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理念

发布时间:2020-03-02 12:19: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理念

构建便利、快捷、高效的乡镇便民服务通道 ——樟树市刘公庙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的调查与思考

杨林峰刘峰杨艳平

刘公庙镇地处江西省樟树市西北部,区域面积84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67个村小组,全镇人口18910人,其中农业人口17010人。近年来,该镇以便民办事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积极探索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路径,努力构建便利、快捷、高效的乡镇便民服务通道,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主要做法

该镇通过“123”工作法,转变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的新机制。

“1”,即完善一个平台,打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验田”。一是强化硬件建设,完善为民服务设施。在硬件上做到“十有”,即:有固定的办公用房、有明显的中心标牌、有群众熟知的热线电话、有办公电脑和必要的办公设施、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有办公经费、有群众办事座椅、有明显的窗口指示牌和事项办理公示牌、有窗口办事指南、有公示栏。二是合理设置岗位,落实“一站式”便民措施。按照方便群众办事的原则,把各站所中工作相似、业务相近的职能部门合并归类,把便民服务中心精简为信访接待、综治与法律咨询、农业科技、土地服务、

1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残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8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受理、窗口运作、统一收费、限时办结。三是精心选调人员,建强为民服务队伍。对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人员,该镇严格把关,择优调配,挑选了一批作风正派、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干部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对工作人员就《行政许可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等进行岗前培训。实行挂牌服务,动态考核,优胜劣汰,同时发现人才,培养后备干部。四是完善各项制度,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值班制度,每周由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带班,每个窗口保证两名工作人员按AB岗轮流值班;建立便民服务考核机制,把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干部评先选优、确定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建立服务监督机制,公开设置意见箱和监督电话,设立岗位监督栏、岗位监督牌、意见簿等,对工作人员实行编号挂牌上岗,定期不定期对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2”,即畅通两条渠道,架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一是在畅通便民服务渠道上突出“三个做到”,即:只要符合办证条件,立即可以办理完毕,做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农民群众关心的粮食生产政策、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流通、新品种推广、政策法规等问题,在便民服务中心有专业人员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释;专门设立一个信访接待室和诉求室,每天安排一名镇领导坐班,负责处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服务中心,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民意畅通。二是在畅通监督管理渠道上突出“两个发挥”,即:加强对考勤、值日、项目运作、管理考核、评先创优等日常工作

2方面的监督管理,并将便民服务工作纳入民主测评和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便民服务中心自身的内部监督管理作用;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并定期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和建议,以群众是否满意来检验工作成效,切实解决以往办事不公开等问题,发挥群众对便民服务中心的外部监督作用。 “3”,即寻求三个结合,开拓创建乡镇“三民”好班子的“示范地”。一是与规范基层干部行政行为相结合。充分利用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这个平台,严格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约束力”,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自觉遵守承诺制、责任制、定期约谈制、内部快速协调制等四项制度和值班日记、公开办事、优质服务、督查考核、廉政建设等五项管理制度,促进他们始终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质量。二是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克服以往办事推诿、拖拉、效率低的现象,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出击,积极转变职能,在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亲民“一线连通”,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便民“一张卡片”,把工作人员的分管业务内容和联系电话制作成“便民服务卡”,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把服务送到家中;爱民“一支队伍”,成立专门服务队伍,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扶贫解困等各种服务;利民“一份记录”,进村入户,掌握民情,针对群众实际情况,提供就业岗位、致富信息等服务。三是与转变干部作风相结合。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群众监督制度,切实约束干部行为,转变干部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高素质服务中心干部队伍。

二、主要成效

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坚持“便民、公开、依法、高效、无偿”的原则,为群众办理证照、核报补贴、资源交易等各项服务3600余件,受理政策咨询260余人次,调处林业、民事纠纷52起,共受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69例,印发各种宣传资料500余份,调解民事纠纷32起,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事故6例,避免了群众越级上访8起,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630余件,做到了服务效果“零投诉”。

一是方便了群众办事。便民服务卡将驻点干部及村(居)干部的姓名、职务、职责、联系号码等信息公开方便了群众,并通过一站式服务,使群众办事省时又省力。

二是优化了发展环境。规范的办事程序,优质的服务承诺,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促进了工作协调,有效解决了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力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成效。

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服务承诺、限期办结等制度,做到“急事先办、难事尽办、特事特办”,有效化解了群众因该办的事情没办或未及时办理而产生的积怨,避免了“小事久拖积大患”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维护了稳定。

四是规范了干部行为。便民服务中心,将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岗位职责公布于众,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通过实施阳光运作,避免了暗箱违规操作,不仅增强了镇干部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意识,还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从源头上推进了治腐工作。

五是密切了干群关系。对群众前来办事和反映问题做到“一

4张笑脸、一杯热水、一颗热心、一句问候”,通过干部“零距离”服务,加强了干群之间的感情沟通,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发生,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关系。

三、几点启示

通过几年的努力,该镇便民服务中心在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之一: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的出发点是做好宣传工作。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注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重点向群众宣传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改变群众认为中心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看法。

启示之二: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的着力点在加强中心队伍建设。乡(镇、街道)工作人员一般都有包村任务,乡(镇、街道)中心工作又较多,中心工作人员经常进村或承担其它工作,造成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续。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宗旨意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才能充分发挥中心的服务作用。

启示之三: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的关键点在延伸基层服务触角。搞好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是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平台向村组的延伸,是农村基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为群众服务的窗口,整合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村民监事会、廉政监督员队伍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工作队伍等资源,重点监督村级公共权力的运行,接受群众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以最快的方式、最优质的服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启示之四: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的根本点在提供严格的制度保障。一套好的机制可以坏人无法犯错误,一套不好的机制同样可以使好人犯错误。运行好便民服务中心,必须配套以一套好的运行机制。该镇镇便民服务中心实施“四制度”及取得的成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借鉴。

作者系中共樟树市委办公室干部 邮编:331200 6

搭建服务平台

创新服务师生载体,搭建联系群众平台

创新服务理念 打造全新服务平台

创新服务理念

搭建维权平台服务职工群众

搭建服务平台 做好法律服务

搭建“五个平台” 提升服务能力

政府搭建平台全力跟踪服务

关爱留守妇女 搭建服务平台

搭建服务平台 整合行业优势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理念
《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理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