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设计教学主线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1: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设计教学主线

但凡一篇或者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样,我认为任何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学都应该有一条清晰的课堂教学主线。何为“教学主线”?我认为教学主线应该是教师在自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书中的合理建议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思路。可以说,没有清晰明朗的教学主线的课堂教学肯定是不成功的。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组织呢?

一、围绕文路设计教学主线。

叶圣陶老先生早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强调只有理清作者的思路,读者才能正确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真切认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诚情感,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真正意图。)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路来设计教学主线,那么就可以使文路、教路、学路和谐统一。例如五年级下册《白杨》一文的文路是:白杨的外形→白杨的特征→爸爸的心愿。学生的学路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于本课来说就是先充分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征,最后领悟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愿。根据文路和学路,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主线是:通过“高大挺秀”一词和爸爸介绍白杨特点一段话的教学,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白杨高大的形象,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插叙以及对爸爸神情变化描写的句子,领悟爸爸的心愿,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边疆建设者的高大形象。这样“三路”和谐统一,教师、学生和作者如同共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揽胜。

二、由课题入手设计教学主线。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文眼,抓住了课题就等于抓住了课文的核心。

以课题作为“切入点”设计教学主线,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形式,同时易于突出课文的重点,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们就可以紧扣住“毁灭”来设计教学主线:为什么圆明园会遭到毁灭?是被谁 毁灭的?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历史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准确地抓住题眼,学生就可以通过“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文章的题眼切入,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熏陶。又如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文,我们就可以围绕课题中的“和”来设计出如下的教学主线:将相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和了?在教材中,能够围绕课题来设计教学主线的课文还有很多,如《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草船借箭》等等,这些课文都可以由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为后面顺利地开展阅读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抓关键句子设计教学主线

有些课文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含义深刻。如果在教学中能抓住这些句子来设计主线,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例如:二年级下册《葡萄沟》一文中“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它是全文的中心句,在课文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学中可以针对这句话来设计主线,文中哪些方面表现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1、那里盛产水果。

2、那里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3、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因此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又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在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就可以围绕这

句话来设计主线:第一步,引导学生弄清句中两处“鸟的天堂”各指的是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感受大榕树的特点;第三步,通过阅读作者对亲眼所见鸟儿活动场景的生动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第四步,由鸟儿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引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教材中好多课文都有这样的关键句子,如《草船借箭》中结尾一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詹天佑》中的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爱国的工程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等。

四、由过渡段设计教学主线。

过渡段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我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对过渡段作用的形象比喻。过渡段文字虽然不多,一小段甚至一句话就够了,但它在全篇的结构中却不能少。正由于过渡段在文中的特殊作用,我们可用它来设计教学主线。 例如《将相和》一文中就有这么两句话:“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两句话在文章的三个小故事中起着穿针引线的过渡作用,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它们来设计出如下的教学线索:第一步,可问,蔺相如立了什么功,分别是怎么立的?第二步,课文中为什么要有这两句话?如果删去这两句话行吗?通过学习讨论,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这两句话看似不起眼,其实在课文中起着连贯全文的作用;正是因为蔺相如的出色表现才有了“完壁归赵”,才赢得了赵王的信任,才会让他随赵王出行到渑池会见秦王;也正是因为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凭借自己出众的胆识与大无畏的气概,镇服了霸气十足的秦王,为赵王挽回了一国之君的面子,才使得赵王对他赞赏有加,封他

做了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使得廉颇心理失衡,从而引出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过渡段都能这样进行教学的,要视具体情况而论,但是过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能够启发我们利用它来设计教学主线的。

五、围绕插图设计主线

课文中的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文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可在教学中,它往往被忽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来设计教学主线,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新颖别致,能够给教学增色不少。

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们可出首先出示放大的插图,问学生:插图中满头银发的是谁?当学生回答是大娘后,再问:大娘是个怎样的人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从而了解到大娘为了志愿军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接着再回到插图上,问:手捧鲜花的小姑娘是谁?她在想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个小姑娘就是小金花,她是多么坚强。然后再次回到插图上,问:拄着双拐,背着女孩的又是谁?这个场面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最后的难点——朝中人民血肉相连的深情。

又如,五年级下册《桥》一课插图画了党员老汉面对洪水临危不惧,镇定地指挥着全村人有秩序地过桥的内容,和文章的中心紧密关联,在教学中我就是引导学生由图切入抓住主线展开学习的,在学生观察插图说出图意后,我请学生说说他们此时对老汉的认识,有学生说到“勇敢、临危不惧、有威信”等词,我一一板书下来,并相机问学生:“课文中描述的老汉还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的

描写可以具体感受到?“这时学生就可以围绕此条主线读书、思考,进一步加深感悟,领会中心。可见,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能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新颖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课本中有插图的课文很多,利用它来组织教学主线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

六、围绕课后习题设计主线

课后习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的,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如《落花生》一文,课后就有这么几道习题: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 )--( )

2、读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再抄写下来。

(1)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这三个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题是关于通过归纳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线索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加以解决;根据第二题的提示,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父亲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了解花生的品质,从而领悟出做人的道理。第三个问题则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联系生活,针对“应该做怎样的人”畅谈自己的理解,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的培养。

总之,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呢?教材的钻研和课前的预设应当是最重要的环节了。只要我们教师肯钻研,认真备课,深入思考,真正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在备课时就设计出合理而清晰的教学主线,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减少许多繁琐的东西,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教学设计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教学设计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教学设计

杜甫《春望》教学主线设计

以话题为主线的教学设计

围绕主题_抓住主线教学设计 徐艳霞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主线的设计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三条主线

精心设计教学主线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把握人地关系主线

如何设计教学主线
《如何设计教学主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学主线设计 设计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