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01:56: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黎平职校蒋光武

内容摘要:文化课是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高中阶段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文化课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要求的高低,内容的选择,层次的把握,发展性的评价标准,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问题,一直困惑文化课教学。文中就此进行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文化课

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重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各专业课教学趋向于专业性、灵活性、实用性,教育教学取得优良的成果。但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文化课教学一直滞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文化课教研教改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厌学,教师难教,“教”与“学”双边麻木僵化,文化课的教学处于困境,找不到出路,缺乏活力。文化课,无文采飞扬。中职文化课教学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根据中职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探索文化课教学改革思路,已成当务之急。

一、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者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误解。 “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提出的要求,指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课要因地制宜,因专业、因人而异,满足社会和学生自身的多种需求,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多向发展,这是“以就业为导向”文化课教学的基本精神。但有的教育者却认为既以就业为导向了,“学生不喜欢的数学、英语等学科,就可以不上课了;学生觉得什么样的专业能找到工作就学什么”。甚至向学生宣传“某些文化课可以不学”,这些理解和认识有悖于“以就业为导向”文化课教学基本精神。

(二)学生对文化课厌学的原因。 首先,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偏低这是客观事实。职业教育的生源绝大多数是升入普通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治等科的学业水平几乎都没有达到一名合格中学生毕业生应有的水平。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文化课学习没有热情。

其次,文化基础课教学缺乏“分量”。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重中之重,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的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就容易的多。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忽略了文化课。

二、文化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2004年《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若干意见》中指出: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的个性教学。根据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实际需要,按照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原则,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的前提下,各地和职业学校应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组织中,要尊重学习者意愿,允许学习者根据学业进展情况对文化课程进行多次选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目标。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应当加强对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避免简单化地组织和安排文化基础课程的统一考试。”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归纳起来,有最重要的三点:1.文化课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课考核是评价人才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化课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专业课学习。2.文化课教学的思路是:根据学习课程和就业需要调整教学目标;不同专业的文化课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开设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允许学生进行多次选择,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负有重要责任。

上述论述给文化课的地位和功能进行定位,为文化课教学改革指出改革思路。

(一)、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深入透彻理解文化课地位与功能。

1.文化课是中等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高中阶段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开设文化课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要求高低,内容的选择,层次的把握,发展性的评价标准。我们认为:文化课的基础性、工具性、情感性和广泛性。主要表现在:(1)、它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2)、它是从事岗位工作,成为合格职业人的基础;(3)、它是社会交往,与人交流沟通,在社会上独立生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融入和谐社会的基础;(4).它是进一步扩展知识和技能,继续学习,适应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文化课必须适应就业、升学两种需求,应强调它的基础性。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即要求就业意向强,且有能力的学生强化专业知识课,强化文化课,要求升学对口高考学生强化文化课,不忘专业课,作为此类学生,本人认为应提前分流教学和管理。

3、文化课是公民基本素质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多元智能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不存在以那一种智力重要,以那一种智力不重要的问题,教育者可以开发学生的强项智能人手,带动其弱项的发展。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应当是具备了一般公民所应有的文化素质,但是,职业高中集中了一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任务的学生,他们不仅要补课,而且,面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教育,生存教育,职业预备教育,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素养是很难在社会上长期立足的。

(二)、实施“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

即按照“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组织中,要尊重学习者意愿,允许学习者根据所学专业进展情况对文化课进行多次选择”的要求,将分层教学从实际同一目标转变为适应不同目标。在分层教学模式上,采用分目标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考核分层。但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1)、科学地制定目标;(2)、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3)、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4)、有效的实施个性化指导;(5)、成功地沟通师生情感。在检测和考核中,按照不同层次设计考核内容、形式和标准,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关注每一个不同进步幅度和成果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作为学校部门应作逐步检查评估。

实施分层教学,主要的着眼点是解决基础差异大和学生同步发展的矛盾,减轻各方面的压力,包括学习和心里压力,实事求是安排教学任务,不断树立学习和教学的信心。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就业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准备。同时

在分层教学中,大胆引入自主选择的因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层次;在滚动分层管理中,学生还能通过层次调整最适合的层次,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前做好设计。

(三)、实行提前分流,满足升学预备教育。“读职校,圆大学梦”,以为社会看好。其家长看好职业高中的重要原因,学生可以继续升入高职,而且,职业高中学生申报考高职的比例逐步增加。

实行提前分流就是把准备升学的学生统一编班,主要文化课实行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核,文化课倾向于应试能力的训练。而在专业课程上采取主干专业课与技能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即精选大类专业课,一般以四门左右为好;扩展专业技能课,使其专业资格证书相对应,学生把握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四门左右的技能训练课,为后续的高职学习奠定实践基础。由于高职也是培养专门化技能训练技能型人才的学府,因此,职业高中不能变成文化补习学校,应当培养专业知识衔接的、具有动手能力的高职“预备生”。 在分流管理上,对原教学计划进行适度调整,应“强化文化课,而淡化专业课”原则为准。有意向参加高考者进行对口高考培训,使其成为一位大学生。

(四)、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模块课程,按照能力要求组合相关知识。传统的学科教学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他们把用什么学什么看作是实用主义教育观。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只见过按照知识的系统性编写的教材。所以,改革很少从教材体系上开刀。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出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以及参照国外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思想。我们认为,在文化课教材的改革上,可以借鉴核心能力课程的理念,将学科知识按照能力归类,重新组织教学。具体说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经过九年教育的初中生相当多的人,哪一种能力都不合格。甚至大多数还惧怕说和写,由此想到,学生并不是没有读过足够的书,而是,缺乏实用性的训练。所以,将四种能力的培养编排成四个训练模块,即《听说》、《写作》、《阅读》、《欣赏》,每一个模块偏重

一、两项相关能力,在训练标准上紧密结合行业对语言能力的需求,考核侧重实际能力。在实行学分制的专业中,四个模块可以分开考核单独记录学分。英语可考虑按照《阅读》、《口语》、《笔译》、《电文》来分模块,数学可按主要章节划分模块。

实行文化课能力模块课程方案,充分考虑了职业特点。又从学生能力不均衡的客观实际出发,给他们以较为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发挥优势智能的同时,也在努力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这对突破文化课的瓶颈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五)改革课堂教学内容,让文化课联系职业岗位的实际,使其具有针对性。通用的文化课教材曾经对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不能停留在一般化的教材上,需要按照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引用来自职业岗位的案例或结合职业实际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更多,更早地感受或体验职业工作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实践证明,远离生活实际的习题、案例往往不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对枯燥的记忆和重复的练习已经反感的人,很难激发出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文化课教学中,提出经实践感知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生活案例教学等作为重要方式,正是解决厌学,焦虑、逆反现状的有效方法。

(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教育部针对文化课课堂教学改革提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的要求。文化课教学应学习普教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在教学设计上多采用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活动式等有效的方法模式。在教学过程运用互动式,问答式,启发式等全员参与的形式。在检测上多使用客观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方式。

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定地落实主体性教学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效果放在首位,把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作为教学的落脚点,才能有目的的不断钻研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的教学困境是艰难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大胆创新实践,根据各专业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注意学生态度、兴趣、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目标,培养其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进行文化课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我们定能走出困境,文化课的教学,定能教得文采飞扬。

2010.8.1

成本会计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物理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会存在问题及对策

宿舍存在问题及对策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干部存在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