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汪曾祺谈创作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7: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毕飞宇

愚昧是什么?愚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愚昧是一种当时令人绝望而事后让人发笑的知识。

我经常告诉我的儿子,无论多大的事情,哪怕这件事看上去远远超出了你的能力,你都不要惧怕它。“不可能”时常是一个巍峨的假象。在它启动之后,它一定会产生顽固的、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惯性,你自己就是这个惯性的一部分。只要你不停息,“不可能”只能是“可能”,并最终成为奇迹。

最后说两句:

一、有人问我,如何成为一个作家?我说,坚持写30年,不要停止;

二、我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我最大的、最可以依赖的才华是耐心。

在水上行路的人都有流水一般的耐心。水从来都不着急,它们手拉着手,从天的尽头一直到另一个尽头。

汪曾祺 《捡石子---当代作家选集丛书》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这可以说是我的文学主张。我说我说说的“现实主义”是能容纳各种流派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不应该排斥,拒绝非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作品,或多火烧,都要掺进一点非现实主义的成分。这样的现实主义才能吸收一点新的血液,获得升级。否则现实主义就会干枯,老化,乃至死亡。但是我的作品的本体,是现实主义的。。。我所用的方法,尤其是语言是平易的。我的小说基本上是直叙。偶有穿插,但是还是脉络分明的。我不想把时间程序弄的很乱?有这个必要吗?我不大运用时空交错。我认识小说是第三人称的艺术。小说如果出现“你”,只能是接受对象,不能作为人物。“我”作为读者,和作品纵有个距离的。不管怎么投入,总不能变成小说中应该用“他”来称呼的人物,感觉到他的感觉。这样的做法不但使读者眼花缭乱,而且阻碍读者进入作品。。。修辞立其诚,对读者要诚恳一些,尽可能写的老实一些。

。。。似乎有所开悟:作品的空灵,平实,是现实主义,还是非现实主义的,决定于作品所显现的生活。生活的样子,就是作品的样子。一种生活,只能有一种写法,这样,一个作品才能多样化。《天鹅之死》的跳芭蕾舞的演员和天鹅,本来是两条线,只能交织着写。《小芳》里的小芳,是一个真人,我只能直叙其事。虚构,想象,夸张,我觉得都是不应该的,好像都对不起这个小保姆。

《汪曾祺》文集自序 小说

得有思想性。

小说当然要有思想。我认为,思想是小说首要的东西。但是必须是作者自己的思想,不是别人的思想。一个小说家对雨生活要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索,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对雨生活的思索是十分重要的,要不断地思索,一次必一次更深入的思索。一个作家于常人的不同,就是对生活思索的更多一些,看的更深一些。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文学传统》

我这几年比较注意传统文学的继承问题。我自小接触的两个老师对我的小说是很有影响的。中国传统的文论,画论是很有影响的。。归有光。每天读一篇桐城派的文章。桐城派是中国古文的集大成者。不能完全打倒。他们讲文气贯通,注意文章怎样起怎样落,是有一套的。中国散文在世界上是独特的。“气韵生动”是文章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年轻人只从翻译小说,现代小说来学习写小说,忽视中国的传统的文艺理论,是太可惜了。

《道是无晴却有晴》

生活是第一位的。有生活,就可以头头是道,横写竖写都行;没有生活,就会捉襟见肘,或者,瞎编。

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在一个作品里,必须具体化为对于所写人物的态度,感情。 对于人或者事的态度,感情,大概有这么三种表达方式。一种是“特别的说出”。作者唯恐标人不理解,在叙述,描写中拼命加进一些感情色彩很重的字样,甚至跳出事件外面,自己加以评述,抒情,发议论。一种是尽可能地不动声色。许多西方现代小说的作者就尽量不表示对于所写人物,事情的态度,非常冷静。比如海明威。我是主张作者的态度是要让读者感觉到的,但是只能“流露”,不能“特别的说出”。作者的感情,态度最好融化在叙述,描写之中,隐隐约约,存在于字里行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小说笔谈》

倾向性不要特别说出。

怎样表现倾向性?中国的古话说的好:字里行间。

《小说创作随谈》

第三我谈谈结构技巧问题。。。他讲了一句话,对我的整个写作是很有知道作用的。“要贴到人物来写”这是什么意思?以我的理解,一个是他对人物很重视。我觉得在小说里, 人物是主要的,或者是主导的,其他各个部分是次要的,是派生的。当然也有些小说不写人物,有些写动物,但那实际上还是写人物;有些着重写时间;有些小说甚至也没人物,也没时间,就是写一种气氛,那当然也可以,我过去也十堰过。但是我觉得,大量的小说还是以人物喂猪,其他部分如景物描写等等,都还是从人物中派生出来的。现在谈我的第二点理解。。。我认为第二册鞥意思是指作者和人物的关系问题。作者对人物是站在居高临下的态度,还是和人物站在平等地位的态度?我觉得应该和人物平等。当然,讽刺小说除外,那一般是居高临下的。因为那种作品的人物是讽刺的对象,不能和他站在平等的地位。但对正面人物是要有感情的。沈先生说他对农民,士兵,手工业者怀着“不可言说的温爱。”我很欣赏温爱这两个字。他没有用“热爱”而用“温爱”表明与人物稍微有点距离。即使写坏人,写批判的人物,也要和他站在比较平等的地位,写坏人也要写的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还可以有一点“同情”。这样,这个坏人才是一个活人,才是深刻的人物。作家在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要和人物融为一体。我说大部分时间,不是全过程,有时要离开一些,但大部分时间要和人物贴的很紧。人物的爱了就是你的爱了。不管叙述也好,描写也好,每句话都要从你的肺腑中流出,也就是从人物的肺腑中流出。这样紧紧地贴着人物,你才会写的真切,而且才可能在写作中出现神来之笔。第三,沈先生所谓“贴到人物写”我的理解,就是写其他部分都要附丽于人物。比如说写风景也不能于人物无关。风景就是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也是人物对于周围环境的感觉。风景是人物眼中的风景。大部分时间要用人物的眼睛去看风景,用人物的耳朵去停声音,用人物的感觉去感觉周围的事件。你写秋天,写一个农民,只能是农民感觉的秋天。如果贴着人物写景物,那么不直接写人物也是写人物。我认为“气氛即人物”,讲明白一点,即是全篇每一个地方都应浸透人物的色彩。叙述语言应该尽量于人物靠近,不能完全是你自己的语言。对话最好平淡,简单,就是普通人说的日常化,不要在对话里赋予很多诗意,很多这里“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另外谈谈语言的问题。我的老师沈从文告诉我,语言只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准确。一句话要赵一个最好的说法,用朴素的语言表达。 结构。大体上是两种结构,一种是比较严谨的结构,一种是比较松散的结构。我倾向于松散,主张按照生活的本身形式来结构作品。。。我欣赏中国的一个说法,叫做文气,我觉得这是必结构更精微,更内在的概念。什么叫文气?我的解释是内在的结构。“桐城派”提出,所谓的文气就是文章应该怎么起,怎么落,怎么断,怎么怜,怎么顿这样的一些东西,讲究这些东西,文章内在的节奏感就很强。。。我觉得如果掌握了文气,比讲结构更容易形成风格

“揉面”----谈语言

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口语最大的不同是精炼。 其次还有字的颜色,形象,声音

小说的语言是视觉语言,不是说他没有声音。前文已经说过,人的感觉是相同的。声音美是语言美的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对文字训练有素的人,是会从字上看出他的声音的。中国语言因为有调,即四声,所以特别富有音乐性。讴歌搞文字的人,不能不讲一点声音之道。“前有浮声,则后有切想”,沈约把语言声音的规律概括的很扼要。简单的说,就是平仄声要交错使用。一句话都是平声或者都是仄声,一顺边,是很难听的。写小说不比写诗词,不能有那样严的格律, 但不能不追求语言的声音美, 要训练自己的耳朵。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语言是本质的东西

“他的文字不仅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种目的”闻一多:《庄子》

语言不只是技巧,不只是形式。小说的语言不是纯粹的外部的东西。语言和内容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剥离的。 语言决定于作家的气质

“文气论”是中国文论的一个渊源流长的重要的范畴

韩愈提出“气盛言宜”作家思想充实,情绪饱满。他第一次提出作者的心理状态与表达的语言的关系

桐城派把文气论说的很具体。他们所谓的文气,实际上是语言内在的节奏,语言的流动感。“文气”是一个精微的概念,但不是不可琢磨。刘大櫆认为文之能事分为三个步骤:一神气,“文之最精处也”;二音节,“文之稍粗处”;三字句,“文之最粗处”。桐城派很注重字句。论文章,重字句,似乎有些卑之无甚高论,但桐城派老老实实的承认这是文章的根本。刘大櫆说:“近人论文不知有所谓音节者,至语以字句,则必笑以为末事。此论似高实谬。作文若字句安顿不妙,岂复有文字乎?”他们所说的字句,说的是字句的声音,不是他的意义。刘大櫆认为:“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直。”“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如何以字句准音节?他说得非常具体。“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声”

谈汪曾祺《受戒》

汪曾祺谈吃散文

谈广告语创作

简析汪曾祺创作的语言特色

汪曾祺

汪曾祺

汪曾祺

汪曾祺

谈咏物诗的创作

主题儿歌创作谈

汪曾祺谈创作
《汪曾祺谈创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