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品味汪曾祺

发布时间:2020-03-04 02:18: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汪曾祺说自己写不了长篇小说,这不是谦逊,他确实写不出,最多只能写写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太精致。凡精致的东西,只能小,不能大,精致需要的是水磨的工夫,才能细腻纤美圆润,一大就变粗。大的妙处在于用厚重实等营做宏伟雄健的气势。诗有绝句词有小令,短小精干,精致而圆润,最有韵味,最有情致,古诗或长调就很难有这种精髓,当然,绝句和小令也达不到古诗和长调那种厚实祥尽的效果。汪曾祺的作品好像是诗中的绝句,词中的小令,小而精,妙在含蓄,妙在以小小许胜多多许。你见过有鸡蛋大的珠珍吗?

短篇讲兴味,长篇要经营。从不怀疑汪曾祺的经营能力,他某些短篇稍稍拉一拉或许就能成为中篇了,但不论是个人气质,还是艺术情趣,汪曾祺崇尚的是自然写意,追求的是潺潺流水般的流畅,欣赏的是云卷云舒样的悠闲,从不喜欢刻意经营,更别说是苦心经营。

读汪曾祺的小说,像和读一篇散文,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也很少矛盾冲突,甚至没有太多的人物,我总有这种感觉,与其说汪曾祺在说故事,不如说他是在刻画一种意境,营制一种氛围,渲染一份感觉来得更恰当,人物只是这个大背影下的剪影。他最有名的小说,要算是《异秉》、《受戒》和《大淖记事》。你能说清楚王二是个怎样的人?受戒又说了些什么?记事算是有故事了,但主角在后半部分才出现,前半部只是环境的描写。作者先用简练而优美的文笔细腻地临摹浓浓的地方风情和人物生活的真实情境,描绘得非常优美,画面十分形象艳明,极具魅力和特色;然后将人物放置在这个特定而且鲜明的环境下活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多是粗笔勾勒,并 届时不显得特别重要和突出,但因为环境的真实,艳明,反过来又托出人物的丰富和饱满。看完后,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往往并不是小说中的人物,而是真实的生活情景和迷人的地方风情;都不像是小说,像幅风俗画,像首抒情民谣。

不难看出汪曾祺的小说在取材上有个特点:多以家乡旧时平凡的人物和他们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五行八作,能工巧匠一开始就是他视野中醒目的风景,在题材上他冲破了当代小说的美学蕃篱,而复杂的怀旧情绪与独特的思想内容,又弥漫着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永恒的魅力。这种独特的手法和表现方式,在汪曾祺之前十份罕有,让汪曾祺的小说,有独特的魅力,让人百看不厌;有人就说他是一个风俗画作家,后来有人给汪曾祺的作品下了一个名词:寻根。八十年代后期在文坛上非常活跃的寻根文学,据说始作俑者就是汪曾祺,我不知是真是假,但汪曾祺的作品开拓一个新局面,对当代的影响至深,确实是无庸至怀疑。

小说的散文化,是汪曾祺一个显著特点。他在《晚翠文集》这本集儿里,有篇《小说的散文化》谈到小说散文化的问题,分析得非常好,非常中肯。他说,散文化的小说一般不写重大题材,不过分刻画人物,结构松散,着重一种意境。又说,散文化的小说的美是阴柔的,不是阳刚之美;是抒情诗,不是史诗;是滋润的,不是治疗。用这些话来概括他自己,最适合也最准确不过了。

汪曾祺的小说像散文,散文却像诗。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韩愈以文为诗,增加了诗了险峻雄奇之气,苏东坡以诗为词,拓宽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我读汪曾祺总觉得汪是以诗为文,文字简洁而隽永,像鲜洁的泉水汩汩涌出,汇成一溪清浅,凝聚一方翠绿,带出一份恬静,给人美的享受和诗意的陶醉。王安忆是这样评论汪曾祺的文字: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很有味道。汪曾祺很讲究文字,但这种讲究却没有斧雕痕迹,没有堆沏的毛病,他追求准确、简洁,崇尚朴实、平淡,在意境和韵味上下功夫。苏东城曾说过:“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高僧只作平常语,汪曾祺文字看上去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词与词,句与句间有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故能姿态横生,气韵生动;精致来自准确,隽永来自简洁,诗意来自平淡,汪曾祺的文字最得古文精练优美的神韵。这样的文字,你说怎会不美?不象诗?四川菜里有道“开水白菜”,并不是真的开水煮白菜,用的是鸡汤。

平淡好,但平淡不易。古人称赞一个人的学识,爱用“无字不无来历”。无字不无来历,不是掉书包,更不是词藻的堆彻,是说文字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所以文字中自有一段神韵。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汪曾祺的魅力,首先来自文字功底,而文字功底得力于他本人的深厚的学养功夫。这种学养功夫,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更容易体现出来,它的散文一言概之为“活”。散文是一种易学难工的文体,许多大作家都说散文难写,写好已不易,写活就更难。汪曾祺自称是文本家,其实最不讲结构,在小说上,他超越了结构,结构就多种多样;在散文上它摆脱了起承传合的羁缚,真正做到挥洒自如,随心所欲,行当其所行,止当其所止,渐渐到了无意为文的境界。他的散文,随意、自然,像流水潺潺从心胸臆间溢出,带着个人的胸怀、学养和志趣,让人舒畅、舒服;又能摇曳多姿,变成无穷,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妙处。

比如有篇《昆明的雨》,他先绘影绘声地刻写了昆明雨,然后笔锋一转,写到雨季时期的茵子,果子和鲜花。从天上的雨到地上的花草植物,真是天马行空,羚羊挂角,不滞于事。这种挥洒自如的本领,这种随心所欲的工夫,要是没有深厚的学养功底,又怎能翻云覆雨,形散而神聚?汪曾祺的散文,往往在不经意中处处流露出这种学养功夫,人文历史、风土人情、饮食文化、闲情逸趣,甚至天文地理等等,信手拈来、豪不吃力,融于笔下又不露痕迹,有情、有趣、有韵、有学,大家风范,真令人佩服。汪曾祺说自己爱读杂书,也提倡多读杂书,功夫在诗外,不无道理。

汪曾祺在八十年代后,声名鹊起,博得“最后一个士大夫”的雅号。我见过汪的照片,有学者的风采又有文人的清雅。这个雅号虽然有些别扭,却真的很贴切,无论是说人还是说他的文章。汪曾祺是个很有魅力的人,小说散文写得好,还能作古诗,由其是画画得很不错。诗书画,花茶酒,悠然自得,自得其乐,真有点古时文人诗酒自娱的淡薄和情致。世上小说散文写得好,画画得好,能写古诗的也大有人在,不只是一个汪曾祺,但别人身上就是没有汪曾祺这种魅力和气质,到底是缺小些什么呢?是学养?还是志趣?是,但又不全是,我一时也说不上,读一读别人的文字,再读一读汪曾祺的文字,你能明显地感觉到,真的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汪曾祺说:我写不了长篇小说;汪曾祺说:我的小说不可能成为主流;汪曾祺说: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不光是工具。。。。。。

汪曾祺

汪曾祺

汪曾祺

汪曾祺

汪曾祺介绍

汪曾祺评论

汪曾祺读后感

汪曾祺 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集》

汪曾祺语言

品味汪曾祺
《品味汪曾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汪曾祺阅读 汪曾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