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赤壁教案(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0:29: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赤壁》教案

汉本0901 向贤文 2009301010104

一:章节、题:

高一《语文读本》第一册、《文赤壁》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过《荷塘月色》等散文 ,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层面上,整体把握的意识不强,对意象的分析、意境的体悟、语言的品析较粗浅,还不能做到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可见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化阅读素养尚在形成之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感受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魅力; 2:过程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作者心目中的苏轼,领悟作者通过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

领悟苏轼旷达情怀和直面人生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重点: 1:以景物描写为载体,由景及人,分析苏轼的经历给作者的启示;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2:梳理文章脉络,体会关键词的情感和意义,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主观感情; 五: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读透本文。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课型:新授课

八,教具:有条件情况下选用课件

九,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启发讨论法 十:教学内容及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学生与老师):

“祖国有许多大好河山因文人墨客而大放异彩,黄州的文赤壁就是如此。提起文赤壁,我们一定会想起苏东坡以及他那三篇不朽的名作,下面我就请个同学来背一下《念奴娇·赤壁怀古》。”

“当代作家朱增泉先生游览文赤壁,沉醉其中,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记游抒情散文《文赤壁》,下面我们就跟随朱增泉先生的笔墨走进文赤壁。” 2:介绍作者,整体感知

(1):先介绍一下朱增泉先生(师):

“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高小毕业后回乡务农,后经自学高考获大专学历。1959年应征入伍。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干事、教导员、科长、处长,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集团军政委,国防科工委政治部主任,总装备部副政委,中将军衔。曾任中纪委委员,全军纪委副书记,总装备部纪委书记。现为全国政协常委。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奇想》、《国风》、《黑色的辉煌》、《世纪的玫瑰》、《前夜》、《世纪风暴》、《地球是一只泪眼》,散文集《秦皇驰道》、《边地散记》、《西部随笔》、《边墙·雪峰·飞天》、《观战笔记》等,主编中国载人航天科普读物《飞天梦圆》。作品曾获《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优秀作品奖、全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八一文艺奖、中国诗人奖、鲁迅文学奖、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 (2):简述阅读要求“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读时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a:开篇作者不直接说远远望见苏东坡的雕像,而说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b:文章反反复复地写到文赤壁的全部意韵都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请问究竟有哪些阴差阳错?

c:文章最后一段说苏东坡也打了一场胜仗,请问苏东坡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3):同学看完之后,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三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答案,对于不解之处,教师答疑。重点分析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关键词,快速全面地思考问题。

(4):教师总结:“通过三个问题,初步了解了作者心中的苏东坡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3:品味语言(学生):

(1):老师从开头范读课文,读到“毕竟江面已远”然后请几个同学分别读一下课文,其他同学画出认为文章中写的耐人寻味的地方。”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画出的地方及自己的见解,与其他同学讨论一下所画之处的韵味及妙处,并作记录;

(3):全班交流总结,分别请同学起来叙述自己所画的地方及妙处,教师随时板书总结,对每一处提出的问题分析完后,全班有感情的齐读一遍,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包含的情感及修辞手法,体会散文的文字美。 ①,主要语句有:

a:“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 b:“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c:“他去世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d:“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

e:“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

f:“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②,分析重要修辞手法,排比、对偶、对仗、对比以及化用诗句、典故、反问,肯定句等方法;

③:“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一句的重要过渡作用。 (4):引导学生依据最后两段的重要文字语句分析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

文赤壁成为旅游地是因为苏轼。苏轼落难后,在赤壁,由于一系列的阴差阳错,竟靠自己的才气和旷达获得了不朽,从而成就了文赤壁。既表达对苏轼人格和成就的仰慕,也在告诉人们不必在意人生眼前的得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是要学习苏东坡的旷达和乐观的情怀,只有那样,我们才能顺利渡过难关,赢得人生的辉煌。(参考) (5):总结行文思路(师): ①:景→情

②,点出此篇文章“形散而神不散”的具体体现:

此篇文章由赤壁之景引出苏东坡的历史经历,由苏东坡的历史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态度及对人生的感悟。而作者的人生感悟即为本文的神之所在。本文景物、历史抒写及主观情感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散文“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4,扩展延伸(老师):

(1):关于苏东坡,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以为这段炼狱般的生活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文末余秋雨先生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2):在这一段中,余秋雨先生认为黄州的生活使苏东坡走向成熟,从而使得苏东坡凭借旷达和自己的才情创作了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与本文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课堂小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心中的苏东坡,品味了本文的语言,体会了散文的艺术魅力。 5:课外作业:

课后阅读《苏东坡突围》结合所学文章写一篇感想。 6:板书设计: 《文赤壁》朱增泉 一,1:人——雕像 2:阴差阳错

3:内——才情与态度/外——景与仕途

二:排比 对偶 对仗 化用诗句 引用诗句 用典 反问

„ 三:景——情

赤壁之景——苏轼——作者之情(神) 十一,附文: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赤壁教案

《赤壁》教案

《赤壁》教案

赤壁教案

杜牧《赤壁》教案

杜牧《赤壁》教案

赤壁

赤壁

苏轼《赤壁怀古》教案

《赤壁》参考教案1

文赤壁教案(材料)
《文赤壁教案(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赤壁教案 赤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