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010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实践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3: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近年来,许多地方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生态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作为***省28个文明古县之

一、***省首批绿色生态县之一的***,生态既是优势,又是潜力,更是希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全县上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城市建设中的精品和亮点显著增多,城市形象得到较大提升。

一、近年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基本思路

1、坚持规划设计先行。搞好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前提。近年来,***十分重视城市的规划

设计,以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城市规模的有序发展为目标,切实搞好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一是强化规划的前瞻性。将生态宜居的理念纳入城市发展规划,认真处理好生态需求与经济需求、产业调整与环境保护、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等关系问题,切实增强规划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二是强化规划的针对性。认真做好规划的专题研究,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对县城未来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设计,以法定的形式明确了县城发展框架。坚决查处,三是强化规划的制度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城市规划制度,进一步健全规划委员会制度,形成由相关专家领衔、建设部门配合的规划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水平。

2、狠抓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基础工程。近年来,为了打造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市一是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各种媒介大力宣传生态宜居城市的意义,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要求以适度消费代替过度消费,树立起“绿色消费”观念,使公众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二是大力开展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工作。以规划环评推动战略环评,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建立

起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坚决查处、严厉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三是全面加强城市的绿化工作。绿化是体现城市生态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市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城区绿化工作,新种补种以樟树为主导的绿化树种2万余棵,新增铺城市绿地3万余平方米,使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8平方米。

3、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城市基础设施是全体城市居民的“公共物品”,是城市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提升和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点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市一是力求形成合理的城市开发体系。主要是在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步伐的同时,大力实施好老城区的保护和改造,实现新区开发与旧城保护和改造的良性互动。保持城市的历史底蕴。二是搞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4200余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与此同时新建了一批垃圾中转站和填埋厂,基本解决了垃圾、污水治理等问题。三是高度重视交通畅通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高城市路网等级。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应对***

道路交通较快发展的态势。

4、提高生态产业水平。适应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需要,把城市生态产业提高到一个较好的水平,是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我市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重点扶持城市近郊的农业发展,在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和普及的同时,制定并落实一系列优惠措施,有意识的引导农民加大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培育和种植,增加对城市的供应。二是对引进的工业项目进行筛选。积极实行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业。对已有的工业项目认真抓好环保措施的落实,坚决做到环保措施与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投入使用,杜绝透支式发展。三是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贸易、信息、旅游、文化服务等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逐步确立第三产业的主体地位。

5、夯实居民安居乐业基础。安居乐业是和谐城市的基本内涵之一,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群众利益最现实、最集中的表现。保障城市居民安居乐业,是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的根本所在。在安居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调控,平抑房价,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解决“双特困”家庭廉

租房问题。二是规范市场,加强监管。取缔虚假宣传、炒作房价、非法超建等行为,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在就业方面,一是改进思路,将政策落实与改进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政策落实上做到“人人不落空”,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推动创业式就业。二是大力培育为劳动力市场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拓宽居民就业渠道,提高居民就业率。三是勇于探索长效机制。力求使就业再就业工作从应急型逐步转变为持久型,从法律层面解决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的关系。四是大力实施职业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培育完善城乡统一的职业培训体系。

二、当前***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在近几年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碰到一些情况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必须与城市软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因为城市交通、环境等“可见”因素非常直观,自然纳入了我们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点。但诸如经济自由度、政府工作效率、服务部门的态度等这些城市“不可见”的软环境,某种意义上要远比硬件更能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由于过于偏重经济建设而相对忽视软环境问题,使得不少城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宜居”现象。***要想消除“不宜居”因素,创建舒适宜人的城市居住环境,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城市软环境建设,切实放活经济发展,改善机关效能,提高政府效率。

2、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公众的认同率。一个城市要成为“生态宜居城市”,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就是城市的“公众认同率”:即居住在城市中的不同群体,是不是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公平与和谐。如果我们制定的政策和制度,对不同群体存在着不一样的差别,就必然会给市民带来心灵感受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看,精神方面上的不平等,比经济上的不平等,更容易给市民带来心灵伤害。因此,***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提高公众对城市的普遍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生态宜居城市”。

3、必须对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和连续性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三五年或者十年八年可以建设完成的。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好足够的准备。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届党委、政府领导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真正从维护

群众利益出发,以发展的眼光和视角来进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切切实实做一些符合群众意愿、满足群众要求、维护群众利益的事情,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届领导换一个思路的问题。只有这样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宜居城市。

4、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必须与强化城市管理相结合。城市管理是巩固建设成果、营造良好秩序、发挥城市功能的必要手段,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每一个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必须做到全覆盖、无缝隙,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事关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市政、安全、信息、社区等方面的管理,把管理细化到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小巷、每一幢楼宇。必须突出重点,认真抓好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并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三、***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思考 总体来说,近年来***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有限的。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紧密围绕生态宜居城市的深刻内涵,突出强化“五大意识”:

第一,要强化生态保护和绿化意识。要继续以争创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建立以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净化等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要高度重视风景名胜区、城市规划区以及重要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生态保护工作,积极利用山石采空地和废弃矿区开发林地、绿地。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根据***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做好城市绿化的研究,使我们的城市四季有绿。要优化植物种群,在积极推广本地植物的基础上,引进一批适应我市自然条件的树种,保证绿化树种的多样性。要突出抓好城区周边绿化,努力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大生态、大绿化格局。要因景植绿,见缝插绿,切实搞好居住小区、道路、广场和户外休闲地绿化,为群众营造清新怡人的休闲娱乐环境。

第二,要强化水系建设意识。城市水系除了为生产生活供水排水和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外,还体现记载着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树立亲水观念,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融入水的要素,积极创造宜居的亲水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要突出加大治污工作力度,搞好泸水河、护城河等重点水域的污染治理,增强水体功

能。要强化节水意识,综合利用地表水,保护好地下水,切实运用行政手段、利益调节等办法,把节水工作做的更好。要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新护城河疏浚整治、县城防洪大堤工程建设为依托建设谋划好城市水利工程,使水系成为城市的亮点和亮丽的风景线。

第三,要强化产业布局调整优化意识。***是一个发展中的中等县份,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必须把城市建设与产业布局调整优化结合起来。要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使产业发展更加符合城市的规划建设,有效地防止因产业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污染等问题,不断提高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城区内的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集群发展。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将城区周边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进行搬迁改造,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要积极推进城区“退二进三”,突出发展物流、信息、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使服务业逐步成为城区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四,要强化城乡统筹意识。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是整

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坚持城乡规划“一张图”,科学调整镇村布局,突出发展中心镇,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以中心村镇为重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着力建设覆盖城乡的水、电、路等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小城镇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空间载体和硬件支撑。要逐步将镇村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

第五,要强化文脉存续意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现着城市的个性与魅力。***是全省28个文明古县之一,只有把文化品性展示出来,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城市的特色才能更好的凸显出来。要把培育城市文化与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工作相结合,根据***的历史风貌、文化传统和产业布局特点来确定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功能定位,切实加强对历史、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通过发掘、改造、包装,重新打造,真正体现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品味。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城市布局、城市景观都要在存续地方文脉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城市文化特色。要把培育城市文化与城市旅

游业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以此带动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建设宜居城市的对策与思考

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树立健康文明观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关于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关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思考

城市发展与宜居城市建设

1010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实践与对策
《1010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实践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