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衡水湖区水系循环主要包括六河四湖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9: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衡水湖区水系循环主要包括六河四湖,六河就是指滏阳新河、滏东排河、刘台干渠、中干渠、湖东新河、董公河;四湖指的是北田湖、魏屯中学湖、彭杜转场湖、程杨湖。以衡水湖、董公河、刘台干渠、中干渠为基础,沟通区域内现有水系、坑塘,将形成两横两纵的水网结构。在主要干渠间以景观渠道连接,细化水网,将水引入各组团,会使景观层次更为丰富。”

车连常介绍,衡水湖区域水系规划将建立滏阳新河湿地,湿地恢复面积21.84平方公里,形成沿河具有湿地风情的景观带。在衡水湖东侧,还将利用盐河故道自然状态,进行原生态湿地恢复和水景观打造,使之与衡水湖交相辉映。

“在衡水湖及周边,将以水为魂,以河为脉,以湖为韵,形成独特的湿地景观带。”车连常为人们描绘了衡水湖这样的远景。

3五大产业项目

加强生态城发展后劲

“要加快运动公园、水上乐园和新民居项目建设,争取总投资20亿元的荣喜生物工程科技园项目尽快落地开工,谋划推进环湖农业庄园等项目,让衡水湖在今年实现大变样。”衡水市市长高宏志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这样的目标。“运动公园、水上乐园、新民居三个板块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要坚持高档次、高标准、高门槛、生态理念,做到早落地、早开工、快建设。”许建新说。

据介绍,围绕休闲、旅游、度假,打造亲水休闲、文化休闲、农业休闲、运动休闲、理疗休闲等五大产业,是衡水湖生态城工作思路的主线,而运动公园、水上乐园等重点项目正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需要的,通过这些重点项目,又能增强湖区发展的带动力,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运动公园项目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即将落地开工。“总投资23亿元的水上乐园区域项目建设进程要加快。其中总投资6个亿的水上运动基地项目年内要完成投资4300万元的赛道工程,同时建成运动员公寓20000平方米及部分商业住宅。年内还要启动水上游乐园项目,深圳欢乐谷的器械已经拆解运达衡水了。”许建新说。

随着到衡水湖游客人数的大量增加,衡水湖配套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弊端日益明显,制约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落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问题,加快新民居建设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

据介绍,衡水湖生态城今年要建设两个集中安置点,建设总投资11.39亿元,总建设面积82万平方米,建成后可腾出建设用地2958亩。“结合新民居和农业庄园建设,还可以提供多种深度游憩体验,凸显湖畔乡村闲适宜人的魅力。可以变一产为三产,变农民为市民、股民。”许建新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衡水湖管委会认真听取了群众意见和建议,把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吸纳进来,研究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并采取措施,让群众搬迁后生活无忧。 今日从衡水市滨湖新区获悉,今年“五一”小长假,衡水湖共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同比增长37%;衡水湖景区旅游接待再创新高,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幅度,旅游效益进一步提高,旅游综合收入1135万元。

据悉,接待入湖游客4万人次,同比增长20.5%。从客源地市场构成看,游客以衡水本地游客、石家庄、北京等省内及周边客源市场为主。省内游客占76%,省外游客占24%。和去年同期比较,省内游客的比例下降了4%,省外游客的比例上升了4%。 目标:

主要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村庄居民寻找替代生计,提高秦南田村居民收入,促进衡水湖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衡水湖保护区位于严重干旱缺水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湖区内有丰富的芦苇、蒲草资源,鸟类资源丰富,到目前已发现299种,但湖区周边村庄多以捕鱼和网箱养鱼为生,不仅导致野生鱼类资源迅速减少,还使衡水湖水质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保护衡水湖湿地环境和鸟类资源,拟通过秦南田村(该村位于衡水湖东岸,紧邻106国道)优美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开展以农耕和捕鱼为主题的农家乐旅游项目,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建议:

衡水湖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先决条件。衡水湖保护区位于衡水市南郊,三百公里以内的城市有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四个省会城市和26个地级市,丰富的湿地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着大量游人和专家学者前来观光旅游和科学考察。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消费不高,能被大部分人所接受。而衡水湖周边村庄,具备开展衡水湖渔村农家乐的内在条件。特有的渔村文化和湿地风光,对城市现代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再加上农家乐是在居民原有住宅基础上加以修缮、改建而成,投资小,见效快,很适合湖区居民开展。

衡水湖渔村农家乐设在衡水湖东岸秦南田村,该村紧邻106国道,主要以农家采摘、特色苇编、感受湿地风光、领略渔村风情、品尝湿地特产为主,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将对促进衡水湖区乡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实施:

1、将秦南田作为示范村,组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到河南、山东等农家乐开展较好的地方进行参观、考察,使村民代表能够亲身感受到农家乐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美好未来。

2、成立村民农家乐领导小组,指导制定农家乐住宿、餐饮等的相关标准。

3、从资金上给予帮助,协助部分家庭率先开展农家乐,定期进行技术指导,使其健康发展。

4、在每个农家设留言簿,针对游客意见,不断进行设施条件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改善。

5、定期对农家乐家庭成员进行社交礼仪、推出新特菜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不断完善和提高服务和技术水平,使游客满意。

6、组织农家乐家庭妇女学习特色苇编技术。

7、加大衡水湖农家乐等旅游活动的宣传,促进周边村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创新性:

该项目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把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用保护区优美的湿地风光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社区居民收入的提高又可促进其环保意识的提升,共同推动保护区发展。如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到采莲区采莲子、摘荷花,与妇女儿童一起剥莲子、捅莲心,同渔民一起捕鱼,体验渔村生活乐趣。

该项目因地制宜,引导发展有本地特色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业,不但能突出衡水湖特色,改变社区居民过分依赖湖区资源的生活方式,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衡水湖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并得到了秦南田村委会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结果或成效:

这是一个生态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改变居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相关经济发展,不但可使秦南田村民增加经济收入,而且还可减少对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的破坏,更有效地保护好衡水湖生态环境。该项目将通过保护区水质的改善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来证明其成效。

该项目实施后可使秦南田600多人受益,推广后可让更多湖区居民受益。

农家乐推出的特色菜肴,主要是本地特产,成本较低,产品附加值大幅升高,能给居民带来很大收益。例如,一斤鲜活鲫鱼售价2.5元,经过加工,成为特色菜肴后,可卖20多元;野菜团成本低廉,利润可达200%。

游客食、宿、玩在农家,可带动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可持续性:

在发展市场的赠款资助结束后,该项目能够继续下去。

该项目是可持续发展项目,衡水市领导及湖区干部群众都很关心衡水湖生态旅游的发展,对该项目非常重视。协会将定期组织志愿者和专家到该村进行技术指导,在资金和技术上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随着该项目的开展,旅游收益不断增加,协会将加大对农家乐的宣传力度,带动湖区其他村庄居民参与到该项目中来,使湖区居民脱贫致富,整体提高生活水平。同时该项目也会使社区居民意识到优美的湿地景观将为他们带来收益,从而自觉的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保护⒄埂;さ牧夹匝返牟盗刺酢?/FONT>

扩大服务规模:

衡水湖周边其他村庄也适合开展该项活动,可在邻近地区进行大力推广、扩大规模。

秦南田渔村农家乐活动的开展,会促进社区居民增加收入,协会将组织衡水湖周边村庄干部及村民代表到秦实地参观考察,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对农家乐项目的宣传、推广,对于想开展农家乐项目的社区居民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协助村委会向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申请支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在衡水湖周边村庄进行该示范推广,最终使社区居民增加收入,实现衡水湖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 衡水湖的水面面积达75平方公里,相当于11个杭州西湖,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单体水面积位居华北第一。衡水湖享有东亚地区蓝宝石、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等美誉。虽然有美誉加身,却因知名度不高,就连京津等地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人们来到衡水湖后,都会惊讶于这个北方大湖的丰富。

其实,衡水除衡水湖外,还有很多颇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武强年画博物馆、周窝音乐小镇、景州塔、深州蜜桃园等,皆因知名度不够,旅游基础设施前期投入缺乏,导致难以吸引资金关注,旅游景区开发还处于旅游发展初级阶段。

为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2013年9月17日,衡水市正式成立了旅游局。旅游局局长焦庆会说,这在衡水旅游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也标志着该市旅游业开始步入正轨。

如何发展衡水旅游经济,衡水选择了注入体育文化,也确实让衡水吃到了甜头。据统计,2013年马拉松比赛后的“十一”黄金周,衡水市各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1.113万人次,门票收入68.324万元,旅游总收入782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4.42%、89.67%和13.46%。其中,衡水湖景区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其中入湖5.6万人次。

借着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成功举办的东风,2013年7月1日,“衡水湖号”旅游列车正式开通,标志着衡水作为地级市将告别没有始发列车的历史,对于推动该市旅游业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截至当年10月底,通过各旅行社来衡游客达到2万多人次。

在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带动下,据旅游局统计,预计2013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9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17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82%和10.39%。

自 然 景 观

1、水域景观:衡水湖水域开阔,深水区域没有沉水植物生长,烟波浩淼、一碧万顷,属于气势磅礴的大湖景观。浅水区域则有大片芦苇生长,夏季郁郁葱葱,冬季苍苍茫茫,“孤鹜与落日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景色十分宜人,是典型的湿地水域景观。

2、芦苇荡景观:衡水湖湿地的芦苇群落中水道纵横,水质清澈,波光粼粼,泛舟衡水湖芦苇荡的水道中真是趣味横生,回味无穷。 湖上日出日落景观:由于衡水湖水面开阔、一望无际,所以湖上观日出日落可以体味云霞明媚、瞬息万变、水天一色等奇异壮丽和秀美的自然景观。观衡水湖日落总是将一天的衡水湖游览推向高潮,是衡水湖最迷人的

3、淡水沼泽生境景观:沼泽是珍稀涉禽的适宜生境,虽人不能接近,通过望远镜却可以清晰地观察美丽珍稀涉禽栖息捕食求爱等各种生动表

4、盐沼生境与草地(灌丛)景观: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察湿地植被及其演替序列,是从事湿地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理想环境。

5、河滩湿地景观:老盐河故道有着典型的河滩湿地景观。水流曲折蜿蜒,怪柳群落零星散布其间,非常具有观赏价值。

6、林地景观:保护区正在大规模退耕还林,并已卓见成效,适合开展以自健身休然

为历

的史

林景旅

。 观 衡水湖地处黄河流域,历史上河道纵横并多次改道,留下了不少自然历史遗迹。由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些自然历史遗迹凝聚着复杂的深厚的民族情感,非常值得挖掘。根据实地考察掌握的情况,以下自然历史景

7、古河道遗迹:在保护区范围内曾经有古黄河、古漳河、古盐河等纵横并多次改道, 在古河道沿途留下一些奇异的自然地理景观,如河床、缓岗、沙丘等, 令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 时,也不禁感慨于沧海桑田之变迁,发悠悠思古之情。保护区很多沉积剖面也真实地记载着过去衡水湖地区环境变迁,选择典型剖面,配合科研成果,恢复区域古环境、古地理与古环境演变过程,寓科学知识普及与旅游之中。

8、古地质遗迹:根据《冀县志》的地质图,在保护区东部应有地质断裂带穿过,可以进一步考证其确切位置和寻找其可能的地表遗迹,挖掘衡水湖形

9、洪水灾难遗迹:衡水湖是洪水冲积的低洼地带,地区历史上洪水泛滥频繁,自公元前16年到1979年间共发生洪水931次,最近一次洪水遗迹是1963年特大洪水遗存不少村落中尚存被局部冲毁的土坯民居废墟。自然灾害是自然历史中惊心动魄并牵动人类命运的沉重一笔,洪水留下的村落废墟为衡水湖的成因和历史留下了最好的注释,并能够激发一种苍凉

10、人工自然景观: 湿地村落景观:在长期的复杂的地理环境变迁中,受新构造运动、河流沉积、下切、侧蚀作用影响,衡水湖湿地区发育了多处台地,不少村落就坐落在这些台地上,形成了湖内人鸟共生、渔歌唱婉的奇异的北国水乡风情,别有诗情画意。

11、岛屿与堤岸景观:衡水湖贯穿南北的中隔堤、围合冀州小湖的小湖隔堤、湖中5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均是人工修筑堆砌而成。长堤可以经过绿化整治形成形态多变的仿自然泊岸。5个岛屿中位于南部的三个小岛因长期无人干扰已经成为非常自然的鸟类生境,应保持其自然状态不得

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景观:这虽然属于人工环境,但它浓缩并利用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生物链,体现了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创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人工自然景观,还是从事生态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 衡水市全市养殖池塘面积19830亩,养殖产量5305吨,湖泊面积6万亩,捕捞产量2094吨„„

冀州市2007年水产品产量4000余吨,其中养殖2850吨,捕捞1150吨,产值2400万元„„

这样一些数字见证着衡水渔业的发展。

采访中衡水水产局领导表示,虽然衡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是干旱缺水的内陆地区,虽然地域和自然环境使渔业生产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但是广大水产工作者不等不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在衡水湖生态养殖、深州地热资源利用、故城特种鱼类养殖、衡水宫廷金鱼养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多业并举,打造华北平原湖泊生态渔业基地

衡水湖是目前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泊,水域面积75 km2,总蓄水能力1.88亿m3,涉及桃城区、冀州市的2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约1.5万人口。目前衡水湖管委会所属水产局、渔政站、水产技术推广站成为湖区渔业生产的坚强后盾。为充分利用衡水湖水资源,促进湖区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二十年来,市、区渔业主管部门坚持以渔业生产为主,加强渔政管理,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湖区资源,通过人工增殖渔业资源,不断优化鱼类品种和增加产量,除草、鲢、鳙常规品种外,引进了淡水蟹、银鱼、彭泽鲫等优良品种,使湖区渔业产量较二十年前增长了五倍,提高了沿湖百姓收入。渔业资源人工增殖还起到了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净化水质的作用,促进了衡水湖生态平衡,为保持湖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经资源调查,为充分利用螺类资源,渔业部门正运作增殖青鱼苗种。

由于衡水湖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沿湖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因此只有把资源保护与渔业发展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市、区渔业主管部门重点推进渔业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生态渔业的投资力度,积极扶持无公害养殖产业;大力种植芦苇、荷花等经济类挺水植物,改善水环境;建立健全苗种资源补偿机制,苗种自给率达到89%;积极改善产品结构,把能够创汇增值的品种移植进来,实现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市、区渔业主管部门正在谋划湖滨带养殖面积达3000亩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总产量达3800吨,增长15.8%。

衡水湖有鲤、鲫、草鱼、麦穗鱼、白鲦、红鳍鲌、鲢、翘嘴红鲌、鳙、黄顙鱼、鲶、黄鳝、日本沼虾、秀丽白虾等26种,其中日本沼虾、翘嘴红鲌为华北地区稀有的种类。日本沼虾也叫青虾、河虾,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既可以鲜食,又可以加工成各类虾制品,是我国自然产的较大淡水虾类品种,是一种易繁殖,养殖周期短的水产品。翘嘴红鲌生长迅速,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到了人们的青睐,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为了保护和优化翘嘴鲌和日本沼虾的种质资源,使其生活环境及苗种孵化繁育得到更好的改善,市、区渔业主管部门正在积极申报日本沼虾、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衡水湖具备华北平原唯一保持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基于此设立了国家级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随着休闲、观光业的发展,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体验,衡水湖将建立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沿湖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水生物种植环境、渔村人文资源,把休闲渔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提升旅游的品质。

二、以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为依托,创建衡水市渔业重点区域

冀州市渔业涉及到冀州镇、魏屯镇、小寨乡、徐庄乡、码头李镇、南午村镇、北漳淮乡7个乡镇,闲游池塘面积4560亩,占衡水市池塘面积的1/4。冀州市养殖品种主要有鲤鱼、鲢鱼、鳙鱼、鲫鱼、草鱼、乌鳢、罗非鱼等,其中养殖以鲤鱼、捕捞以鲫鱼居多,精养鱼塘单产保持在700公斤以上。2007年水产品产量4000余吨,其中养殖2850吨,捕捞1150吨,产值2400万元。

加快实施水产养殖标准化建设,发展标准化水产规模养殖,建立起一套适合当地发展的水产标准化生产体系,“冀州市鲤草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已列为省级渔业标准化示范区,这将大大加快推行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通过渔民合作社规范现有养殖模式,实施统一购苗、统一购料、统一用药防疫、统一销售,建立管理制度,健全养殖档案,规范用料用药行为,完成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和国家级无公害产品认证,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水产品质量和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冀州市水产部门加大了对水产投入品的监管和投资力度,做好鱼类疫病控制与预防工作,总投资120万元,国家投资80万元的《冀州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项目正在落实中。在此基础上,适时试行水产品检疫发证工作,做到有报必检、有售必检,确保不合格水产品不出场、不进市、不外运。

着力打造华北水产品集散地,带动周边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销售摊点相对分散、主要是通过中介人自产自销、以贩运方式销往周边的衡水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及山东省邻近地区的现状,冀州市正在择地建设10000平方米的专业批发市场,在迎宾市场内或南桥路口附近规划露天或棚式市场专供水产品交易,在渔民合作社的框架内成立水产品营销公司,实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建立水产品加工厂,使水产品增值,渔民增收。

三、挖掘地下浅层咸水资源,建设浅层咸水开发利用基地

该市含盐量在8‟—10‟的浅层咸水储量丰富,包括深州、桃城、武邑、饶阳的一部分,区域面积可达1300平方千米,该区域土地盐渍化严重,用途面较小,故此可以用低洼地经改造用地下浅层咸水进行养鱼。地下浅层咸水开采方便,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在冀州、深州、故城、武邑、景县等地利用咸水试养罗非、南美白对虾、漠斑牙鲆等品种,效果十分明显。现全市利用浅层微咸水养殖池塘2000亩,为内陆缺水地区渔业养殖开辟了一条很好的水源,寻找到了可行的养殖方式。今后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积极探索咸水养鱼的方式、措施、品种以及防病灭病的经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事渔业生产的开发。

四、充分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发展热带鱼养殖业

衡水市桃城区、深州、故城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桃城区内省地质九队、深州市内陈口村和省三监狱、故城县内特种养殖四个热带鱼苗种繁育、成鱼囤养的渔场,罗非鱼、淡水白鲳年产可达40万斤,为周边地区养殖罗非鱼、淡水白鲳等热带鱼提供了优质、价廉的苗种,丰富了衡水市及周边地区水产品市场。他们还利用故城特种鱼类驯养中心地热资源,驯化繁育泰国鳄鱼养殖蓝白鲨,现已销往山东、江苏、湖北、四川。

五、大力推广“金鱼徐”

观赏鱼养殖业在衡水具有悠久历史,“金鱼徐”更有“衡水三绝”的美称。周恩来总理曾将“金鱼徐”培育的金鱼作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衡水地理文化环境适于观赏鱼养殖,近年来桃城区、冀州市观赏鱼养殖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交易市场不断扩大。他们正在加强技术培训,推广“金鱼徐”丰富的养殖管理经验,确保这一产业在该市形成规模,逐步打入国际市场。

六、“三动合一”促进衡水市的渔业发展

一是政策驱动。早在1997年,国务院就有文件支持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现在国务院又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机制来激励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渔业生产,作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新时期的渔业发展方向。二是政府推动。坚持依法兴渔、依法治渔的原则,加强渔政管理,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渔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来规范行业行为,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推广优良品种、新技术,完善产、供、销体系,做好防疫灭病工作,提高渔业的技术含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水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以衡水湖为重点,加强渔政队伍建设。三是市场带动。顺应市场规律,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占领先机。充分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以市场的需求来设计自己的生产方向。健全、完善渔民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2010年前后,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界时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清水途径衡水市,渔业环境会大有改观,养殖水面会大幅增加。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抢抓机遇,以先进的技术为保障,以周密的管理为先导,围绕南水北调和衡水湖开发来做大、做强、做好衡水市的渔业生产,开创渔业发展新局面。(河北经济日报 2008年10月30日 第三版) 我市冀州濒临衡水湖,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近年来,集“垂钓?餐饮?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快速发展。垂钓面积迅速增加。由原来的200亩,迅速发展到1000余亩,配套鱼池到达2000亩以上;垂钓品种高档化。垂钓品种由黄金鲫、湘云鲫、淡水白鲳、罗非鱼等名优品种代替了鲤、草鱼等常规品种,既提高了垂钓者的兴趣,又大大增加了养殖收入;近日组织的鱼场举办的垂钓比赛,吸引周边8个县市,近200名垂钓爱好者参加,大大促进了冀州休闲渔业的发展;休闲渔业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渔具专营店由2005年的3家,增加到现在的20家,以鱼为主的餐饮业也增加到现在的12家。

衡水湖休闲观光五岛项目

1、建设内容

衡水湖内九州岛、三生岛、揽翠岛、竹林岛、顺民岛,均位于实验区,环境清幽,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拥有流传千古的文化神韵及渔家淳朴自然的民风。

(1)九州岛:以“大禹定天下划九州”为主题,以大禹雕像和代表九州不同颜色的花卉植物,将整个岛布置成九州地图,并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娱乐活动,建设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占地 166亩。拟投资4.2亿元。

(2)三生岛:以“鸟的家园”为主题,建设“百鸟园”。包含观鸟区、观鸟塔、水禽放养区、鸟类标本画册展示区等内容,占地35亩。拟投资1.2亿元。

(3)揽翠岛:以特色长桥栈道连接湖岸及岛屿,以盆景艺术为主题打造水上游览景点,建设衡水湖盆景艺术公园,拟投资2000万元。

(4)竹林岛:拟采用古典园林形式进行景观复建,主要建设竹风舫,竹影园,品翠小径,竹博园,竹语园等内容。占地6亩,拟投资1.2亿元。

(5)顺民岛:衡水老白干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西柏坡招待外宾的名酒。以“醇香清雅、甘洌风柔”著称于世。拟将衡水老白干酒文化与顺民庄的优美景色相结合,将该村庄改造成为华北平原第一个以酒文化为核心的渔家滨水风情小镇。岛上设有酒文化馆、风情餐饮街区、购物街区、戏台、亲水游憩设施等,全面提供各种休闲服务。占地160亩。拟投资7.8亿元。

2、现有建设条件

五岛均位于衡水湖东湖实验区,区位优越,风光秀美,目前已成为京、津等地周末出游度假的好去处,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潜力。

3、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约14.6亿元。

4、效益分析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观百鸟飞翔,听群鸟争鸣,享云淡水清,感杨柳依依,吸扑鼻花香,体会酒文化带来的乐趣,尽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场景。该项目投资回报率为12%,投资回收期为8年。

衡水湖\"湖荡人家\"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项目拟围绕北方渔家文化、农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村容村貌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复建一些明清建筑。如建设衡水湖渔家生活原生态展示馆及渔耕园,展示衡水湖原住民的生活习俗,让游客感受北方农家与渔家的融合、耕作与捕鱼的快乐;衡水野钓中心,使游人在享受湖水清清,微风习习时潜心垂钓;将少量农房及渔船改造为特色化生态旅馆,营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让自然的气息沁入心脾;苇编手工作坊,在展示芦苇、蒲草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同时让游客自娱自乐;柳堤,给游人以卸去疲惫,放松心情,小憩畅想的空间;配套码头、廊桥、碑楼等。

2、现有建设条件

项目区位于衡水湖实验区东西湖之间的北关村,交通便利,是观赏湿地典型生境和观鸟、观荷的绝佳点。

3、投资估算 总投资5亿元。

4、效益分析

人们在此既可欣赏衡水湖秀美的湖泊风光,又可感受渔村文化,欣赏渔村的风土人情。投资回报率为12%,投资回收期8年。 衡水湖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项目

1、建设内容

项目区位于衡水湖东南部魏屯镇及西湖西侧,紧邻衡水湖,占地1500余亩。 ⑴农事体验园

为来自都市的游客提供一个体验农事活动的场所,游客可在这里体验踩车推磨、种菜收菜等无穷乐趣,尽享休闲生活。拟投资1.1亿元。

⑵生态采摘园

拟建设多处蔬菜、苹果、桃、枣的采摘园区,供游客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剪枝嫁接等农事活动。拟投资1亿元。

⑶花乡小镇

结合本地的农产资源,形成一个中心小镇,服务整个片区。建设乡村美食园、农家大舞台、花乡集市等内容。拟投资3.5亿元。

⑷薰衣草庄园

包含薰衣草博物馆、展示精油制作的精油工坊、水吧,以及薰衣草主题的度假村。拟投资3亿元。

⑸玫瑰庄园

拟引进保加利亚的优种玫瑰,建设以玫瑰为主题的农业庄园,包含玫瑰餐厅、玫瑰精油和花水的展示馆、玫瑰主题度假村。拟投资2亿元。

2、现有建设条件

项目区紧邻东湖大道,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农田、果园等农业观光资源及日光温室、蔬菜花卉大棚等设施,可延长果品蔬菜采摘期,水、电齐全。

3、投资估算 总投资约10.6亿元。

4、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将为衡水增添一处新的特色景观,成为我市旅游观光、消费的新亮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投资回报率为15%,投资回收期7年。

衡水湖

千河水系治理情况

衡水湖导游词[推荐]

衡水湖故事(优秀)

衡水中学循环式学习法

保护河湖

衡水湖景区报告(定稿)

美丽的衡水湖作文

六湖连通

河湖保护计划

衡水湖区水系循环主要包括六河四湖
《衡水湖区水系循环主要包括六河四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