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悲惨世1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3: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这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浪漫主义杰作。以宏伟的篇幅、磅礴的气势、深刻的内容,探讨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被誉为“社会史诗”。

小说共分五部,分别是:“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卜吕梅街的儿女情与圣安东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让”。小说故事发生在1815到1833年间,以拿破仑滑铁卢战役,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建立和覆灭以及共和党人起义这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贫苦的失业者冉阿让本是一个修树枝的工人,一直靠自己微薄的收入帮助姐姐养活七个孩子。失业后,为了七个孩子,他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四次越狱未遂,被加重处罚,总共在监狱中度过了十九个年头。冉阿让终于出狱后徒步来到狄涅城,人们对待他“连狗都不如”,只有该城的主教米里哀热情地款待了他。但多年来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激起冉阿让对社会的仇恨心理,使他偷走了主教的银餐具。被抓住后,主教又解救了他,并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对银烛台也送到他手上。冉阿让受到感化,从此立志行善。

冉阿让化名马德兰,在蒙特漪市大办福利事业,使该城迅速繁荣起来。在他的工厂里,有一个名叫芳汀的女工,受骗失身又遭遗弃,把私生女珂赛特寄养在巴黎附近一个酒店主德纳第家里。为了按时给自己的女儿寄去抚养费,她拼命工作,但不幸身世暴露,被工厂开除。芳汀只好沦为妓女,饱受侮辱。马德兰在芳汀病死前答应把她的女儿抚养成人。但不久他自己又因前案,被警官沙威逮捕。

1823年7月,被判终身苦役的冉阿让再次伺机逃出监狱,出重金从德纳第夫妇手中接走了珂赛特。他们来到巴黎,先隐居在贫民区,后为躲避沙威的追捕,冉阿让到修道院里当了工人,一直在此抚养珂赛特长大成人。

八年后,珂赛特和信仰共和主义的青年马吕斯发生了爱情,但遭到马吕斯祖父的坚决反对,马吕斯深感悲观失望。1832年6月5日 ,巴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人民起义,出于对共和主义的信仰,也因为爱情上的失望,毅然决然参加了街垒战。冉阿让前来参加街垒战的救护工作,不巧遇上了混入起义者行列的密探沙威。冉阿让请求起义者让自己处决沙威,但他私下里却把沙威放走了。街垒战失败后,冉阿让通过下水道救出了昏迷中的马吕斯。在下水道出口,沙威发现了冉阿让,打算在冉阿让把马吕斯送回家后再将他逮捕。但是,冉阿让多年从善的人格力量,使沙威陷入极度的矛盾之中,最后,沙威投入塞纳河自杀了。

1833年初春,冉阿让成全了马吕斯和珂赛特的婚事。但当他主动向新婚夫妇说出自己的身世后,却遭到了他们的误解和疏远。冉阿让在孤独中日渐衰弱。最后马吕斯夫妇认识到了冉阿让德行的崇高和伟大,并前来看望他,但冉阿让此时已经衰老不堪了。在马吕斯和珂赛特的哭泣和拥抱中,冉阿让离开了这个悲惨的世界。长篇小说《悲惨世界》通过冉阿让,芳汀和珂赛特的不幸遭遇, 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画面,突出了贫穷人民悲惨的命运和处境的主题。写出了统治者的冷酷,贵族的傲慢,小市民的贪婪和工人的贫困,热情赞扬了可歌可泣的群众性的起义斗争,歌颂了浴血奋战的共和主义英雄.对社会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真挚的同情。以更加丰满有力的形象描绘把劳动人民的悲惨与不幸完全归咎于社会的压迫和资产阶级社会的“文明”。 小说还愤怒地控诉了造成悲惨世界的原因——万恶的剥削制度,不公平的法律制度和陈腐的道德观念,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法律的残酷,道德的虚伪和下层平民生活的悲惨.同时,作品也宣扬了仁慈博爱可以杜绝罪恶,改造社会,拯救人类的人道主义思想,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善良淳朴的劳动人民注定要陷入受压迫、受歧视、受凌辱境地的必然命运,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

《悲惨世界》是雨果小说创作中的桂冠,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列夫 托尔斯泰认为它是法国最优秀的作品.作为一部世界名著,《悲惨世界》至今仍享有极高的声誉,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魅力世1

悲惨的命运

悲惨的世界

交通事故,悲惨人生

摩登时代 悲惨对白

世博学习心得1

世博基础知识[1]

李清照的悲惨故事

人鱼公主不悲惨(推荐)

《悲惨的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1
《悲惨世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悲惨世 悲惨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