错误,有不良习惯造成的错误,还有心理因素造成的错误等。(2)对每类错题都要选择典型题目进行评析,主要包括错误原因、审题技巧、相关知识的运用思路和原因、解题方法、规范要求等方面。目的就是找准薄弱点、澄清认识、指导纠错。

针对补偿(反馈矫正):对于每一类错题,要搜集一些类似的针对性补偿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落实讲评课的补弱纠错。

完善自我(规律总结):在个体纠错和教师点拨下的集体纠错后,学生要在原卷的错误处进行修改,并进行同类题目做题方法、规律和技巧的总结,从而有利于分析错误,不断完善自我。

13.问题式导学,过程性学习

——对学案导学本质的再认识

问题式导学是学案的基本教学方式,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问题式导学”是指教师不断收集学生学案预习中的主要困惑,以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和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为主线,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共同研讨,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关键性、代表性问题,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教师以书为本的传统教学思路,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和课堂教学的主体。有效地将教学的侧重点转向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和过程体验,它既满足了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思维发展的需要,又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使之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以问题的形式设计学案就避开了琐碎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将这些渗透在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在学案上,一上课就展示给学生,不仅会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无从入手,更为严重的是会扰乱学生清晰的学生思路。因此,学案上应只出现明确易懂的问题式学习目标,让学生围绕问题式学习目标展开课前预习或课堂自学,课堂教学结束时,让学生再回归问题式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中的问题是否已明明白白解决和掌握,以保证学生学的简单、清晰、有信心。

“过程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案导学追求的最佳学习途径。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谓“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操作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4.“两用,两不要”

——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用学案学,不要学学案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当作“圣经”,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教科书,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任务完成的标志和评价师生的依据。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也是对人类文化的曲解,对教材的误用,更把学校教育窄化了。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弄懂了没有,掌握了没有。因此,如果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几乎无法想象,从而出现了“教教材”的现象。

在“教教材”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只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中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然后,尽可能多地灌输给学生就好。于是,课程中出现了我讲、你听和我传授、你接受的局面。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于是出现了大量机械、重复的抄写,出现了“题海战”、“时间战”。即使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后,课堂也只是从“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在热热闹闹的一问一答中,教师关注的仍旧是知识,而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诸多方面。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在课堂中,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老师也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实践性作业。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

“用教材教”,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用教材教”,要做到“五有”和“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用教材教”就是要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真正作到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不要热衷于教给学生知识,应设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

英国科学教育家阿姆斯特朗提出:“理科教学不应只是教给学生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应该使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要的基本技能,而培养这些基本能力要靠科学方法的训练”。

总之,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必备工具书,不论教材内容如何改进,最终都需要教师科学灵活地运用。我们应不为教材所束缚,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用学案学”强调的是“学”,而学案只是学习的载体,即通过完成学案问题,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增长学科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学学案”强调的是“学案”,是把学案最为最终学习的目标,把学案看死了。我们知道学案只是引领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习路线图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路线图的引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达到一定的境界。因此在利用学案进行教学时绝不能单纯的学学案,而是要真正通过学案来学。 教育就是把所学知识全部忘记后剩下的东西。虽然过激一点,但是非常深刻!这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学习习惯、意志、毅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维的活跃、认识的提高、悟性的深刻,是能说会道、能写会算、会学善思⋯ ⋯ 所有这些,都是教师要借助教材和学案让学生获得的!这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也正是我们老师面对新课程所要确立的理念。因此不论教材,还是学案都知识我们学会学习的一种工具,其目的是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

15.“两当,两不当”

——当好导演,不要当演员;当好运动员,不要当观众

“当好导演,不要当演员”是说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演员”,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中的“导演”。

“当好运动员,不要当观众”是说学生在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地位。

16.学案导学与教师导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优势的最佳互补。

在课堂上学案和教师都具有导学功能,但学案在课堂上是静态的,而教师在课堂上是动态的,做到学案的静态导学和教师的动态导学有机结合是教师利用学案教学的最佳境界,也能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在学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断完成学案中设置情景问题,在完成学案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感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这是学案在导学中的作用。

给学生讲的尽量少些,引导他们去探究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不称职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死记真理,而优秀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这是对教师导学的深刻理解和诠释。

实现学案导学与教师导学的有机结合,必须充分结合二者的特点,做到动静结合。

推荐第3篇:农村信用社:问题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问题与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问题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D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服务“三农”,上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款业务超常发展、贷款业务稳健发展、不良贷款压降成效显著、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经营效益持续向好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金组织能力较弱

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组织能力虽不断提高,但与市级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资金组织能力仍相对较弱。一是集体存款呈下降趋势。全市农村信用社的集体存款较年初下降了8000多万元;二是定期存款上升幅度较大。存款结构的倒挂,加大了农村信用社运行成本。

(二)贷款营销后劲不足

在农村信用社大发展的背景下,满足于业务增量创历史的成绩,存有“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意识;缺乏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营销工作停滞不前;市场营销方向迷茫,驻足观望气氛增浓,方法陈旧,手段落后,力度较弱。

(三)网点建设相对滞后

营业网点是办理业务的主要平台和业务转型的前沿阵地。目前,全市农村信用社部分网点标识不统一,人员配备不到位,营业设施陈旧老化,没有做到功能分区、服务分层、客户分流。如有的网点办公设施破旧不堪、东西摆放杂乱无章,对待不同层次客户的服务也是千孔一面。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方式已不适应客户的有效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 切实抓好市场营销

一是做好优良客户和项目储备。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拓展项目、营销项目上早出手,为今后业务经营上台阶、缩小与同业的差距奠定基础。一是要切实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拼抢市场、做大做优信贷资产业务。二是要在冷静分析市场、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强化贷款业务营销,尤其是要加快已准备好的项目投放。对年内不具备投放条件的项目,要扎实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工作,为明年尽早投放打好基础;对今年能够报批的,要加快报批进度,力争早投放早见效。三是要加快市场营销节奏,切实提高后台操作效率,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抢占发展先机。四是要加强客户经理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五是要继续推进机制创新,完善客户经理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客户经理贡献率的挂钩力度,拉大客户经理分配差距,激活经营活力。

二是拓宽低成本存款增长渠道。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虽然保持了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加强存款业务营销。要下大力气狠抓集体存款,特别是加强对既稳定、成本又低的企事业单位公存款的营销力度。要积极开展与大中型企业创新业务合作,促进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

三是提高客户服务综合回报。要坚持做客户、做服务、做综合营销的经营理念,树立产品组合、业务联动的综合营销意识,加快业务内涵式增长。要对有潜在

1需求的客户逐户排查摸底,锁定部分合作基础扎实、忠诚度较高、附加值较高、信贷关系牢固的客户,通过对目标客户的资金链、采购链、销售链、投资链等相关环节的全面了解,认真分析客户在资本筹集、项目投资、经营运作、资金与财务管理,有侧重地实施产品的分类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服务的综合回报。

(二) 努力增加有效收入

一是加大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后阶段,财务会计部门要加大对中间业务收费项目的监管和问责力度,切实堵塞收费漏洞,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同时,挖掘业务量大、有增收潜力的收费项目,适时增加条件成熟的收费项目,以提高中间业务价值创造水平。

二是努力提高重点产品创效。要在继续加大福祥卡发行的同时,大力推进银行卡产品结构、收入结构、客户结构的转型,强化福祥卡营销,努力完成银行卡收入计划。要加强与政府部门、证券、保险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合作,带动产品功能创新和服务叠加,增加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要积极拓展保险代理业务,大力营销宣传风险小、收益稳定的保险产品。

(三)扎实做好风险和案件防控

一是进一步强化贷款风险控制。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与监测。国际先进银行的历史经验表明,“三分放贷,七分管理”。各经营单位要切实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加强贷后管理,当前的重点:一要严格信贷客户用信的审查、审批与跟踪管理,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核实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及真实用途;二要按规定办理好抵押物登记手续,加强对抵押物的监管,确保抵押担保合规;三要加强对客户贷款的清收管理,对年度内的存量贷款户,客户经理要在年内上门催收一次,彻底摸清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确保贷款资金不被“蚕食”,确保能按期收回。

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员工行为的排查和处理。人力资源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员工异常行为的排查,要突出排查重点,对经商办企业、经商亏损、买彩票、买股票、买码、赌博、吸毒、向客户借支、家庭长期不和、银行卡高额透支等重大风险信号,进行重点排查;要讲求排查方法,加大跟进处理力度,对排查出有不良倾向和问题的人员采取引导教育、调整岗位、停职学习、调离原单位等组织措施,并切实加强对问题人员的后续监控。

推荐第4篇:安全评价报告编制问题与对策

 安全评价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安全评价报告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安全评价;评价报告;问题与对策;不符合;不深刻;不明确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C 1引言

对于高危行业,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筑项目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等行业的安全评价工作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必须做的工作,这是一项国家正在建立并将逐步完善,旨在从根本上控制、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的一个长期的、有效的制度。政策、法规、相关技术标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是安全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

安全评价的目的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生产工艺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的基础上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笔者在统计对比湖南地区的几家评价机构出具的不同类报告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安全评价导则,分析得出当前安全评价报告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2安全评价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2.1不符合 2.1.1格式不符合

安全评价报告的封面、盖章、签字和附录等在各安全评价导则中都有很明确的规定,且各导则有着不同的要求。笔者认为应该严格按照不同导则的标准完成规定项目,评价机构不能自己另创一套。但某些机构的报告中不管是安全预评价,还是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还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其封面,盖章,签字,附录等一律按《安全预评价导则》的规定格式定稿,这样做显然不符合其他评价导则的规定与要求。 2.1.2内容顺序不符合

在各导则中对于报告的内容顺序,有着明确的规定。其规定的顺序是科学合理的,不仅便于编制与审核,也不易导致漏评。但统计中有些报告不按规定顺序编排,前后顺序颠倒。如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报告中,常有将“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后果预测”写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之前。 2.1.3打印、排版和装订不符合

安全评价各导则对安全评价报告的打印、排版和装订工作均作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但统计报告中常常出现页码前后颠倒,标题编号错误,字号大小不符合相关规范,错字、别字较多,单位(外文)符号不规范和表格错位等现象。 2.2不深刻

2.2.1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使用范围理解不深刻 安全评价是关系到被评价项目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安全标准,生产活动过程能否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关键性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被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国家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为依据。这就要求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必须深入理解引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关条款的真正含义,否则,将会导致错误的评价结论。在有的安全评价报告中,不能结合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标准条文,甚至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引用不足。如在对氯乙烯储罐、天然气球罐、氧气球罐作评价时没使用GBl2337—1998《钢制球形储罐》;在对储罐区作评价时没使用GBl7681—1999《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等标准。再如在加油站评价报告中“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应采取通风措施”等涉及“爆炸危险区域”的有关规定,某些报告错误地认为“爆炸危险区域”即加油站内所有房屋。导致评价结论失效。深刻理解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相关行业技术标准条款的含义,是评价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基础工作,否则会导致误判,使评价结论失真。

2.2.2对安全评价的要求与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理解不深刻 进行安全评价时,首先是针对被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搜集有关资料,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其次是对众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单元进行筛选,针对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重要单元进行重点评价。由于各类评价方法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与使用条件,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评价方法。这就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在当前的评价机构中,很多从业人员并不具有安全工程或相关专业背景。因此某些评价机构编制的报告常常是“一个模本”,漏评(项目覆盖不全)和系统相关评价系数选取失当等现象。如某家评价机构编制的一张安全检查表几乎应用在了其所出具的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报告中;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安全检查表只适用于纯粹做销售的单位,对有灌装液化或压缩气体过程的单位就不合适。如果未能深入分析牵强附会地调用,便导致对评价项目的针对性不强或者说没有针对性。再如某评价机构出具的《氯化石蜡生产企业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只在“危险物质固有危险特性中”照抄了《安全技术说明书》有关氯气内容,在随后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再也没有出现有关氯气的任何内容。液氯被《剧毒物品品名表》(GB58-93)列入第1类A级无机剧毒物,《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中也榜上有名。因此在整个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液氯应作为评价的重点。但在此报告中出现漏评。还有,在某些评价报告中,应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时,常常出现L、E、C取值错误,如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的取值时,某些报告常取一些自己认为合理的数值,如4,5,7,8等等,甚至还有诸如4.5,7.5等数据的出现。而该方法中只规定了7种可能性的分值,分别为0.1,0.2,0.5,1,3,6,10。错误的取值将直接导致D(危险性分值)的失真,最终影响到评价结果。类似的取值错误也经常出现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危险评价法”中。

2.2.3对评价导则中的“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理解不深刻

评价通则中的“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并不是说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越安全越先进就越好。而是要从实际的经济、技术条件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有的评价报告中过高地强调安全性,忽略了经济合理性。如某报告不管企业危险性大小,是否涉及火灾、爆炸区域,建议企业的电力系统一律采用TN-S系统和防火阻燃电缆(线)。企业照此整改,运行成本将大大增加,从实际考虑也确实无此必要。现在的安全评价主要工作还处于国家法律、法规与标准的符合性审核阶段,当前的技术手段还不能精确地进行事故发生概率预测和事故后果模拟实现。因此国家对硬件要求的基本原则是满足相关规范与标准即可。如果以最高最优的安全标准要求中、小企业,虽降低了评价机构的风险,但加大了企业的负担,也影响安全评价的声誉。 2.2.4其他问题

在统计的安全评价报告中,关于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普遍较简单;验收评价报告中缺少必要的施工记录及试运行记录等资料;附件审查不严:有的报告缺少必要的附件,企业提供的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消防证明、防雷检测报告等附件常有虚假情况等。 2.3评价结论不明确

安全评价报告作为企业领取安全生产(或经营)许可证的必要条件,其评价结论将直接关系到生产能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有时会涉及到一些部门、集团或个人的经济利益。在评价时,从业人员必须以国家和劳动者的总体利益为重,坚持科学公正的原则,在充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经济技术的合理可行性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和建议。整改建议和评价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如在《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中规定,评价结论分为下列三种:a)符合安全要求;b)基本符合安全要求;c)未能符合安全要求。而统计报告中的很大一部分结论为“在满足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够达到a级”,这等于没有下评价结论。 3对策

3.1对已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学科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安全评价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例如,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中,压力管道、储罐、反应器众多,工艺流程复杂,要想全面地找出其危险源并对其危险性作出分析评价,化工专业知识及系统安全工程专业知识都必不可少,对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但在目前的评价机构中,很多人员并不具有安全工程或化工专业背景,人员素质莨莠不齐。

某行业的专业知识不能全部代替相关的安全知识,由于被评价对象的复杂性,情况各不相同,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也将非常广泛,每个人都很难做到精通,甚至很大一部分都不熟悉,因此系统学习安全科学知识是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必由之路。 3.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稳定的评价队伍

针对安全评价的专业性质,国家已实施了安全评价师制度。但由于安全工程专业的新兴性与安全评价工作的初级性,很多从业人员都是通过非正常程序进入这个行业的。对此,建议相关机构提高进入安全评价行业的门槛,取消当前流行的评价师挂靠制度,以此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专业、相对稳定的评价队伍。

3.3认真研究安全评价导则,严格执行“导则”的规定 安全评价导则是针对某项评价活动的一个规范性文件,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众多的细节问题均作出了详细的说明,是保证安全评价质量与安全评价报告规范的基础。因此,在评价与报告的编制过程中,要认真研究相关导则的内容,严格执行导则规范、标准。以期评价的科学合理性。报告的规范化并不等于说报告应成为八股文,其中很多内容需要评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专业知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具体的危险性分析,据实得出自己的结论。总的说来,格式要固定,内容要各异。

3.4加强从业人员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感,严把质量关 安全评价是关系到被评价项目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能否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关键性工作。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进行生产活动的工作。因此这个过程涉及到一部分人的个人利益。如果评价人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很容易出具虚假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报告。因此要求广大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投入工作,增强责任感,严把质量关。认真作好每一份安全评价报告。 4结束语

 本文基于对评价报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家相关规范,指出目前评价报告编制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对策。但评价对于我国来讲,还是一项新兴的工作,其发展与完善还得业界人士共同努力。 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评价通则,2003 [2]王广亮.安全评价及其在我国的实施[R].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报告集,1990年卷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编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4]王显政等.安全评价[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5]何华刚,裴先明.化工安全评价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1):56-59 [6]王得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释义[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周国泰主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8]谢鸣一等.安全系统工程[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9]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综合组)编.安全生产检查导则[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0]ILO.Major Hazard Control.ILO,1988 [11]王广亮.化工、石化生产装置安全评价的模式与方法[J].化工劳动保护,1998,19(5)

[12]易静知等.湘潭碱业有限公司安全现状评价报告[R].湘潭市融城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05,103-107 [13]蒋军成,郭振龙编著.工业装置安全卫生预评价方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推荐第5篇:思想报告:目前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报告:目前的问题与对策

其实这段时间有时候我挺困惑的。至于为什么呢?

其一:每次写这个都要花挺长一段时间,可是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感觉就是不好写,不从下手。我写自己的想法总结来写,老师你就说我不能这么写,没有一点规范,要借鉴一些书上人家怎么归纳的,我按书上来写呢,又说不能照搬书上的,的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还真不容易,不过我想慢慢就应该会适应习惯了!

其二:上面那个还是次要的,现在这一点就比较重要了。我感觉现在时间的利用跟分配上并不是真正利用到了,几乎就是一转眼一个礼拜就过去了。我也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去的,我只是清楚的是一个星期下来,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好像都是在恍惚中度过,虽然说现在很少玩电脑,很少看电视,可是我也不知道我的时间到底是花在哪了?就好像人家说的出去逛街手上没提什么东西可是钱却没了,有时候你会觉得奇怪,可是似乎这又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其三:要不要本科文凭。老师你跟我提过,说有个本科文凭是最好的,可是现在已经过了报这个的时间只有报下半年的。我在想我究竟要不要报?我报了我就要呆在南昌,而这也需要时间,至于你说到在家那边报,也麻烦去考试应该也要两个多小时的汽车,算来算去相比而言还不如在南昌报,但目前我都不知道我能不能在南昌找个立足之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报那种专升本的,有含金量,其实这个想法从我一进这个学校我就有了,可是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想法渐渐消失了,我有时候就在想我到底是要早点毕业从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还是继续所谓的“深造”。

其四: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初级会计职称的考试挺重要的,我觉得我应该尽我的能力努力拿到这个证。可是单靠自己去学好像又对一些知识点的侧重不是很清楚,很难掌握考试的重点,难更好的做好准备。培训呢,我就觉得起不了太多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得靠自己,自己要自主地去学习、去做准备。

对于以上四点,我觉得是我目前困惑的,还是比较实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困惑的问题对此我想了以下对策:

一、着眼于目前,脚踏实地,做好现在的工作。其实现在最大的忌讳就是朝三暮四,想着这个、想着那个,到最后什么都没做好,干啥都干不成。从眼前开始做,走一步算一步,只有一步一步的迈,才能走得远。如果一下子就跨很大的一步,一个腿软,前功尽弃。就像我们的房子一样,得一个一个地基打起,那才能扎实、牢固。如果不做好现在,即使你建成高楼大厦也在顷刻之间变成一堆废墟,毫无价值。

二、坚定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放弃、不气馁、不松懈”三不原则。我给自己明确目标与方向,正确制定可施行的计划,坚持以计划为标准与衡量尺度。我觉得无目标、无计划的生活就是行尸走肉,与此没有任何区别。目标其实如同一艘航行中旗舰,虽然它具备所有的功能,可是没有目标,没有指南针,在那浩瀚的大海中,也只有被吞没的结局。而我们如果没有目标,即使你有胳膊有腿,你也只能被社会淘汰。

三、不断反思自己,及时找出不足并就纠正。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说每天都要反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是为什么?我也是老师让我写周记开始我才觉得反思真的很重要,通过不断地每周写思想报告,我可以通过这个反思自己,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且也给自己一个警示,警示自己这周应该做什么,自己有没有做到?自己又做到可多少?在不断地反思中,我自己也变得懂事了,也慢慢坚信要靠自己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四、关注时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我们只知道课本,对其他知识一无所知,那我们还是大学生吗?我目前就感觉我们现在对这一方面的了解甚少,当与人交流时,一无所知,那能交流下去吗?我不得不质疑。我们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我们就不会站在这高度,所以说无论怎样,我们都得关注一下身边的事。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及看法,都是自己写的,也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是稍微归纳总结了一下。

对于中财,我个人觉得自己学得不是很好,但我一直在努力。每次听课我会非常认真,但难免也会开点小差,课后也没有履行老师对我们的嘱咐——课后做练习、看书复习,这都没做到,这也许就是我中财学得不好的原因吧。但我并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我希望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看来在学习上我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所以,以后不管怎样,希望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一点,也希望我能真正的把中财学透。

最后感谢老师对我们一直的教导,同时说声:老师您辛苦了!

还要祝老师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冬天了,老师多注意保暖!

推荐第6篇:农村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社会实践报告

农村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社会实践报告

水工104 王颢然 2010041318

现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愈来愈凸显其重要性。不仅是大城市等供工业发达的地方存在环境问题,而今,农村的环境污染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此,我做了关于环境实践的报告。

经济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例如,家里的水不再清澈,泛黑的池水长满水草,随处漂着肮脏的杂物,水里还会出现好多死鱼的现象.查其原因,因为我们村里有了几个小型工厂,化工厂的排污是主要原因.近些年来,农村频频出现这种情况.除此之外,现在农村开始现代化,居民集中居住,工业增长和依托工业的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因此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大量的生活污水和乡镇工业废水排入我们周边的水域,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水域受到污染。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农家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日常生活的污水,而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伤害,农药、化肥、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学物质,因此,使大量水域造成严重的化学性污染,并且这些难以处理的。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从而农村固体垃圾污染加重。目前我国农村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并且这地固体垃圾大部分是那些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之类的有害物质。最重要的是白色污染问题。 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 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 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 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 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 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 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 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 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 料中大量的

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 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 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 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 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 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由于农民思想意识落后,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不知道一旦环境遭到破坏,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恢复不起来的.谁会知道每天随意丢的一个塑料袋,每次无意的扔一个农药瓶,日积月累,也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呢?这个结果不能不引起注意,在文化素质较城市人口低的农村加强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传播势在必行.

环保的意义重大可以归纳如下:

1.以自然为本就是以生态系统平衡为立足点,以自然系统平衡为根本准则。自然的内在价值不仅仅是人类的工具。环保必定要遵循自然规律。

2.人的利益不统一决定人不能成为参照,自然规律可以固定遵循,人的利益多样不可调和。人与自然统一,应该从自然整体出发。

3.其实以自然为本和以人为本都是指导思想,关键哪个更促进环保进行。既然是环保,那么人的利益就不能凌驾自然利益之上。

4.崇尚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人的法则与自然法则冲突时,人的法则适应自然法则。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必须尊重自然内在价值遵循自然规律,超越人自身局限的需要。

保护环境建议

简单的说,在生活中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生活家园,为了以后的生活我们必须尽全力保护我们的家园。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以身作则,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都要好好爱护环境,努力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全社会的人保护环境,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 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 —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要主动制止!

推荐第7篇: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泸县奇峰镇石城村党支部的调研报告

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才能妥善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既定目标。泸县质监局联系村——奇峰镇石城村通过扎实开展党建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对党员进行教育,对党支部进行了建设,取得较好效果。通过对该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现状进行了细致地调查摸底,现将该村近年来农村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情况及特点

(一)基本情况

石城村共有954户,共8个社,人口3315人(其中男性1715,女性1600),劳动力1936人,外出务工1356人,劳务输出收入1134万元。现有1个农村党支部,共有党员81名,预备3名。目前,该村主要以水果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要产业,其中甜橙750亩,龙眼84亩,“一村一品”的主要项目:生猪,制种130余户。人均纯收入:5252元。人均占有粮食:

1 576kg。

(二)主要特点

从总体上看,奇峰镇石城村农村党组织建设基本上是完善的,无论是支部书记,还是班子成员,年龄和文化结构都是比较合理,相对成熟的,战斗力、凝聚力都比较强;党员呈现出“一高一低”。一是党员年龄偏高。二是党员文化程度较低。高中文化程度的仅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5人,小学(高小)文化程度的有42人。支部都能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呈现如下特点:

1、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2、能够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大部分党员的思想状况整体是好的;

3、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能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5、能够与不良风气和坏人坏事作斗争,以实际行动昭示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经过调查,80%以上的党员都认为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二、主要问题

尽管绝大多数党支部和党员都能够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党员队伍严重老化,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点问题。据调查,现有党员中,50岁以上的党员占半数以上,而年轻党员较少,致使农村党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不适应,与“三个代表”的要求很不相称。

2、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妇女党员偏少,仅占10%,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占到大部分;

3、少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差。一部分农村党员受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年龄条件等因素制约,本身就是贫困户,缺乏致富能力,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

5、个别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

三、原因分析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改革大潮的影响。一是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

3 扩大,农村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整个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没有及时加以改进,以及一些农村党员本身文化低、年龄大、思想素质较差,给工作开展造成一定障碍。二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一些党员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个别党员的价值选择出现困惑,产生了误区,是非观模糊、正确的理想信念淡化。

(二)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一定针对性和说服力。二是对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力度不够。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

(三)党员理论武装的力度不够。有部分党员分不清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还有的党员思想片面,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清,导致无根据的怀疑。

(四)党员队伍新血液不新,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在家的少,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对策思考

(一)基本思路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立足教育,提高素质,注重实效,纯洁队伍”的工作思路,以学习教育、解决实际困难、扶贫攻坚、评优树模为重点,以两找为突破口。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党员的思想政治、组织纪律、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激励和引导党员发挥带头、骨干和桥梁作用。使党员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成为先进思想理论和先进科学文化武装起来的优秀分子;保持行动上的先进性,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榜样;保持生产上的先进性,成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急先锋;保持作风上的先进性,成为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的表率,增强党性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1、选准突破口,切实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力度。党员教育管理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从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把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来抓。

一是严把入口。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要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工程,以把致富能手中的积极

5 分子培养成党员为重点,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二是探索创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争先创优”、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重点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同时定期召开支委会,有针对性地对党员思想意识和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探索新途径,努力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改进与加强结合,积极探索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增强工作实效。

一是探索创新、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阵地作用,强化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训中要因人施教,注意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增强针对性,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入党时间长的党员,注意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及时吸收新鲜血液,对年龄较轻、入党时间晚的党员,注意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突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教育,促使其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

6 二是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手段。要把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党员电教化普及率。

3、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党员致富本领。结合农村实际,用光碟音响宣传。一是宣传农村实用技术,有针对性地播放新农村建设专题片。二是开设农村法律法规服务窗口,宣传法律、法规和案例分析节目。三是利用《农村科技》及先教长效机制进行宣传。

4、用办实事好事的举措来聚民心,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就要看是否为农民群众办了实事、好事,工作是否取得了实效。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求真务实的自觉性,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针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党建活动与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结合起来,赋予党建活动新的内涵,力求解决具体问题,取得看得见的变化,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基层党建活动要求精勿滥,求实避虚,主题鲜明,内容鲜活,贴近群众,让群众在农村基层党建各项活动中得到实惠,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实绩得到群众好评,党组织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推荐第8篇:手机广告营销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

手机广告营销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

因此,研究新形势下我国手机广告营销的基本现状、手机媒体的新特征、手机广告营销新形势和特点、手机广告营销存在的新旧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解决手机广告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手机广告营销手段从而使手机广告营销获得长足发展成为摆在广告主及相关市场部门面前的重要议题。

2.学术回顾

在国外,美国波士顿大学助理教授凯瑟琳﹒纽厄尔﹒莱蒙等人认为手机广告营销模式是一个双向的、上下颠倒的方式。真正的实时营销是互动营销。日本学者藤田明久也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强调手机广告营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互动性。

而在国内,自XX年起就不断有学者提出手机广告营销的相关概念,姜磊将手机广告营销的类型归为以下几种:彩铃类广告、PUSH 类广告、WAP 类广告、移动搜索类广告、业务嵌入类广告、手机客户端广告、无线定位广告。XX年,无限营销理论专家朱海松对无线营销下了定义,指出“无线营销即是利用以手机为主要传播平台的第五媒体,直接向分众目标受众定向和精确地传递个性化信息,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互动达到市场沟通的目标,也被称为电子营销或移动营

销”。他认为“营销的问题就是媒体的问题”,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要充分考虑所选择的的媒体类型。两年后,他又发表著作探讨无线广告推送模式及无线广告的应用标准问题。匡文波、颜正恕等多位学者都认为无线营销具有范围广、交互性与主动性强、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传播迅捷、形式多样多媒体广告等独特优势。针对手机广告营销存在的问题,李金涛提出手机无线营销存在五大矛盾,具体包括:客户利益与用户满足、信息群发与信息安全、广泛的广告诉求与精确的受众需求、内容形式与接受能力的矛盾、信息直达与侵扰受众等。刘长江、黄薇等认为无线营销在公民隐私权、无线营销的信任度、监管困难、资费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急需解决。 源自X六/维+论-文*网.加7位QQ3249\'114

本文结合国内外手机广告营销相关理论,在继承既有理论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断发展的手机广告营销现状对我国手机广告营销新现状、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我国手机广告营销发展做出贡献。 :

3.框架结构

1 手机广告营销相关概念界定

1.1 手机媒体含义

1.2 手机广告营销定义

1.3 手机广告营销类型

2 我国手机广告营销现状分析

3 手机广告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侵犯手机用户隐私权

3.2 垃圾短信、病毒邮件等广告降低了手机广告的公信力

3.3 广告营销模式单一,内容创新不足

3.4 手机广告营销定位不准,难以实现精准营销

3.5 用户接受广告流量费高昂,限制手机广告营销

4 手机广告营销策略探析

4.1 广告主或运营商策略

4.1.1 增强广告的适应性,使产品与手机媒体及广告类型相匹配

4.1.2 解决广告资费难题,提高手机广告的实际到达率

4.1.3 注重品牌营销,提高手机媒体公信力

4.2手机广告内容与形式创新策略

4.2.1 创新手机广告内容,以用户需求为诉求点

4.2.2 完善既有营销模式,开发新的营销策略

4.2.3 整合营销策略

4.3广告营销渠道策略

4.3.1 积极开发新技术和软件,解决手机终端技术难题

4.3.2 抓住手机媒体人际传播特性,实施病毒式营销策略

4.4 手机用户策略

4.4.1 提倡“准入式”广告,实行定制式营销

4.4.2 增强互动性,开展体验式营销

结论与展望

4.主要观点

手机广告营销是我国广告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不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1)加强广告主或运营商对手机广告营销重要性的认识,并从自身角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广告主要增强广告的适应性,使产品与手机媒体及广告类型相匹配,只有这样手机广告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用。此外,手机广告资费难题也要得到解决,运营商可采取免费或鼓励用户包月的形式解决该问题。最后,品牌营销是广告主针对当前手机广告信誉失真、媒体公信力降低等问题要首先制定的战略。 源自X六/维+论-文*网.加7位QQ3249\'114

(2)创新广告内容和形式。手机广告营销目前还面临广告内容和形式单一陈旧问题。只有以用户的基本需求为诉求点,在标语设计上做到简洁、凝练、生动、深刻并赋予广告内容以文化元素。同时,要结合手机媒体分众化、精确性、双向性等特征不断完善既有营销模式,开发出新的营销手段。还可以将手机媒体上的广告营销与其他媒体向融合,进行整合营销。

(3)拓宽手机广告营销渠道。手机媒体自身存在着蓄

电量难题,难以供应用户长时间的使用需求。手机广告营销也多是同平台竞争。广告主及相关市场人员要不断开发新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手机终端技术难题,并设计出自己的应用程序进行广告营销。利用手机媒体的人际传播特性进行病毒式营销也是广告营销一个重要手段。

(4)提倡准入式广告,开展体验式营销。手机用户是手机广告营销的目标群体,只有尊重用户的生活习惯和隐私权才能获得用户的好感。广告主要征得用户的许可后再向其推送广告,并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制定定制式精准营销。广告主还可以通过门户网站或社区平台等增强广告的互动性,开展用户体验式营销。

通过上述若干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手机广告营销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从而促进手机广告营销走向更广阔的天空。

推荐第9篇:公安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浅论公安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广东警官学院10本科治安一区队周厚任 摘要:本文利用公安网上民意调查数据,客观分析当前公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公安民警思想动态,探讨几个公安队伍建设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安 民警思想动态建设问题政策建议

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职责,公安队伍的建设水平,决定了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保一方平安职责的落实。对公安队伍的建设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掌握分析广大公安民警的思想动态,将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调整队伍建设方针,做好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

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以下问题的讨论,笔者侧重于对存在问题或不同看法的讨论分析。

一、治安形势的客观评价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部队、警察都是专政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警察是调和、平息社会矛盾的工具,警察所承当责任的大小,与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当前公安队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正与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紧密相关。我们必须从分析社会治安形势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首先,决定社会治安形势的主要因素是由社会矛盾,即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失业、贫富分化、腐败、种族问题、黑恶势力等因素决定的。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建设,只能对治安起着一定的控制缓解作用,只治标,不治本。单凭公安机关无法化解社会根本矛盾,也无法平息矛盾激化带来的社会治安恶化。当前中国基本的国情,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是,经济发展并不能自动保证社会治安的稳定。相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存在矛盾和危机日益突出:贫富分化、腐败、地区差距、失业、下岗、农民贫困、邪教组织等问题特别突出。

此外,境内邪教组织与境外敌对势力勾结,是社会稳定的极大隐患。1998年,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提出,两年内使深圳社会治安明显好转,2002年初,公安部提出力争二三年内使社会治安有明显好转,这体现了政府与公安领导对社会治安形势的重视和整治的决心。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是十分困难的。目前刑事案件破案率不到15%,而且还有大量的隐案、积案。受各种客观因素所限,警力、经费等都不可能在几年内有大幅增加,破案率不可能有大幅提高。

因此,笔者的结论是:在中国主要社会矛盾没有根本解决之前,社会治安难以有明显好转。

二、警民关系及服务作风的思考

(一)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目前报纸的报道大多带着倾向性,正反面反差较大,或是倾向于正面的宣传,或是倾向于问题的揭露。客观来讲,成绩与问题都是存在的,我们应该既不否定成绩,也不掩盖、回避存在问题。有的报道宣传的痕迹过于明显,老百姓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有的报道则为了制造新闻效应,夸大地揭露警队黑暗面。公安工作需要群众的配合,如果群众对公安机关抱着否定和抵触情绪,则对公安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宣传,以事实为依据,让群众信服,使群众从心理爱戴警察,支持公安工作。公安机关在做宣传工作时,应该把握尺度,不应夸大成绩,也不应自我丑化。如“警察求职\"这类的宣传,实际上反而损害了警队的整体形象。还有的把队伍内部每年查处多少违法违纪、辞退多少民警作为“成绩\"向社会宣传,实际上留给群众的第一印象是公安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多。

笔者认为,目前的宣传工作,一是要向社会正确传达治安形势的严峻,争取群众的支持和谅解;二是客观反映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工作量,取得政府的人才、财力、物力支持。三是反映民警工作的疾苦,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危险和任务的艰巨,对民警工作表示肯定,对队伍进行精神安抚。至于案件下降多少,治安好转多少那些宣传,说了老百姓也不相信,不如不说。

(二)“良治\"照顾弱势群体利益。当今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峻,贫富分化日益悬殊。社会形成“赢家通吃\"的界面,有钱有地位者强强结合,更加有钱有地位,影响着政府决策。没钱没地位者在政治上缺乏代表,在社会上没有发言权。社会阶层的形成和两极分化,是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公安机关担负维持社会秩序

的职责,应该善于缓解社会矛盾,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乞丐、擦车仔、卖花女、妓女、伤残人员、贫困者等,应该给予同情、关心和帮助。应该认识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主要是由社会不公正不合理造成的。弱势群体大多数是为生活所迫,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做擦车仔、做妓女。因此,我们在执法中不能简单的把弱势群体定义为“坏人\"或“犯罪嫌疑人\"进行歧视和压制。社会矛盾应该进行疏导、缓解而不是强力镇压。在平时执法中应该尊重人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些民警习惯于欺软怕硬,看到对方有来头“有料道\"的就不敢管,看到对方没文化没背景就滥用职权。如果弱势群体长期受得社会歧视和压制,很可能会激化矛盾,做出反社会、反政府的行为,酿成社会的悲剧。

(三)公安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中国当前国情下,一个国家机关在政府中的地位,往往取决于该单位领导在政府官员中的地位。市(区)公安局长能否参加市(区)委常委,以及在常委中的排名,是公安机关在当地政府中地位的主要衡量标志。公安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量的警力是外勤工作,大量警力在全国范围以至世界范围出差,所消耗的人、财、物,都是其它国家机关所不能比拟的。从数量上看,公安民警数占所有公务员总数将近一半。这样一个大单位,必须取得政府人才、物力、财力和政策的最大份额,才能保证单位的正常运作。举例说明,政府拨款100万支持当地法院,对该法院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但如果给公安局拨款100万,由于公安警力是法院的8至10倍,100万对公安局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公安局长是否能在当地政府决策和资源分配中取得足够的份额,影响着该公安局整体工作的开展。公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各级公安领导应主动向政府说明实际情况,争取政府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三、总结与建议

公安工作在新世纪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国内治安形势错综复杂,如果公安领导对片面乐观,几年后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的承诺不能兑现,将失信于政府,失信于人民。公安工作成绩与问题并存,成绩有目共睹,而存在的问题,涉及到整个公安工作运行机制,依靠某个领导的点子或某些措施的实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不良的工作体系。党和政府必须有充分的决心,自上而下对现行体制、现行建设办法重新定位和反思,建立一整套科学建设体系和公安工作规范。笔者

由于能力所限,只能提几点政策建议:

一、自上而下开展全方位的调研工作。调研工作应由公安系统以外的政府决策部门、法律专家、公共政策专家共同参与。依靠公安本系统人员内部进行调研,往往会受到各种利益集团及领导意志的影响,难以使调研充分客观。

二、借鉴国外先进的警务建设体制。而我国的警务体制长期处于改革摸索阶段,政策很不稳定。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警务体制建立了上百年,体系较为完整,政策稳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转变“人治\"为“法治\"。现阶段很多事件能不能办,决定性因素并不在是否符合政策,而在于领导是否同意,领导的一支笔往往可以凌驾于原则和政策之上。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减少领导的审批权,从“审批制\"过渡为“备案制\"。另一方面,加强对领导审批权的监督,防止滥用职权。

四、提倡实事求是。对欺上瞒下,虚报成绩者进行查处,改变报喜不报忧的不良风气。

五、有计划增加警力,逐步提高警员素质。根据城市发展趋势及治安形势的要示,充分评估现有警力,制定招募警力、优化警力配置的五年、十年计划。

六、重用人才,唯才是用。目前公安队伍中人才有流失趋势(从网上测评可以看出)。留住人才的主要途径唯才是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让\",为青年民警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其次是打破领导“能上不能下的机制\",让一些无才无德的领导提前下岗;第三是合理进行工作安排,充分发挥民警的特长,人尽其用。

推荐第10篇:上好课问题与对策

《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心得体会

思南县泥溪育才学校

宋宏渊

上好每一节课,是对一名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教无定法,教学无法,究竟怎样上好每一节课,读完《上好课:问题与对策》这本书我深有体会。

在《问题与对策》着本书的第三章的问题四中“教师范画,是对是错引起了我的纠结。教师范画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它是教师通过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将要学习绘画内容的表象,以了解作画的步骤、要领的方法。因此,美术教学中的教师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观感受,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美术的效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示范一次次受到质疑,有人认为教师示范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式。会不会使学生失去主动性,依赖教师、模仿教师的范作,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与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所违背。

在全社会都在呼唤创新人才的时候,美术作为一门非常具有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科,在教师范画上一定要采用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简单的示范方法好似给学生广阔的想天地进行了禁锢,使大部分学生跳不出教师范画的框框,久而久之,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因得不到激发而逐渐的消失

如何合理地进行范画教学成为摆在新时期美术教师面前的新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翻阅了一些相关的理论书籍,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我们要知道儿童的能力需要,就必须走进小孩的队伍里去体验,而后才能为小孩除苦造福。只有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才是真正的教育。”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心得体会

思南县泥溪育才学校

宋宏渊

有效教学追求的是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教授与学习的完美组合,那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和设计者,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达到高效,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在本书的目录当中,有很多我们熟知的教学理念,例如:先学后教,自学领先;不会才教,以教导学;备课备课,不备一课,等等。在本书中再次提到这些绝不是老生常谈,而是以本为本,非常重要。 在这众多的章节中,我对“备课备课,不备一课”的感受相对来说比较深,为什么,这和前一段时间,十分有幸在龙安高中,聆听王敏勤教授的评课有很大的关系。在“备课备课,不备一课”这一节中,作者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要只会欣赏局部,要学会欣赏整个画面”,通俗点儿解释,也就是我们所经常说到的“整体把握”,“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在这句话的旁边,作者还适当的举出了几个实例,一个例子是美国如何培训新教师的,他们不像我们国家,直接教如何备课,而是先让新入职的教师通读教材,找出整个教材的体系,内容分布和重难点摆放,然后才共同讨论和分析如何处理教材,从资料上看,效果显著,这就是在培养教师的全局意识,整体意识。

备课需要前瞻后顾,注意整个单元,甚至整个教材。当教师通读教材,有了整体意识之后,就可以使前后的教学变得连贯,而且,在熟悉和理解完整的教学内容以后,教师还可以做出教学顺序的合理调整。 今后,在我的备课中,我不仅要做到把教材吃透,而且要从宏观把握教材,注意教材的整体性,培养自己备课的整体意识。

《教师的教学技能》心得体会

思南县泥溪育才学校

宋宏渊

通过《教师的教学技能》,我体会到:如何选择、运用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诸如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欣赏法、发现法等等。教师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一)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 (二)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因而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三)能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科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语文课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二、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要继承,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三、能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必须协调一致。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就应根据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不能干篇1律地使用一种方法。实践证明。那些胸中装有丰富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师,在指导学法中往往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使学生借风行舟,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第11篇: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我国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摘要】环保已经成为今天我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与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环境保护 对策

一、环境问题的概述

环境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第一环境问题,就是由于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如洪涝、干旱、台风、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另一类是人类生活生产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如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乱砍乱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等。

而目前,威胁人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主要有:淡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垃圾泛滥成灾、有毒化学物品污染、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等。这些环境问题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造成的,而现在保护环境是需要全人类的公共努力。

二、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参与度低

造成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是与经济发展的冲突问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工作认识上上不去,只片面追求经济的高增长率,觉得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场你死我忘得战争,没有妥协,使得环境保护陷入了一种艰难的处境,导致在发展经济的压力下,忽视了对资源开发等环境保护的监督很不力的局面。

(二)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国家现行的资源法主要针对的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某一特定要素,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呀是针对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防治,缺乏综合的环境保护管理的制度与条例,缺少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些生态破坏时间因而钻了法律的孔子,没有得到及时和应有的法律制裁。

(三)环境保护的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

多年来我们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投资低于基本保障水平,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同时污染 16

治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使用较少的投资和简单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污染问题的治理难度和相对资金的需求程度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而缺乏有效的、健全的人力及资金的投入机制,造成投入不足,使得环保的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应协调好社会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搞好环境监测,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研究当前环境保护中的热难点,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为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制定出合适的政策措施。

(四)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从根本上讲仍处于能耗高、污染重,且效益低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与之相对应的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也仍处于一种很不理性的状态,以致重开发、轻保护的惯性思想仍然存在,以环境换取金钱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很严重。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工业用水的利用重复率为55%,矿产资源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各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分别低了10.25.20个百分点。

(五)管理能力相对较差

从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的职能的实施方面,没有独立的主管机构或专人进行负责,由于环境保护涉及面广,专业性又强,而且目前还有新问题不断在出现,以致不能较好的行使其职能.尤其表现为对环境保护概念的模糊,没有浓烈的环保意识,对自己环保具体职责不清楚,造成了环境保护的被动的尴尬局面。

三、正对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目前, 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较薄弱, 1995 年“全民环境意识调查”数据测算, 我国城乡环境意识总体平均得分 44.3分; 2000 年世界环境日前后, 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得出结论是, 环境意识水平偏低。因此, 针对我国公民环保参与意识不强的状况,要想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首先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使广大在校的中小学生、大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其次要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网络、广播、电台)去宣传和教育环境保 护的意义,增强广大民众参与环保事务的热情,使每个公民都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使每个公 民都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并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去。

(二)依据国情建立与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战略。

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经济政策。我国现有的环境法规多采取末端控制、指令性控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定并完善鼓励支持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使法律法规能真正起到污染预防和绿色导向作用。

(三)改革环境保护融资机制,增加投入

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加环保投入,必须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保证环保投入增加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一要制定和规范环保投入的财政支出机制,保证环保投入增长幅

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二要制定和规范污染制约机制和治污筹资机制,加大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的力度,以严格执法引导企业投入,以政府投入拉动社会投入,以经济政策调动市场资源,努力形成一种污染制约机制和治污筹资机制;三要规范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谁污染谁就会在经济上受损失的机制,促使排污单位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四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生态补偿上体现和关注民生,确保水源保护区农民有权利享受保护和建设生态服务补偿、限制发展机会和发展权补偿。

(四)开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

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关键链接技术,对现在不能回收利用的大宗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生态技术的经济合理性。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试点。要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在园区内建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建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机制,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五)全面提升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建立现代科学的环境管理模式

强化环境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在地方机构改革和调整中,规范化建设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监测、监理、科研、信息、辐射监督管理队伍,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环境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建立、健全环境监控网络体系。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联通的环境管理系统,各级环境监理、监测部门的技术装备配置达到国家、省规定的规范化标准。完善全市环境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各县市区要成立由环保部门、相关企业、相关单位组成的应急队伍,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实施统一指挥协调,并具备对污染隐患进行监控和预警的应急响应能力。

完善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形成以市环境信息中心为主、县市区环境信息站为辅的环境信息网络结构,联通各级政府部门、重点污染企业以及其它相关社会信息源。

四、结语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环境保护就是在维护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家园的生态关系到你我他每个人。法制约束也好,大力宣传也好,都不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更有效果。所以,我们要从根 本上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万本太等.《走向实践的生态补偿——案例分析与探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8.10.

[2]孔杰.关于环境保护形势以及对策的若干思考[A].大众科技,2012.3

第12篇:环保问题现状与对策

问:伴随着国际环境与发展事业,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经历了怎样的进程?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答:我国环境保护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2年我国派代表团参加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环保工作32字方针。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提出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制定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大力推进污染防治。

第四阶段:从2002年到2012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五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近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重要变化。一是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十一五”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2012年的85%,燃煤电厂脱硫机组比例由14%提高到90%。二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2008年以来,环境保护部拒批332个、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的“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项目。三是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重金属、化学品污染等环境问题有所缓解。四是深化污染防治。全国七大水系好于Ⅲ类水质比例由2005年的41%提高到2012年的64%;劣Ⅴ类水质比例由27%下降到12.3%。有效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环境质量。五是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中央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135亿元,支持2.6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570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六是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环保的氛围更加浓郁。

问:我们也注意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准确加以判断和把握?

答: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环境质量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PM2.5问题引起公众普遍关注。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70%左右的城市不达标。今年年初,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雾霾天气。

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2012年,十大流域中劣Ⅴ类水质比例占10.2%,61个重点湖(库)

中24个劣于Ⅲ类标准。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不达标,农村仍有2.98亿人饮水不安全。

生态保护和农村环保亟待加强。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全国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每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4%、57%和67%。

环境风险不断凸显。全国排查的4万多家化学品企业中,12%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不足1公里。电子废物、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

问:造成我国目前环境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唯GDP的政绩观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二是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环境压力日趋强化。我国粗放工业模式尚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钢铁、水泥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日益盛行。如果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势必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和生态风险。

三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环境责任的压力日益加大。我国对外产品出口承担了巨大的生态环境逆差。

四是环境管理体制不顺、能力支撑不足和法制不健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制约环保事业发展的体制问题依然存在,环保队伍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环保监管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越来越不适应。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需加修订,“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第13篇:美术教育实习问题与对策

高师实习生在美术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张容舟

一、高师实习生的美术教育实习目标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是让学生了解小学美术组织管理和教学的现实情况,让实习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任务,以获得美术教学经验和能力为目标。但由于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画家,很少关注培养美术教师,导致美术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缺失,使美术教育实习存在不少问题,情况令人堪忧。

二、高师实习生在美术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语言教态的问题

由于美术专业学生在进行美术技能学习时一般动手不动口,导致普通话不够标准,语言表达不精炼,口头禅重,语调平淡。由于对教案不熟悉,说话有时断断续续的,甚至还有的照着讲稿念,照本宣科。肢体语言不丰富,教态不自然,由于紧张而拘谨做作,有的不能挺直腰杆上课,有的不敢正视学生,还有些男生不修边幅就上讲台。语言教态不佳是所有学科实习生最大的通病。

2、存在粉笔字的问题

大部分实习生在校读书期间从来不练习写的粉笔字,书写不规范,由于习惯于写草书或行书,让小学生无法辨认。由于实习生的粉笔字书写力度不够,导致坐在后面的小学生看不清黑板。

3、存在黑板画的问题

许多实习生画黑板简笔画构图偏低,图形偏小,作画力度不够,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黑板画线条欠流畅,作画速度太慢,小学生等待的耐心有限,导致教学纪律不佳,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实习生临时设计板画的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个别学生提出的需求。

4、存在范图与教具制作的问题

小学美术课在很多场合需要制作范图与教具。但美术专业的实习生在此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此类物品,不了解设计制作范图教具的工具形象欠佳,教具制作耗时太多且效果不佳,美术字书写能力较差,字体不美观。

5、存在如何抓住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的问题

抓不住课题的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缺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这是所有没有教学经验的实习生的通病。而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就看他是否抓住了教学重点与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习生对此很头痛。

6、存在课堂美术作业辅导的问题

实习生由于不了解儿童画的创作特点,也不知道如何辅导课堂美术作业,并且对小学生常用的美术学具,如水彩笔、记号笔、油画棒、彩色纸、剪刀、透明胶等工具使用不熟练。实习生动辄以成人的专业眼光来看待儿童画,显然不合理。

7、存在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问题

实习生不知道如何辅导课堂美术作业,缺乏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能力,以成人的专业眼光来看待儿童画,显然不合理。他们不善于从不同切入点评价学生的作业,寻找闪光点。

8、存在教学时间分配的问题

不善于把握教学时间,大部分提前讲完,而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

9、存在如何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问题

缺乏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应变能力差。

以上所列小学美术教学技能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存在,而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实习生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实习中出现了如此众多的问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呢?办法是有的,但至少要在教育实习开始前半年以上的专项教学技能训练,持之以恒才有效果。

三、高师学生在美术教育实习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存在的10个教学技能问题,教师经过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求大家根据个人实际,自主探究训练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笔者列出以下十条问题的对策,供师范生选择。

1、语言教态问题的对策

大声朗读儿童故事或童话故事,利用语言复读机听故事磁带并跟读,掌握抑扬顿挫的语调节奏变化,每天坚持听、说练习。当对故事情节能熟练讲述后,绘制头饰或道具,戴在头上,拿在手上,对镜表演,运用手势、体态等肢体语言,

表演话剧。这样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节奏感、流畅感、响亮感和普通话水平,减少习惯性口头禅的次数。

2、粉笔字问题的对策

板书字体不美,书写不畅,是因为在黑板上书写练习不够的缘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大黑板上练粉笔字。只要坚持天天练习20分钟左右,粉笔字就会越写越好。

3、黑板画问题的对策

板画不美是由于简笔画和速写画得太少的缘故。用硬笔在纸上画得好,改用粉笔在黑板上就不一定画得好。因为黑板面积大,所以板画首先要画得大,起笔靠近黑板上方,以免往下画不完整。板画力度不够是犹豫的表现,要大胆、肯定、流畅地画出来。临时设计简笔画形象对大三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他们无论如何要把常见的动物、植物、器物、人物基本动态、面部表情等形象全都默记在心,随时可以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出来。

4、范图与教具制作问题的对策

作为准美术教师,设计制作范图、教具要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这是教师美术专业水平的一种体现。由于儿童喜爱色彩鲜艳、制作精美的卡通形象,因此要求准教师熟练使用儿童常用的彩色笔、油画棒、记号笔、彩色纸等工具材料制作教具。比如美化课题字,可用深色记号笔勾线,油画棒横卧在粗糙纸上画出渐变效果,用彩色纸剪贴比用水粉平涂的效果更佳。画大面积的变化背景适合用水粉表现,小面积的渐变适合用油画棒表现。文字可用变体美术字、童体字,色彩要与背景成对比色,互相衬托。

5、抓住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问题的对策

以湘美版美术实验课本为例,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的教材,分别进行分析。先看教材,分析其中的文字,文字有导入语、活动、提示之分。读懂文字,抓住其关键性文字表述。接着读图,有摄影、绘画、步骤图、学生作业图等。摄影图片贴近生活,让儿童感到美无处不在。步骤图要看懂图示,最好边看边做。在做的过程中,试着用语言讲给别人听懂,边做边讲。这样一来,就会体验做的整个过程,这便是重点所在。哪一步最难做好,便是难点所在。教材中“设计·应用”领域的步骤讲得比

较细,通过做一次便能找到重点和难点。但有的课题,重点和难点并不重合。重点是本课要实现的重点目标,即知识点。难点为绘制表现过程中的难关,必须要在教师扶持下才能解决的问题。

6、课堂美术作业辅导问题的对策

对于小学生课堂美术作业指导,要从工具材料、构思构图、色彩表达来考虑。例如学生完成绘画作业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用彩色笔画,有的用油画棒在细砂纸上作画,有的在彩色卡纸上作画,有的用彩纸剪贴,有的剪贴后再添画。对于作业步骤,有一个先后顺序问题。那就是无论使用何种工具材料,一定先表现主体形象,再添画背景,而且主体物要画得较大,才能突出主体和主题。

7、学生美术作业评价问题的对策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作业过程中,儿童有新的想法应及时肯定,给其他儿童以启示,但不要模仿,这是过程性评价。作业评价形式有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以鼓励为主;有争议的意见,要尊重作者的想法,这是终结性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在肯定学生作业优点的同时,提出改进意见,这是诊断性评价。

8、教学时间分配的问题的对策

一般来说,美术课讲授时间10—20分钟,以15分钟居多。讲多了学生没有作业时间,讲少了重点、难点没讲透,要把握这个度很难。他们追求导入部分的形式新颖,运用了谜语、童谣、魔术、儿歌、欣赏等多种导入形式,但对重点难点往往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这种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略其本质内涵的作法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9、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问题的对策

要向班主任和原任教师求教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经验,上课时尽量把他们请进教室,借助班主任和原任教师的威信有效管理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实习生要与小学生交朋友,记住他们的名字和特长、爱好,熟悉学情。加大试讲力度,熟悉教学程序,不要死背教案。学会用儿童听得懂的名词术语表述绘画和手工的制作步骤,且边讲边示范,难点处要反复练习。用“万事开头难”激励学生树立信心,要认真备课、上课,课后写教学后

记,善于在实践中探究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在下节课中运用或修正。只有对学生和教案了如指掌,课堂上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实习生都不会由于慌张而忘记上课的内容,从而减少令人尴尬的事情发生。

上述十条指导意见,很有针对性。师范生利用业余时间,针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技能强化训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实习生的教学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提高,为下阶段迎接人才就业市场的选择增加教学技能的砝码。

第14篇:《上好课问题与对策》

《上好课—问题与对策》培训方案

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为切实有效地开展好我校教师“上好课问题与对策”专题培训工作,我校2013 学年度春季学期 “上好课”主题培训,将围绕“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课堂教学反思方法”三个专题进行,并结合“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求新的培训形式,以实现各种培训形式的优势互补,提高我校教师培训的优质化水平。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时间 2013年3月至7月

二、培训内容 “上好课—问题与对策”专题:

1、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

2、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3、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三、培训形式与学时培训形式: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学时:30 学时。

四、实施步骤

1、学习目标: (1)更新师德观念,调整师德行为,树立自觉上好课的意识; (2)联系上课实际熟悉课堂教学理论,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诊断与解决;做好课堂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技能簿弱环节,强化课堂教学导入、讲解、板书、提问、结束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2、学习形式 (1)集中培训:(2013年7月) 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帮助教师了解上好课实质,培养良好师德意识,提高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培训要点 ▲新课程课堂教学新技能 ①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定、操作、检测的技能;②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探究、合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技能; ③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学习行为科学人文评价的技能。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①教学重难点解决的合理性、准确性问题;②课堂活动的组织问题;③新课程下低教活动、无效活动的问题。 ▲课堂教学反思方法 ①教学点滴自我性评价;②观摩听课学习性评价;③理论学习提高性评价;④教学探讨研究型评价。

(2)个人自学:(2013年3月至6 月) 结合教师本人的教学实际需要,针对性本学科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坚持边学习边实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上好课问题与对策”的主题。

2013年3月1日

第15篇:林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林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林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技术创新,林业,对策

林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本文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使得我国的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已经初具成效。本文主要阐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业技术创新提出可行性建议。[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意义为了促进我国林业得到长远发展,应抓住机遇,对林业技术进行创新,使林业技术能够满足

林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本文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使得我国的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已经初具成效。本文主要阐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分析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业技术创新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意义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得到长远发展,应抓住机遇,对林业技术进行创新,使林业技术能够满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求。在进行林业技术创新之后,还需要进行高效、合理的创新管理,确保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较为顺利。 1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的林业技术水平较为低下,缺乏足够的创新性,使得我国林业发展情况并不理想。例如,存在许多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如光合作用不充足、根茎腐烂等问题都是较为复杂的技术型难题,需要运用更加先进的林业技术来进行解决。因此,需要积极开展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使得相关人员能够运用创新性技术,合理控制林木的生长条件与环境等,进而加快林业的发展,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2缓和地区的就业情况

通过对林业技术进行合理的创新,能够有效加快林业的发展,促使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同时,某些新型的林业技术还会运用到大量的人力,为林区周围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就业问题。因此,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使得更多先进的技术能够应用于林业生产,提升整体的林业科技水平,帮助林区周围农民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2林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林业技术创新意义的认知 传统林业的发展模式较为落后,依然秉持着靠天吃饭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使得我国林业技术创新的步伐非常缓慢。还有就是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视度不足,缺乏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科研部门,导致林业科研创新程度严重不足。目前,阻碍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创新理念落后,落后的理念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缓慢。现阶段,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速度相对较低,主要在于对创新意义的认知不足,不能清晰地认识到林业技术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使得我国的林业发展已经能够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之后,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直接带动了林业技术的创新工作,相比于以往来说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区的林业技术创新意识非常薄弱,许多经济落后的地区仍然使用过时的林业技术,不重视对林业技术的创新研究,进而使地区自身的林业技术发展相对滞后。还存在一些地区已经意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使得新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甚至不如传统技术有效果,造成了林农对林业技术创新存在质疑。 2.2林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经济体制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不再是以往落后的经济体制。但是,林业技术创新部分还是同以往一样,仅仅依靠科研机构的成果或者院校的科研成果,并不能发挥出企业或者个人的积极性,使得林业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林业经济效益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并且林业技术与真实的市场需求不相符。由此可见,林业技术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2.3创新发展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林业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了林业的创新和发展,但这种情况只是针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新技术的作用。而大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用于开发新技术的资金和林业创新的资金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林业创新工作的成效。同时,这种情况也造成了林业发展速度缓慢,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由于缺乏高端的人才和足够的资金,使得经济落后地区的林业创新和发展成为一种奢望,造成了林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较低,致使企业更加缺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因此,资金不足的问题是如今我国各地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普遍现象。 2.4林业科研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创新能力薄弱

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其他国家的农业科技获奖数量占全国总获奖数量的50%左右,而我国的农业科技获奖数量仅仅占据了20%[1]。并且我国的林业技术型人才极度缺乏,专门培训林业人才的院校较少,愿意学习林业的人数更少,使得林业技术人才数量逐渐降低。由于高端人才的缺少,使得从事林业高新技术研究的人才同样不多,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我国的林业成果转化情况并不理想,制约了林业的发展。近几年,我国林业发展速度较快,主要是由于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由于本质上的原因,新技术及人才储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目前,我国新技术的创新和研制等方面都是依据国外已有的经验进行的,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此外,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引进技术,导致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也没有获得较好的成果,类似的问题都是由于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造成的。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使得我国林业技术创新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 3林业技术创新举措

3.1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增强技术创新意识

为了改善林业创新的现状,应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林业创新观念。众所周知,思想决定着行动,只有从思想上对林业创新充满渴望,才能将创新的动力付诸实践,进而提高创新工作效率。因此,林业发达地区的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与林业技术相关的内容,做好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比如,可以在重点的林业工程周边地区开设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认识。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应建立一些林业示范园,然后在园内推广创新型的技术,这些技术的效果和效率必须比较高,同时具备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示范园的展示,使得先进的技术被人们熟知,进而提升其应用程度,加快林业技术创新的步伐。还可以将示范园作为样本工程,带动林业工程周围地区的农业发展,使农民能够熟知新型技术,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2]。 3.2逐步扩大创新队伍

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高科技人才,只有科技与人才并存,才会使林业的发展速度有所提升。目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大多依靠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或者依靠林业院校为林业工程提供的高技能型人才进行创新,并且林业技术创新自身的重要性始终没有被相关部门认知。而且林业技术创新是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来支撑研究的,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争取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在高等院校中对学生进行培训时,应注意对林区周围农民及技术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将林业的发展与教育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使得林业教育改革更加深入、更加彻底,促进林业改革向健康的方向发展[3]。 3.3完善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

为了完善林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体系,必须从政府入手,充分发挥出政府的职能。林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即便市场经济能够正常运行,也必须由国家进行统一操控。众所周知,江苏省响水县是林业工作开展较好的县,其主要强调了领导的作用,通过在县镇两级设置林业领导小组,将绿化工作直接交给县镇一把手,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政府应尽可能完善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林业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某些以林业为生的企业可以适当增加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农民和普通技术人员也应学习一定的林业技术创新知识,使得其可以熟知林业生产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3.4注重运用新技术,提高林业技术推广效率和效果 目前,许多林业工程开始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进行林业生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例如,借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森林资源及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检测,提高了有害生物的检测精确度,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为了提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效率,需要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推广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推广体系的建设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将社会化服务作为体系的主导,同时需要强化技术创新推广的主体建设,使推广体系更加完善。另外,在林区附近建立林业科研站,为林业技术创新提供基本环境,还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各个部门能够严格按照规范工作,发现任何形式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并且给予一定的处罚[4]。总之,目前林业技术只有进行深层次改革,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林业技术创新要从教育抓起,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林业技术创新拥有足够的人才与资金支持,从而促进现代化林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国.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探索[J].河南农业,2017(23):25-26.[2]黄燃胜.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探讨[J].农技服务,2017(12):101.[3]李芳.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7(2):206.[4]程永亮.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广东科技,2013(2):99-100.作者:陈明文 单位:国有抚顺县温道林场

第16篇: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信息化论文

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内容及目前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政府和企业合力,以达到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国有大型企业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企业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着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1.1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1.2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2.1认识问题

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1.2.2 高层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

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在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

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实际上,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

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

1.2.3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1.2.4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1.2.5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1.2.6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

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实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一方面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理等成本,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的壁垒。

1.3.1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1.3.2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1.3.3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

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

1.3.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的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1.3.5切实建设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

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1.3.6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1.3.7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1.3.8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1.3.9扎实认真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就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计量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1.4因为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时,就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侧重,在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的逐步整合,先建立起企业间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再逐步建立起以行业为基础,以典型企业为示范,汇集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最终达到实施电子商务的目标。

第17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观察与思考 刘敬雯

(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 116021) 摘要:通过观察十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探讨了目前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问题思考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阅读训练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和掌握语篇所承载的语言知识,提高就语篇主题内容进行口笔头表达的能力,同时培养学习策略、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文化意识”[1]。通过观察十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发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有需要进一步澄清和探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关系 教学目标,是英语课堂教学最核心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一节课的灵魂,它影响统帅其他要素(包括内容、方法),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在所观察的十一节课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完整,大多数教师都注意了对语篇材料话题以及所涉及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的目标分析,语言表述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偏离了原有的目标设计,有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无关,有的教学活动虽然与教学目标相关,但是根据学生实际并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要求,只是为了体现目标而设计,为了教学目标而行动。

例如, 有的教师教学目标中提到了“能够复述课文”,课堂上也让几个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复述,而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有关让学生能够完成此项任务的教学任务链设计,如分析文章结构,给出关键词支撑等的台阶搭建活动。再例如在Module2 Great books Unit 2 It’s still read and loved(《新标准英语》初三上册)一课中“读”的能力目标设计中,其中三位师都设计了“能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文章进行预测及归纳出每一段的段意”的教学目标,但是只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此目标呈现了相对应的教学活动:

T: In Unit One, Betty and Mr.Jackson talked about Great Books of their school magazine.What book was chosen by Mr Jackson? S: The Adevntures of Tom Sawyer T: ( Repeat the name again ) so what kind of novel is it?(出示关于本书的相关图片) S: An Adventure story.T: Since it’s an adventure story, what will Tom meet in his journey ? Now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 Can you gue what is happening? S: Tom goes to a funeral.(出示生词funeral) S: Tom finds a box of gold.S: Tom is looking for gold…

T: So it’s interesting.And have you read the book? Ss: Yes, … No….

T: If you are the writer, you want to introduce a great book to others and attract more people to read it, what will you write in the article ? S: My favourite scene S: Characters S: Story….

T: Today we’ll learn an article on great books to see whether you have the same idea with the writer.Open your books, turn to page 12, read the paage silently and quickly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you have 2 minutes.该教师首先通过问题引出本课马克·吐温的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题目,然后通过书名让学生猜测故事类型,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假设自己是本文作者对文章进行大胆的预测,猜测故事的情节和内容,为下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因此,有效的教学起始于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落实于目标驱动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不能顾此失彼,教学目标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关注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是否关联,切忌使教学目标仅仅成为与他人交流的一段文字。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语篇结构分析与阅读教学细节的关系

特丽西娅·赫奇在《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中提到: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帮助学习者根据不同文体采取相应的阅读法;为学习者实施进一步阅读活动奠定必要的语言基础,如对词汇、句型的掌握;促使学习者运用图式背景对文本进行有意义的阅读;学习者通过阅读拥有文体结构意识并尝试运用所学的关联词,在实践表达中注意文本的逻辑与结构;以及学习者用批评的眼光鉴赏文本等等[2]。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英语教师都能够紧密围绕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着力通过语篇分析和通过设计多种阅读理解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能,但是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语篇分析上的目的是什么呢?大多数教师在此忽略了通过语篇分析要让学生学什么,学会什么,怎么学会这样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缺乏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从而忽略了一些阅读教学的细节。

1.阅读前的词语准备

读前活动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读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介绍背景知识为学习新课文做情感、知识与技能的准备。在所观察的十一节课当中,所有教师在阅读前阶段都把注意力放在话题的生动导入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上,其中只有一位教师在阅读前阶段注意了将话题引入、兴趣激发和词汇预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该教师在《新标准英语》(外研版)初二下册的Module 9 Heroes Unit 2 There were few doctors, so he had to work very hard 一课中的阅读前阶段进行了如下设计:

T: In our life, I think you know many heroes, and I am sure there must be a favourite hero in your heart.Could you tell me? Ss: Yang Liwei, Lei Feng………….

T: Yes, they are all famous heroes, and all of them try their best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country, the people, and bring people enjoyment, pleasure„.Here is another hero, do you know him?(出示白球恩穿着军装、正在手术等图片并呈现army, join the army, soldier, operation/ do operations on 等生词) „Can you use the new words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Bethune you know?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在每幅图下配上一到两句话,让学生从更准确的角度了解有关白求恩的背景信息,这种方式直观、形象,既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记住单词,又能了解背景知识,为深层次阅读理解活动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阅读前,教师要对材料中可能引起学生理解障碍的生词和句型进行预教,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顺利开展阅读活动搭建台阶,另一方面使词汇、句型的学习具有层次性,为有效的语言知识学习打下基础。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词汇预教并不是指课前集中领读或讲解词汇,而是指教师要结合课文材料创设语境,在语境中让学生理解词汇意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2.阅读中的信息处理 阅读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过程。信息处理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和认知的过程,学习者要通过观察、分析、提炼、重组信息达到对信息的处理。在这十一节课中,令人可喜的是教师已经从单纯通过一系列的阅读理解问题来考察学生的理解程度的阶段走向关注语篇结构分析的阶段。教师通常采用的语篇结构分析方式有表格、图形、重新排序、回答问题。但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对语篇信息的处理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 例如在《新标准英语》(外研版)初二上册Module 4 Education Unit2 Project hope has built many schools一课中,一位教师在阅读中的教学设计如下: Step 1: Read for the main idea (skimming)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age ? Helping poor children go to school Talking about education Describing life for poor families Step 2: Read and know the structure of the paage Match the paragraphs with the headings Para.1&2

1.Hoping for more help Para.3

2.Two boys’problems

Para.4

3.What Project Hope has done Para.5

4.change of Shen’s school

Step 3: Read for details Para 1&2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about Liu Sanzi and Li Yinming Personal Files

Liu Sanzi

Li Yinming

Age 8 14

Place

a village, Hunan

Zhangxian,Gansu

Problem

drop out of school

Stop going to school

Para.3 Fill the blanks with the key words and repeat the sentences in different ways.What has Project Hope done in the last 18 years? 1.It has raised 2.75 billion yuan in China and abroad.2.It has paid for the education of 2.73 million poor students in the countriyside.3.It has built many schools and libraries.4.It has also trained teachers and it has sent students to high schools.操作方式主要是学生先读,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任务,教师核对答案。 此段设计对于本章的信息处理表面化和简单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将段落切割成一段一段来分析不利于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看整个语篇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是表格和用词语填空内的信息凌乱,并没有反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现在完成时的语法规律。对语篇分析的过程事实上是对文章信息的转换过程,程晓堂(1996)在使用转换手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时强调,“要尽可能突出文章的主体结构,尽可能包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注意所采用的形式与文章的内容、体裁之间的关系;所设计的活动应能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操作,不要让学生读完了整篇文章再来完成所设计的任务;转换手法必须使原有篇章的内容和形式更简单,另外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写作;学生在阅读时要完成的任务应该尽可能具体,教师给出的指令也要清楚。如果学生对某种手法还不太熟悉,教师应该事先示范;如果条件成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合理评估学生的成果。”[3] 3.阅读后的信息重组、加工和内化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对所学信息和语言进行重组、加工和内化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4]。在对待语篇材料的信息转换练习方面,大多数教师停留在为完成表格而完成表格,为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教师的完全分析取代了学生的思考,核对答案的活动远远大于充分利用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巩固语言知识和创造性利用所学语言知识的活动。 在《新标准英语》(外研版)初二上册Module 4 Education Unit2 Project hope has built many schools 一课中,一位教师结合语篇分析的结构图表为学生创造了重组、加工、内化、创造性使用本课所学知识的语言情境:

“Outlook English plans to make a programme about Project Hope.The host invites Liu Sanzi, Li Yinming, Xiao Shen and a volunteer.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talk about Project Hope and the change of their lives.任务提示:

Host ------- 介绍嘉宾(invite, welcome„)

Liu Sanzi ------- 利用表格信息介绍自己(drop out of school, be poor) Li Yinming ------- 利用表格信息介绍自己(stop going to school, ill, look after) Xiao Shen ------ 介绍学校情况的变化Last year (school with„),but this year( school with„) Volunteer ------- 介绍希望工程所做的工作并提出希望(has raised, has

paid for, has built, has trained, has sent) 此环节属于本课的输出部分,教师在课文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境,指导学生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在角色扮演中灵活运用英语。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以加强。语言有两种功能,即用于表达内容的事务功能与用于表示社会关系与个人态度的交往功能,也就是说,语言课堂教学至少要有解释领会语言知识的活动与实践语言知识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为达成语言知识学习活动与交际活动的融会贯通提供平台。阅读课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这一融语言点与语境于一体的媒介,加强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夯实与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在阅读后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根据阅读中对文章分析的结构图对所读信息进行口、笔头转述或根据笔记写出梗概等输出性语言活动,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学生的学习是消极的,没有效率的。

三、阅读教学效果中所预设的情感态度目标与阅读材料的关系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情感态度要素已成为教师们精心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大家似乎都认为一堂好课的结尾一定要有一个情感的升华,如果没有一定不是一堂好课,这种机械性的认识导致“教师累、学生木,听课者无动于衷”的状态。

上文提到的“Project Hope”一课结束时,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希望工程的录像,大屏幕随后呈现一首小诗,“Love is sharing, love is undertaking, love is power, love is honour.It makes our world beautiful.”教师反复领读,然后布置课后作业,即结束本节课。这种设计虽体现了情感目标,但是联系比较牵强。教师如果设计类似Have you done anything for Project Hope? What will happen without Project Hope? 等问题,就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达到通过类似问题总结本课所学的重点句型和短语的目的。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情感态度目标属于隐性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将隐性教学目标转化为显性教学行为的意识。阅读教学效果中所预设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更多地体现在与阅读材料内容的有机融合,体现在教学话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任务等的细节之中,记得曾经有位专家使用“镶嵌”一词来形容教学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再恰当不过了。

总之,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过程。仅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有效的阅读课的各个教学环节间应该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因此建议教师要在重新审视阅读教学本质的视野下,关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统一,从导学、学会、会学的角度关注阅读教学细节,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王媛有效阅读教学设计实例解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年第8期1页.Hedge, T.《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程晓堂如何在课文教学中使用转换手法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6年11期 11页.王蔷从课堂教学看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第七届全国中学(初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评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8年第1期1页.

第18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提要: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中小企 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问题,而维持中小企业生 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本文对金融危 机给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冲击进行 分析,提出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以期我 国中小企业能在金融危机下生存与发展.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国际金融危机 的爆发,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认真分析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寻找金 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依靠 国家出台的各种扶持政策,让企业平稳地度过 “严冬”,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 主要问题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较之于大型企 业、垄断行业而言,市场前景变得更为渺茫,其 供应链系统会突然分化、瓦解、甚至崩溃,产品 阻滞、人员流失、财务困境等问题接踵而至,中 小企业各种弊端和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一)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科学的 财务分析方法。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 为了应付税务检查,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准确 性,其财务分析也常常流于形式,不能利用科 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结 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从而找出问题的症 结点,并对症下药,使企业获得继续前进的动 力。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同大企业相抗衡的关 键所在.www.Qiqi8.CN778论文在线

(二)成本费用控制不力,抗风险能力削 弱。不少中小企业重钱不重物,对原材料、半成 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 追究,资产浪费严重。生产经营过程中也缺乏 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等方面的预算控制, 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消耗。另外,我国的中小企 业对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 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 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费用过高等问题尚没 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掩盖了这 些问题,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 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金融危机的到来,生 产成本过高不仅使企业在谈判中的议价空间 不大,进而导致市场份额小,市场占有率低,企 业的竞争力不强,而且难以在市场需求疲软的 情况下赢取促销的主动权等,此类连锁反应会 将企业置于倒闭的边缘.

(三)融资难,担保难,资金紧缺。中小企业 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同时很多中小 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 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 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瓶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加凸显。中小企业贷款难 问题由来已久,即使是在国家放松银根、信贷 增长的情形下,这种局面也没有改观。中小企 业受资金规模、技术支撑等条件所限,融资渠 道本身就少。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 化经营和授权经营,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 贷款审批权限逐渐上收。这种高度集中的信贷 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CO-OPERATIVE ECONOMY&SCIENCE 投入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 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贷款率考核 制度,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也相当谨慎,这 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四)危机面前盲目投资。面对突如其来的 金融危机,我国中小企业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 投资观点:一种认为目前市场萧条,前景不为 乐观,因此大量缩减投资,甚至主动破产、倒 闭,以规避风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金融危机 下竞争对手的压力相对较小,国家政策的扶持 相对较多,因此大胆地扩张,甚至还以低廉的 价格收购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已经倒闭企业 的设备等资产,或低价囤购生产资料,其结果 是:或漫无边际地过多投入了资源,使资源利 用不经济;或无法形成资源的有效排序,不能 产生资源合力;更有甚者,不顾企

业现有的资 源能力,盲目投入,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在金融危机下,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 变化,企业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采取 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加强现金管理,控 制成本费用,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中小 企业应摒弃凭经验管理的落后方法,将财务分 析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正常轨道中去。首先,用 比较分析法对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前后期 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以便改进工作;其次,用比率分析法来分析企 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横向比较和 纵向比较,找出本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 距,以及企业不同年度财务比率的增长变动趋 势,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再次,用趋势分 析法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 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www.Qiqi8.CN778论文在线

(二)预防资金链断裂,加速现金周转

1、对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预防资金链 断裂。编制现金预算表,确定现金收入,计划现 金支出,要时刻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企业每 天要将收入和支出及时编制收支日报表,月末 形成月报表,及时将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与预 算数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反 馈调整现金预算,提早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

2、减少预付款项,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加 强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在应收账款的事前管 理方面,要对客户信用度以及经营状态进行事 前全面调查。不仅要调查客户提供的会计报 表,还应调查客户的电费单、税单、海关进出口 单。此外,还应调查与客户有往来的企业对其 信誉的评价。企业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赊销政 策,并尽量要求客户使用银行承兑的应收票据 以减少坏账的产生;其次,加强应收账款的事 中管理。在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积极采取 各种措施,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中小企业的 应收账款一般情况是由财务部门管理,销售部 门催讨。部门之间应及时沟通,减少不必要的 纷争。财务部门对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定期与客 户对账,要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凭据,并将对 账结果适时反馈到销售部门,以便及时追讨以 及制定下一步的赊销政策;最后,应收账款一 旦逾期拖欠,企业应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强催 讨;另一方面应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寻求妥 善的解决办法。对于恶意拖欠、品质不良的客 户,可以联合其他被拖欠的企业诉助于法律.

3、加强存货管理,努力防止资金沉淀。企 业要适时关注分析市场动向,科学制定内部存 货数量,坚持以销定产,调整产品结构,以有效平衡与控制存货的风险。比如,原材料的采购 周期可以由原来的定期采购改为根据生产的 安排进行灵活的不定期采购,并积极降低采购 成本,以此降低存货的成本,节约资金.

(三)控制成本费用

1、拓宽进货渠道,降低外购成本。面对金 融危机背景下的市场价格波动,业务人员在采 购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了解进货渠 道,争取合理价格。对采购价格的审核人员,应 该加大询价的密度和力度,通过电话、网络等 信息手段货比三家,制定基准价,对采购价格 偏离基准价一定限额的进货,要求供货商作出 解释或价格折让。对大宗商品要采用公开招标 等方式,增加进货的透明度,尽量消除价格波 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低采购成本.

2、全面预算,加强对成本费用支出的控 制。生产部门编制标准用料设定表、标准人工 设定表和标准制造费用设定表时,要依据产品 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和原材料、人工、制造费 用消耗定额等确定目标成本。把目标成本分解 到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目标责任 落实到人,严格考核成本指标,严格兑现奖惩.

职能部门应采用零基预算,不受以往预算安排 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将一切预算收支都建 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 来编制预算。各部门每月应对当月费用预算的 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各 种问题,并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为企业决策提 供依据.3、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成本控制并不是 一味地压缩成本支出,不能因急于削减成本而 忽视了某些重要的技术改进机会。引进新技 术、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的功能成本率, 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大量的实践证明,通 过技术创新,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和工艺装 备上不断改进,以达到技术成本领先的战略, 是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一大法宝。此外,在筹 资管理中,虽然融资环境不佳,中小企业仍应 密切关注并利用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积 极主动地与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建 立银企合作关系.

(四)以对内投资为主,加强投资风险防 范。根据我国中小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的缺 陷,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笔者主张中 小企业投资应以对内为主,面向市场,进行科 学合理分析,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一是对新产品 试制的投资;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 资;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目前,应特别注意人 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 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 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2、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 业在积累的资本达到了一定规模之后,可以搞 多元化经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从而 分散投资风险.

3、应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中小企业在资 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 力之后,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普遍做法,规范 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 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另外,要注 意实施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第19篇: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

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

李金红

2012-7-25 15:28:03 来源:社会学视野网

摘 要:关爱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一些发达国家残疾人服务已经进入到高水平的社区服务阶段时,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仍处在以福利救济为主的初级阶段向专业划分阶段过渡的时期。与这一时期相应,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较弱与服务体制不畅的问题。由此,培养残疾人社区服务意识、提高残疾人社区服务能力和创新残疾人社区管理体制也就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 键 词:残疾人 社区服务 政府 社会

1998年,当时党的总书记江泽民为介绍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事迹一书《自强之歌》作序时写道:“自从有了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人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正确对待残疾人,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宗旨的体现”。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大陆残疾人总数为8 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1]对于大多数残疾人来说,其行动一般都不是很方便,这就需要其生活所在的社区给予特别的扶持和帮助,为其提供特别的服务。

一、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的提出

关爱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残疾人服务主要是一种民间的慈善行为,或者是残疾人自己的帮会组织来承担。现代意义上的残疾人服务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十分关心和重视残疾人工作,并建立了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组织。最早的残疾人服务组织是1953年成立的盲人福利会和1956年成立的聋哑人福利会,后来合并为盲人聋哑人协会。与此同时,民政部门还兴办了各种福利工厂,把残疾人吸收到工厂里来。当时,残疾人服务主要是由其工作的单位和盲人聋哑人协会来提供。可惜好景不长,在“文化大革命”中,残疾人组织和一些福利工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由温饱逐渐向小康过渡,国家对残疾人问题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恢复了盲人聋哑人协会的工作,成立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组建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法》。

从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残疾人服务的层面主要集中在民政部门和残疾人所在的单位。我国真正开始实行残疾人服务社区化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开展残疾人社区服务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几乎是同步进行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改革。在社区建设过程中,为残疾人提供福利服务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一是要帮助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事适合他们的工作,尽量使他们自食其力;二是要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的社区生活环境,并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三是要帮助符合婚姻条件的未婚残疾青年建立幸福的家庭,等等。此外,还要通过发展社区卫生、社区文化,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精神生活服务。进入21世纪后,残疾人社区服务又有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03年,北京市委组织部编办和残联共同发布2003年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的意见》,受其影响,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普遍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居委会主任任会长;二是2004年召开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会议,重申了2002年提出的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受其影响,全国普遍开展了培育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并建立了一批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

当前,中国残疾人社区服务事业正在稳步向前发展。而且,也正是因为在社区层面上开展了残疾人的服务工作,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不过,从中国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现状来看,中国残疾人社区服务至少还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残疾人社区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其他社会组织和人员很少参与;二是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是生活保障,而很少注重残疾人的政治权益和社会权益保障;三是十分注重残疾人的生理康复,而忽视了残疾人的心里矫正。正是因为中国当前残疾人社区服务存在着上述问题,所以加强残疾人社区服务现状与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研究进展

从国内来看,对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最初探讨主要集中在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等组织颁布的文件和法律、会议发言以及开展的活动之中。文件和法律主要有《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残疾人保障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发言主要是邓朴方同志在江西省残联负责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自强不息,志在奉献》和原中国残联理事长郭建模的讲话《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展望》等。有较大影响的活动主要有1987年和2006年的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2004年召开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联合组织的2006年至2008年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等。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等针对当前中国残疾人社区服务所颁布的文件和法律、发表的会议讲话和开展的活动引领着中国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然而,这种国家层面的残疾人社区服务探讨由于过于注重制度的实用性,而忽视了制度的理论研究,其结果是缺乏理论支撑的制度往往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制度的推行也主要是靠活动的方式,缺乏科学性和持久性。

随着国家层面残疾人社区服务制度的陆续出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或地方残疾人组织逐渐将这些制度付诸实践,并根据实践,进行了广泛的经验介绍与交流。关于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经验介绍与交流很多,在此不便一一列举,其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钟鸣山介绍的《服务残疾人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苏州市沧浪区促进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基本经验》,金延祥、仇正良、朱传锟、陈夏尧等介绍的《坚持不懈地抓好残疾人的家庭康复——湖南省湘潭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和做法》,陈三定介绍的湖北经验《以社会化为导向,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事业》,钟红日和丛培勇介绍的《点燃希望之火——乳山市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纪实》,浙江省金华市康复中心赵晔光、汪土松介绍的《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试点工作初探》,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孟光寿介绍的《认真做好残疾人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各地根据其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实际状况,采用纪实的手法加以描述,并配以相应的分析和评论。这种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经验介绍与交流具有强烈的社会示范性,其分析和评论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然而,这种纪实性的经验介绍只是对过程的一般描述,其分析和评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分析和学术研究。

随着残疾人社区服务经验介绍与交流的增多,一些较敏锐的政治学、社会学和行政学方面的学者开始意识到了残疾人社区服务的重要意义。于是,他们纷纷深入到社区进行调查,残疾人社区服务研究也进入到了学者的个案实证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代表个案研究主要有李宗华等的《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与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龚晓洁等的《庆余里社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调查与分析》等。李宗华等人通过调研,认为残疾人社区服务需要党和政府、社区服务组织、营利性组织(如社区医院、企业)和志愿者的支持。龚晓洁等人也认为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支持系统包括党政组织、非政府组织、家庭、邻里、亲友和社会志愿者。学者的个案研究,立足于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学理上的梳理与分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不过,这些个案研究与其他个案研究一样存在着普适性的问题。

几乎是在进行个案研究的同时,一些学者也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残疾人社区服务作了一些宏观理论研究。在社会学方面,唐忠心著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和周沛著的《社区社会工作》关于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两部著作都是在介绍社区服务时,介绍或论述了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起源、内容、途径、形式等方面的内容。在政治学方面,最近的成果较多,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窦泽秀的《社区行政——社区发展的公共行政学视点》、张玉枝的《转型中的社区发展——政府与社会分析视角》、王振海主编的《社区政治论——人们身边悄悄进行的社会变革》、王邦佐等的《居委会与社区治理——城市居委会组织研究》等著作中对残疾人社区服务的一些研究。这几部著作一般都是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视角,探讨政府在残疾人社区服务中的责任,以及社区治理中的善治问题。此外,最近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残疾人社区康复进行了宏观理论上的研究,例如郭伟和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状况与评价》、傅克礼的《“十五”期间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原则初探》等。从现有宏观理论研究的成果来看,研究者主要对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探讨的是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起源、内容、途径和形式。至于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模式与发展前景,学人们则很少关注。不过,其对残疾人社区服务现状的探讨,对本项研究也还是颇具启发意义的。

对于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模式与发展前景,中国香港地区以及外国的政府部门和学者做了较多的研究。在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模式上,英国形成了社区照顾模式。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开展残疾人、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的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政府雇员。对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有康复性训练、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手工劳动等。德国残疾人社区服务模式是邻里之家。邻里之家是德国睦邻运动的直接产物,体现了德国社区工作的基本特色。邻里之家是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的独立单位,但其活动得到政府的一定资助与监督。邻里之家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日常护理、家庭服务、推车、交谈和朗读等。瑞典的残疾人社区服务模式是非机构化护理。1961年瑞典政府通过了特殊服务法,要求将在护理中心居住的智力残疾人转移到家庭。取代护理中心的是法律规定的三种政府支持的住房形式:一是政府给予补贴在普通居住区集体居住;二是服务性居家方式;三是对私人住房加以改造,外加个人化处理。此外,美国的家庭服务、中国香港地区的日间活动中心等模式在全世界也有相当的影响。

尽管各国在残疾人社区服务模式的研究上有所不同,但关于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发展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国外学者一般认为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兴起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战争导致了大量伤残军人,为了解决伤残军人的问题,欧美一些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残疾人社区服务,帮助残疾人进行生理康复和心里矫正。20世纪60年代,西方又出现了一系列与残疾人教育和服务相关的新思想或概念,如“正常化”原则、“去机构化”运动、回归主流思潮等。在这股思潮的推动下,当前国外的残疾人社区服务正在向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方向发展。例如,Heller等认为,无论是传统的院舍服务还是社区环境安置,残疾人士大多与父母分开居住,这是不利于残疾人身心发展的。类似于家庭的居住环境对于残疾人身心发展都有好处,家庭的参与被视为社区适应与社会参与成功的标志。

三、现阶段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现状与不足

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现状与其所处的阶段是密切相关的。从残疾人社区服务发展的一般历程来看,残疾人社区服务大体经过四个阶段:一是原生态阶段。残疾人按照“自然”的状态生存在社区,生存在家庭,社区和家庭有条件者便能享有一些照顾,反之则无。二是初级阶段。残疾人事业起步,初具规模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出现,投入和专业人员的不足是困扰机构运作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专业划分阶段。服务机构数量增多、专业分工细化、技术含量提高,残疾人社区服务从综合服务进化到比较普遍地提供专业服务。四是高水平的社区服务阶段。残疾人在社区里可以享受来自中枢机构的服务,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总体投入大于此前任何一个阶段。[2]

那么,中国残疾人社区服务在当前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这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传统中国,残疾人服务是一种分散的民间行为,主要由家庭和社区给予一些必要的生活照顾,残疾人社区服务长期处于一种原生态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党和政府开始介入残疾人服务,并几乎成为残疾人服务唯一的主体。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些专为残疾人新建的福利工厂得以开办,残疾人事业开始起步并进入初级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大规模城市社区建设的推动下,残疾人社区服务开始在中国全面展开。通过社区建设,中国残疾人社区服务不仅机构明显增多,而且出现了专业分工细化和技术含量提高的趋势。中国残疾人社区服务正在由初级阶段向专业划分阶段发展。

与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所处的阶段相对应,目前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概括。从制度上看,当前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不乏制度规定,从中央、部委、中国残联到地方政府、地方残疾人组织、社区居委会,都有关于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制度规定。不过这些制度的现状是:要么“有政策没经费”,要么过于宏观而缺乏针对性,要么过于抽象而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机构来看,现阶段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机构主要有党政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庭、邻里、亲友和社会志愿者。但是,从总体上讲,当前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机构主要还是社区党政组织和具有行政化倾向的社区居委会组织。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志愿者联接网络、互助网络、邻里网络和社区增权网络等要么非常少见,要么有名无实。从形式来看,当前残疾人社区服务主要是单向度强制性供给和政治动员的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国务院、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制定政策、颁布法规,然后制定一些考核标准,要求社区参照执行。残疾人享受到的社区服务并非是一种需求导向,而是一种政府的制度安排。从内容来看,主要是康复、疾病预防、就业和扶贫。残疾人社区服务在内容上偏重生理上的治疗和生活上的保障,这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需求。而心理疏导、教育、文化生活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事关残疾人政治社会权益保障问题和心里矫正等方面的内容缺乏,残疾人社区生活质量不高。从硬件设施建设来看,残疾人社区服务硬件设施主要集中在省、市、区、街几级,社区居委会掌握的硬件很少。真正在社区的一些硬件设施也主要是社区医院的一些康复性设施,具有较强的营利性。

与上述现状相对应,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是残疾人社区服务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区政府部门和残疾人组织对待残疾人的观念主要是一种救济意识,而很少有服务意识,这也是为什么残疾人社区服务偏重生理上的治疗和生活上的保障,而忽视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社区残疾人民主权利等问题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残疾人的社区服务意识淡薄,有较多的社区居民认为残疾人社区服务是政府的事情。

二是残疾人社区服务能力较弱。长期以来,我国残疾人服务主要由省、市、区、街等的政府部门提供。残疾人服务逐渐转移到社区之后,社区残疾人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是残疾人社区服务的事权下移,但财权没有相应的下移而导致服务资金不足;第二是社区社会资源有限,难以保障残疾人充分就业;第三是残疾人社区服务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服务效果较差;第四是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硬件设施不足,服务场地缺乏;第五是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组织缺乏,在社区层面只有一个社区残疾人学会,而且还是由居委会主任兼任会长,其他的社会组织和志愿团体发育严重不足。

三是残疾人社区服务体制不畅。残疾人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体制问题。当前,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体制是一种政府主导型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一方面,社区残疾人只能被动接受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而造成了残疾人社区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脱节;另一方面,政府对残疾人社区服务具有垄断性,导致了残疾人社区服务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四、改善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残疾人社区服务的上述不足,我们可以相应从三个方面来改善我国残疾人所享受的社区服务。

1.培育残疾人社区服务意识

残疾人社区服务意识淡薄是个观念问题。由于社会偏见和传统观念中非制度性约束因素的存在,社会在残疾人社区服务上形成了一种排斥心理。社会排斥理论认为,脆弱群体的劣势地位往往导致某些社会排斥,而这些排斥又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社会排斥,并最终形成持久的多重剥夺。[3]

要摆脱残疾人社区服务意识淡薄问题,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残疾人社会排斥观念,让残疾人所在的社区组织和居民认识到残疾人所遭遇的困难主要并非残疾本身所致,而是社会造成的,是不健康的残疾人观念与社会政策共同造成了对残疾人普遍的社会排斥与隔离。例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上存在的通达障碍使得残疾人无法独立走出家庭、步入社区,信息沟通上存在的交流障碍使得残疾人无法参与社会生活。[4]

在转变残疾人社会排斥观念的过程中,首先要培育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责任意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残疾人是个人与家庭的不幸,照顾残疾人是家庭的当然责任,从而忽略残疾致因中的社会因素,单纯强调照顾残疾人是家庭成员的责任与义务,忽略了政府的公共责任与现代社会的社会责任。[5]由此,在残疾人社区服务意识的培育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培育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责任意识,让社区中的党政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其他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以及社区居民在服务残疾人过程中具有一种责任分担的意识,从而减轻残疾人的家庭照顾责任,让残疾人在一个无歧视的社区环境中工作与生活。

其次,要培育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权利意识。由于长期受社会排斥观念和残疾人自身素质的限制,残疾人往往被看成是家庭与社区的负担,家庭和社区在残疾人一些基本权利的实现上往往忽略或排斥残疾人参加,例如被选举权、就业权即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残疾人社区服务的享有。为了让残疾人像健全人一样享有决定自己生活的权利[6],在残疾人社区服务意识的培育过程中,一是要培育社区组织与居民帮助残疾人实现其完全权益保障的服务意识,并深刻认识到享受服务是残疾人的权利,而不是对残疾人的同情;二是社区要培育残疾人权利自我保障与自我实现的意识,而不是等待着政府的救济与他人的施舍。

2.提高残疾人社区服务能力

残疾人社区服务能力是个力量问题。社区是残疾人社会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社会支持资源的主要聚集地。社区力量是残疾人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7]社区力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质量。长期以来,我国社区力量主要依赖政府的支持,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行政化色彩较浓,社区自身在财力、人力和物力上,其资源都十分匮乏。由此,在提高残疾人社区服务能力问题上,主要也就是要解决好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财力、人力和物力问题。具体而言,提高残疾人社区服务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聚集残疾人服务的社区支持资源。

一是依据事权下放财权,提高社区残疾人服务的财政能力。财政能力不仅包含财政实力,而且也包含着对财政的控制与支配能力。受行政惯性和行政思维的影响,社区承担着政府转交的绝大部分为残疾人服务的责任,但财政的支配权却掌握在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手中。社区残疾人服务的财政能力处处受到政府的制约,例如残疾人社区服务项目的开展不是按残疾人和社区的需要,而是必须按政府的同意开展。因此,要提高社区残疾人服务的财政能力,就得将残疾人社区服务项目、残疾人普惠和残疾人特惠所需财权直接下放到社区,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社区残疾人服务的财政能力。

二是引进和培训残疾人社区服务人员,提高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质量。对残疾人来说,康复服务始终是残疾人社区服务的重点。目前,我国城市社区设有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但一般是有名无实。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也主要是社会上招聘的一些合同工(实质上是临时工),其不仅不具备残疾人身体康复所需的专业护理知识与技能,而且也不具备残疾人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其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质量可想而知。因此,为了提高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质量,有必要在社区引进相对专业的医护人员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和训练指导。同时,对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心理辅导知识的培训,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训练辅导服务。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聚集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残疾人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和社区,力量还十分有限。为了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享有与他人一样的平等权利,还得整合社会资源,聚集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具体做法是:激励企业优先满足残疾人的工作需求,让残疾人能自力更生,体面和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发展社区非政府组织,为残疾人在社区提供学习、住宿、保健等便利性与个性化的生活与康复服务;发动社区志愿者,无偿为残疾人提供各种社会活动与身体康复服务。

四是实现社工与义工联动,使残疾人社区社会服务专业化。实现残疾人服务的专业化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向。在现代社会,残疾人服务专业化离不开社工的介入。社工是社会工作者的简称,其主要是按照现代社会工作理念,采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等三大工作方法开展社会组织、社会发现、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疏导的职业人员。在残疾人社区服务领域,社工提供的服务包括心理辅导,训练和康复计划的制定,组织相关活动等。[7]在残疾人社区服务中除了需要职业社工外,还需要大量的义务工作者投身到残疾人事业中为残疾人服务。在残疾人社区服务中,义工的工作主要是经常到社区参与策划和筹办康乐活动,陪同残疾人散步,为残疾人就业和解决一些相关问题提供帮助。在我国,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大规模开办已经有了近10年的历史,注册的志愿者也不在少数,现在的问题是社工专业的人才真正从事社工职业的不多,社工与义工的联动较少。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社工与义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工与义工服务社会的功能。

五是服务设施和场地上向残疾人倾斜,满足残疾人社区活动的需求。与其他群体相比,残疾人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移动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以社区为依托,就近治疗、康复、工作与生活是他们的理想。这就需要在社区服务设施与场地上,尽量优先满足残疾人的社区活动需要。

3.创新残疾人社区服务体制

残疾人社区服务体制是个方式问题。观念和力量是搞好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基础,残疾人社区服务最终能否达到让残疾人满意的效果,关键是要看观念和力量以什么方式实现。所以说,残疾人社区服务体制是关键。

就我国目前残疾人社区服务的体制而言,主要是一种政府主导的单向度服务供给模式,为残疾人提供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按照政府的目的、意图和想法供给。残疾人社区服务由行政主导的方式单向度供给公共物品,不仅导致公共物品供给因垄断而效率低下,而且还会造成残疾人在社区享受的公共物品往往是不需要的公共物品、高价的公共物品、过度的公共物品等问题。而残疾人真正需要的公共物品,例如就业、无障碍出行、心理疏导等,则十分缺乏。为了克服残疾人社区服务政府主导型体制所带来的垄断问题及弊端,我们有必要对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现有体制进行创新。具体而言,残疾人社区服务体制创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双向度的残疾人社区服务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政府改革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服务型政府的最终标准是公众的满意度。政府向残疾人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最终消费者是残疾人,所以残疾人对这部分公共物品的满意度直接决定着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这就要求在公共物品供给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残疾人的真实需求,并根据残疾人的需求,结合政府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尽可能地满足残疾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二是按照普惠性与特惠性的原则,构建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多中心供给体制。按照传统政治学和管理学观念,作为公共权力的唯一合法主体,政府独享公共物品供给的特权。由于缺乏竞争,政府在改善公共物品供给上缺乏动力。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治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并不是公共权力的唯一合法主体,其他组织和个人也享有一定的公共权力,也有供给公共物品的权利与义务。按照这一原理,结合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体制的现状,为了满足残疾人个性化与便利性社区服务要求,按照普惠性与特惠性原则,构建残疾人社区服务的多中心供给体制,是一种值得考虑的体制创新。

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构建残疾人社区服务社会化体制。残疾人社区服务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心理层面的支持。这样,救济型福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残疾人的需求,专业化社会支持服务急需发展。[7]专业化社会支持服务需要专业的人才,对于这一点政府十分清楚,也引进了一些专业性的人才。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这些专业人才要么受行政主导,缺乏工作的独立性,要么被行政化,逐渐退出专业工作领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城市社会工作站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体制创新的思路。具体而言,就是在残疾人社区服务体制上,政府支持民间服务机构的建设,并让其保持独立性,然后政府向这些民间机构购买服务。这种体制创新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了政府直接从事残疾人社区服务事业、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做法,从而使残疾人社区服务逐渐专业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3.

[2]梁左宜.残疾人服务与服务机构发展的阶段性[J].中国残疾人,2005(7).

[3]周林刚.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2003(5).

[4]李志明,徐悦.树立新型残疾人观,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和融合[J].社会保障研究,2010(1).

[5]郑功成.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

[6]王思斌,吕世伦.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弱势群体保护与政府责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3).

[7]毛小平.内地与香港:残疾人社会支持比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第20篇:和谐社区建设:问题与对策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和谐社区建设:问题与对策

王道勇

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学教研室副教授、博士

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和谐社会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而社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基础性工程,所以和谐社区建设现在受到大家很大的关注。我们今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跟大家简单讨论一下和谐社区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策,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和谐社区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第二,各地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地方性的探索,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些探索;第三,未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和谐社区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一)和谐社区建设的成就

先讲第一个问题,和谐社区建设的成就和问题。我们都知道社区,尤其是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它们都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单位消减过后,随着人民公社制的消减过后,最近30多年以来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以及生活的一个基层单位。现在我国的社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农村和社区还是城市社区都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总体而言我国的社区是67.9万个,城乡基础居民自治组织是67.9万个社区,其中农村地区在2012年初的时候是59万个,而城市地区的社区是8.9万多一点,89480个,这是一个具体的数据。总体而言,农村地区的社区数量是在不断地下降,而城市地区的数量是在不断地上升。

我们可以看一个图,这个图是民政部公布的2002年以来全国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变化情况,数据截至年限是2011年,最近10年以来可以看出来,我国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数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其中居委会数量,条形柱图,居委会的数量在迅速地增加,而村委会,我们上面连的这条线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这有可能有一些原因是把村庄给并在一起去了,也有可能是一部分原因很多城郊地区的村庄改为居委会了,总体而言,我国居委会的数量在迅速地增加,而村委会的数量在迅速地减少。现在我国在所有的67万个社区里边,有22%左右的社区是新建社区或者是刚刚从村委会改变成居委会的社区,所以五分之一的居委会是村改居,或者是新建社区,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的社区变化非常快,所以导致它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1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最近十年以来我们一直比较重视强调搞社区建设,尤其强调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城市的和谐社区,所以和谐社区建设现在是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希望社区达到和谐状态,但什么叫和谐社区?到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的看法,现在比较权威的看法是什么叫和谐社区?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区各要素健康发展,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地一个社区叫和谐社区。定义非常长,它把人和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先说一下,然后又说一下社区内部的关系,社区成员要各得其所,各安其位,然后和谐共处,社区的要素的健康发展,社区又要有活力,又要有安定,后面两个是关键,既要保持活力,又要安定有序,我们都知道,既要安定有序的话,有时候活力会失去,而有时候有活力的话,这个社区有时候就不稳定,不和谐,所以和谐社区建设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基础性的工程,如果把社区建设得和谐了,整个国家的和谐社会建设搞起来就简单得多了,因为社区是基础,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基层牢固江山永固的,所以基础牢固与否,社区建设的和谐与否,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非常具有关键意义,所以我国各级政府,我国的社会的居委会、村委会,还有社区成员都非常关注社区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所以经过长期的努力。

我国目前无论是农村还是社区的建设成就都非常显著,居民的自治程度比它高,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里面居委会和村委会的选举都在正常举行,社会秩序总体而言是稳定的,我国的总体社区的区情都是稳定的,社会保障比较充分,生活环境比较舒适,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各种社会群体相互之间是和谐共处,这都是长期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现在和谐社区建设总体而言已经达到了和谐的程度,这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一个结果。但是我们要真正建设起一个长期和谐稳定的,又有活力又稳定的社区的话,未来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因为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和谐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让我们感觉到未来和谐社会社区建设还要加力,还要努力。

(二)和谐社区建设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现在和谐社区建设中了问题有以下几点,五点问题。第一点问题,社区管理主体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厚。无论农村社区还是城市社区,无论是党组织还是村民自治组织,甚至是其他经济合作组织和综治维稳组织、文化组织、社会保障组织,这些组织行政化色彩相对而言仍然比较浓厚。社区(community)这个词最初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来的一个词,滕尼斯写了一本书叫《社区与社会》,这本书介绍了一下什么叫社区,community这个词和共产党的词根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共同的意思,自治的意思。所以社区这个意思在 2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西方国家的基本意思是由自由的人民群众共同构成的一个自由的联合体,它应当没有任何行政色彩的。

所以在西方国家,社区、政府和市场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力量,如政府行使的是公共权力,市场行使的是经济权力,是盈利的,而社区是公众平等交往的领域,它不应当跟政府,也不应当跟市场交织在一起的,但中国长期以来,政府机构下沉,政府机构管着社区是一个传统,而且中国老百姓已离不开政府机构了,所以中国社区建设虽然是群众自治组织,但它的行政化色彩相对而言仍然比较浓厚,甚至个别地方,如一些直辖市的一些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甚至还有给他参照一些行政级别,如副处级的说法,给他行政级别的待遇,我们现在一部分的基层自治组织的领导内心中也有存在一些行政化的痕迹在里面,所以目前我国的社区管理主体这一块行政化色彩相对而言比较浓厚,行政化比较浓厚过后,对政府机构的意志贯彻得非常好,但对老百姓活力的发挥,积极性的发挥相对而言有一点约束作用,这是我们存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社区建设的支撑体系比较薄弱。社区建设要钱,要人,要东西,但现在无论是钱,还是人,还是服务设施相对而言都不太足,这个在中小城市,尤其在农村社区里边表现得非常明显,如社区的工作人员不够多,而且相对而言社区工作人员比较单一,如有“社区老大妈”的说法,这个说法是比较片面的,老大妈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它也需要一部分新的人才,如社会工作者,它需要大学毕业的社会工作者进入社区,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基本上是不敢想象的,在很多中小城市里也很少,人员配备还不够。如经费不足,很多活都无法开展起来,因为它到社区级别就不属于行政系统,财务体系比较麻烦,而且自己没有自己的独立财务,甚至在乡里面代管之类的,钱不够。第三服务设施不足,很多地方的服务设施,无论是娱乐设施还是自己的办公设施都相对而言不足,这些社区建设的支撑体系比较薄弱,导致和谐社区建设相对而言有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现象。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对于很多居民和村民来说,他们的社区意识比较大,社区参与程度比较低,很多村民、居民觉得自己这个小区、社区里边的和谐社区建设主要是居委会的事情,党的事情,治保会的事情,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我应该为社区出一份力的意识比较单薄,他又不愿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些事务,觉得耽误事情,觉得我不敢参合,这也制约了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第三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社区的维稳和社区的和谐难以协调一致。这是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和谐社区建设的关键词是“和谐”两个字,既有活力又安定有序,但一个社区秩序或社会秩序的状态有很多种,根据社会稳定不稳定,一个社会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很多种状

3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态,如最不稳定的战乱状态、*状态是最不稳定的,如巴基斯坦地区还属于战争状态、*状态,现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不是这种状态。比它稍微好的一个社会状态是骚乱状态,这个国家总体比较稳定,但是经常有老百姓起骚乱,如以前伊斯兰的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如埃及的一些国家,老百姓经常上街游行示威,打砸抢烧的骚乱状态。第三种,比它更好一点的状态是稳定状态。这个社会表面看没有什么大的骚乱,更没有*,它表面上比较稳定的,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处在这种状态,但比较稳定的状态它有一个问题是它看上去比较稳定,但内在的很多有可能导致冲突和骚乱的因素非常多,随时都可能爆发,这叫稳定状态。第四种状态比它更好一点,社会比较稳定,社会群体的关系比较和谐,叫团结状态。社会群体比较团结,像朝鲜,老百姓的群体之间比较团结。最高的状态是和谐,我们可以发现和谐,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和谐共处,这是最好的一种状态,而且这个社会有活力,这是最高状态。对于社区来说,它追求的是和谐,但现在中国整个社会总体状态不是*,肯定不是,骚乱也不是,和谐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团结的状态我们现在可以说因为城乡矛盾、区域矛盾、贫富矛盾、劳资矛盾、干群矛盾、新市民和旧市民的矛盾都比较突出,我们也不敢说现在处在比较团结的状态,说我们现在处在一种稳定状态是大家比较认同的,社会比较稳定,但矛盾冲突也比较多,所以现在建设和谐社区的重点工作是维稳,很多时候把和谐就等于维稳了,但和谐不等于稳定,稳定是第三种状态,和谐是第五种状态,是最高的状态。

但现在政府根据现实的可行性,尤其社区根据现实的可行性,它遵循的是长期保持社区的和谐稳定,尤其稳定是最重要的,尤其在现在压力制体制下,维稳工作是一票否决的,到街道,到乡镇这一批都是一票否决的,甚至到社区都是这样的,都是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我们的硬任务。所以很多时候,维稳和和谐是难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有时候为了维稳,为了维护稳定而不惜牺牲长期的和谐,都有这种可能的,或者说,你现在为了追求长期的和谐,短期之内很难保持社区稳定的。我举一个例子,一个社区拆迁,这个社区有73户人家,拆迁的过程中有60户人家经过居委会,经过各方做工作,同意跟开发商签合同了,60户人家赔偿了50万,他搬走了,有13户人家死活不搬,不管怎么做工作都不行,他不断地到市政府门口去示威,不断去北京上访,不断地在工地上横躺着不让开工,闹了两三个月之后,当地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都受不了了,最后偷偷跟他们达成协议,这13户人家每户增加20户,签订了秘密协议不要公开,但隔了一年多后,房子都做得差不多的时候,这60户人家突然发现原来这13户人家多给了他20万,这60户人家就不敢了,结果这60户人家大部分人又开始上访,又开始到市政府门口聚集,通过各种途径喊冤,喊委屈,结果这种维稳的动作是维护了13户人家的稳定,但长期导致了社区不和谐,导致一年过后,三年过后

4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这个社区仍然不和谐,而且是回迁户的格局,这13户人家跟这60户人家的关系也不是特别好,本来是13户人家的问题,结果变成60户人家的问题,所以短期的维稳有可能跟长期的和谐难以协调一致,这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这是第四点问题。

第五点问题,国家政权下沉和民主自治的相悖离。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现在对基层的社会管理非常重视,我们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创新,各地动作都不断,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把基层的矛盾化解在基层,让基层稳定和谐,这样的话国家政权有可能不断地下沉,它把自己的力量下沉,为了维护基层的稳定,把财力、人力,还有一些东西都下沉到村庄和社区里面去,给社区老百姓提供服务,同时提供管理,进行服务管理,在下沉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国家政权下沉了,有可能和居民的民主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互之间是矛盾的。国家政权下沉的一个标志,举一个例子,某一个市为了保证全市5000多个村庄和社区和谐稳定,就在各个村庄和社区里面设立一个治安员,每一个村庄设立一个治安员,这个治安员统一招考、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下派到村庄里面去,成立一个警务室,治安员都拿政府工资,政府的公共财政给他支出,这位治安员同时兼当地的一些村委会主任助理,相应地参加一些当地村务工作,参加当地党务的一些工作。这些治安员是基层政权下沉的标志,有利于维护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也有可能干涉到当地居民和村民的自治,很多事情本应该是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事情有可能跟社会稳定混在一起,侵犯了居民的民主自治的权力,如果做得不好的话,就有可能侵犯他们的权力,这样的话,国家政权下沉有可能跟民主自治相悖离,我们如何又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又要让社区的民主权利和自治权力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也是我们目前仍然无法处理好的一个大问题。这是我说的居民自治目的存在的一个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成就是很辉煌,很显著的,但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正是因为存在以上问题,所以我们各个地区都进行了很多地方性的探索。

二、和谐社区建设的地方性探索

第二个问题,和谐社区建设的地方性探索。各个地方进行了很多探索,怎样把社区建得更加和谐,这些探索分别是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探索的,这些探索对各个地方进行和谐社区多少都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以下我讲这么几个探索:第一个探索,在体制这一块的探索,强化社区建设的领导体制。如北京,北京成立在市委和市政府共同领导的一个市委工作委员会,市政府的社会建设办公室,各个区也相应成立了区委的社会工作委员会,区政府的社会建设办公室,在街道一个级别也分别成立相应的机构,但在社区这一块不成立,但这些社区社会工作委员会或社会建设办公室对社区建设都提供指导,如社区党建工作,它提供指导;社区

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稳定工作,它提供指导,它对社区党建提供相应的指导,甚至建立一个新的考核体系,它成立了新的机构,大庆都有这种社会工作委员会,大庆甚至是市委常委担任社会工作委员会的主任,重视程度很高。在领导体制这一块,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领导,这是第一个地方性的探索。

第二个和谐社区的探索,对农村社区的和谐社区建设进行总体性创造的探索,整个农村地区,我们这一片怎么建设和谐社区进行了探索。例子非常多,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河北沧州肃宁的“四个覆盖”的做法,河北沧州肃宁30多万人口,绝大部分人都是农民,80%以上都是农民,

27、28万都是农民,这样的话,农村地区的社会和谐和稳定问题非常重要。河北沧州肃宁县就专门推行了一个农村社区的“四个覆盖”,在所有的农村社区做到党组织全覆盖、居民自治组织全覆盖、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综治维稳组织全覆盖,所有的村庄都有党组织,都有居民的居委会,都有经济合作组织,如协会,农民经济合作社会,瓜果协会这些协会,同时综治维稳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些治保,治安保卫,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这一块,巡逻队这些东西,它全部覆盖。使农村地区社区有人管,管得到,管得住,这是农村社区的三大问题。现在农村社区的三大问题:第一,没人管,很多村支部书记、村长出去打工去了,很多时候没人管;第二,管得到,很多事它管不到,它管不了,像农村治安问题,它力量不够;管得住,以前管不住,有一些社区比较乱。这样的话,肃宁地区通过“四个组织”全部覆盖,把广大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解、自我保护,实现了这个目标。实行

1、2年以来,使农村社会的秩序明显好转,而且农村地区社区的老百姓非常开心,非常和谐。

习近平同志专门给它一个长段的批示,批示的第一句话是重新把农民组织起来,效果不错,值得推广,是这样的一个批示。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是农村社区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做好的问题,但是在沧州肃宁这个地方,它进行了探索。

河北秦皇岛地区以肃宁为基础,进一步把“四个覆盖”变成为“六个覆盖、六个提升”,除了党组织覆盖之外,村民自治组织覆盖之外,经济合作组织覆盖之外,还有一个综治维稳组织覆盖,另外加上两个社会组织覆盖,一个文化组织覆盖,一个社会保障组织覆盖,六个覆盖,使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农村社区的和谐程度明显提高,这是第二个创新。

第三个创新,创新社区的运行机制,使整个社区运行得比较和谐。如沈阳的沈河区模式,我们搞社区建设的同志都知道,沈河区的“沈阳模式”是个老模式,运行得非常好。沈阳沈河区的社区建设在运行机制这一块,按照国家权力机关运作的机制,参照国家机关的运作机制的做法,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委员会和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这三个委员

6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会。这三个大会和委员会,它分别代表了决策、执行和议事协商这三个机构。社区的事务决策主要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有什么大事小事都通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表决、决策,这个事情决定了过后就由社区委员会来统一执行,执行的过程中由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来协商、监督,它有决策制度、有执行机构、有监督机构,是议行分离、相互制约。整个社区运行真正体现了居民自治自觉、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所以导致社区运行得非常好,这是社区创新的运行机制这一块。

第四个,探索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机制。社区,尤其是和谐社区建设,基层矛盾化解是关键,很多矛盾都是起于基层,我们不希望它从社区跑到街道,跑到区里边,跑到市里面,跑到省里边,最后跑到北京,我们希望在村委会和居委会、街道,在比较基层的层面把它解决掉,社区的和谐程度就会明显地增高。我们现在探索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这一块,各个地区都有很多新的做法,现在全国比较好的一个做法是南通探索的一个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全国很多社区都去学习,社会矛盾的调解。南通最近十几年以来,探索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这样一个六级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从村开始,到街道,区里面,市里面,一直往上,六级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它在各个村庄,以村庄和社区为基础,希望实现社会和谐,具体的做法是在所有的社区里面都设立了一个“1122”模式,都建立了“1122”模式,所有的基层社区都推行“1122”专职队伍建设新模式,在所有的基层社区里面都配备一名公安干警,配备一名综治专干,配备两名专职治安,配备两名专职调解员,“1122”模式。在一个村庄、一个社区里面有6个人,一个是公安民警,第二个是综治专干,村委会、居委会的综治专干,配备两名的治安员,配备两名调解员都是专职的,综治专干和民警还好说,因为本来都有,但两名的专职治安,两名的调解员很多地区都没有,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拿出大笔的钱购买公共岗位在村庄配备治安员和调解员,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让老百姓的矛盾,起于基层,终于基层,矛盾不上交。经过多年的努力,南通地区的和谐社区建设是非常成功的,80%的矛盾冲突都化解在基层的社区层面,矛盾不上交。这是基层社会矛盾化解这一块。

最后一个,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这一块,这也是社区和谐的一个关键所在,很多社区,尤其是城市社区,还有城郊接合部的社区,它是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农村地方有很多特殊人群在居住,如刑满释放人员,如解教人员(劳动教养结束的人员),如精神病,如老上访户,如流浪乞讨儿童,如法轮功,甚至于一些敌对势力,还有一些宗教敌对势力,这一些都是特殊人群,还有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对社区的和谐稳定影响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基层社区,尤其是社会稳定工作的一个重心所在,很多地区都对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这一块做了很多探索。

7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如广州在2010年开始在全省2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中间,流动人口中间推行了居住证制度,把暂住证制度给取消,推行了居住证制度,暂住证制度主要是管理,而居住证制度更多体现的是服务,如提供办理驾照等11项新公共服务,通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让社区的外来人口感觉到这个社区是我家,我是新市民,所以它对社区的认同感就会增加很多。如广州的居住证制度现在在全国开始推行,各个地方都在效仿,中央在全国推行。

如北京推行以房管人制度,北京专门成立了一个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员会,把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放在一起,在社区层面上。大家可以看这个图片,每个社区都设立了一个来京人员出租房屋服务站,服务站不仅仅是给你提供租房子服务,它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如你的孩子要上学,你可以问社区怎么办上学手续,如你要交社保,你在社区享受公共医疗服务,社区都会提供相应的咨询,甚至直接提供服务,所以北京市以房管人、以证管人和以业管人相结合,以证,暂住证;以房,出租房屋,你到我这个社区来居住的话,我就把你登记下来,走的话就销掉,然后把数据都录入电脑中,这样的话,这个人在北京地区住房的情况、变动情况或社区给他提供服务的情况都基本上比较清楚。

如北京还推行了一个流动人口倒挂村的封闭式管理做法。对于城郊结合部社区,因为流动人口比本地人口还要多,甚至多了多少倍,这样的话社会治安情况就比较混乱,和谐社会建设就比较难,北京市对300多个流动人口比本地人口还多的流动人口倒挂村推行封闭式管理,叫社区化管理,把城郊结合部都砌上围墙,做上大门,安上摄像头,配上专职保安,整天巡逻,社区以外的人进来过后对他进行查询、问询,这样的话,这个社区的治安情况明显比过去好了多,流动人口倒挂村的封闭式管理。以上是我说在解决和谐社区建设的问题的基础上,从社区的领导体制、农村社区的整体性创新、运行机制、矛盾的化解机制以及流动人口管理的方法的创新这一块,分别介绍了一下不同地区建设和谐社区的一些探索和尝试,这些探索和尝试都是得到中央承认的,甚至推广的,所以值得各个地区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参考、借鉴。这是我从地方探索和创新的层面来讲怎么建设和谐社区。

三、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社区的社会管理体制

第三点,最后一点,从宏观层面来讲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这是从宏观层面、从国家层面、从都很适用的层面来讲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讲几点。第一点,健全社区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国人现在主要居住在社区里面的,单位制以前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以前中国是单位制,无论是农村的人民公社制度还是城市的真正意义上的单位

8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制度,它都发挥了社会稳定的作用,都发挥了维护社区和谐的作用,但现在的单位制度有一部分在延续,但大部分老百姓不是生活在单位制度里面的。这很简单,我们都可以分析一下,现在将近一千万的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加上三千六百多万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加上国企一千多万人员,现在真正地在单位制度内部的也就

六、七千万人,但他们的家属乘以三的话也就是两亿多人口,所以中国的大部分人口,80%以上的人重点是生活在社区里面,而且现在还有很多新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很多单位只管你的工作,不管生活,结婚、生老病死,单位都不管的,所以这样的话都是由社会来管或者自己管,很多时候,8小时以外的社区生活重要性比过去更加重要了。这样的话,我们过去是“单位人”,现在是“社区人”、“社会人”,是“自由人”,在这样的社会管理体制下,基层的社会管理体制一定要健全,一定要加强,我们现在中国总体情况是大中城市的社区管理体系,和谐社区的建设体制是比较健全的,小城市,尤其是农村社区的管理体制,相对而言,体制比较健全但执行比较起来困难,还有一些体制是涣散的,很多村委会的干部都出去打工去了,都找不到人影,甚至很多中小城市的居委会没有钱,没有人,建设起来非常困难。

这样的话,我们要完善社区的社会管理体制,顶层设计这一块首先要做好设计,因为现在社会和谐社区建设任务非常多,很多国家的公共服务,很多的社会管理的职能都承担到社区来了,社区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上面是千根线,下面是一根针,都要经过社区的针缝里给穿过去,所以社区工作的任务非常重,非常多,还有很多新的任务不断地加过来,在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在社区的顶层设计这一块做得非常好,如北京市统一“两委一站”,居委会、村委会加上一个站(服务站),“两委一站”,加上一个服务站,这个服务站是所有的公共服务集中到这几个地方来,“两委一站”的做法,体制这一块就比较集中,做法就比较好,比较清晰,你来什么事情都是结构体制快都比较清晰,这是顶层设计这一块,所以,将来很多社区理顺社区内部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理顺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它到底是什么关系?一定要说清楚。另外,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组织是什么关系,和一些经合组织是什么关系,这一定要说清楚。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各负其责,应该各得其所。

另外一个,在管理体制这一块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要发挥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协同作用和公众参与的作用。社区协同作用和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一定要充分发挥,否则的话社区建设就变成党的建设、几个社区领导的建设,其他人跟他没关系。要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和公众参与作用的话有两个精神应当关注,一个精神是自愿精神,一个精神是互助精神。自愿精神要发挥年轻人的自愿者,作为自愿者的精神。自愿精神是一个非常可贵的精神,中华民族有一个

9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手腕相助的历史传统,几千年以来村庄之间、邻居之间、亲戚之间的互助和自愿精神都非常普遍,只不过现在城市社区越来越多过后,很多社区是新建的,所以它的自愿精神和互助精神的发挥程度有限,我们将来要不断把它给发挥出来。

如奥运会期间,汶川大地震期间,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轻人都自愿去帮忙,很多人都愿意发挥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

社区建设也需要自愿者,我们现在一到重大节日,重大会议的时候,基层社区就非常紧张,动员很多老太太们,动员很多基层干部们上岗,五步一人,几十米就一个人,然后死看死守,这种做法暂时是有效的,但有时候还更需要发挥社区成员自愿精神,让他感觉这个社区是我的,这是我的家,我也有一份责任,我愿意自愿地做社工,做相关的自愿工作。

另外是互助精神,如很多老年人退休了过后,在社区里面人很多,他们有时候除了照顾好家人、煮饭、看孩子之外,还有有余的精力,这有余的精力还有时候打打牌,这都没问题,但有时候对于一部分人是否可以动员他们,像图片一样,形成一个巡逻队,在街道口上自愿进行维护交通秩序、社会治安,这都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他们有自愿精神和互助精神,这种自愿精神和互助精神一旦发挥起来过后,老百姓的积极性发挥起来过后,社区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就比以前好做得多。这是第一点,要健全社区的管理体制,让社区的和谐程度不断提高。

(二)不断完善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

第二点,宏观的对策建议要不断地完善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功能。社区要和谐的话,利益和谐是关键,因为目前中国的社会矛盾冲突主要是利益冲突,如果把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解决好的话,把城乡矛盾、区域矛盾、人群之间的矛盾,把贫富矛盾、阶层矛盾、劳资矛盾,还有一些新旧市民之间的矛盾解决好的话,和谐社区建设就非常容易做,我们在社区层面要不断完善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社区就承担了重要的功能。如在利益分配和调解这一块,社区对劳动就业、社保、教育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社区都承担的,服务站所都承担的,叫新来的工人工作,给他教育功能,如老民工的孩子进城过后,父母工作时间特别长,但孩子放学很早,社区就会组织一批大学生来给他看孩子,这都是一个公共服务,他能够使外来流动人口感到非常开心,利益得到相对的调解,分配起来就比较公平。

如在诉求表达诉求表达这一块,社区也承担了一个巨大的功能,社区有一个基本的,让基层老百姓的利益表达,不高兴的事情可以表达出来,首先就应该向居委会、向村委会、向党组织反映,社区是行政部门的神经末梢,所以社区的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厚,我们到街道、10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乡镇这一块,行政机关就到此为止了,但社区是神经末梢,很多事情社区的利益表达诉求这一块,它能够直接跟村民和居民对接,它也能够跟政府机构对接,这样的话很多的利益诉求表达,它能够向上表达,下情上达,上情也可以下达,国家和政府的意志也可以下达,社区机构是非常重要,诉求表达是关键部门,社区制度如果非常健全的话,表达和平就比较简单,如果社区力量比较强大的话,居民和村民的非正常的上访、常访、反复上访、群体性上访以及几十年的累计性上访就会越来越少。

再比如,在矛盾的调处这一块,社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应该形成比较完善的矛盾调处机制,如人民调解机制,居民的自治自觉机制这都是两个最重要的矛盾调处机制。如果有矛盾了,社区里和村委会的矛盾有时候很小,有时候是鸡毛蒜皮的一些矛盾,大一点的,比方说宅基地、村委会干部选举,如拆迁,这是大矛盾。小矛盾,如吵架这些矛盾,有时候矛盾很多、很琐碎,有时候根本就不用民警介入、国家强力机关介入,也不需要政府机关介入,人民自己调解就可以了,村委会内部、居委会内部自己就能够把这件事情解决掉,有时候可以通过自治的方式自己解决,如果村委会和居委会把相关制度比较健全的话,成立了很多相关的调解制度,挂在墙上了,深入老百姓的心中了,写在纸上了,街道都有,老百姓都能够看得到,都记入心中的话,矛盾调处这一块就比较好做。

最后一点,矛盾的冲突应对这一块,社区也发生很重要的作用,比方社区几十个人上街了,去静坐了,甚至是喊口号去了,这时候我国可以通过强力机关来制止,警察,领导干部出来做解释工作,这都可以,但最重要的是当地社区的人能够把问题给解决掉,把他拉回去,问题解决掉,所以社区非常重要。

我们要不断完善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主要分为四个机制,一,在利益分配和调节这一块,调解它的机制;第二,利益的诉求表达机制;第三,矛盾的调处机制;第四,冲突的应对机制这一块,政府机构在不断完善,但一定要把基础弄到基层来,把基层给夯实了,否则的话就是地动山摇的,如果把基层社区这一块的矛盾的调解等利益协调机制比较健全的话,我们将来做起工作来的话就比较简单,社区就比较和谐,这是第二个对策建议,不断完善社区的利益协调机制,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细化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应的一些制度规范,政府要提供支持。

(三)改善民生与社会管理良性互动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政策建议,前面两点我们重点是给当地政府、给社区本身提的,第三点是给国家、给中央、给大的宏观层面提的一个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一定要实现改善 11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民生和社会管理的良性互动。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一定要良性互动。和谐社会建设现在主要有两种手段,按照我们“十二五”说的两种手段,一种手段是改善民生,第二种手段加强社会管理。全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里边,第八篇和第九篇分别讲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所以,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两个基本手段,改善民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软手段,如给你好处,给你提供服务,你不要闹事情,大家比较和谐,相安无事就好了,和谐共处,有活力又和谐,这是软手段,同时我们也在加强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硬手段,和谐社会建设下沉到社区建设的话,你就会发现,在社区建设里边也存在两种手段,一手软,一手硬,像治安、综治,综治专干,治安员属于硬手段。提供服务,就业服务、孩子的教育服务、看病服务,这些服务,居民自治的服务是一个软手段,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软手段和硬手段都必须并行,一手软,一手硬是不行的,两手都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保证和谐社会建设比较完善,而且两者必须良性互动,如果不能良性互动的话,我们有时候加强社会管理的手段暂时是导致了社会的稳定了,但长期有可能导致这个社会不和谐,民生也无法改善,有时候我们改善民生的很多手段可能导致社会的长期不和谐,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举一个例子,住房问题。这在城市社区里面表现得尤其明显,我们不断地改善民生,我们不断地建各种各样的保障性住房,包括二线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在城市地区建了很多保障性住房改善收入比较低下的社区居民的生活,让他的生活改善得比较好,同时我国对中高等收入推行了商品房制度,商品房制度和保障性住房制度导致了一个共同的结果:不同经济资源、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的人居住在不同的社区里面,我列了一下,如在大中城市里面,如果你的收入不同,社会声望不同,掌握的权利不同的话,那你就会住在不同的社区里边。如有人住在城郊的别墅区里边,住在高档社区里面,这是社会的上层;有人住在普通商品房里面,两限房区里边,经济适用房区里边,这可能是社会的中层;还有人住在公共租赁住房里边,廉租房里面,城中村里边,甚至远郊的村庄里面这可能是城市里面比较下层的人居住的地方,这样的话我们会发现,住房问题,改善民生,但导致了不同的人群住在不同的地方,社会出现了隔离现象,不同人群相互隔离了,他们不住在一个地方。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看看图片,如北京的一些著名的别墅区,它就分布在一些上风上水,比较好的地方,房价很贵,八达岭别墅区,西山别墅区,潮白河别墅区等,它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只有社会的上层,经济素质非常高的,政治权力非常大的,社会声望很高的这一部分人才能居住。

高档社区,如均价

4、5万,

5、6万的高档社区也分布在位置比较好的地方,他们的社

12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区都是隔离的,社区的居民的收入都比较高。

但同时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尤其是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是政府建的,产权主要是政府的,政府建的时候是保障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它建的位置相对而言就比较差,地价比较低的地方建的,穷人居住在一起的,结果很明显,结果导致先富型的人群自愿性隔离,先富人群自己愿意自己隔离开来,我成立一个独立的社区,我独立生活。同时,社会底层是被动性的隔离,先富群体是长期生活在高档的酒店、会所和高档小区里面。社会底层会被动隔离,他们被集中在一个位置比较差的一些社区里面,这里的公交车也不方便,买菜也不方,比较偏僻的一些地方,治安环境不太好,聚集在这些社区里面,叫社会底层的被动性隔离。

我们可以看这个图片,这个图片不是中国的这就是社会底层社会人群聚集在一个地方,这是巴西的,巴西人口非常多,人均GDP比中国还要高,但巴西,大城市里边有一个规定,农民到城市里面居住的话,随便都可以进来的,没有什么户籍迁移管理制度规定的,所以几百万的老百姓聚集在一个大城市里,这张图片就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大城市,一个非常美的旅游城市,几百万穷人聚集在一个社区里面,巴西马上要举办2016年奥运会,所以几百万穷人聚居在一起,使整个社会很不稳定,比中国城市社区乱得多。

你可以看一些图片,如这个图片是巴西社区的无业年轻人,他们摆弄的枪是真枪,不是假枪,是冲锋枪。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几百万人的贫民窟里,重武器有几万件,轻武器不计其数,看他们内部的治安问题就非常严重,警察就不敢进去巡逻,而且里面都有枪支,而且毒贩经常在里面统治一切。如这个图片可以看出来,双方的毒贩发生交火火并过后,打死的人就在社区门口烧了,老百姓也不管,警察也不敢干。巴西马上就要开奥运会,为了让奥运会场馆周围的村庄安全一点,警察就进来,但进来的时候都不敢自己进来,都是开着装甲车进来,警察都不敢社区,只有军人才敢进去,所以像里约热内卢专门把旅游区和贫民区这两种不同的社区建立一个隔离墙,把它建的隔离墙分开,旅游的人别进去,里面的人少出来,这里面是乱的,外面是比较稳定的。

不仅仅是巴西,像印度,跟中国同属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的贫民窟也非常多,如这个图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贫民窟——达拉维贫民窟,达拉维贫民窟住了几十万人口,像这种社区的话,要想让它和谐,要想让它稳定是非常困难的,这种社区的治安不说了,消防都没法弄,一旦起火的话,整个社区基本上就烧得差不多了,前段时间印度的贫民窟经常起火,起火一烧就几十个人死了,几千家、上万家的房子烧没了,消防车都进不去,这种社区根本无和谐可言了。中国到目前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贫民聚集的地方,因为中国首先不让农民随便

13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到城市里打工聚集,第二城市地区经常搞棚户区改造,发展得非常快,但并不是说越发达,做得越好,这个社区就不会有冲突,就不会有*的问题,社区是和谐的。

发达国家因为住房居住隔离的问题也导致了大规模群众的空间隔离的现象,如巴黎,巴黎大骚乱,2005年、2007年、2010年先后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社区居民的骚乱问题,导致当时社区不和谐,出现*。但巴黎的社区*,看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出来,巴黎所谓的大骚乱主要是在郊区的一些社区里*,郊区的社区不是市中心,市中心没什么*可言,主要是郊区的一些地区,如我画的两个红圈,第一次是在克利希苏布瓦市,后来是在villiers-le-bel,然后在各个地方蔓延,蔓延的过程中,它是在郊区的一些社区里面出现了骚乱,而郊区这些社区主要是一些贫困失业的人员,西亚和北非来的阿拉伯地区的人、年轻的无业人员,还有一些犯罪集团,他们聚集的地方,这些事情都是他们组织,这样的话这些社区就比较乱,本来和谐社区就比较难,所以一旦出现问题过后,马上就出现了骚乱,它把穷人和危险的人聚集在一起了,空间隔离了,凝固下来了。

英国也是一样的,英国2011年8月6号出现大规模的“伦敦骚乱”,很多社区都出现了打砸抢烧的现象,导致很多社区的住房被烧了,很多超市都被抢了,英国伦敦警方先后逮捕了3000人,把1800多人判刑,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大家想象一下,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一下把1800多人一下子判刑,所以当时的骚乱是非常厉害的。骚乱的原因也是相同的,因为穷人聚集在一定的区域里面,富人聚集在另外一个区域里面,导致穷人和年轻人,尤其失业过后,经济危机爆发过后,欧债危机爆发过后,很多年轻人失业,失业了过后还得闹事,才开始大规模打砸烧抢。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这个现象,这就是发展中的大国,巴西、印度还有墨西哥,以及发达国家,像英国、法国这些国家都给我们一个直接的提示,不要让穷人聚集在一个地方,穷人聚集在一个地方会导致社会的捣乱,和谐社区进展不从谈起。

但对中国来说,更加宏观的一个建议是,因为中国没有出现穷人聚集的现象,所以更加宏观的一个国家层面的启示是,我们一定要保障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和谐一致。我们改善民生,如现在城市地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到2015年,要在城市地区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要让城市里面收入比较低下的20%的人全部住上保障性住房,但在建设过程中非常容易可能出现巴西、印度、墨西哥以及英国、法国已经出现的现象,把穷人聚在一起,而富人住在另外一个地方,尽管短期内社区内部是和谐的,但五年、十年过后,社区内部就会出现这是贫民窟,那是富人区的现象,社区内部矛盾会多,社区之间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已经给了我们这个启示,所以我国在未来的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一定要警示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的两者的协调一致,这需要我国的

14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基层努力,更需要我国在政治上,国家的各个省、市在宏观政策上有战略思维,不要为了短期痛而引起长期的疼痛,这样的话整个和谐社区建设才能做得更好,城乡社区的老百姓才能保证和谐共处,整个社区才能保证既有活力,又安定有序,和谐社区建设才能算是完满完成它的任务。这是我今天的内容,时间比较有限,其中讲的也有不妥,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问题对策与报告范文
《问题对策与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