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说忠义(《水浒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16:23: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说忠义 摘要: 《水浒》号称《忠义水浒传》 ,山寨大厅称忠义堂,堂前更是高树起“替天行道” 杏黄大旗,完全把自己塑造成了忠义的化生。同样是造反派,为什么方腊称帝自立,与赵宋 王朝分庭抗礼,而宋江却在寻求招安,为国尽忠。到底孰忠孰义,又是谁在替天行道,每个 人心中自有一番品评„„ 关键词:聚义全忠;替天行道;豪气干云 皇帝号称天子,受命于天的噱头为的是让自己的统治有合法性。梁山自称忠义,而且是 替天行道,主要目的恐怕也只是为了个师出有名,难免有扯虎皮唱大戏之嫌。就像本朝号称 社会主义,但与真正的社会主义却相去甚远,只是为自己的统治找理论依据。所以梁山的替 天行道,聚义全忠是否实事求是,也有待进一步的推敲。 先说“忠” ,在帝制社会中,忠的对象主要当然是皇帝,虽说是奸臣当道,忠君无路, 但自古 “文死谏, 武死战” 是臣民唯一的合法尽忠途径,但梁山好汉们一干反贼,不服王化, 反上山去,已经大大的不忠了,再来说忠君恐怕有些不妥。要是梁山发展壮大到可以与灭宋 自立的程度, 还会受招安吗?未必。 就像当年靖难之役, 朱棣也是始终自称是为了 “清君侧” , 但最后还不是自己做了皇帝。宋江求招安,一是为众兄弟寻出路,另外可能是自幼受了儒家 思想的熏陶而不自觉埋下的忠的种子在萌动。孔夫子说要忠,那忠总该是个好东西吧,但是 宋江等人从小在书上学的“忠”都是被历代帝王家御用大儒们修改过的,应该归为“修正主 义” 。不过也有少数人身上闪现了真正的忠的光芒。像燕青,燕青人称浪子,以他的才气绝 不需为人奴仆, 以他的性格也绝不是甘于占山偏安或为皇帝拼命的人。 所以他上梁山和征方 腊的目的不为称金分银,不图封妻荫子,只求对卢员外尽忠以报养育厚待之恩。征方腊后, 虽然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燕青作为局 中人能正确看清形势已是难得,劝卢员外隐退不成便自行离去,这并不是燕青不忠,而是不 愚忠。燕青洒脱自在而又真诚待人的性格使他成为《水浒》中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物之一。诚 心尽力于人曰忠,燕小乙堪称梁山第一忠。 再说义, 义的概念较繁复, 对于绿林豪杰们来说, 当然是以兄弟间的义气为主。 像宋江、柴进等人都是名动天下,誉满江湖的仗义之士。但是宋江因为忠与义之间的冲突,上山后反 让义气打了折扣。 而柴进虽广施恩义, 但因为丹书铁券的关系, 他的义气成本相对要低一些。 而大部分人的义就真的只是盲目的哥儿们义气了。 像武松, 只因为

施恩有目的性的小恩小惠, 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参与了黑吃黑的街头斗殴, 最终卷入恶势力之间的斗争, 使自己走上了不 归路,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全盘打乱。如果蒋门神先一步对他逢迎巴结,他应该也会帮蒋门 神吧。而梁山上论义气让人眼前一亮的,石秀称得上一号人物。石秀人称拼命三郎,只因其平生执性,路见不平,便去舍命相护,由此对其义薄云天可见一斑。当初自己沦落至靠打些 零工、卖柴为生,但是路见不相识的杨雄受泼皮欺负仍立即拔拳相助,意气相投之下还结拜 了兄弟。在杨雄家中做事时,也是干活任劳任怨,说话不卑不亢,得体有礼。后来,潘巧云 跟裴如海的丑事被他发现,原本是主人家的事,跟他不相干,但是他再次挺身而出,为杨雄 鸣不平,结果却反被诬陷,赶出家门。石秀跟杨雄本非深交,杨雄不相信他的话已经给兄弟 情谊蒙上了抹不去的灰尘,至此,换一般人恐怕早就负气而去甚至怨恨杨雄了,但是石秀依 然如故,使计杀了裴如海,让杨雄看清了事实真相。后来投奔梁山途中,遇到时迁,时迁先 是危言相逼,后来偷鸡摸狗,连累石秀杨雄二人差点投梁山不成,反丢了性命。石秀虽颇有 些怨言,但仍然甘愿替梁山探情报,做内应,为梁山打下祝家庄立下大功,也算是对时迁以 德报怨了。至于后来在大名府为救卢俊义孤身犯险,斗智斗勇时更是以性命相博,表现出的 也是高于一般好汉的义气。 忠义之外,梁山还树着一杆“替天行道”的大旗,但是梁山好汉做的事也只是一般绿林 豪杰的普遍行为,只比太平天国这些暴民高出一筹。打家劫舍,拦路抢劫并不是只针对土豪 恶霸,贪官污吏,自谈不上替天行道,受招安归顺后征四寇更只是替天子行道而已,虽是一 字之差, 却相去甚远。 而这面旗上的宗旨最好的践行者恐怕非鲁智深莫属。 鲁智深行伍出身, 豪气干云, 《水浒》中几次重要的亮相都是为打抱不平,可谓急公好义。拳打镇关西,大闹 野猪林,大闹桃花村都是伸张正义,替天行道之举。无论是戍边守关还是行侠仗义,亦或征 寇平乱,正符了那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而且功成不居,不还俗当官,也不住持名山, “只 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所以,鲁智深在人格上似乎比众兄弟们高出了半筹,称得 上“人中绝顶” 。当年初入山门之时,他的师傅智真大师对这位粗犷不羁的弟子也是另眼相 看,虽屡犯戒律而青睐有加,认为他菩提深种,赐法名智深二字,可算对他的评价和赞许。 《水浒》毕竟只是小说,与历史纪实有很大区别,人物的个性只能从小说家描写的字里 行间去揣摩

忠义——《水浒传》读后感

忠义名著《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忠义之心,显英雄本色

《水浒传》读后感——忠义之心,显英雄本色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里的忠义

浅谈忠义水浒传的义

浅谈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论《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读《水浒传》有感:忠义为何物

说忠义(《水浒传》读后感)
《说忠义(《水浒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