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创设情境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23 07:46:51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这次的学习交流,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认识到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 既有适当的难度, 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 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对声音、动作更有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安排教学过程。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推荐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1问题提出

1.1.1数学情境引发数学问题

新数学知识的获取以数学问题的提出为基础,这是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所证明的客观事实。希尔伯特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数学问题产

生于数学情境。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人们通

过对数学情境中数学信息的观察、分析,产生疑虑、困惑,逐步发现、形成问题。

因而设置教学情境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

1.1.2小学数学的特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与生活结合,在真实

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是小学数学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

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仿佛是高不可攀的入云高塔,怎样将已经从实际生活中

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再还原到当时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它们的必要

性,从而牢牢的掌握它们,并在生活中乐于运用它们,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

的。

1.1.3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更加需要形象化具体化,他们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身边的数

学,教材中每一个新元素的引入必然伴随其相应的生活情境。像小数的学习,教

材会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并不都是整数,如量长度不够整米

数的情况,买东西不够整元数的情况等等,所有的例子都指向一个结论,整数在

生活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时小数的产生便顺理成章。但是引出小

数后学生仅仅从认识上知道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没有把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

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它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它呢?为此,我创设了一

个微型的小超市,让学生充当收银员和顾客,在热烈的买卖情境中,学生们积极

的报价付款并检查对错,在不知不觉中,小数已经融入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系统,

成为了他们知识的一部分。之所以选取超市的情境而不是度量的情境完全是因为

考虑到在生活中,前者更容易出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1

通过这次实践,我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是不是每节数学课都可以按照这样一个创

设情境的模式译展;五去^从而达到i:!: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学这样的教学模式

更好的效果呢?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

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

狭溢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这也是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1.1.4《数学课程标准》对情境教学有高度的要求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情境教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为创设情境教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

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取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在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 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

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提出:数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

21.6% 61.61% 17.6%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本校四年级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数虽然占了半数以上,

但是他们的兴趣来源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学习成绩,少部分可能是迫于家长

的压力不得不学,基于这种情况,我不禁担忧起来,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

较容易,计算类的题目占据了分数的25?30%,考查计算能力的题目占了80%以

上,也就是说他们的好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小学数学考试要求的数学能力

比较低,但是随着知识的加深和能力要求的提高,他们中会有人因为成绩的下降 且缺乏对数学本身的兴趣以及由此导致的缺乏攻克数学难点的耐心与信心从而

引起数学兴趣逐渐下降。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能成为求知道路上最好的

原动力,兴趣当然也会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那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就至关重要。

3.1.1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情境就是将符合课程内容的孩子们可以理解并乐于参

19

(5)设置情境时,没有把握好“度”,也就是没有掌控好教学的时间,没有

提前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过多,在

教学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免显得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分析情

境的时间,虽然情境设置的很恰当,但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设置

的情境过少,在很快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便只有用习题来充斥课堂,显得课堂比

较单薄。这都是因为没把握好“度”的关系。

那么纵观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发现,好的情境引入必然是符合学生的认知与

生活规律,把复杂、枯燥的数学概念与规律从理论中剥离出来,将它们附着在实

际生活当中,用通俗有趣的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来生动的展现它们、

演泽它们,从而更好的理解它们、掌握它们。相反,不甚成功的情境教学必然是

超出了学生的生活与认知范围,情境的引入无法将他们的生活实践与数学理论联

系起来,那么这个情境反而会成为整堂课的负担与学生学习的障碍。诸如上诉几

个案例,不恰当的情境引入将学生引入了理解误区,这种误区一但在学生学习开

始就植入学生的大脑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并且会对以后的进

一步学习产生影响,可以说是贻害颇深。所以,在设计情境教学之初就要尽量避 免这种情况的产生,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要反复斟酌考虑情

境的合理性,以避免单纯追求教学形式切合教学大纲而不顾及教学效果这种错误

思路。

18

内兼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其中的生活经验作为情境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情境迅速理解教学

内容并借助情境牢固的掌握知识和灵活的运用知识。

孩子们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是他们吸取知识的大环

境,好多孩子他们所认识的第一个字第一个数字也许是来自马路边的一块广告牌

或是一个告示牌,也极有可能是街边他最爱吃的小吃招牌,正因为它们在他的生

活中出现并且影响了他的生活,他才对它们印象深刻。所以,利用他们的“生活

背景”创设情境无疑成为了情境教学的首选,当然这也是符合建构主义观点的,

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框架,并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才

能让知识掌握的牢靠扎实。而且小学数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数

学,如四则运算、分数初步、小数的认识与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及体积计算等

都是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这给利用生活创设情境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学习小数

可以创设小超市的情境,正负数可以创设买进卖出、零上零下的情境,学习面积

和表面积可以创设给礼品盒包包装纸的情境等等,可以说每个老师只要看见一节

新课首先考虑的必然是从生活中选取原型创设情境。

3.1.2借助游戏活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游戏活动创设情境顾名思义当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的环节,这个

游戏可以为引入新课做铺垫也可以成为讲授知识的手段,当然也可以二者合一, 这在上诉的案例中有所体现。

但凡提到做游戏,无论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孩子都会将热情毫无保留的展现出

来,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我都在心里暗自感叹:爱玩真是孩子的天性啊,要是每

节课都能让他们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快乐的汲取知识,那该是多么有成就的一件

事情。游戏,毫无疑问可以最大的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而切合教学内容的游戏除

了可以偷悦孩子的身心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是培养儿

童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孩子的好胜心理极强,他们为了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获

胜可以绞尽脑汁寻求方法,殊不知正是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游戏的规

律也就是知识的内容,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他们运用了己经学到的知识,也就是达

到了熟练运用,一节课下来没有老师的声晰力竭,也没有学生的不胜其烦,有的

只是他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探索,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负担,问题也不再使他们惧

怕。这种知识的获取途径与掌握的深刻程度远胜于老师在课堂一遍一遍的告诫学

生什么是重点难点必须记住,什么是考点必须掌握。当然,这种游戏情境对老师

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首先老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设计游戏远不如

从生活中取材那么手到枯来,生活情境毕竟是现实存在的,老师只需要筛选合适

的情境即可,而游戏却需要老师借鉴甚至独创,并且游戏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 20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1情境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

我们所创设的数学情境可以取材于生活当中的实际,但是在取材的时候,我

们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充分挖掘课本,选取与课本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针对一课选取多个 情境,在反复的筛选与比较中保留最合适的一个情境作为自己试讲时的情境,并

在试讲之前充分预知情境可能带来的对课堂有帮助的地方和它可能引起的阻碍

学生理解新知的情况,只有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有充分的预测,才有可能在

课堂上更好的处理突发状况。

(二)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生活经验和知

识迁移的能力,记得好多老师在去别的学校或地区进行讲课比赛时,就是因为没

有提前做好这些工作,导致他所设计的情境引入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整堂课在

开始的时候就是他一个人不得不唱独角戏,这会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带来非常严重

的负面影响,开始不顺利会影响老师的心理,他会对接下来的教学缺乏信心从而

降低他的应变能力,整堂课他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担心这堂课的效果上面,使一

节课上得紧张局促且死板,更别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一般

来说,对于生活的情境引入大多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说它会作为你讲课

的第一个环节,成功的开场情境会拉近你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你们之间的陌生感,

为以后的开展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在选取情境时要慎之又慎,必

要时可以在全班提前做一个调査,做到心中有数。

3.2.2情境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和数学味

如果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兴趣是孩子

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探索实践活动中发

生发展起来的。它是认识的欲望,是学习者参加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自觉能动

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上课时让学生保持兴趣,才可以让他持久的集中注意

力,.保持清晰的感知与灵活的头脑,才能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所引

入的情境,首要注意的当然是这个情境的内容,看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这是每 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事情。其次是看所选取的教学情境是否具有很高的趣味性,

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产生于实际需要。但是,数学又被认为

是人发明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具有抽象的特点。形式化的数学呈现方式成为数

学的主流,公理化的体系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即由一组公式出发,使用逻辑方法

定义概念,按照逻辑语言组成命题形式,然后按照逻辑模式证明这些命题是否成

立。如果成立,称之为定理。所有的公理、定义、定理、推论形成数学体系,并

23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清晰性)三个特性(统称为认知结构变量)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

行直和效果。所谓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

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同化)就失去了落脚

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例如: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和“整

数的乘法法则”,那么他是不可能对小数乘法这一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的。所谓可

辨别性是指: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可分离程度和差异程度,只有他们清晰的分

辨出“小数乘法”与他们之前学习的“整数乘法”的不同即新知与旧知的不同时,

他们才能对新知产生不同于旧知的深刻认识。所谓稳定性和清晰性是指:原有起

固定作用的旧知本身的牢固度和清晰度。稳定性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固定点,

清晰性则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方位点。如果学生没有熟练牢固的掌握“整数的

乘法法则”,那么他们是谈不上去学习“小数的乘法”的,这也是人们所说的数

学是环环相扣的学问。具体来说,在讲授“小数乘法”时,教师首先要复习积的

变化规律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说出算理,其次让大家观察小数乘法与整数

乘法的不同之处,通过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新的算理,增 加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乐于发现知识的变化从而去探索新的知识。利用好新旧

知识之间的转化,巧妙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把握一个个的知识链而不是一个一

个零碎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为他们将来更好的纳入新

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提倡情境教学,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语文源于生

活,数学不也源于生活吗?因为生活或生产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但现在的数

学都是远离孩子生活的,抽象而无法捉摸,而且也过于烦琐,许多的数学术语,

把原来不复杂的小学数学搞复杂化了。孩子觉得数学难而无趣,也是很自然的事

情。因此数学的情境教学才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孩子走进数学

的世界,让孩子亲近数学?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情境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即达

到在表象上简化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但是在内容上却能达到深化的作用,也就

是让概念与理论潜移默化于孩子的大脑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们并灵活

的运用它们,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样的情境教学才

能成为有效的情境教学,那么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针对前面所提过的

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满足以下几点。

22

游戏的规律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质,这无疑又加大了难度。其次,就是老师要预

测游戏的可行度,既要保证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其中(因为有的游戏课堂参与人数

比较有限,大多数同学都是空有热情却轮不到自己展示,未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几轮下来举手的人数就会减少,也会幵始有人走思了),又要保持课堂的纪律,

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也就是老师始终还是课堂的掌控者,不能让课堂因为太活跃 而失控导致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我认为游戏情境的引入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课

堂的主体,其实其中起牵引串联作用的仍然是老师,并且它对老师的课前准备工

作要求比较大,好的游戏情境应该是经过多次预想与试讲磨合出来的,教学时间

越久,尝试的次数越多,对这种情境教学的掌握才能越熟练,经验与素材也越丰

J、

§ 0

数学故事无疑是数学知识的很好的载体,又因为其有故事性,很符合小学生

的课堂需要。很多数学中的发现都有着精彩的故事,如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数字

的产生,数字0的由来,鸡兔同笼的故事,阿基米德由一次洗浴发现了排水法计

算体积等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精彩纷呈的数学故事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

学,让故事情境来调动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满,而不

是只有枯燥的数学公式与定理。当然根据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且学

生的年龄特点的情况,我们还可以自己编排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小故事,这

在教材上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比如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关系一节教

材就编排了一个孙悟空用金箍棒打妖精的故事,随着小数点向后一位、两位、三

位的移动,金箍棒不断的变大,妖精显得越来越小,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在头脑中

产生疑问:难道小数点的移动会导致小数的变化吗?生动的画面,精彩的内容使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故事当中去,那么在探索故事内容的同时,他

们也就明白了故事所要讲授的知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当然,如何编排有效

的故事情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故事的内容要精彩,故事所隐含的

知识要明确,故事要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课堂的新知识,如果

可以的话在一堂课中能够形成一个故事链效果会更明显,切不可用只图热闹而占 用课堂时间的无效的故事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针对教学内容多思考,多留

心。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数学故事,李敏佩老师编著的《数学学习

故事》和《数学王国》就是很好的故事素材。

3.1.3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新知识的获取往往都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要么是旧知的提升,要

么是旧知的补充,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美国教育心

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进一步提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

21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

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

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

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2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照一定的数学结构加以陈述。这种呈现方式,称为数学的形式化。但是小学数 学却禾龍11去傲厂厂学至丽年藤特点和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他们所学习的数学

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在教材编排上也有所体现,小学数学编排了日常生活所

需的所有知识,如计算、度量和基本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只要学习了小学的数学

知识,在社会上生存大致不会出现问题,虽然上述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

教材在编排的时候还是很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生活情境、游戏活动、故事导入无

一不是体现了这一目的。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让数学有趣,让孩子乐于学习

数学。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数学的时候应好好体会教材编排的目的与意图,

最大程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趣味数学,用趣味数学。再次,前面也已

经说过,数学毕竟还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数

学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当小学生达到四年级时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

我们的情境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还要能够层层激发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

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区别于联系,逐渐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让

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积累,思维不断的发展。

3.2.3情境教学的内容应体现问题性

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有一定的预知能力,即在创设情境之初就要考虑到哪

些情境能够很好的展示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把问题体现在情境中,利用情境来解

决问题。比如前面所举过的关于扩大分数认识的一节课,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老师

来说,在讲课之初他就会意识到学生会把分母本来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误认为是整

体的个数,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曾多次遇到,所以就要针对这一问题创设有利于解

决该问题的情境,或者改变整体的个数让它与份数有所区别,或者暂时不展示整

体的个数,让大家在对分母表示的意义达成充分的共识之后再引导大家解决这个

问题,而不是明知学生会在这里出现对知识的误解却还要将他们引入误区。对问 题的预知能力,这对老师来说是个很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有充分的教学经验和

足够多的平时积累,也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只有多思考、

多比较、多尝试才能将这种预知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出来,从而达到课堂的良

好效果。我们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一定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切忌为了达到

课堂的表面成效而有意的回避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阻碍学生对

于更深层知识的理解与获取,并且误区一旦在最初形成是很难再进行纠正的,所

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问题、预知问题并利用教学情境体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

决问题。

A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

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 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

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2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课堂毫无新意的话,他们会毫不客气的对你表现出嗤之以鼻,你的课堂会很

难顺利的进行下去的。但相反,如果你的课堂能够根据他们的需要花样百出、精

彩纷呈的话,他们又会毫无保留的幵发自己的思维来配合你,这样才能是一场成

功的数学课。比如在讲授统计图时,他们对书上的城乡人口统计所表现出来的热

情肯定不如哪种漫画更受欢迎的统计;他们对阿基米德验证王冠的故事肯定比乌

鸦喝水的故事要更觉得有挑战性;由俄罗斯方块引入平移和小树的移动来阐述平

移相比较肯定前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等等。运用多媒

体展现教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它的生动、形象决定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兴趣

的很好的工具,在引入情境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这点。以上种种的例子都说明,一

成不变的情境引入是很难长久的被利用下去的,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让它

们更符合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时时处处体现它们的新颖性和时代性,才能让自己

的情境教学不断的取得完善与进步。

3.2.6要把握好情景设置的尺度

即使是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把握情境的量,有的

教师担心一节课的内容太少,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如果是公开课还有

教学内容不够饱满的担心,于是在课堂中设置了大量的情境,这样在上课时就会

出现顾虑时间是否足够的问题,也就很难随着课堂的变化随机挖掘情境可能出现

的更深层的问题,无法足够的发挥情境的作用。这样的情境设置反而成为了教师

的束缚,而不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的得力手段。相反,有的教师则担心教学内容

太多,学生“吃不了”,当所准备的情境内容顺利完成后还会剩余大量的时间,

于是只好上演“课不够,习题凑”的老路子,让课堂显得无比的单调。 其实,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不是特别的了

解,课前没有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做充分的分析,只是自

己单方面在考虑课堂的效果,这样设置的情境很难达到有效。因此,想要把握好

情境设置的尺度,就要求教师提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做充分的了解,

才能在设置情境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情境才会是教师教学时的得力依靠,而

不会成为教学效率的障碍。

26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1实验班的问卷调查结果

°-81 1 j 1, o7tz iri I J 1 I I I r

■选项A

0.5 一■— ?- I J 1 | "I | I ——■选项B 0.4--

—I 1~~-S—I 1 1 1 1 * 选项 C 03 I LbI II I I I

士 IH444f4 °.:i— “ 』ii 1 ':/ !::!.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问题5问题5问题7问题8问题9间题10问题li问题12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表明学生对现在数学课堂的满意度很高,并对发

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孩子的

成绩,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你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我所带的试验班的成绩 不但明显高于对比班并且还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同年级的班级,这很明显的体现出

了情境教学的优越性。以下是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

表4一 2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图表

SQ '―'

-

- 94 HH

■ m实验班 爾对比班

83 : ‘ :广 \0t .■ ■ ;: rW, W W 四年级期末

五年级期末

六年级期末

4.2情境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与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增强了他们学

好数学的信心,反应在课堂上即是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努力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28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1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

我所教学的两个班,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通过三年的

对比试验,实验班的上课积极性明显要高于对比班,并且独立思维的能力及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明显的提高。我对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

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1.你喜欢现在的数学课堂么?

A.喜欢

B.—般 C.没有想法

2.一节课后,你觉得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么? A.有

B.没有

C.需要与同学讨论

3.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你是否联想数学知识去解决? A.能

B.不能

C.有时能

4.上课时,你喜欢发言么?

A.喜欢

B.不喜欢 C.看老师是否叫我

5.你喜欢怎样的数学作业?

A.计算题

B.简单题 C.解决问题

6.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做?

A.放弃不管 B.找父母、老师或者同学C.查资料自己解决

7.你想听数学知识讲座么?

A.喜欢

B.不喜欢 C.随便

8.你曾经在数学上的困难是什么引起的?

A.老师讲课方式B.不注意听课 C.对数学没有兴趣

9.你会主动预习未学知识么? A.会

B.不会

C.看老师的布置

10.你害伯数学考试么?

A.不会

B.会

C.看题目难易程度

11.你对自己现在的数学成绩满意么?

A.满意

B.不满意 C.还行

12.你觉得现在的数学课堂如何?

A.有趣 B.有些浅显 C.没有兴趣

表4-1显示了在实验班的调查结果: 27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题并踊跃发言,这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几乎每一节课都能有足够的

时间巩固当堂所学知识,适当为下一节课做铺垫,达到了课堂的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的不断提升,他已经能够充分领会老师设置的情境,有时甚

至会提出连老师都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大提升,也是课

堂效率的保证。

4.3情境教学在运用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本人开展本课题是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结束,1——3年级属

于空白,影响了情境教学的连贯性。其次,有些课程内容所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达 到预期效果,但因只有一个实验班,无法在磨课中达到完善,有点美中不足。再

次,因为研究时可对比班级有限(仅限于本学校本年级),对所取得的成绩分析

难免有些片面。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大家已经从教材内容中体会到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重要性,基于这种情况,基本上每节数学课大家都能运用到情境教学,情

境教学的运用频率较以前大幅增加。这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上课

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的实施情

境教学,让其在课堂上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性的作用,我所在年级的

数学老师自发组成情境教学小组,为每一个情境都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而不断的

磨课、试讲,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无形中就提高了组内老师的情境教学水平,

也总结了一些情境教学的经验。同时为了达到情境教学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环环

相扣,大家还主动模拟其他年级的情境教学,为情境教学的连贯性打下了基础。

虽然情境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的都比较早,在国内的许多地区也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本人所在的学校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透彻,虽

然很多人也在运用这一模式,但大部分教师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应对一些公开课或

是教学比赛,很少有教师对于平时的家常课去认真琢磨情境的应用,使得情境教

学仍然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难有更深的突破。

在以后的情境教学研究中,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更熟练、有效的在课堂

上运用情境教学,使它不再是课堂上的一个点缀,而应该成为整个教学中必不可

少,使课堂能够层层深入的手段,能够借助情境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

性,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教学不再是流于表面而形成真正有效的

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秀伟.唤醒情感一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P45-6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112-156

[3]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36-47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P5-16

[5]黄爱华.黄爱华活的数学课堂[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P36-49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P79-103

[7]任代文.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P59-72

[8]梁志.教育实践中国[M].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P93-107

[9]张秀娟,赵鸥.儿童的感觉教育[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5).P11-16

[10]霍静.浅析情境教学理论的内在应用价值[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6〕社会科学

版)2004(1).P19-32

[11]杨晓萍.自由教育和感官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2).P79-86

[12]刘文,林红霞.情境教学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6).P52-75

[13]杨莉君.试论情境教育方案的现代化与中国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 (5).P70-89

[14]烨子.情境教学与中国孩子的教育[J].新华出版社2002 (6) .P19-26

[15](瑞)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北京:文化出版社2001.P17-29

[16](瑞)让?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P36-52

[17]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P3-5

[18]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26-37

[19]李毓佩.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7.P17-29

[20](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P103-109

[21]王红宇.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3.P35-72

[22]李毓佩.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1.P16-70

[2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P79-87

[24]袁振.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37-89 3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P36-82

[26]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王红宇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P97-116

[27]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新世纪图书出版社1992.P46-92

推荐第3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 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 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 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 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推荐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罗 亚

目 录

目录 .............................................................................................................................................I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0.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关于情境教学的概念 ..........................................................................................................1 2.情境教学的意义 ..................................................................................................................2 3.情境创设的方式 ....................................................................................................................3 3.1利用数学史或数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4 3.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 ......................................................................................4 3.3利用实验和游戏创设情景 ..........................................................................................5 3.4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创设情景 ......................................................................................6 3.5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创设情景 ......................................................................................6 4.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7 5.结束语 ..................................................................................................................................9 6.参考文献 ............................................................................................................................10

I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罗 亚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能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教学情境进行研究。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思维结构、认知结构及生活经验等方面提出几种情境创设的方法。并相应提出一些在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情境;创设方式;

The creation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

Luo ya Abstract: Based o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e participation, active exploration, the student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effect of learning and their abilit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ituation to study.According to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thinking structure,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life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methods to create situations.And put forward some attention should be cre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inciple of.Key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II

0引言

一位学者有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情境教学在国外一直很受重视,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并且在他们的实践中留下对很多对情境教学的经验。在国内,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原有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所以情境教学法便应运而生。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并且得到很多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很多优秀的论文:如任飞发表的《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廖附发表的《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栾庆芳、朱家生发表的《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实现了由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即以学生活动和问题研究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态度。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乃至课后都应紧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人人都能乐于学数学,会学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此外,在我半学期的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现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易,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在此以我在教学实习中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情境教学方面的感受)结合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将要从事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关于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在国内最早是由李吉林所提出的,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方法。关于“情境教学”的概念还有各种不同的描述:杜芬在《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

1

的运用思考》指出:“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为形式,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1】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栾庆芳、朱家生在《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中认为:“情境教学”其本质要包含‘情’ 与‘ 境’ 两个方面.一方面, 要以‘ 情’为经, 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情感体验、美感等方面摆放在教学应有的位置上.另一方面, 要以‘ 境’为纬,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

【2】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 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开辟了新的途径。”

“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理解——深入情景,理解教材,领会感情,教学时,抓住情境于教材相通之处,从情境导入教材,把教材与情境融为一体,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深化 ——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情景教学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语言、实验实践、生活实例手段等,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智慧、思维、猜测、想象、情感、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观色、闻香、品味,从而逐步达到知、情、行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2情境教学的意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马卡连柯也说:“教师通常是不能等待这种情况的自然出现。他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行动的外部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的成功在于艺术地设置情境冲突。而且数学情境创设对于数学教学和学生有很多帮助,所以实施情境教学,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证明,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符合他由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动力,真正能起到诱导创新的好效果。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获得良好的发展。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水平,但还需要有具体的形象或经验的直接支持。作为数学思维结果的概念、结论,在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必须强化。在中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以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数学教育可以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融于情境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丰富的、真实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而真实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与猜想,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情境创设,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能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在情境中、在合作交流中、在互动中,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3情境的创设方式

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方式有很多,很多教育研究者也提出很多可行创设方式,如周发康在《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 》中提出:“创设悬念情境;创设幽默情境、创设质疑情境;创设现实情境;创设美的情境;创设惊诧情境;创设类

【3】比情境;创设欣喜情境”,再如任飞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提出的“创设‘台阶式’情境;创设‘变式’与‘不变式’情境;创设‘有

【4】效性’情境;创设‘直观式’情境”。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创设数学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

3.1利用数学史或数学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史和数学故事是数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的数学教师对数学史的掌握更是必要的。数学知识点多,与之相关的故事不少,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作一些数学文化史的讲解,让他们感受一下定理、原理产生的背景,及科学家们付出的艰辛努力。在了解之后,他们对这些数学定理、原理就不会感到头痛、厌恶了。并且许多数学典故都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的还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可以给学生讲诉“勾股定理”在中、西方的来源:在中国,早在2000多年的《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相传是由商代的商高所发现,故又有称之为商高定理;三国时代的赵爽对《周髀算经》内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详细注释,又给出了另外一个简洁优美的证明;在西方“勾股定理”,是由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所以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可谓是几何学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再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时,可以给学生讲诉《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的“雉兔同笼”的故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前人的智慧,让学生怀着敬仰之情严肃的取追寻数学真理。 3.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

数学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很多数学的概念或性质都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活力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形象的丰富感知中,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形成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在“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时,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一个木制窗子(如图1),其外形为不稳定、易变形的平行四边形,但安装前要把它矫正为矩形,如果用一根木条把把它相邻的两边固定,使之成一个矩形。那么木条与平行四边形两边所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短要满足什么条件(即图中固定后,边AM、AN、MN间的关系)?

再有,可以引导学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例如,金融储蓄问题:怎样存钱本息多、买保险和存款哪一个更合算。消费购物:打折问题、打折与返券促销方式的比较。通讯计费:全球通与神州行哪个合算、上网包月卡与储值卡的比较。交通:出租车计价问题、怎样出行省时省钱。最佳方案问题:围栏及花坛的设计、包装盒设计、旅游租车、购票。

如果能够引用一些实际例子,使学生体会到一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说明数学应用之广泛,感受到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要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经验,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3利用实验和游戏创设情景

新课程倡导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而实验情境教学是一种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教学,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为理解数学知识作好了准备,为发现数学原理提供帮助,动手实践能够为学生提供从通常的学校生活中无法获取的但对于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和重要作用的经验,动手实践能够解除学生数学学习的沉闷和劳累,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而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感觉渠道同时往大脑输送相关的信息, 有利于对相应的数学结论的认识和掌握, 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情景创设法。

例如,在讲授“等式的性质”一节时,可以准备天枰和砝码等实验器材,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得到等式的两条性质。再例如,在讲授“随机事件”时,可以组织学生做“抛骰子”或“在不透明的盒子中抓取外形一样但颜色不同的乒乓球(即抽奖)”等游戏,同时可以制定一些合适的奖

惩办法,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利用实验和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体验、了解数学原理发生过程,使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更深刻。利用实验和游戏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中的快乐。

3.4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创设情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很广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直观、具体、形象的呈现出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概念、性质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讲授“三视图”时,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并且可以通过转动调整视角来形象呈现一个图形的不同面。使学生直观、形象的体验和理解“三视图”的性质。再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在讲解“两人在两地之间相向、同向的行程问题”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现具体过程等;很多初中很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形象的情境,在多媒体动态演示下,能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感性、直观、具体的认识。更能深刻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 3.5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创设情景

现代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实用性和问题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头脑中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智力正处于形象到抽象发展时期,用形象事件承载抽象知识,让学生动手操作,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以此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授“概率”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对“中国福利彩票”中的“双色球”或“福彩3D”对中奖规则进行实践调查,并计算单注彩票中奖的概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知道“中奖”和赌博等小概率和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增强学生的防御意识。再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或家人每月的通讯消费情况,再结合通讯公司推出的不同通讯套餐进行月费用测算,为自己或家人选择更便宜的通讯套餐。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为生活所提供的服务,并做到学以致用。

6

4情境创设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对于情境创设,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快乐自主的学习;更加快速、牢固的掌握知识;更有利的启发思维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不是什么情境都能为教学所用,所以要创设更有利于服务教学的情境,是需要注意很多问题的。在之前也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并且得出很多结论。如任飞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中提出:“过程性原则;情

【4】意性原则;结构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再如廖附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中提出:“创设情境教学有以下几个原则:有较强探索性;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或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直接联系、有趣味和魅力;有不同解法或多种可能答案:具有一定发展余地, 可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有一定启示意义,蕴含思【5】想方法。”此外还有很多关于情境创设有效性原则的研究,也都提出很多观点。

对于创设最有利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情境,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所创设情境与知识的联系和最优化:若所创设的情境与知识点没有联系,则情境就不符合特定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就无法为学生有效的理解知识提供支持和帮助。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内容,从而起到负面的教学效果。有些知识点可以创设几个不同的情境,但一个知识点不是什么情境都适合承载的,情境只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手段。在选择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 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并且能很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作为标准。

(2)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情境既然是实际生活中提炼,反映反映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规律,那么情境就务必呈现实际生活的真实面目。在教学中,只有保证情境内容的客观、真实,才能体现所创情境的说服力。而且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所以数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尊重生活实际。

(3)所创设情境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快乐自主的学习;更加快速、牢固的掌握知识;更有利的启发思维和 7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求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兴趣相投,才能使得学生自愿参与、自主探究;并且要求所创设的情境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所创设情境的难易程度:若所创设的情境难度太低,缺乏调整性和兴趣,没有办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打不到预期效果;若所创设的情境难度过大,使学生感到畏惧,就是化简为繁、适得其反了,而且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情境的创设必须根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及心理水平相适应,情境中的问题与学生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及心理水平要有一定的距离,这样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机,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 8

5结束语

通过本次研究和半学期的教学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教学,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兴趣。不管创设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核心是最好的蕴含和承载所要讲授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和心理水平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和认知的冲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数学与生活等情境的联系,从而巧妙的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教学趣味化、形象化、生活化,从情境中去领悟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学目的。这样,以情境为起点的数学教学才能有效的展开,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果,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此次的研究,仅以半学期的教学的体会和一些资料、论文作为参考,教学方面缺少经验,所以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但我相信它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能有一定的帮助。 9

参考文献

[1]杜芬.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思考[J].现代阅读,2013,01:191 [2]栾庆芳,朱家生.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通讯,2006,(03):1-4 [3]周发康.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73-76.[4]任飞.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策略[J].龙岩师专学报,2002,(06):88-89.[5]廖附现.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18):69-70.[6]胡伟南.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具体实施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1):106.[7]张秋霞.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5):5.[8]张峰.例谈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1,(10):112-113.[9]吴成祖.情境教学的体会——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J].学苑教育,2011,(03):52-53.[10]练兴凤,丁小平.数学情境教学的价值取向[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8):11-12.[12]李祎.数学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数学教学研究,2011,(11):2-6.[13]张伟俊.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2,(Z3):29-31+49.[14]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数学通报,2006,(01):18-20.[15]赵菁蕾.中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丽水学院学报,2005,(05):117-119.

推荐第5篇: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江阴要塞中学

史 吏

摘要

“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问题情境

新课程

一、背景

数学在各学科之中以严谨著称,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给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出数学基本概念,得出定理和性质,再加例题,这样使得数学课枯燥乏味,学生只知道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使不少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那么新教材基本上也贯彻了这一思想,人教A版很多章节是以提出实例开头.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应被教师所采纳,这是因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好,使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得到养成和发展。

二、问题情境的的含义

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想象环境、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

问题情境是近几年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具体的说包含以下两个含义:

1.它是一种“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包括对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不难想象,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干巴巴的讲解而又毫无趣味性的习题是不可能产生什么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什么要强调情感呢?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目标应由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模式转化为“情感——知识——能力”模式,即把“情感”作为首要的目标。

2.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应把概念放在最前面,即在呈现概念之前,要把问题背景放在前面,呈现与之有关的足够材料,使数学概念从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而不是教师和课本强加给学生的。新教材在这一点更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比如在学习函数之前给出炮弹发射、臭氧层空洞和恩格尔系数问题;学习指数函数给出GDP增长和C14衰减问题等等,这样做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自然、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创设数学情境是“情境、问题、反思.、应用”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境。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

① 针对性:数学情境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要杜绝重形式不求实质的数学情境化设计.情境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所以情境应该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意在引发学生思考,而不能创设又脱离学生实际或脱离数学本质的情境.② 启发性:数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 新颖性:数学情境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④ 趣味性:数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 互动性:数学情境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因为太注重情境而脱离学生.否则,学生将无法建构新知识。

⑥简洁性:数学情境具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如果一个情境设计,很牵强甚至繁琐,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给学生更大的压力.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任务繁重,如果要将问题解决教学完全应用于日常教学,那么大纲、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本完不成,也因此很多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四、高中数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1.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体会概念产生源头

教材在讲到分段函数概念时,先是提出画y=∣x∣以及“招手即停”的车票规则.可以创设生活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出租车计价标准问题: 案例1: 某市出租车计价标准:4km以内10元(包含4km),超过4km且不超过10km的部分1.5元/km,超过10km的部分2元/km.问:①某人乘车行驶了8km,他要付多少车费? ②试建立车费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 ③如果某人付费35元,他乘车乘了多少km.学生对这个例子会比较熟悉,问题 ①一般来说对学生都没问题,关键是问题②,怎么样建立这个函数关系式.自然,同学会想到,对于不同的行程,车费的表达式是不一样的.那么具体有三个关系式: 1.y10,(x4).2.y101.5(x4),(4x10).3.y101.5(104)2(x10),(x10)

很自然用到了分段函数.既然函数表达式得出,问题③也迎刃而解,此案例不仅用到分段函数,又复习了函数的实际用途.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中的数学

案例2:老师手中拿着一副新扑克牌,(不含王牌),叫学生从老师手中任摸一张,并记牢自己的牌号.这样规定:A为1,J为11,Q为12,K为13,其余牌以数值为准.然后让叫学生按以下方法计算:所得的牌号乘2加3后再乘5,再减去25,把计算结果告诉老师,就可以知道学生手中拿的是什么牌(不考虑花色).设牌号为自变量x,根据对应法则,所得的值 y=5(2x+3)-25 即y=10x-10 有题意,定义域为{1,2,3,„„,13},则值域为{0,10,20,„„,120},可得其反函数1f1(x)x1,由此,假如学生计算出来的值是120,则课轻易算出 x=13,即K.如果10是60,则x=7.其余同理可知. 此案例我们用到了一个对应法则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定义域、值域、反函数有关问题.虽然新教材对反函数的要求大大降低,但是这里用到的反函数知识也没有超纲.3.创设虚拟互动情境,加深知识的印象.案例3:如果老师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需承担的任务是第一天给我1元,第二天给我

2元,第三天给我4元,第四天给我8元,依次下去。 问:签几天的合同你会签?

我记得我在上《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时,下面学生反应很大,马上有学生说签1天他签,又有学生提出签2天,或3天更赚。接下去有个学生上当了,说他愿意签一个月。接下去也没同学提出异议,很多同学都忙着按计算器。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指数爆炸”的理解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认识.学生会认为指数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同是递增图象,那么递增速度也差不多.但是,通过这个案例的计算,可以清楚看到“指数爆炸”的意义.

123023011073741823,远远大于300万(10万S(一个月)=22221201230×30).提示公式(2222012n112n).124.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类比数学思想

案例4:竞猜价格游戏:老师给一个价格范围,比如说[0,1000](单位:元),然后老师要有一个价格写在纸上,但不能给学生看,比如说688元,让学生来竞猜你纸上的价格.老师要做的只是告诉学生报的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直到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这个游戏我是从QQ中拍拍网的夺宝游戏中得到启示,同学们对这种也会有较大兴趣.一般学生都不会老老实实从1,2,3,„„这样竞猜,而是先猜500,如果高了那么价格应该在[0,500],低了,那么应该在[500,1000]之间,老师告诉学生低了,那么学生会猜750,这样一直下去把价格所在的范围缩小,直到猜到这个价格.那么我要说的正是这种思想可以与数学中的二分法求近似解思想方法进行类比.同学们会从这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其实只要抓住思想的实质,二分法并不难.同理,《数学A版必修4》中第6页有个口答题:“今天是星期三,7k(kZ)天之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它蕴涵了周期的思想.那么之后学到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可以用到这种思想.书中第52页有这么一道题:“设函数f(x)(xR)是以2为最小正周期的周期函数,且x[0,2]时f(x)(x1)2.求7f(3),f()2的值.”在这里就显的非常简7331单.f(1)(11)20,f()f()(1)2

22245.创设抽象数学环境,学会知识的运用

案例5:利用正弦函数性质及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你能求出的近似值吗?(精确到0.01).由f(x)Sinx的图像知道是正弦函数在[3,4]的零点,因为f(3)f(4)0故可取[3,4]为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步计算。

创设此案例有助于复习正弦函数的图象,以及二分法求近似解的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五、体会与认识

1.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引起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少而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2.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3.注重情感因素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与高中数学教学》.学苑音像出版社 4.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A版必修1》《数学A版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 5.叶立军.《新课程中学数学实用教学8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 6.丁

一、张剑主编.《中学教材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7.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06.9 8.汪国华.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路在何方《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4 9.谌业锋.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新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推荐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信息员:平利县教研室1 | 作者:平利县长安镇中心小学 吕蒙 | 日期:2011年1月11日 | 浏览962 次]

字体:[大 中 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领略到数学的无穷奥妙,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逐步建构起数学思想。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用“讲解—识记—练习”的模式,更多的倾向于算理的分析和逻辑的推理,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充斥课堂,课堂上,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抹杀了学生的独创精神,数学知识成为严重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基础的“纯数学”,从而导致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高不可攀。而这种依赖于学生重复识记产生的瞬时记忆基础薄弱,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益低。

新课程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学习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闪耀出人性的光芒。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才能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进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是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颖别致的的导课,能给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感觉,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愤悱”的最佳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尤为重要,新教材在编排上为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留有很大空间,在这个环节,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有一定的挑战性,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二是要注意知识的迁移,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自然流畅,避免牵强附会,峰回路转。三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寓教于乐,消除生活与课堂的壁垒。

二、活用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主阵地,探究新知环节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新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单一的呈现方式很容易使数学学习陷入枯燥的困境。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追求知识呈现方式的多元化,把无形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建立知识载体,为学生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体现数学学习的生活性,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成为可能。在探究新知环节要将数学的知识点具体到情境问题中,避免数学学习方式单一化,程式化,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操作等方式探究新知,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准确把握,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例如我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秒作为一个计时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进率,更要设计多个游戏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一秒,把知识内容生活化。更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课时,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推理得出6的乘法口诀。

在探究新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有效教学,要做到三个“活”:一是要灵活处理教材,要力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寻求突破,避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割裂开来;二是要灵活选择学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学生学习主体作用,采取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和论证的过程;三是激活学生的精神状态,情境创设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善用情境巩固练习

新知识的练习是对知识的应用和强化,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在本环节,要善于创设情境,加强课内外联系,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把学生的思维迁移到生活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帮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构建数学思想,同时,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度拔高要求,为学生课余时间探究新知识留有空间。

诚然,情境创设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必要手段,它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前置分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情景创设上,要始终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力求与教学流程完美契合,防止过多过滥,繁琐复杂,人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和知识难度,我们期待学生在精妙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有效,有趣的数学学习。

推荐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课程,结合课例谈谈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课例1:《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教材上的例题是这样的: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

有一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组织同学们走出启东,走近社会,去无锡体验生活2天。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教师又说:考虑到无锡是旅游城市,游人较多,要事先预定房间。我们可以怎么安排在无锡的住宿呢?相机出示习题:我们班34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下课铃响了,正当执教老师满意地走出教室时,许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的要去无锡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无锡?”当时老师一片茫然,随口答道“你们真以为去?这是为了做题目随便说的!”刹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

二、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

上个学期听一位老师上《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的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似乎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

[案例分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小朋友年龄结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虽然注重了形式与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因而,尽管学生很投入地参与了,但他们感兴趣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直到活动结束,学生仍沉浸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中,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其实是关注了个别,忽视了全体。

[课后反思]: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同样是这节课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练一练、做一做、辨一辨、争一争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可见,教师选择“魔盒”这一情境,能比较顺利地让学生接纳了这种典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情境创设要真实、自然、力求生活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的真实性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所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有可能实现的情境至关重要。同时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可以在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例5:《认识分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师:最后,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有趣的广告。别小看这则广告,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我们还能从中联想到今天所学的分数呢。

[案例点评]:广告中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将广告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自然,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案例中的广告情境即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实、有效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

三、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以及任务情境等。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要具有有效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先想想整个活动是不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还是仅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一时热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

二、创设情境要联系实际生活,要具有真实性

联系实际生活,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例如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教室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一米相比,看看是几个一米,与自己相比,是自己的几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步子进行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生活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具有探索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突现学生的个体地位与作用,使得教学更具有效性。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然而,学生毕竟还是孩子,由于受到年龄因素和知识经验的局限,不可能自发地去探索。如果没有教师提供的情境、材料,乃至目标,学生的探索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四、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具有针对性

一是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对于低年级学生, 颜色、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二是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 一要熟悉教材, 掌握知识的结构, 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

五、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具有适度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创设几个或十几个情境,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关注的只是活动的本身,不是学习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中来,所以,我认为是否要创设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考虑,来设计教学过程。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推荐第8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体会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体会

贾周德 (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连云港 222100)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12)24- 0103- 02 摘 要 本文从趣味问题、生活实例、数学史料等六个方 面 , 浅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体会 。 实践表 明 , 在数学教学中 ,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 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

关键词 创设 趣味 数学 教学 情境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 tions // Jia Zhoude Abstract From the six aspects of the interesting problems, re- al-life examples, and mathematical history, this paper discu- es the creation of the context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claroom teaching experience.Practice shows that creating a good teaching situation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Key words creation;interest;mathematics;teaching;situation Author's addre Gany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222100,Lianyungang,Jiangsu,China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中等职业学校,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 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感兴趣的问 题或与专业相关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人近几年在教学实 践中,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曾做过一些尝试,下面谈一下这 方面的体会 。

1 以趣味问题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以趣味问题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的教学 时,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案例 1(.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 1 个分裂成 2 个,2 个分 裂成 4 个,4 个分裂成 8 个„„1 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 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y与 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 2 )有一张边长为 1m 的正方形纸,第一次将这张纸对 折后沿折痕裁掉一半,第二次将剩余的矩形纸对折后沿折 痕裁掉一半 „„裁了 x次后剩余纸的面积为 y(m 2 ),试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到如下结论: ①y=2 x , x∈N + ; ② y=( 1 2 ) x , x∈N +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的特点,从而引出指数函数 的定义,这时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快就进入主动学习的 状态 。

2 以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以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 数学就在自已身边,数学有实际应用,使学生产生爱学数学 的积极心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定理 ”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案例 2(.1)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销售活动,决定 分两次降价。有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 a 折销 售,第二次打 b 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 b 折销售,第二 次打 a 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 a+b 2 折销售。请问:哪一 种方案降价较多? (2)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 人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 中各称一次,再将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加后除以 2,就是物体 的实际质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不对,你能否找到 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正确方法? 对于问题( 1),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大多数都能归结为 比较 ab 与( a+b 2 )2 大小的问题,再引导学生用求差法进行 比较,得到 ab≤( a+b 2 )2,即得 a 2 +b 2 ≥2ab.此时让学生回答结 论,教师矫正。 对于问题(2),先展开讨论,然后教师讲述:设物体的实 际质量为 G,天平两臂长分别为 l 1 , l 2 ,两次称量的结果分别 是 a,b,根据力学原理有 l 1 G=l 2 a, l 2 G=l 1 b,两式相乘再除以 l 1 l 2 , 得 G 2 =ab ,G= ab 姨 ,即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ab 姨 。由问题(1) 可知 ab≤( a+b 2 )2,即得 ab 姨≤ a+b 2 。从而回答了问题(2)。 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让学 生自己完成。 上述两个应用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乏味,而 是一门有用的学科,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

3 以数学史料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引用数学史料创设教学情 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 例如,在进 行 “ 柱体的体积 ” 教学时,以介绍祖暅原理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 案例 3.取一摞练习本呈长方体形状放在桌面上,如果 推动它将其改变成平行六面体,那么变形后这摞练习本的 体积与变形前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请你说出理由 。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回答理由:这 摞练习本在变形前、后的高度没有变,每页纸的面积也没有 变,因而变形后这摞练习本的体积与变形前相等 。 上述事实,早被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祖暅(祖冲之 之子) 发现,并在公元 5 世纪末总结出一条原理: “ 幂势既 同,则积不容异。”这一原理被称为祖暅原理,其意思由教师 讲述。在国外祖暅原理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是 1635 年由 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 B.Cavalieri,1598~1647 年)提出的 。 由此可见,祖暅提出的原理比卡瓦列利的成果早一千多年 。 上述案例设置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切理解了祖暅原 理,为研究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打下了基础,也增强了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 。

4 以实验创设情境 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 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实验,去探索发现,从 而自然地获得知识 。例如,在进行“概率的统计定义”教学 时,可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案例 4.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是一个随机事件,请同 桌两名学生一起进行 50 次,100 次这种试验,分别统计正面 向上的次数,并计算正面向上的次数 μ 与试验次数 n 的比 值 μ n ,这个比值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做完实验后,再让学生观察历史上实验者试验的 结果,容易发现比值 μ n 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索发 现,获得了概率的统计定义,并得到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 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5 以错误问题创设情境 有些中职学生在解数学题时,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或 思维上的偏差,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可 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错误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 生解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谨性 。例如,在进行“复习课”教 学时,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 案例 5.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 ( 1)“- 4

6 以专业知识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讲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函数的实际应用”教学时,可创 设如下教学情境。 案例 6.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 100 万元,每生产一 件该产品的可变成本为 2000 元,若每件产品的售价为 4000 元,试分别写出总成本 C(万元)、单位成本 P(万元)、销售收入 R(万元)以及利润 L(万元)与总产量 x(件)的函数关系式。 引导学生回顾、讨论、求解,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C=100+0.2x, x∈N + ;P= 100 /x +0.2 ,x∈N + ; R=0.4x, x∈N + ;L=0.2x- 100, x∈N + 上述案例设置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专业 的联系,数学有实用价值,从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 律,不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就能有效地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复,王巧林.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 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2] 吴茂庆,等.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数学(第

一、二册)[M].南 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3] 白莽,吕承安.中学数学创新教育和创新素质的培养[J].中学数学 教学,2000(4).

推荐第9篇:如何巧妙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如何巧妙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和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境 动手能力 小组合作

数学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投入教学,实现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所授课的内容来灵活地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快地投入教学,关注教师的授课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设置问题思考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进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给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可以更好地思考和探究。教师的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像是导火索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就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在对问题的细加工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受台风影响,一棵树在离地面4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3米处,这棵树折断前有多高?教师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想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思考会知道这道题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的问题,学生学习动机就在教师的问题带动下被激发了,促进了学生攻克问题,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营造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中心,简单、生硬地教学,很容易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而且容易产生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帮助下,给学生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交流,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的简单方式。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观察并适当地做出指导和矫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就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为学生创设小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他们通过测量、剪拼、折叠、转化等方法,探索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经过了小组的探索,再让不同小组用不同的方式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这样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方法,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情绪都很高,兴致也很浓。

三、数学理论结合实践,实现学生动手操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动手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明白数学知识,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好工具:剪刀、纸、尺子。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证明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这条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学生通过动手,亲历了学习过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和透彻。而且在实践中学生进一步验证了等腰梯形的性质和等腰梯形的判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上一层楼。所以,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动”来调动学生的“学”,让学生变得乐学、爱学。

四、利用互动型教学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也就是教师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快就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减少了课堂关注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互动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互动起来,共同讨论和探索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师通过呈现问题――引导回忆――课堂辩论――归纳总结――灵活应用等几个教学步骤,以教学内容为媒介,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学生和教师积极地互动起来,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增加。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去发言、去思考,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促进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总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以上只是其中几种,教师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关注课堂,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大伟.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J].时代周刊.2010.

推荐第10篇: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课程,结合课例谈谈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本次培训作业分三批发布,您需要完成6份作业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达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数学就在身边”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数学地思考。

教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学生会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再新颖的形式反复刺激学生,也会变得陈旧,这也是孙悟空失去“磁力”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 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三、创设情境要有“感官参与”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话很富有哲理。

总之,教师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第11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08初等教育数学(3+2)专一

学生姓名:江巧巧

0835150016

指导教师:金玛丽

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数学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生活, 而应该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应包含有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因此,数学教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具体问题和 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引发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绿色数学 新课标 创设

一、前言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感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

[1]

超越纯粹的数学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有关的丰富的生活情境,有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识数学,是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平台。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和案例

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数学教学内容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无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服务。

总的说来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一) 情境创设要有童趣,也要合理 (二) 情境创设要务实,具有实效性

(三) 情境创设要具有挑战性,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学情境创设的案例: 案例一:生活趣闻开课,引导学生兴趣

这是生活中一次真实的对话,教师把它用到了《小数除法》一课的开始。 师:老师经过一个水果摊,正巧听见老板和顾客之间的对话。 顾客问:“老板,苹果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老板回答道。 “太贵了! 五块钱三斤卖不卖?”

“不卖! ”..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先沉默了一会儿,而后有学生开始笑了,逐渐笑声越来越多。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 生1:那个顾客太傻了,一块五一斤,三斤才四块五。 生2:那么,五块钱三斤的话,一斤比一块五还贵了。 师:哦,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2:我是用5 ÷3计算的。 师: 5 ÷3,你是怎么算的? 生2:可以把5元看作50角,用50 ÷3算出结果。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上述教学片断中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自己讲出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促进了整个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教学目标得以较好的完成,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用处。

案例二:改变原来单

一、被动、枯燥的教学方式

某学校五年级的一个班级中做过这样的一次问卷调查:你对数学学科的喜欢程度如何?只有

10%的学生选了喜欢.在造成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中,有80%的学生是因为感到数学知识抽象、深奥、枯燥无味.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使学生人人喜欢数学,必须要改变原来单

一、被动、枯燥的教学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有意地构建以下的课堂教学情境,首先创设买卖物品的生活情境,出示几种商品的价格:戒指599 元,项链604 元,皮鞋198 元,套装320 元, 玫瑰花99 元等.由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的角色,在小组内各自说清付款、收款的过程,再进行汇报.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进行购物活动.例如:①营业员原有钱165 元,卖出一枚戒指,现在有多少元?列式:165+599=165+600-1,(600-1)即找钱、还钱的过程.②顾客有钱932 元,买玫瑰花花了99 元,现在还有多少钱? 列式:932-99=932-100+10,很显然,通过设计让学生充当营业员进行商品的买卖这一教学情境, 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商品买卖这一生活原型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在加减法中的简算运算,从而很自然地构建起“多加几要减几,多减几要加几”这一简便计算的规律,使计算教学不再显得枯燥乏味,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案例三:数学教学与生活优化组合,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但它是一门理性的科学, 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因此, 要实现数学与生活的优化组合, 就必须树立“服务意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是第一位的, 是数学教学的“根”, 根深才能叶茂, 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与技能, 它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双基”。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他们学习的欲望。

在教“比多少” 的问题时, 用4 个杯子装同样多的开水,然后分别放入

1、

2、

3、4 勺子的白糖, 让学生猜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 就会发现放糖最多的那杯水最甜。在这种活动中, 他们不仅体验了在水一样多的情况下,糖越多越甜的道理, 而且还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从而增强了热爱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圆的认识” 时, 就尝试使生活服务于数学。课伊始, 笔者出示了班里一位同学的自行车, 让同学们一起来找找有哪些图形。很快他们就给出了各种答案: 三角形、

圆形等。于是, 笔者顺势引入课题———圆的认识。

从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数学知识, 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进课堂, 使枯燥、乏味的数学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实践。这样的现实情境, 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渴求, 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还培养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之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 感受到数学迷人的魅力。

三、总结: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上课时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创设有趣、互动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起小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情,从而变得好学上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2002.

[2]葛翠娥.课堂教学,谨防华而不实[J].小学数学教育,2004,(1).[3]王利庆.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数学通报,2007,(6). [ 4 ]徐燕丽等撰,《创设情境要谨慎.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4年第3期。 [ 5 ]曹才翰,章建跃撰,《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6 ]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

第12篇: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追求高效

泸天化小学:李

蓉 学习了江苏省情境教学经验,特别是看了李吉林老师对情境教学的阐述,让我深受启发。原来我们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追求高效的课堂,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引导的重要手段就是创设情境,而情境教学当中,情境创设是语文课中很重要的一种情境,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有四个过程:

1、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2、带人情境,提供作文题材;

3、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4、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尊重孩子的想象、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体验、尊重孩子的发现、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的过程。于是,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上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因此,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情境教学让学生寓学于乐,教师必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让教学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我的儿时好友》口语交际时,我先在课前收集了和朋友的故事及相关相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也就有话可说了。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入情入境,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其次,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笔画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能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最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法,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如果他们答对,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李吉林老师在为人、处世、治学、从教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大家很好地学习的。李吉林老师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她的成功得益于她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注重践行、创新的敬业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对理想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无限热爱儿童、忠诚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也要学习李老师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儿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境界,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就更高效了。

第13篇:《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唤醒体验 激发情感》课题工作计划(2005.2------2005.7)

zhiweifen 发表于 2006-4-14 9:26:09

《创设情境

唤醒体验

激发情感》课题工作计划(2005.2------2005.7) 经过一个学期的准备、实验、探讨,本课题已进入实质性的研讨阶段,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本学期的研讨,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念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基石。 本学期应重点搜集有关“情境、体验”研究的信息,进行学习探讨,并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汲取精华,结合自身课题的研究探讨,能有所发展,有所完善。

二、具体措施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商讨本学期的课题计划

开学第三周,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上学期的研究情况进行反思小结,并对本学期的计划进行商讨。并提出建议:课题研究要注重对过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寻求规律,并围绕教学策略进行再思考,提炼形成理论策略。

2.加强理论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交流研讨,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学校现有的人才资源(实验小学校长周雨民校长到我校交流),或联系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1)每个成员每月要搜集一份信息,进行自我学习体会,并在集中学习中进行交流,能一学期上交四份心得体会。

(2)每月集中学习一次,除进行自我学习材料的交流外,还要对近阶段的研讨进行小结,进一步完善,落实下一步的工作。

3.进一步上好研讨课

按照“学习讨论-实践-评议-再学习讨论-再实践”的循环式研究思路,课题组要切实上好实验课,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观摩、评课,群策群力,提出建设性、操作性、合理性、科学性较强的调整意见,确保进一步的研究实践在深度、效度上有明显的推进。

(1)期初确定研讨课的时间与课题

(2)对每节研讨课都要进行评价,针对课题研讨方案,来探讨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3)积极创设条件,抓住锲机,上好市级语文研讨,为课题的研究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4)针对课堂,及时反思,并形成文字,完成反思卡。

4.学期结束,课题组成员总结课题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寻找不足。

三、月工作安排

三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阶段研究计划。

2、题专题学习。

3、按工作常规开展研讨活动。四月

1、课题实验按工作常规开展研讨活动。

2、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材料。五月

1、市级公开课

2、按工作常规开展研讨活动。六月

1.组织、指导课题组进行研究资料、成果的整理汇总工作。

2.阶段性总结。

《创设情境

唤醒体验

激发情感》课题组

2005年2月

第14篇:情境创设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陈屿中心小学 王丽君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因起步晚、知识更新快、硬件发展迅速等多方因素,其教学从教法到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师上课如果照本宣读,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如创设情境法让原本枯燥的信息课生动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因起步晚、知识更新快、硬件发展迅速等多方因素,其教学从教法到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虽然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他们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师上课如果只是照本宣读,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如创设情境法让原本枯燥的信息课生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创设情境,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而信息技术课“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把信息技术知识有机地溶入到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根据创设的作用和一般方法的相似性分类,有以下几种创设方法:

一、多重刺激,创设故事情境 1.在“故事”中引出课题,出示任务

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多种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爱听故事是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的共性,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故事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现成的,更多的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创编,这样更具有实效性。

如在学习《多彩的图画》时,我就设置了《鱼妈妈找宝宝》的故事:一天,鱼妈妈带着鱼宝宝去逛集市。集市上鱼太多了,鱼宝宝觉得热就把外套脱了。可是鱼宝宝的外套一脱,鱼妈妈就找不到宝宝了。它急的眼泪都出来了„„这个时候,身入故事情境中的孩子们感受到鱼妈妈的着急,很想帮助鱼妈妈找到鱼宝宝。面对鱼妈妈和鱼宝宝的画

1 面,他们明白想要帮鱼妈妈找到鱼宝宝就要帮鱼宝宝把外套穿回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认识及掌握了“用颜色去填充”这一工具的使用,当鱼妈妈找到了鱼宝宝,打算带它们回家时,问题又来了“鱼妈妈担心鱼宝宝会乱跑,想让它们排成一队,该怎么办”,这时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明白想要让鱼宝宝排成一队就需要去移动她们,在画图中该怎么去移动它们呢?通过自学书本23页的内容,学生就会认识及掌握“选择”工具的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出示任务,把学生们带入了最佳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 进入故事“角色”,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营造一定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充当“角色”,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完成任务。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中,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复制与变换》时,我用课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情境,“一只蜜蜂飞来了,在一朵花上尽情地采蜜,它开心的样子引来了一群蜜蜂。可是草地上只有一朵花,其它的小蜜蜂只好在一边嗡嗡地转着,第一只小蜜蜂不知如何是好?现在啊,它想请同学们帮忙,谁愿意帮这些小蜜蜂们变出更多的花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应,课堂气氛已达到了高潮。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和交流,学生掌握了复制、旋转和翻转等功能的操作方法,帮蜜蜂解决了难题,最后这些蜜蜂在一片花丛中翩翩起舞,向同学们致谢。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还当起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体验了一把助人为乐的快乐。

二、把握时机,创设游戏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肯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而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如果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这就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依据儿童好玩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接触电脑、感知电脑。

例如:打字练习,这是一项枯燥、机械的操作,小学生对此兴趣不大,持久性难以保持,注意力容易分散。当他们感到枯燥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玩《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打地鼠》、《吃苹果》等寓教于乐的游戏。他们为了闯关,为了胜利,就会逼着自己刻苦练习,使指法正确、熟练,从而在笑声中学习,在娱乐中进步。

又如,在低年级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我不会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讲解一些概念上,而是安排学生去玩电脑中的游戏帮助他们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让学生通过“纸牌”游戏进行鼠标基本操作的练习。一听玩扑克,学生们兴致盎然,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在乐此不疲地玩“纸牌”游戏的过程中,“指向”、“单击”、“双击”、“拖动”这些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起来就简单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当然在游戏时也应该注意“正确引导,合理控制,有效选择”的原则,对于游戏的

2 取材和活动时间要进行严格控制。

三、巧问设疑,营造问题情境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尤其鼓励学生不盲从、不唯书、不唯师,大胆提出问题,善于质疑。教师设置问题必须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并富有启发性。

创设问题情境,这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念激发创造火花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下,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因此教师创设情境时要注重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调整页面布局》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出示两篇文章,其中一篇的文字字号是六号,还有一篇文章的字号是四号。问学生:如果这两份需要打印许多份的文件,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立即议论开了,最后集中到这样的观点:文字大小不合适。经过尝试后,发现缩小了字号,第一篇文章又两页纸张,而且第二张纸张上只有半行文字,打印的话会造成浪费。经过同学们讨论交流,想到了还可以“缩小行间距、改变纸张大小、调整行间距”等方法,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可见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考,在引起认知需要,促进思维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关注教学与现实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学习生活的连接点,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而且要鼓励引导学生讲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上《旅游计划书》时,一开始我便一边播放准备的图片一边叙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也更注重生活品质,旅游也成了人们休闲渡假的选择。现在假设你一家人准备去旅游但对目的地并不十分了解,为了使旅游进程更加合理,让同学们设计一下旅行的路线。”同学们一听这样讲,上课便来了劲。此时,我便提出此次旅游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旅游费用的数额、旅游时间的限制等等。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以及费用上能设计一个经济实惠旅游路线。同学们听完要求后,立即投入到设计旅游路线的工作中,上网查资料忙碌开来。这一堂课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用语言描述的,可以是实物演示,可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直观形式来表现,也可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模拟。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能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主动探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

3 统一的目的。

参看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志萍、季正蓓:《情景创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李林:《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4、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

5、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电化教育研究,2001

6、《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4

第15篇: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了。”所谓情景教育,实际上就是注重了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情景是指知识仔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等,能够提供学习的素材。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三个特点充分表明,实施化学教学,应舍弃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必须把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与困惑,从而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问题情景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自身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导致不能理解的知识;其次是情境,即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

恰当、合理又有趣的问题情境,便于学生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欲望,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恰当、合理又有趣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我通过听课学习,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1,《金属的性质》的教学引入的情境设计:博物馆中见到大多是铜器而不是铁器,这是为什么呢?生活中铁及其铁的化合物常见的有哪些?若取某地的井水,略带浅绿色,有酸味,静置一会,出现红棕色沉淀。其有关的化学原理又是什么?开展调查研究,积累生活素材,可以使学生强化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感。我们拟定的调查是从最基本的自己家庭入手,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与化学材料、化学知识的关系。例如“我家的用品有哪些是塑料”,“我家每年产生多少垃圾,是怎样产生的”,“我家每年的能源消费分类与统计”等。

案例2,学生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

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给学生带来荣誉感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感,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学生采取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时,才能激发学习热情,最大地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产生主动建构和追求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联系社会,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世界上发明专利有近20%与化学、化工有关。因此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设计为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深思。有力地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有力地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讲到硫元素循环中酸雨的形成时,问学生:1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它是怎样形成的?2.酸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危害呢?

3、请大家提出防治酸雨的方案有哪些?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再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想法:1.从源头抓起:降低煤和石油中的含硫量。2.对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3.开发新能源——氢能、核能、电能、风能、潮汐能、太阳能。4.城市中用电动车代替燃油车等等。然后引导学生从技术、效益、可操作性等各角度进行评价,得出合理答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变换思考途径、开拓思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掌握了化学知识。教师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丰富的生活展示给学生,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实验是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具有多种的教学功能。化学实验中奥秘无穷、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化学兴趣,是化学教学的催化剂。教学中以实验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创设情景,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挖掘实验素材、创设情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如在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时经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达不到1/5的原因是什么?质疑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争辩而得到结论,学生难以忘却,水的体积达不到1/5的可能原因是:装置不气密;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的温度未冷却到室温等。另外。演示实验既生动、直观、有趣、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熟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奇妙的化学现象,生活中的美丽化学,又可以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没有课内教学实验的课程中,加进课外趣味化学小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魔棒点灯,准备的仪器:玻璃棒、酒精灯。药品:高锰酸钾、浓硫酸等。操作:用一根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再沾少量高锰酸钾,去点燃酒精灯,立即燃烧起来。老师演示完后,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学生讨论原理,交流,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好奇心,新的兴奋点,随之就会有不断求知的兴趣,就会形成今后愉快、主动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三. 用有“趣”的语言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尤其是理科象化学,加强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幽默性,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讲《水》时我用下面一段话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我国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优美诗文中,“水”作为喻体所构成的比喻句层出不穷,丰富多彩,给作品增加了无穷的魅力。例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为什么人们喜欢用“水”作喻体,水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呢?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增强求知欲。

比如在讲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时,针对“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向学生打比方说:“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把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把你牵在手上;当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去!”学生听到这里便点头称是,欢笑不已

教学上风趣生动的语言,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一些谐音、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初中学生对于元素的化合价和盐的溶解性很难记忆,便可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象化合价可编为“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镁钙钡锌,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磷氮+5与—3„„”盐的溶解性可编为“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无沉淀,盐酸盐除银亚汞,硫酸盐除钡与铅„„”象过滤操作要求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利用谐音概括为:“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在这些口诀的引导下,学生的记忆效果得到大大加强。

总之,情境的创设,可以在教学的开始,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或者是教学结束时,目的是统一的,即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落实。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触及学生的情感,只有将化学知识灵活、巧妙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无形的“情”和有形“境”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

第16篇:创设情境教学叙事

创设情境,自由想象

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怎样的途径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融汇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呢?由于我近几年都是带低年级的语文,一直也在思考和摸索,并做了一些尝试。

《放小鸟》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讲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事。本课只是一篇故事性文章,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如果想深入到文中,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自己的感受却是不易的。因此,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让他们在老师的问题牵引下抓住重点词句朗读、理解课文,感悟文本。

教学片断: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鸟妈妈找孩子的画面)

师:正在“我”着急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一只小鸟一直在叫。 生:我看到一只小鸟在窗外一直在对着鸟笼子叫,听那声音还有点着急呢?

师:观察得非常认真。说得很棒!窗外的小鸟为什么叫得这么急? 生:因为她的孩子被关起来了,她担心死了。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出示句子: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自由读,比赛读,谁读得好,为什么?)

生:语气要急一点,要把鸟妈妈见了小鸟时急切的心情读出来。 生:“多焦急呀”要加重语气,这样才能体现出鸟儿们焦急的情景。 师:“焦急”就是…… 生:就是非常非常的急!

师:“着急”和“焦急”,那个更急些? 出示句子:

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指名学生朗读比较)

师:鸟妈妈是多么焦急呀!如果你是鸟妈妈,找了很多天,现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却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鸟妈妈会焦急的对小鸟说些什么?

生: 孩子,我终于找到你了。 生:孩子,你怎么被关进了笼子里?怎么不小心一点呢? 生:我的孩子真可怜,这么小就没了自由。 ……

师:小鸟看到自己的妈妈来了,可是自己却不能飞出去,和妈妈一起在蓝天上自由飞翔,此时,小鸟又会对鸟妈妈说什么?

生:妈妈,快救救我!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那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生:求求你放我回家吧,我想妈妈!

其实,创设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创设丰富生动的语言情境,抓住重点词“焦急”和重点句“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并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设计了说话练习,学生通过想象了小鸟与鸟妈妈会说些什么,这样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小鸟和鸟妈妈间的骨肉情深,进而产生对小鸟的怜悯之情还给小鸟自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在点拨学生朗读课文时,部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并不高,朗读效果也不尽人意,没有达到以读促悟,感受文本,并培养学生语感的预期目标。我想,也许是我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以至还没有牵引他们文本中来。我们应该怎样让这部分孩子在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创设情境,自由想象

贾金艳

九台市卢家中心学校

二0一三年九月

第17篇: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读《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感

栟茶小学 顾美玲

通过认真的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有关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我对情境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老师的情境教学,简单地说是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这种教学方法讲求的就是“真、美、情、思”。儿童时期是孩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无所羁绊,可以尽情联想与想象。在一定的情境中,触动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所体验、有所感受,自然而然就可以调动孩子的思维、想象、联想和情感体验。情境教育为更多的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教育的快乐。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课堂需要情景教育。许多的课文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这就需要我们去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到课文的主旨,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李吉林老师为了让孩子喜欢语文,她走向田野、小河,走进大棚,攀上小丘,低头寻觅,放眼远眺。青嫩的小秧,金黄的麦浪,茂密的大树,路边的小野花,河沟的小蝌蚪……都被搜索到她的视野中,最终酝酿出一个个精美的教学设计。在李吉林老师的课堂上不仅会有图画再现,而且放起了音乐,用音乐去渲染情境,她还想到戏剧,让孩子扮演或者担当角色,通过表演去体会情境。在这样生动的情境中,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带着形象,带着情感色彩,进入了儿童的意识,留下难忘的情绪记忆。在有形、有情、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儿童主动地学习语文,享受着语文。童心不泯,激情不尽。她的教学体现了语言美与生活美的统一。生活之树使情景教学永远常青,也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封闭型,走向生活开放型。

我们今天在大力提倡高效教学,当我们回过头去看三十年前李老师的课堂。我觉得李老师是把每一个学生放在视野里,是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人的位置上,真正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欣赏。李老师的课堂张弛有度,很好的实现高效教学。观照我们现在的教学现状,虽然我们知道知识的传递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习惯的养成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思维的提升过程需要循环往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过于注重教学流程,过于关注教学环节和对教学闪光点的开掘,使得课堂常常陷入另一种“形式化”,匆匆地走着过场,演绎着表面的热闹。在现在这样一个浮躁的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像李老师这样让每位学生从容地读,从容地写,踏实地思,踏实地练,让每一次练习都是扎实可行似乎也成了无可企及的目标。

李老师从事情境教育探索,没有刻意追求成名成家,她做这件事的时候,没想到会形成一个学术体系,但是她创立了。开始并不是一心要做一个什么家,但是最后她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李老师之所以成为大家,主要是因为长期扎根校园,扎根课堂,坚持操守,忍耐寂寞,对教育、对孩子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爱。她坚持每天阅读、背诵中外名家的诗篇、著作,摘抄就做了厚厚的几大本。为了搞教育科研,她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边学习边思考,做了不少卡片。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大学在小学”。她把教育当作天职和内在需求,当作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她在长期教改实验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在国内教育界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模式。李吉林老师境界高远,行为感人,她在大量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超越自己。她坚持走教育创新之路,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十分敬重李吉林老师。她在为人、处世、治学、从教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大家很好地学习的。李吉林老师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她的成功得益于她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注重践行、创新的敬业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对理想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无限热爱儿童、忠诚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虽然我一辈子也成不了李吉林老师,但我一定会以李吉林老师为榜样,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李吉林老师情景教育的受用者、继承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第18篇: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语文课堂研究的重点。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是较好的办法之一,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质疑情境

俗话说:“学贵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把质疑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读书、思考、质疑,在不断的发问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学写人文章《詹天佑》,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当学生提出“詹天佑是怎样一个人?”“课文是如何写詹天佑的?”“詹天佑的主要事迹是什么?”等问题时,无疑是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创设解疑情境

问题提出来了,好的教师应该把解决问题的任务放手给学生,而不是包办代替。就拿《詹天佑》一文的问题来说,“詹天佑是怎样一个人?”“课文是如何写詹天佑的?”“詹天佑的主要事迹是什么?”这些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引导他们在小组内部讨论解

决;实在无法理解的,教师再通过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样长时间做了,学生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辩论情境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语文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辩论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期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辩论情境,比如在《詹天佑》一文中,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你认为帝国主义的理解有道理吗?为什么?在这样的问题之下,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学生分成两组,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课文内容展开辩论,既解决了问题,同事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

四、创设评价情景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的最初阶段,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以便开放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独立实践能力,就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

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这才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山西省平定县冠山联校东关小学张爱萍

邮编:045200电话:15835316943

第19篇: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

创设中学化学教学情境,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

任国保

(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逸夫中学 554300) 摘要:本文从探究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入手,首先 举例分析了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探究了如 何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最后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了

设计演示情境和巧用实验素材激发学习兴趣的办法。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接触和认 识事物的积极态度。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的 内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并且有利于发挥情 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习更有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要力 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主 要从以下几方面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许多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 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在教学设计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不但 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用处,学以 致用。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也能收到很好的效 果。在“燃烧和灭火”的一节内容时,我提问:“为什么点燃火柴 后,火柴头朝下,就能继续燃烧,而火柴头朝上就容易熄灭 呢?”在讲中和反应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什么被蜜 蜂蜇了可以用肥皂水来止痛,而被黄蜂蜇了不能用肥皂水来 止痛呢?利用这些日常现象,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 导学生发现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

动地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 根据实验类型及教学目标.我们采用“实验的结论一一般的规 律一新情景中再以实验验证一形成一般知识规律” 的研究方 法,从实验归纳和实验探究方面设计实验情境,以充分发挥化

学实验的引导探索功能。

例如,我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先让学生 实验:①zn片插入稀H2SO 中;②Zn片、Cu片不接触分别插入 稀H2S04中;⑧Zn片、Cu片接触后插入稀HzSO 中;④zn片、Cu 片通过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 中;⑤zn片、Cu片通过导线与 电流计连接后插入稀H S0 中;⑥ 电流计与1.5V干电池连接后 观察指针偏转方向。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原电池 的形成条件、电极反应,以及电极正、负极的判断方法.进而归

纳原电池要领并推测其应用。

三、设计演示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分居多, 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往往取决于教学是否直观形象.所以 “形象”能直接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投入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景 联想,并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课堂上利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录 音、挂图、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模型等,创设形式多样、变化 无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元素”教学 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化学材料”的教 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 片或实物:在“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

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等。

四、巧用实验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以疑创境,于无疑处生疑,疑可以促进学生更 多地思考,可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 对实验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问题.活跃沉闷的气氛,激活学生 的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例如:我在讲氢气具有还原性时,在做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前,强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 实验现象。适时地提出:为什么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然后 点燃酒精灯加热?此实验完毕后做对照实验:当黑色的粉末完 全变成红色后,撤掉酒精灯.同时停止通人氢气。让学生观察 现象。然后提问:试管冷却后为什么红色的铜又变黑了?通过 上述对照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并且印象特别深刻。在 教学中处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产生的现

象,可以达到掌握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每 一个学生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 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

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总之,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过程,学生可通过探究等活动完成知识的 意义建构,不断地自我发展。因此,只有在教学具体实施的过 程中充分地、适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真正帮助他们成为化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让教师的 有效化学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化学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第20篇:创设导入情境教学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

一、创设导入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很快地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绪迅速进入到一定的课堂情境中,对课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数学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贴切自然而又新颖有趣,所采用的方式也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力求切实可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讲授有关可能性的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用“大家都有生日,那么大家的生日都是哪天呢?同学们来说说吧”做导入语,在学生们积极发言的同时,教师就可以继续问“哪几位同学的生日在这个月呢”,在确定好过生日的几位学生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过生日设置为教学情境,并组织学生为其准备节目开始抽签,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到有关可能性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进而顺利地让学生进入有关可能性的数学用语“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的学习中。

二、创设探究情境

数学具有独特的抽象性和规律相,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还比较弱,所以,小学生要想将数学知识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深刻,就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动手操作,因为动手操作可以使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同时产生发现新知的欲望,这个过程也有利于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发现,才最容易掌握规律、性质和联系。而且发现又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动眼、动脑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探究新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其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相似,特别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尤其在学习和生活习惯及兴趣等方面。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以便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教授“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创设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动脑、踊跃参与,通过交流和讨论,同学们会得出各自的答案。这种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设实践情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总爱问个“为什么”,而数学独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又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所以,要想使小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掌握好数学技能,数学教师就一定要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有效地进行实际应用,有利于学生将已有数学知识和新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延伸拓展,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结束后,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平台和机会,力求创设与学生实际经验和生活有关联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有效地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在几何图形的实践活动课中,数学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实际操作需要用到的用具,像橡皮泥、小木棒、三角尺、直尺等,然后给学生明确布置实践操作任务,再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实际操作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组合橡皮泥和小木棒来成功搭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而且通过这个过程更深入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来更深入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实际应用性,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三角尺、直尺、正方形、长方形来更直观地掌握这些图形的特点及其联系。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既可以对这些图形加深认识,又可以锻炼和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四、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生还有很强的好胜心,所以,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来创设竞争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数学教师可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摘苹果”等游戏方法来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竞争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还增强了竞争意识。例如,教学“7的乘除法”时,当学生探究了计算方法后,教师便可以设计小组登山赛——夺红旗游戏。教师说明比赛规则,让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快速计算黑板上自己组的题目,哪组同学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就可以夺得红旗。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特征和教学需求,要以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创设情境数学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