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所在学校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0-03-02 18:07: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所在学校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学改革这部分,我们学校今年也开始在做,我认为教学改革改的是什么?改的应该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课堂讲解支离破碎,把文章一段段的讲,讲成一堆堆支离破碎的零件,使学生云里雾里,无法整体把握全文。而且课堂上老师设置环节过多,问题过多,在抛出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学生过多思索交流的时间就开始“灌鸭”,而且课堂上教师惟恐讲的不全,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学生就坐着听,呆板的抄写,很少用脑想,用脑记。最为糟糕的是,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这节课的课堂任务单纯的就课文讲课文,没有与学生生活体验相挂钩,不与相关知识内容相联系,不能充分诱导学生留意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改革,就是将以前的被动式听课转变为主动式参与,和老师进行很好的互动。

拿语文教学来说,以前教师们没有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致使教学思路公式化,受传统教学限制,按“识生字-给课文分段-归纳中心思想”三步走,整个教学环节很少听学生的思索,更谈不上学生说出思维的方法。另外,很多老教师对课本熟悉,甚至能倒背如流,但也正因为如此,局限了他们的创造更新意识,“课程标准一变再变,自己的教法一成不变”,十年前如何教这篇课文十年后还是这样教,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因材施教。还有,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在于过程,对于课堂导入并不注意,几乎没有花时间的直接介入课题,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讲解课文和提问中,在讲完问完后让学生“抄”加深印象以达到下次再做这道题目不会错的目的,这样千篇1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基本技能训练脱节。

而身为教师,就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教学改革中,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提出的要求,我就我个人的教学谈谈我的经验:

一、激发兴趣,引趣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语文奥秘世界的探索过程,先用“电筒”照,照亮前方的路,就顺着灯光摸进去,豁然开朗。试想,开端引趣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设疑”还可以有“猜谜语导入”“悬疑导入”“故事导入”“小品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导入”等等。记得我在讲《猴王出世》一篇课文时我就将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下下来,然后用手机播放(受限于多媒体教学在农村教学中的不普遍性),让学生听音乐猜测这是一个什么场景,当时学生就喊出来《西游记》,猴子出世,风吹浪打,孙猴子吸收天地精华从石头里蹦出来,直飞云霄……于是,那节课一开始学生就兴趣高昂,结合记忆中电视里的猴王出世的画面,课文中的句子就更加生动易于理解,想象的画面在脑海里一一展现。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好的开始可以让学生兴趣高昂,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整堂课,甚至忘记这是在“学习”,全当是在“探索”。

二、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中应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把课堂搬到外面去,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在一次作文教学《我喜欢的**植物》时,在课堂上我就布置好同学们这节课到课堂外去寻找你要写的植物,观察好它的特点,记录下它的特点,然后可以带一片它的叶子或者带一片它的花瓣回来,下节课咱们就拿着这片叶子或者这片花瓣来写写它,说说它。于是,这节课,孩子们散布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或者蹲在一株万年青旁,或者站在一棵杨树下,又或者闻着桂花的花香……交头接耳,奋笔疾书。可想而知,下节作文课,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展示自己的发现,语言也空前的真实生动。

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容易产生同样的情感,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回忆体会在生活中经常做的一件事――叫正在农田里干活的父亲回家吃饭,让学生回忆自己喊父亲的说话方式,回忆母亲喊父亲说话的方式,回忆奶奶喊父亲的说话方式,先说,后写,以此帮助学生回忆理解“人物不一样,身份不一样,说话的方式语气也不一样”,同时,再展开练习:我考了100分,爸爸笑了,妈妈笑了,奶奶笑了,姐姐笑了,分别写每个人的笑,也抓住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有了前面的练习,在写每个人物的笑时也写的更加生动传神。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细节,也更好的帮助学生写作文时抓住细节,刻画细节。

四、站在孩子的高度,创造孩子的视角

成人的世界总是不及孩子天真童趣,于是这就造成了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份距离把握好了就是有威严又受欢迎,没有把握好那这份距离就是一种隔阂。生活中如此,课堂上也如此。在课堂中,如果适时的用孩子的语言表达那就更容易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与课堂任务的距离。记得有次我参加县里优质作文课比赛,想破脑子也没有抓到应该从哪里入手,茫然的坐在沙发上调台看电视,突然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跳入我的视角,于是,电石火光之间我找到灵感,以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灰太狼等形象为切入点,抓住孩子们视角里的人物切入到人物描写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在课堂上成功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拉近了比赛时陌生师生间的距离,调动了课堂气氛,成功完成课堂任务。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偶尔用到几句孩子式的语言,往往能让学生们为之一振,会心一笑,更加投入到课堂中来。

五、体验情感,感同身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片面的倾向,强调认识信息的传递,教师将活生生的课文肢解,使学生难以从课本中汲取思想、语言的营养,感受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运用情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知情并茂,以情促教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音乐与画面将蕴含在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展示出来,也可以通过某些动作使学生从心底与作者产生同感。记得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中,当我讲到“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时,我让学生们也握紧拳头,然后我将那个画面读了一遍,然后问学生“此时你握紧的拳头最想干什么?”学生回答“我最想揍那个洋人”“我愤怒得最想揍那个中国巡警”我便顺势引导“那就请你们握紧拳头,带着你们的愤怒再来读读这句话吧”。于是,这堂课学生们在拳头中与周恩来感同身受,体会到了“握着拳头的愤怒”的情感。

富有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义不容辞的要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生活的窗户,开拓一个展望的

空间,而语文教师则是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体验生活、搜集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整个资源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体验语文的博大、自然和精深,这是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有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所在学校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谈谈自己所在学校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谈谈自己所在学校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全文]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过好大学生活

结合自身实际(整理)

结合自己实际谈谈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_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到做官清廉?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对党的认识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所在学校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所在学校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