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语文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0: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语文作业

学院:水院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2010311672 姓名:耿牛兵

作业一:专题作业

1、与《蒹葭》相比,《湘夫人》在构思和描写手法上有何异同? 答:《蒹葭》与《湘夫人》两首诗都是我国文学史最早关于描写爱情的诗歌。《蒹葭》是诗经当中非常有名的一首关于爱情的诗歌,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心爱之人的可望而不可求的心情。《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但多用平白直叙的手法,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而《湘夫人》则是出自屈原之手,想象瑰丽,丰富又新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和《湘君》是姊妹篇。其中词语华丽,布局新颖,想象大胆。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蒹葭》与《湘夫人》的相同点,同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同样源于民间。

2、浪漫主义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屈原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后代诗人有何重要影响?

答:(1)

1、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 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2、运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质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3、用大量的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比兴手法,赋予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感;

4、浪漫主义有审美主体强烈的抒情和自我意识的张扬,瑰丽而神奇的审美对象,大胆而超凡的想象夸张。

(2)浪漫主义的创作鼻祖是屈原,他的风格为后人所模仿,盛唐使得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十分浓烈,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作业二:文学评论

《三国演义》文学评说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

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群鲜明生动,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罗贯中也因此获得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刻画的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差别很多。但是历史上的刘备确实也是仁德为怀,感人至深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给读者们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

„„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他根据自己看法,将历史艺术化,写成了《三国演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崛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作业三:心得体会

《项羽本纪》心得体会

项羽,字子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的贵族家庭,他不愿读书,不学习击剑,更不愿学识字,只学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这为他能成为统帅,完成他灭秦的夙愿成了坚固的基础。年仅二十四岁,拥有如此的雄心壮志,如此远大的抱负,武功盖世,风云际会,一举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苍生,英雄莫敢俯视。但大起过后即大落,大喜过后即大悲。从笑傲天下,碑睨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乌江,项羽不愧为悲情英雄。

古今多少霸业者,因不仁而灭。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心,同甘共苦的精神,项羽在每次战争之后,必定屠城。活生生地把人埋了,人家都已经投降了,还要这样涂炭生灵,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像他这样不仁,又怎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刘邦,一个市井之徒,能把一代将相项羽打败,这似乎是出乎预料。但我觉得是在情理之中!项羽自伺高贵,能力超群,看不起刘邦,就是因为他的嫉恨上头,才被刘邦看准了弱点,击得他落花流水,才使贤才都归心于汉。这使我悟出一个道理,要成为英雄一定要忍耐。做人也一样,因为一时得暴躁而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是如此的可恨!是如此的后悔!三思而后行啊!

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心,同甘共苦的精神,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实例比比皆是,为什么就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项羽的果断,细腻,勇猛,感悟了我。让我明白到时机是多么重要,情谊是多么的可贵,精神是多么可嘉。

虽然项羽神勇无比,但却在处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谨,对于项伯私访张良,泄漏军机,项羽却没有诛杀,导致往后与刘邦在求封汉中成了忧患之处。啊!为了所谓的信任而重用无能的亲信,特别是在事业成败个人生死的重大问题上重用无能的亲信,是如此愚蠢的行为啊

项羽是一血性男儿,他有勇而少谋,他在政治上太幼稚,他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他有的是青年人的朝气,却缺乏一个成年人的圆滑。他平生战胜了无数英雄,最后却败给了一个市井无赖,实乃悲剧!

鸿门宴,他败给了刘邦,他太\"仁\",太轻信!

封汉王,他再败给了刘邦,他太低估了刘邦

至于四面楚歌时,他已经一败涂地了!

别虞姬,自刎乌江,项羽完成了他一生的最后塑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惊天地!泣鬼神!

项羽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他有真性情,他是个真男子!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怕没有成功的能力,就怕没有面对失败的能力。如果不能面对失败、挫折、又怎能谈得上成功呢?人要成功,必须有过失败,倒了爬起来,在倒了再爬起来,因为站起来的次数总比倒下的次数多。失败可以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更上一层楼,也可以使懦夫一败涂地,可见,一个成功的勇士是永远不怕失败的。然而,项羽正是因为自是高傲,所以败不起而一败涂地。

大学语文作业

《大学语文》作业

大学语文作业

大学语文作业

大学语文作业

大学语文作业

大学语文第二次作业

大学语文第一次作业

大学语文作业2

大学语文作业1

大学语文作业
《大学语文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