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职专科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9: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职专科“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试行)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企业用人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匮乏,能工巧匠奇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有人无业就,另一方面有业无人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模式和用人要求不相适应,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为了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校高职专科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经应用技术学院的实地调研和探讨,决定从2008级畜牧兽医、数控技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开始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如下:

一、“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即:学生2年在校学习,再利用1年的时间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训练,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有效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下培养和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人才培养目标仅靠学校的教育环境难以实现,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环境的优势,共同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和就业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有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和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二、“2+1”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按照行业、企业的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去改造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全面实施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种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完成,制定一个合作教育计划,结合工作场所的学习,使之成为一种更为完整的教育;通过合作教育计划,建立起大学与社会更为密切的联系;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掌握了实际的生产技术或工作本领,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框架

1.二年理论教育教学设计:公共基础课(思想品德等素质教育);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基础课;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课;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具体做法: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重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用两年时间完成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1600-1800学时的教学任务,且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2.一年实践教育教学设计:制订和实施专业技能培养方案;顶岗实习(熟悉企业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完成专业实习报告;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准就业”实习。

具体做法:设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认真构建“1”阶段教学体系。落实好三个环节,即:第一落实学生实习企业,即必须选取一批适合专业实习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第二建立专业性强的“导师”队伍,即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组成的学生实习专业指导教师和由企业技术管理骨干组成的学生实习企业导师的“导师”队伍,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切实地得到全面指导,并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第三制定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即设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师要在调查,了解企业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协商制订针对不同的企业和学生的《毕业实习任务书》,该任务书要针对具体企业、具体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设备使用和特别技能的需要,利用企业的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而制订的教学方案,任务书应明确顶岗实

2习的轮岗要求,顶岗实习中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标准,实习报告撰写要求及顶岗实习考核等内容。

三、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任务分解

(一)应用技术学院工作任务:

1.负责制订“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关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并检查落实情况。

2.负责组织相关院系编印、发放“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资料。

3.负责审核各相关学院“2+1”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并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

4.负责组织“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调研、检查、考核和总结工作。

5.与相关学院共同协调做好学生毕业实习的教育与动员工作。

6.做好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的聘任工作。

7.检查实习专业指导教师实习报告的批改、学生综合测评、学生实习成绩和操行评定等工作的实施情况与工作质量。

8.做好学生毕业实习的调查、研究和总结工作,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二)相关学院工作任务:

1.负责本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工作的统筹、组织、安排、检查和考核。

2.与应用技术学院共同协调和落实本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单位或岗位,并共同组织做好实习动员和实习教育工作(即:向学生宣讲毕业实习的意义、重要性、内容与要求、实习考核标准与方式、实习纪律和有关管理规定,要特别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学生签写《学生毕业实习保证书》,组织教师签订学生毕业实习协议书。

3.负责贯彻有关教学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检查学生毕业实习巡查计划落实情况和学生毕业实习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毕业实习质量。

4.负责组织教研室编印《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专业毕业实习指导书》。

5.学生毕业实习前,根据学生毕业实习单位或岗位安排计划,组织

3教研室和学生毕业实习专业指导教师与相关单位协商制订《学生毕业实习任务书》。

6.定期检查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和指导教师指导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加强实习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与实习单位共同完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危及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

(三)专业指导教师工作任务

1.认真执行学生毕业实习计划、大纲、指导书、《学生毕业实习任务书》和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相关的教学组织和指导工作。

2.与相关单位协商制订《学生毕业实习任务书》,签订学生毕业实习协议书。

3.深入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实习,全面掌握所负责的每个学生(含自找实习单位学生)的实习状况,及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工作、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4.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工作,与实习单位共同完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危及学生人身安全事故发生。

5.对实习学生做好考勤记录,严格履行请假审批手续。做好学生实习的定期检查、指导、调整及跟踪调查工作,全面掌握管理的每一个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动态,保证实习质量。及时向应用技术学院汇报校外实习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

6.加强与实习单位有关企业及实习指导教师的沟通,协调好实习单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违纪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7.组织协调好实习结束工作,与实习单位结清有关事宜。

8.批改实习报告、做好学期末实习总结、学生综合测评、学生实习成绩和操行评定工作。

应用技术学院

2008年6月25日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件

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优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呼伦贝尔市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材料)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高职专科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高职专科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