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名师工作室成果

发布时间:2020-03-02 07:54: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名师工作成果

2012年3月

名师工作成果

2010年元月,谷里镇“小学品德课研究”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两年来,工作室八位共同体成员围绕市级重点课题《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一起研究着,探索着,也一起幸福地成长着。现将两年来工作室共同体成员的经历、思考与收获反思总结如下:

一、一起研究着: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研究颇有收获 本工作室的研究课题是《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从工作室成立起,该课题就确立了五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分别由工作室两位成员担当研究任务。每位成员分别制订了子课题研究计划,工作室为每位老师下发了工作室研究手册。该研究手册是独一无二的:每位工作室成员的手册内容不尽相同,随研究课题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两年来,工作室每位成员均认认真真地记录了一本手册,留下了听课笔记、研讨发言、学习心得、研究思考,也让本工作的课题研究实质性地推进了一大步。

1.关于文献研究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是一个本土化的研究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照。因此,在确立该课题时,我们已经寻找了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研究,比如《品德课程标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有效教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等。也参照了其他兄弟学校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经验文章,但总体而言不多。于是,我们拓展思路,在搜寻关于品德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整合、资源有效性等主题的专著或文章方面继续努力。虽然仍然不多,但多少都有借鉴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将这些“他山之石”及时上传至课题专题网站,供所有成员学习。特别重视的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一书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章节的学习与研讨。该章节内容围绕课程标准的价值、与教学大纲的区别、课程资源在哪里、谁来开发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透彻的阐述。工作室成员围绕该章节内容各抒己见,初步厘清了对课程资源、课程资源需要整合、整合也有有效性问题等内容的理解。

2.关于品德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

经过两年的研究,课题组对该子课题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调整之中。由于思考的维度不同,于是便会出现不同的分类。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在每次研究课现场找寻“资源”,然后把它进行“有意归类”,再把相应的资源所归类型进行“编排”。在编排中便发现,有些资源的类别是交叉的,于是再作调整。直到今年最后一次集中进行课题研究讨

论、市教研室王俊老师和我们共同探讨时,才基本确定了本工作室研究的课程资源的分类维度为:文本、音像、环境、人物。用这样的维度去观照已经进行了的研究课中表现出来的课程资源的利用相对而言重合较少。大家有一种欣喜若狂的感觉。我们基本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分类可以因标准、视角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强调:不只是按部就班地沿用课题所定的资源分类方法,而是更多地重在“最佳组合”的选择上。因此,采取在实践中逐步重组资源的解决思路是必需的。

3.关于品德课程资源整合内容研究

该子课题根据资源的分类再具体化地进行了内容研究。比如,就文本而言,主要关注“教材的空白点”,就音像而言,主要关注“课前、课中、课后”的整合问题,就环境而言,主要关注物化资源的利用与整合,就人物而言,主要关注教师、学生、家长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同样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即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以这些内容的捕捉与有效整合为重点展开研究。

4.关于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关于品德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通过大家在研究课堂上的观察与整理,最初我们的研究发现了以下几种基本策略:1.品德课学习与班级生活整合策略。如《我们的班级》一课,上课老师就紧紧围绕同学们四年的班级生活,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感动。2.品德课内容与学校的争章活动整合策略。如《我最爱看的书》一课,评价被延伸至课外,与学校的“阅读银杏娃”评比活动相结合。通过结合,可以更有效推进学校的争章活动,可以与品德学习相互促进,在活动中主动体验,获得认知与情感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积极内化。3.品德课教学与身边的社会资源整合策略。如贺老师在《一起来寻根》的教学中,能将金坛三星堆文化遗址巧妙利用,替代教材中的相应内容,让学生在离自己更接近的社会生活中感受生活。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步概括出了以下几大策略:1.调用法,包括直接调用和间接引用法;2.叠加法;3.迁移法; 4.转换法,包括(1)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化,(2)从单一到多维的转化,(3)从遥远到贴近的转化。品德课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不过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整合的策略也非常重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整合,能让资源的运用达到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情感的目的。给学生更多灵活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更有生活气息。

5.关于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评价研究

这一子课题是所有研究子课题的重点。围绕这一子课题,本课题组做出了如下探索:

(1)编制“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表”。该评价表是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特点而制订的,包括:教学目标,资源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整合、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

(2)“量身定编”了课题研究手册,特别是听课记录表做了较有原创性的创新:将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重点突出,并加强“有效性评析”的评价。每个成员的手册均不尽相同。在每次听课时,成员根据自身研究的子课题重点进行观察,及时记录课堂中资源的利用、整合并对有效性做出评价。在随后的研讨中,每位成员都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课,不乏许多精彩的观点与可喜的发现。

比如,在这两年中,我们对如下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讨:1.品德学科情感是主要的,备课和上课时都要关注这节课的情感脉络。当内容和资源非常丰富时,教师要学会怎样去选择和把握一条主线。

2.教师备课时要跟编者对话,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安排这个内容,深入了解意图后再开始进行设计。3.为什么品德课堂会出现学生不能“入情”的状况?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要让课堂“动”起来。打动:上课内容要真正打动学生。学生的体验有两种:行动的,外在的表露;静静的,内心的触动。推动:课堂推进要有层次感,从浅表走向深入,螺旋式上升。联动:各种资源联动起来,发挥综合效应。4.教师的串联词虽事先有准备,但课堂上教师的演绎应该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5.听课时要结合课题研究来关注资源:(1)用到了哪些资源?将其捕捉、分类、提炼。(2)资源如何呈现的?老师给的、学生给的、动态生成的……(3)资源整合是否有效?6.听课时要关注老师对资源的作用:课前:寻找、筛选、挖掘,课中:捕捉、利用、放大,课后:归类、整合。7.三个不等于:资源不等于资料,资源是课堂中一切为生所用的东西;整合不等于加法,整合是取舍、突出重点、穿针引线;有效不等于热闹,有效是要让大多数孩子真正有所得。还要注意:激趣、激情、激智……

可以说,经过两年的研究,我们对本课题的深入推进有了更足够的信心。如果说这两年大家是在摸索中前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大家将带着更加明确的研究重点收集典型的案例,提升更加鲜明的观点,做出正确的评判,形成课题研究的各类成果。

二、一起探索着:多元学习,发展提升,工作室风格初显 如果说课题研究是我们工作室的核心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实践与主题沙龙学习研讨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载体。两年来,工作室所有成员都积极实践,基本形成了工作室的研究风格,即:勤于学习,

勇于实践,乐于研究,善于总结。两年来的每一次的工作室活动都是工作室成员的一次历练与提高。

1.以课堂为主阵地,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两年来,工作室共活动二十一次,听了四十几节研究课。工作室成员所上课除了在本校进行研磨外,还与工作室领衔人切磋研讨,均取得了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除了分享工作室成员的智慧外,我们还特别邀请所到学校的其他同行奉献精彩的教学研究课,使工作室每一次活动都有其他旁听老师共同参与。有的学校的非工作室成员所上的研究课为本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和鲜活的研讨素材。在每次围绕课题展开的教学研讨沙龙中,所有工作室成员均从青涩逐步走向了成熟,“头脑风暴”式的评课研讨越来越显示出品德课程研究的智慧与深度。工作室成员也纷纷表示:是工作室这样快节奏的活动锻炼了她们,让她们现在越来越想说,敢说,能说。在研究课公开教学的磨砺中,我们看到了工作室成员鲜明的教学风格。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对课程资源预设和教学设计的精心、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对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都让本工作室课题研究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

2.以学习为抓手,青年教师增厚积淀

除了课堂教学实践外,工作室注重成员的理论学习提升。两年来,工作室每次活动雷打不动的是要进行专著导读或好书推荐。第一年我们的学习是共读一本专著为主,第二年则以各自推荐好书阅读为主。我们花一年的时间共读了《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一书,逐章节的导读与学习时间的保证,让专业类书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深度。工作室所有成员均认真导读了一章。导读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每位导读者却做了大量的精心准备。除了自己认真研读做好读书笔记外,许多工作室成员还能认真制作导读PPT,并能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剖析,让一些教学原则、方法、策略等落得更实,让听讲者思路更清唽。这样一种导读是有效的。既培养了工作室成员坚持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概括与表达能力,更能让听讲者抓住重点、要点、难点。在随后的沙龙交流中,大家围绕某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效果颇佳。同时这样一本专业书籍也让许多工作室成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找到了一些理论支撑,写出了较有质量的学术论文,在省市级报刊杂志或评比活动中屡获佳绩。

当然,我们还组织了国防园体验活动,参与了市级品德研讨活动、评优课活动等。有效的活动让工作室成员打开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三、一起成长着:搭建平台,总结反思,骨干教师频现

两年的时间并不太长,名师工作室共同体研究的这两年特别充实。工作室领衔人深知担当“领衔”责任之重,从不敢懈怠。一方面精心组织每次活动,另一方面也不断加强学习,唯恐不学就落后。两年中,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品德专著3本,始终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让自己的日常教学都处在研究之中。每一次的工作室“头脑风暴”沙龙研讨,总希望能够提炼出一些观点与大家共勉。正是这样一种不断追求的思想及工作室提供的浓厚研讨氛围、观察思考现场促使自己有了新的进步。

两年过去了。假如只能用一个词概括我及我们工作室所有成员的状态的话,那就是“幸福”!

幸福于:有一群志同道合者。两年来,八位优秀的青年教师共同经营着“品德研究之家”。他们对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一腔热情、深层思考、大胆实践深深感染着我。名师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天起,所有工作室成员就达成了共同的愿望:以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如何有效整合研究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生长与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为他人提供更多可供借鉴与参考的成功教学案例为己任,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品德课程研究范式为价值追求,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并提升职业素养,共同在“工作室团队”中进步成长。两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着、学习着、交流着、分享着、成长着。有研究课的成功带来的欣喜;有论文发表的愉悦;有评优课获省级一等奖的快乐;当然更有彼此一起共同“头脑风暴式”无拘无束表达的酣畅淋漓。能和他们共同健康成长,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幸福于:研究成果屡有收获。《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是市级重点立项课题。虽然也有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诸多成功的案例与经验可以借鉴,但毕竟在新课程视野里,“课程资源整合研究”所见还不多。我们选择这个“小”切入口,为的是探究品德这门“大”课程的实效性提升。。

品德课程的研究除了大量实践智慧外,也需要理论学习与提升。 有一群志同道合者,有一段研究探索的历程,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还能有一点小小的成功感,这就是谷里镇“小学品德课研究”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的共同心愿。中期成果展示是一个小小的驿站。我们稍作停留后又将蓄势踏上新的征程。研究着,探索着,成长着,幸福着,我们将一路前行!

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

名师工作室发言稿

名师工作室学期工作总结

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

名师工作室学期工作总结

名师工作室成果
《名师工作室成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