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11:55: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几点思考

本次网络培训听了南通市崇川区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顾娟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深有感触,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并不仅仅意味着抽象、简洁,她跟文学艺术一样源于生活,来自具体,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因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其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生活。追根究底,那源头的生活,那应用于生活的情境,都是具体的、是有形象可感应的。我们理应还数学以本来面目,把“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的情境中,理解“数”与“形”的关系;在模拟的情境中加以操作,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与趣味性。通过自已的学习,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几点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有道是,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重要前提。

一、再现知识产生的情境——发现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培养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以学校附近交通路口各种动态车辆为素材,采用课件展示出学生每天上学经过的交通路口过往各种车辆的情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5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具体的现实背景。由于情境的创设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满生活味,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和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混凝土”的成分比例应用题前,把学生带到建筑工地上,让学生亲眼目睹混凝土的搅拌过程,知道混凝土是由水泥,黄砂和石子按一定比例搅拌而成的,然后学习例题,把水泥黄砂和石子按1∶3∶4的比搅拌制成一种混凝土,现在需要用这种混凝土13.6吨,需要水泥、黄砂和石子各多少吨?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水泥——1份 黄砂——3份 石子——4份

就是说在13.6吨混凝土中,水泥占1份,黄砂占3份,石子占4份,一共

18份,这里运用很强的说服力,让学生直观找出水泥占混凝土的,黄砂占混凝

834土的,石子占混凝土的,发现解题途径,即: 881水泥:13.6×=1.7(吨) 83黄砂:13.6×=5.1(吨) 84石子:13.6×=6.8(吨) 8可见数学与生活情境是分不开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数学无时不有,所以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学好身边的数学,生活中数学,课本上的数学。

2、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率”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一群猴子在山上玩,无意发现了一棵大树上挂着一个奇特的仙桃,令他们垂帘欲滴,抢着上树摘。正好猴王走过来,看见他们,就一声令下:“不准摘!谁想摘,必须先过我猴王关!”猴王便出了两道计算题26×25+25×14=? 25×(26+14)=?考他们。结果,有个伶俐的小猴子抢先答出两道题的答案都是1000,猴王听后,很高兴,亲自摘下桃子给猴子。其他猴子都很奇怪:“这两题的算式不同,结果怎会一样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而不能,我趁势而入,因势利导、展示课题。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让问题去激发思维的火花就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吸引学生们都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又例如:又如:《圆的面积》练习课,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在一片草地上,一根绳子把一只羊拴在木桩上,羊儿在咩咩地吃草,学生感到新奇,兴趣一下子给调动起来,我乘机引导学生:“看到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羊最多能走多远?

2、羊走一圈有多远?

3、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就是这样一个学生生活中的寻常事例,一下子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使枯燥的数学题变得亲切、灵动起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中,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更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以上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设一个个小小的问题,不断制造矛盾,层层设疑,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不断地产生认知的失衡和知识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明确了探究目标,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引发起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问题本身也能为学生的定向学习活动提供直接的外部诱因。因此,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之中,往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

实践证明: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好,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时,学生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3、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操作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平铺在课桌面上,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个面?比一比每个面的大小,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说一说如何计算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这一系列的问题全部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解决。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又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地挖掘和体现。

总之,教师创设情境的途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对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关于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