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教师写作成为习惯

发布时间:2020-03-03 16:15: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聊聊教师写作

首先我需要申明,我不是所谓的专家,只是沿河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小教师。来这里也不是讲座,而只是与各位聊聊自己一些近几年来写作的心得,希望能给各位有点滴启发。其次我还要感谢森达小学的全体教师,感谢森达小学的缪校长,能给我一个机会,能给我一个平台来谈谈。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正式坐在台上,心里有点紧张,如果说得好,各位给我一点掌声;如果说得不好,各位也给我一点掌声,好鼓励鼓励我。这次我与各位分享的主题是《聊聊教师写作》。

首先,想与各位谈谈我的故事。(投影)

说实话,我自己着实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人长得不帅,属于出来吓人的哪一类;水平也不高,原始学历中师,而真实水平怎样,不说其他,最近县局招文秘,不过;教师发展中心招文秘,也不过,可想而知我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当然,这里不是揭短,而是与各位能够坦诚一点,真诚一点做个交流,希望能给各位有个借鉴。

而要谈写作,说实话,我自己知道自己的底,除了不怎样,还是不怎样。初三读了两年,才上个中师。中考六门,我最差的是英语,其次是语文。谈写字,当时我的老师、现在沿中的孙校长就曾这样形容过,一堆大嚷草,用小叉子叉不出几个字来,当然我现在字也不怎样,记得上学期你们学校有人到我校去检查,说备课从上到下一个字不认识。其实这说得就是我。谈作文,在我的记忆中,反正没有得过高分,最多也只是能把事情说清楚,句子写通顺而已。可以说在座的水平都比我高,着实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而中师三年,一个字:混。毕业了,除了一张文凭,基本上什么也没有学到。

那么,如果说我还有一点点优势,那就是一个对于写作的爱好,一颗不甘于现状的心。记得01年、02年左右我写过几篇,也曾投了几次,但遗憾的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来那时没有网络,全靠用信寄送,寄着寄着,也就没有激情了;二来当时投稿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只有《江苏教育》与《江苏教育研究》几本杂志,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想不到东方不亮西方亮,自己稿子发不了,学生倒发得不少,有将近十几篇学生习作相继在《盐城晚报》《家教周报》《初中生世界》等报刊上发表。当然,《盐城晚报》是发得最多的。后来,我有点得意忘形,给施东明编辑写了一封信,提议搞个小记者活动。结果我学生作文反而发表不了,因为我学生家长几乎不订《盐城晚报》。呵呵,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后来学校合并,我来到新沿河初中,开始编校报,编学生杂志,当然稿子不写了,因为没指望。所以平时也就喜欢看书,当然不是你们想想的那种教育专著,而是那些大块头的,一连几本的网络小说。后来就是到了教学点,我还是看书,还经常被一些老同志批评。一学期,我同事家里的网络书全看了。

其实读书(不过不是教育类,而是休闲类)是我的业余爱好,就和你们打麻将,斗地主一样。人平时总要找点事做,找不到一件爱好,那还不把人逼疯。

直到四年前,我来到中心小学,说句实话。生活也比较安定了,家里一般又不需要我操心,再加上网络小说我也看腻了,几乎一看到开头,就能想起结尾。如果说网络小说给我带来什么好处,那就是给了我一个海阔天空的想象。家里上了宽带,没事做,人会觉得很无聊的。平时不斗地主,不筑长城,只好干起老本行。就想写点什么。

那年10月份,我开始帮学生改稿投稿,一开始就连自己都不太满意。也许那时我的水平也只有小学生水平,真的,也只能做到语句通顺而已,有的标点符号自己也不能完全掌握。没有杂志邮箱,好在有百度,一搜全有。才开始和你们一样,群发邮件,不过大多也是石沉大海。

一个月毫无收获,后来是《农村孩子报》赵雪妹给我回了信息,不过那篇稿子直到去年3月才发了。紧接着,编辑的回复也稍微多点。在这当中,我也逐渐得到了一些编辑的qq号,学生作文经过努力,到现在也有几十篇发表。其中,不包括我帮助别人组稿的。

人总是有一点野心的。也许仅仅是发表学生作文已经满足不了我。自己的文字能变成铅字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所以我开始上百度,搜征稿信息,上凤凰语文论坛,上成长论坛„„,在那里也留下了一些足迹。在这当中,遇到了我写稿路上最为重要的朋友,也可以说是小贵人吧,那就是安徽芜湖的庄华涛老师。是他在寒假期间主动联系我,说我很活跃,并加我为好友,还有意识地引导我加入一些群。在写稿上可以说,他是一个“疯子”,有时候一天写三稿。而且每篇质量都比较高。

庄子和我非常友好,现在几乎只要有他身影的地方,就必定有我;有我出现的地方,他也会不久出现。包括各大论坛,各大教育类qq群。

在这期间,我还认识了一大批网络好友。如中国教师报群主王雪晴老师,我们叫他王局;张学勇校长,我们叫他张部长;还有光头吕建斌,熊掌熊振鸿„„我在和他们交流当中,也找到了成长的动力。当然,还有很多的编辑,也给我了鼓励和支持,下面我会重点提到。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也稍有点收获。论文随笔发表也有将近百篇(投影),自己开的新浪博客目前点击率超过了25万,平均一天300人次,关注人次已经超过1000(投影),同时还混上了中国教师报香山论坛版主、班主任之友版主、树人网论坛版主,等等(投影),QQ好友达到1800,已经满了,教育类QQ群自己也加了200多个,担任管理员的就有70几个(投影)。中国教师报、拼音报、江苏科技报都曾对我宣传报道过(投影)。虽然不是什么特级名师,但在网络圈子也算有名气。,也算小有名气。我的经历,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我就这样,没别的》发在《当代教育家》上(投影)。

其次,谈谈教师为什么要写作(投影) 1.想成为一个名教师(投影)。

我曾在《今日教育》上发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名师梦》(投影),当中就提到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算个好教师。同样我也不例外。但是现在这个社会,相当名师的代价却非常难。在网络圈子里,曾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很多名师并不是他本身怎样,而是他所在的学校是名校而已。而我所在的沿河小学,可以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不是名校,所以想成为名师几乎是一个空想。

谈上课,对于农村教师来说,最多到县级到顶了,而且一学期也派不到一两次,即便排到学校里,还有那么多人去抢,去找关系,因而对于想成名的教师来说,成本太大。再说对于我来说,这更难,一来没有好的台风,二来自身上课条件太差,去了不是成名,而是摆丑。诚然去找荣誉也可以成名,比如上个特级,一举成名天下扬,但那对于我们斗升小民来说,永远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求。记得我认识一个朋友徐州沛县的,名字就不说了,不过他每年都发很多文章,而且还相当有点名字,今年特级没有报上,原因是没有荣誉,后来他在群

里说,要想上特级,就必须要胆大脸厚不怕丑。而我自认为不怎样,算不上大文人,但至少也是靠嘴吃饭,算个小笔杆子的,安能折腰事权贵,叫我不得开心颜。所以丢不下面子,工作到现在优才有一个,县里荣誉也只有一个,就是才公布的哪个教学能手。所以这条路对于我来说,行不通,即便行得通也非常难熬。

而写作就不一样,一个人偷偷地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去找人,不花本钱,直接在电脑敲打而已,现在又不要寄信,直接通过邮箱,快捷方便。如果非要说花什么,那只有时间,而教师有的是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而已。即便写得不好,也不要紧,反正又没有人知道,除非你大喊,我今天又写了一篇。投给编辑,不要,也不要紧,反正编辑不认识你,即便在肚里腹议几句,也不要紧,反正隔着远呢,自己听不进。所以说想成名,靠写作,可以说是无本万利的事情。管建刚就是通过写,一步步从农村小学教师成长为一名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况且成为名师的第一要素是会写,而不是会上课,薛法根、祝禧、高子阳、吴益民,包括建湖走出去的吴勇,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文章。这也不能理解,毕竟真正的名家需要靠写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所以只有课,不会写肯定走不长,即便评上特级教师也是如此。记得管建刚在评上特级的时候,孙双金曾对他说,你们这一批特级有400个,4年后能有4个依旧活跃的就很不错了。而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写。

2.解决职称的需要。(投影)成为名师是一个理想,但作为教师既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职称,无论多么重视,总不为过,毕竟这是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所谓的上课,荣誉,等等,到头来都是为了职称。谈谈职称,其中一个关键,一个重要关卡,也就是论文。很多人就“死”在上面。有人说,这有什么难的,我花钱买几篇就行了,但世事难料,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比如才开始发报纸有用,结果前几年突然宣布,报纸无效,很多教师就因此而丧失机会;再比如,这两年不但要求杂志的,还要求上知网的,又是一道关卡,说不定将来什么时候,盐城市教科院就会宣布哪一些杂志无效。比如连云港、扬州就曾宣布60几家杂志无效。也有人说,到时候去找人吧。这我不否认,但我有个真诚的建议,那就是平时多做一点,到时候就会淡定一点,而不手忙脚乱。真的,即便你找了人,但最多只能把假的变成真的,但无论如何,你发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上的文章,他们不可能给你一个C,至少是一个A ,也就是他们不可能把真的变成假的。所以我真诚地给各位提一个建议,那就是多备无患,平时写写,偶尔发发,到时候上职称什么都有了,况且现在评比专业荣誉什么的,前提都需要论文。

当然,也有很多原因,比如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等等。这就有点虚了,也就不一一啰嗦。

第三,教师写作究竟写什么(投影)。

1.不写论文写故事(投影)。谈写作,很多老师就认为是那种大块头的,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前面有摘要、关键词,后面有参考文献的,其实全不是这么回事。写作就是写作,信手拈来,率性而写。再说那一种专业性文章又不适合我们这些一线的,肚里没有多少墨水的小教师。真的, 我也曾写过几篇这一类文章,大多耗时一周以上,而感受就是一个字,苦呀,累呀。如果纯粹是为了职称,写这种文章大可不必;如果为了所谓的教师专业成长,那更有点本末倒置。真的。

我曾与盐城教科院马院长交流,他说只要上职称,当然不是正高级的,论文、随笔、读后感、故事,等等,只要超过一千字的都算;而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来说,最好的还是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把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把与学生的故事写下

来,不需要多高的文采,只要求语句通顺就行,这对于教师来说,小菜一碟。学生打架了,你是怎么处理的?班级里班干是怎么选的?再具体一点,就是某一节课我是怎么构思的,又是怎么上的?怎么反思的?等等,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都是我们随笔的来源。记得我发在《德育报》的一篇文章《都是杂志惹的祸》(投影)写的就是找杂志给学生看,以及与劳动的故事。还有我发在《教师博览》上的一篇《思索,痛苦地转身》(投影)写得也是我践行班级“契约文化”的经历。这当中既有因为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导致学生辍学,也有学生集体离校出走的事情,真实的,我不忌讳。人很多时候就需要勇于解剖自己,这样才一次又一次地触及自己的灵魂深处。再比如我发在《未来教育家》上的一篇文章《替学生打架》(投影)写的是我才工作时,初三学生打初一学生,自己气愤不过,自己上去到手的真实故事,为此最后还与当时的树校长狠狠吵了一架。而现在回想起来,更多的是幼稚与单纯。但正因为这样,才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所以我建议教师在工作之余能给自己留下点记忆,最好还是拿起笔写写。

2.不写旧闻写新闻(投影)。很多老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写起文章来也是这样,要写论文了,就埋头苦写。没头没脑地查阅资料,辛辛苦苦折腾了几天几夜,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自认为自己的文章肯定天下第一,要摘要有摘要,要参考文献有参考文献,就是投出去,这家杂志不用,那家杂志也没用。为何,不是你的文章写得不好,而是写得不合时宜。比如现在都翻转课堂,微课了,而你还抱着幻灯片在重复,况且杂志的理念更新更快,毕竟全国教育类杂志几百种,每年要出多少文章。因而教师写作最为根本的就是不写旧闻写新闻,围绕时事来写,围绕最新的热点来写,这样一来容易吸引眼球,二来容易发表。毕竟教育类文章竞争太残酷,一来有大量的的人情稿子,二来还有许多编辑私下交易的稿子,因而一般情况下,留给自由投稿的版面不多,再加上我们这些没有名气的草根,因而如果写得陈旧,想发表似乎是一句空话。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也是写新的受益者,比如去年国家探讨师德,我就写了一篇《师德不是一张皮》发在《师德建设》(投影)上内容也就是谈谈现状,关于师德红线,以及师德具体怎样衡量等等。再比如我发在《中国教育报》《未来导报》的一些时评,诸如《冷水泡饭,习惯还是冷漠》《阳光打分,折折射公民教育理念》等等诸如此类的文章,都是写的新闻。诚然有人认为,写时评当然要新闻,旧闻还叫时评吗?这话也对,不过我发表的其他文章,比如发在《新教育时代》上的《给培训正名》(投影),发在《小学教学设计》上的《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环节》(投影),发在《教学与管理》后来被人大转载的《校长任期制的思考》(投影),还有发在《盐城教师之友》的关于《关于减负十条的浅思考》(投影)等等,某种意义上讲,都是紧跟社会最新舆论,都是社会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因而我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写作也需要根据社会热点来写。这样相对容易出成果一些,虽然这话有点功利,但是却很实在。

3.围绕编辑征稿写。(投影)说实话,全国几百种教育类杂志,加上那些学生杂志的教师版,加起来估计有上千种,那么多的杂志,谁能去一一翻看呀,一来没有时间,二来更没有经济实力。我们这里看得最多的还是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等,但某种程度上讲,这一类杂志要求太高,而且还有一个坏毛病,很多时候,它情愿用外省的,而不用本省的,再加上江苏是教育科研大省,写手太多,所以竞争太残酷。如果不信,无论那一本正规发行的杂志,翻翻,肯定有江苏的,而且名气越大,江苏的作者越多。所以我建议各位老师一开始写还是往外省投。然而编辑最忌讳的是什么,是冒失鬼,是不看杂志,非要往这边投稿的生手。所

以我的建议就是一开始写稿,最好根据编辑征稿写,这很重要,毕竟编辑征稿中要求很明确,而且还容易中。另外就是要注意,编辑要求怎么写,就怎么写,编辑说,字数1千字,你就就990,而不能写1050,真的,这一点需要牢记,编辑没有没有帮你改稿的义务,如果他要求1500,你洋洋洒洒写了2000,对不起,编辑很多时候,情愿不用,再选一篇,而不会花脑细胞去改稿。除非你与编辑很熟,而且是铁杆。否则免谈。这是常识,更是要点。我至今发表的稿子中,可以这样说有至少一半是通过征稿发稿的,比如我第一篇发在《中国教师报》上的《新学期许下新年的愿望》(投影),第一次在省里杂志《江苏教育研究》发的《从人出发》(投影),以及最近发在《河南教育》上的《打的脱变》(投影)都是根据征稿来写的,可以这样毫不客气地说,对于新手来说,根据征稿来写是最好的,也是最适合的一种方法。至于征稿哪里有,不要着急,这个免费服务,我的博客(投影)号称新浪教师征稿第一博客。有很多人关注,更有很多人收藏,同样也真诚地希望给你们做好服务。

第四,教师写作究竟怎样写(投影)

1.写稿需要坚持。(投影)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坚持,齐白石六十岁才被徐悲鸿发现,如果他没有坚持,说不定早就废了。齐白石直到九十几岁还在画画,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写稿也这样,你不是名家,不可能一写就上;你稿子太优秀了,编辑对你又比较陌生,人家还以为你是抄袭的呢。写稿需要的是坚持,是把它当做平时生活中的吃饭穿衣一样,持之以恒。显然,这需要兴趣,就像斗地主,来麻将一样,有了兴趣,就是来一天一夜也不觉累。写稿需要我们培养其兴趣,更需要的是毅力。坚持下去,把这个写稿变成吃饭穿衣一样,当做习惯,那您就成功了,您不想成为名家都难,因为名家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庄子写稿也才三四年,但他每年发表超过200篇,这是通过知网搜索到的他的文章(投影)。我们都很惊讶,但我们只羡慕他成功的光环,却忽略了他背后的艰辛。据我了解,庄子每天一篇,有时一天三篇,短短几年里,累计写的稿子达到1000篇。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至少我做不到,所以也发表的得没有他多。

成功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坚持。管建刚发表在《班主任之友》的一篇文章上说到,任何一个教师,只要平时多做10%,三年后必定成为名师。10%,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何谓伟大,他就在于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坚持下去,长期坚持下去。这就是伟大。三年一过,你不想成名也难,除非你写了不投。

特级教师于永正40岁没有发表一篇文章,退稿信到有一大堆,40岁之后才开始逐步发表,试想如果他放弃,就没有我现在所熟知的大师于永正了。

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编辑梁恕俭老师(投影)更是值得我们学习。里面大多是高材生。据我所熟悉的几个编辑,马主任和小布好像来自北大,郭主任是天津大学毕业的„„在这个几乎全是高材生的报社里,我们梁师原始学历只有中师。他凭什么进中国教师报?凭什么在那里占有一席之地?还不是凭他对写作的一腔热血和持之以恒。当时教师报采编部主任李炳亭看了他的博客,直接叫他来上班,连试用期都没有。我们可以想想梁师的博客有多大的魅力,竟然让一个堂堂中国教师报打破常规录用。

梁师属牛,山东人,标准的山东大汉,也有着山东大汉那一种豪爽和义气。他和我们在交流时,也曾说他语文基础不太好,但他有一种牛气和韧性,坚持写博,每天一搏,而且都超过千字以上,几年来从不懈怠。他的一句名言“我不在床上,就在地上,坚持写博”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这就是毅力。(投影)

他与我们交流是说,他每天都写博,无论多晚,就是夜里一点整,也要上网写个千把字,他还说事情不能拖,有了第一次懈怠,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真的,他的话虽然那么质朴,但却发人深省。人需要的是毅力,是坚持。无论多么普通的人,只要坚持下去,总有收获,教师写稿就这样,像卖油翁一样,手熟而已。

还有一位,你们都知道,群里的扒皮,(投影)虽然我和他观点不同,以前是的每天一个故事,每天写一个日出日落文章,而退休后,却每天都在群里发布,虽然有点烦,但这种坚持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写稿就是生活,它需要我们把它当做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一样坚持下去,坚持下去,乃至成为习惯。我希望这能对我们教师有一点启发。

2.写稿需要找准方向。(投影)记得我们小学课文有一篇文章,叫做《徐悲鸿励志学画》,说的是坚持励志的故事。但很多时候,并不是只有励志,或者坚持就行的。比如你让徐悲鸿去学钢琴,或者去踢足球,呵呵,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课文中第一段话已经给我们暗示了,那就是徐悲鸿本身就是个优秀画师,拜的老师又是法国大师。这才是他成功的先决条件。

其实很多时候就这样,成名成家,包括写作就这样,并不是有了豪情与热血就能做成事情的。兔儿善跑,你不能让他去学游泳,就是这个道理。决定水桶装水多少的是最短的一块木板,而决定人生能够走多远的,往往却是这个人的最长的一点。同样写作也是如此。有人逻辑思维强,可以写论文;有人富有诗人品质,可以写随笔,有人故事强,可以写教育叙事。比如深圳的钟杰,擅长写教育叙事,写出了名,再比如山东的王维审,是庄华涛的师傅,写随笔出了名,就专门写随笔,一年发表几百篇1样。再比如我只能写写随笔论文,童话什么的,你让我写散文,肯定赶不上颜才女。所以我建议各位老师要先找准方向,要检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写,不求面面俱到,不求全面开花,只求一点突破,只求一支独放,等你这个写着,写着,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那么你其他稍次的文章,什么论文呀随笔呀,都有人要,都有人发,这就是名人效应。这个你们都懂的。

3.写稿需要有始有终。(投影)很多时候,我们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很多人就搁置,或者放弃了。其实,如果想在教师写作这一条路走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下去,再写下去。真的,其实很多文章都是挤牙膏挤出来的,或者改出来的。我也不例外,我如果写着,卡了,一般都会坚持下去。这是其一。其二,无论写多少字,一般都坚持有始有终,也就是有开头,有结尾,还有一个标题,甚至我一写完就投,无论稿子好与坏。当然除了一写就投这个毛病不太好,不过坚持写完整,坚持给每篇起个好名字,这我到希望你们能够坚持下去。

第五,具体怎样投稿。(投影) 虽不怎样,投稿也有几个规矩:

1.一稿一投(投影)。这里的一稿一投,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对于新手来说,不要群发。很多新手都喜欢省事,也想发表几率高一点,所以大多群发,一个稿子一次性发十几个杂志。而恰恰忘记了,你这边群发,编辑那边照样看到发给谁,发给了几个人,因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论你稿子多少,没有哪一个编辑会用。有的编辑甚至直接会拉黑。所以即便你要一稿多投,也要不怕麻烦,一个邮箱一个邮箱地发。第二层意思是,一般情况下,编辑审稿周期是两个月,乃至三个月,而且还有很多编辑用了也不告诉你,因而这一事件差至少半年,也就是你投给一家杂志后,如果没有消息,至少需要三个月以后再投给另一家杂志比较好,因为 6

现在编辑非常注意这一点,如果让他知道你一稿多投,你也差不多死定了,除非你是名家,像李镇西之流,一篇稿子能发十几家呢。但是我们草根不行。

2.附件与正文都要发。(投影)有很多人,投稿要么投个附件,或者正文发一下,就行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者都要发。一来有很多编辑有种习惯,也就是直接在正文里看,比如教师博览旺旺曾经说过,一篇文章他一般看三行,不行就直接过了。因而编辑没有耐心去下载,除非这一篇稿子他认为不错,也就是 过了初审。这是其一。当然,也有很多杂志社有杀毒软件,如果你直接发个附件,很多时候就会被杀毒软件给粉碎了,编辑自然什么也看不到。因而最好的办法也就是附件和正文一起发,这样比较好,也能够方便编辑排版。

3.项目要全(投影)。作者 ,地址,手机、邮箱、qq等都需要写完整,其实最好的办法也就是方便编辑联系,如果你少填了一样,很多编辑着急起来又找不到你,最终结果也就是这个稿子不用。因为作为作者,最好的办法也就是替编辑省事。当然,可以在文章结尾,也可以在文章标题下面。我一般都是在标题下面。(投影)当然,这个全,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在邮箱标题里也要填全,比如杂志栏目,或者征稿著名,还有题目,作者,字数等等,好让编辑一目了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给编辑留下好的影响。

4.投稿次数要适中。(投影)很多人对于发表很迫切,很多时候,一下子就给编辑发了十几篇,结果导致编辑很反感。心想我这边又不是垃圾堆,什么稿子都往这边送。然后你只给他一两篇,很多时候反而没有影响。毕竟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你稿子写得好,他还认为你是百度的呢。因而最为合适的方法也就是,适当给这个编辑投几篇,一般情况下一周一篇适合,一来让他有个了解的过程,原来这文章不是抄袭,的是他在自己写的;二来告诉编辑,我很勤奋,有值得培养的前途,三来我很尊重编辑,每次写了一稿都给你投了过来。这样时间长了,自然容易发表。

5.态度需要谦虚。(投影)无论你多牛,与编辑交流都需要谦虚一点,孙双金那么牛呢,语文教学通讯编辑到南京去,打个电话给他,他不是照样屁颠屁颠去迎接。同样,我们在邮箱里也要谦虚。记得管建刚有个投稿窍门,也就是每次投稿都在标题上注明,管建刚向您投稿,请您指点。我想编辑看到这样的话,只要会看看你的文章,不至于看都没看,直接删了。

6.投稿需要坚持不懈。(投影)写稿需要坚持不懈,同样投稿也需要坚持不懈。你只管投,反正是电邮,又不要钱,即使编辑不看,也不要紧,反正他和你不是面对面,你又不丢人,除非你每一次投稿,都大喊,我又投稿了,那没办法。投稿也需要坚持,也需要胆大脸厚。当然更重要的是,投不投是你自己的事情,但发不发是编辑的事情。我们只做我们所能决定的事情,而不关心自己所不能决定的事情,也就是只管投,不管发。不发拉倒,发了更好。记得管建刚曾给投稿,他都在主题上注明,管建刚第几次向您投稿。他还说,一次不中,就投十次;十次不中,就投百次。我想当编辑看到某某第100次向您投稿,请您指点。他肯定不好意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多少给你发篇吧。不过这有个前提,就是独立完成,不抄袭。你抄袭投稿,只会被拉进黑名单,这样你投上千百次也白费。

7.投稿胆子要大(投影)。很多教师胆子比较小,投稿往往都是选择地方的,或者认为地方杂志容易中。其实这话错的。投稿就需要找大报大刊投,特别是新手。比如我们写稿就要往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投。原因很简单,报刊牌子越大,说不定人情越少,而越是地方杂志,人情稿越多。比如我曾给以前的李维生校长写了一个通讯,一连发了几家地方报纸都是需要钱,而这恰恰是我所不能做主的,

也是我决定不了的。我于是死马当做活马医,就投给了中国教育报。结果就编辑选了其中一部分并以《你很有成长空间》为题,发在《中国教育报》上(投影);再比如2012年,光明日报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组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我也把我们李校长材料发了过去,当时他们都说,这是不可能的,就是跟李校长要照片,李校长自己也说,不瞎费力了,不可能的。但是不可能往往包含了可能。光明网就刊登了出来,光明日报2014年8月9日第五版还以为《李维生 教育创新的实践者》为小标题进行刊登(投影)。遗憾的是当时不知道,如果知道组织人投投票,说不定还能上中央电视台呢。

第六,需要做好写稿外的事情。(投影)

教师写稿,如果只会写稿,那么对于新手来说,发稿还是相当有难度的,记得连云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授孙宏碧曾对我说过,再好的杂志也有烂的文章,再烂的杂志也有好的文章。因而很多时候,杂志发不发你稿子,不在于你稿子怎样,而在于你其他方面如何,换句话说,也就是功夫在写稿外。

1、在网络上花点功夫(投影)。具体网络,这里是指qq群,论坛。很多时候,虽说编辑只问质量,不问作者,其实这话错了,应该是既看质量,更看作者,而且作者尤其重要,换句说,也就是你与编辑熟悉程度。有很多人只管写稿,希望能通过质量打动编辑,当然这也有可能,一个是稿子特别好,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另一个是名师。遗憾的是,我们这里的教师大多不是,因而最好的办法还是需要多引起编辑注意。也有很多人,拼命进入了杂志群,但却潜水,从不发言,结果进了等于不进。这样做不太好,他们总认为我与编辑不熟,打扰不好。其实错了,凡事都有个开始,大家一开始都不熟,聊着聊着就熟悉了。比如我11年开始写作,也是一个生手,但是本着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仗着脸厚,拼命加群,到目前为之已经加入了200多个教育类群;与此同时,一到群里,就与群主拉关系,混个管理员,这样坑蒙拐骗,我也掌管了70几个群。还有自己每年花个一百多,混了个qq会员,好处是名字变红,还有就是永远排在前面(投影);另外,我有事没事就在群里晃,就在群里发言,目的也就是尽量让编辑注意到我。就这样,经过三年积淀,呵呵,我认识的编辑目前已有600位,就这样,很多人直接喊我胥署。而在同等条件下,我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别人发稿给编辑,编辑不一定看;而我发稿给编辑,我保证编辑看,并且还提出一些意见。

2.与编辑做好交流(投影)。编辑也是人,和我们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不要把他们想得多神秘。有很多时候写稿与编辑多交流,才能把握编辑主要意图,也能提高命中率。这个交流可以通过qq交流,也可以通过博客留言交流。当然与编辑熟悉了,他也了解了,很多时候,他在差稿子时就想到了你,比如最近四川教育刘编的约稿就是这样。

比如我曾发在《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文章《好教师对教育要有信仰》(投影),梁师才开始征稿时,我在他博客上留言:做好教师需要的是对教育的信仰。谁知他很快回复:是的,教师对教育要有信仰。由此我也知道了编辑的意图。所以这篇稿子也能获得梁师的青睐。当然,这种问稿子的事情平时最好少问,免得给编辑留下比较差的印象。

还有教师报一次在群里征稿,说需要支教教师的正面形象的。我与他交流,明确要求后,就试着写了一篇《一个人 改变了一所学校》通讯,结果刊登了出来,还被评为一类稿。(投影)还有发在《陕西教育》2014年第五期上的《定制培训,让学校成为第二个黄埔》(投影),当时编辑想做个校本培训专题。只有500字的征稿。我先给了稿子,编辑说还有可以,有新意,能不能扩展一下,

扩展成2500字的。我再一问,那只有写通讯了,编辑说行。结果这篇文章就出炉了。还有记得今年寒假,我认识了中国教育报记者沈大雷,就开了一句玩笑,说我这么优秀,什么时间报道我呀。他也说了一句玩笑,好呀。结果春学期一开学,他就电话采访我,开学上第一课,上中国教育报,虽然只有一百多字,但好在也是新闻呢。(投影)所以,我建议多与编辑交流,也许不可能让你发表,但至少没有坏事。

当然,这交流最好不要带有功利性,本着多一两位网友,多一两位知己的意思,和他们多谈谈柴米油盐酱醋茶,少谈谈稿子。不刻意吹捧,不娇柔做作,真诚一点,比如我现在和班长老千,他以前在信息教研周刊,现在跟老李混了,就无话不谈。还有有很多时候,不要去问道编辑稿子怎样,不要去拜托编辑发稿。你稿子好,他难道会故意埋没;你稿子不好,问了不是徒增尴尬吗?

欲速则不达。淡定一点,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曲线救国”吧。记住一点,与编辑交流,不求发稿,只求百分之一的先机,那就是在同等条件下,编辑能够想起是你就行了,不要老想着编辑帮你改稿,他没有这个义务。

3.给编辑做事。(投影)很多时候,编辑需要做事,比如发布征稿什么的,你要尽量帮忙,要把编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而真正你有事情到时候,编辑也会把你事情当做自己事情来做。比如庄华涛,也就是庄子,为何在班主任之友上屡屡发稿,归根到底,还是帮助编辑做事。班主任之友论坛有事,他去做;编辑征稿了,他漫天盖地发,各个群里发,发得编辑都不好意思,结果他稿子就多发了,而且今年5月份还上了封面,春风得意呀。再比如我,曾给中国教师报香山论坛编辑过10期(双月刊)《现代课堂》电子网刊(投影),结果还了几篇报道,相应地也在网络里确定了我如今的地位。自2012年九月份,我一直在给江苏教育报刊社的阅读杂志高年级版做名师点评栏目,义务的,但是真正要做事的,我请他们,也是一句话。比如最近发在《江苏教育报》上的通讯《让民间游戏伴随童年成长》(投影)就是通过这层关系。其实对于教育来说,新闻毕竟很少,你六一,他六一,处处六一,你清明,他也扫墓,所以新闻类稿子差不多。登他登你一个样,如果非要说新闻,那大多是负面新闻。呵呵。

4.多傍名师(投影)当然这里傍名师,与傍大款是两回事。哪个傍的是钱,而我们却傍的是知识,是成长。所以这不仅要傍,还要傍得理直气壮。很多时候,看你这个人怎样,关键是看你与谁在一起。你整天与大师在一起,这也说明你有成为大师的潜质。傍大师的方法主要有,一是捧他们的书。(投影)记得有个群友叫做刘波,浙江的,家里买了很多书,大夏书系每出一本书,他都买,然后在群里炫耀,结果他捧别人出名了,自己也跟着出名了,最近出了两本书一直受到很多大家的吹嘘,比如《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这本书,还上了中国教育报所推荐的100本书呢。他赠送一本书给我,我看看,也是那么回事。二是捧他们的课(投影),很多群里,比如小学教师杂志,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等等,都在群里组织视频会课,你去凑凑热闹,时间长了,他们也熟悉你了。三是直接捧他们的人。(投影)拜师或者加入他们研究组织什么的,像郑立平的心语团队,李镇西的思想研究所,什么的。我们盐城中学李仁甫教授也搞了个生成课堂研究呢。参与其中肯定有好处。比如我的一个朋友,鞠峰,二十几岁,自从拜了全国知名班主任郑学志后,立刻水涨船高;再比如蒋自立给李镇西弄了个镇西思想研究所,还在民政部注册登记。我的很多朋友加入,其中我的一个比较好的朋友,山东的,和我一样大,以前我们叫他麻雀校长,也就是村小校长,现在混上了镇西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一到暑假就忙,出去跟着李镇西讲座什么的,好不热闹。当然,傍名

师,不是追名师,更不是做名师粉丝,而是借他们的鸡来下自己的蛋,这当中需要走进去,加入他们的圈子,借用他们的人脉关系。真的,这很重要。毕竟很多名师自己也经常给杂志组稿,出去做评委等等。四是捧他们的活动。这里就不一一啰嗦了。最后,这里我重申一下,我从不傍名师。呵呵,我只抱编辑大腿。

5.多读一些书(投影)。读书也许成不了名师,但名师一定是通过读书成长起来的。教师如果不经常读书,就会失去一种教育信仰,一种教育理念,就会对教育前途感到迷茫,就会对教育事业感到懈怠。教师也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与名家交流;也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与名家有那种心灵的触动,才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进一步洗礼。毕竟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再加上,你读书多了,也就是站在更多名家肩上,这样是你的文章更有内涵,更有水平。呵呵。当然,这比较虚。现实的是,你读书,才能在习作中引用到,才能显示你有水平,现在很多论文就是这么回事。写着写着,就摘录一段名家语录,就好像显得高深莫测;你读书,才能在很多故事中可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不过,这不提倡。

最后,需要研究报刊。(投影)

那么发稿就是做喜事。做喜事之前什么都要想到。这就需要在事前研究。同样,你想发稿,也需要你研究发稿的对象,那些杂志报纸的用稿特征。当然,花钱买的不算。只要研究报刊用稿特征,才能提高命中率。

每一报刊都有其用稿的特征。有很多时候并不是你稿子不优秀,而是稿不对口。有很多人发稿心急,不管什么。通过电子邮件看见那个投稿邮箱就乱发一通,甚至群发。编辑看了,大都不满意,只要不缺搞,就会拖到回收站。因为你对编辑的劳动不尊重,你没有好好研究这个杂志用稿风格。你不尊重编辑,编辑自然也不尊重你的稿子。导致最后即使有好稿也会被因为编辑对其印象差而与发表擦肩而过。

当然除了研究风格外,其他小方面也有一点的讲究。比如字数,报纸一般千字左右。《中国教师报》就是这样,当然特殊要求除外。而杂志一般要求在1500字以上,还有很多杂志具有特殊要求,有的一般不接版。比如四川的《教育科学论坛》一般就是1800字或者3600字,以此类推。还有《基础教育参考》基本是一篇文章一个版面或者两个版面,我很少发现接版。这些投稿都要注意,否则无论你稿子怎样,最后还是“黄鹤一去不复还”。永远没有希望。

最后,感谢各位,能够坐在这里听我唠叨半天,如果说得不到位的地位,还清各位多多指点,欢迎各位就写作问题多与我交流。我的qq827376158.谢谢大家,耽误大家时间了,还清各位多多包涵。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优秀)

让反思成为习惯

让感恩成为习惯

让守规矩成为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运动成为习惯

让习惯成为文明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优秀成为习惯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教师写作成为习惯
《让教师写作成为习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