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看待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

发布时间:2020-03-02 16:24: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看待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

13级广告二班 肖梅芳 学号:1413090212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早已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被称为“第四媒体”,当今世界信息传播的发展潮流,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因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已经发展为一个新的趋势。作为公众,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在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呢?

所谓的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监督主体通过网络了解国家事务,交流意见看法,提供信息线索,对监督客体进行监督的一种监督形式。主要有网络上的媒体言论、论坛、博客、微博以及新闻跟帖等形式,是一种主要以决策阶层为监督重点的监督。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网络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具有网络传播的范围广、效率高、速度快、互动灵活的特点,其力量是强大的,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如果说钓鱼岛事件让中国民众及时了解信息,从而全民一心保护钓鱼岛不被日本侵犯,那么文章出轨事件就彻底揭露了民众的隐私权在缺乏法律制约的网络舆论监督下近乎于无。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既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利用网络传播信息,但同时也应该加强网络的新闻舆论监督管理。

当今时代,互联网不断发展,技术的力量对于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从印刷术到无线电再到因特网,每一次的技术力量的勃起都让信息的传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传播媒介、传播结构、传播方式的转变,也伴随着传播效果、传播理念和传

播文化的跃进。更新快是网络固有的特点,使得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异常迅速,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效果。人们在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后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进行发布,而那些有价值、新鲜的东西很快就会得到大范围的传播,进而成为新闻,这样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这样新型的传播方式,让新闻传播快速,让新闻尤为新鲜。尤其在许多重大的事件的发布,显得极其重要。例如国际动态、国内重大新闻等,这对于我们能否及时了解信息,有着很大的意义。

就在今年,马航事件的发生,牵动着全球所有人的心。从失联、到搜救、再到确认坠毁,等待的过程中,无论是从新闻报刊还是电视广播,都无法非常及时的了解相关的具体内容,而网络,却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马航的情况。伴随着快节奏生活的到来,时间对于大家尤为重要,繁多的事务,使得自己的没有那么多空闲去翻找报纸、搜新闻电台了解时事,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很快地了解具体的事件。这一点,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网络传播信息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顺应潮流。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网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众多网友针对某一条新闻做出各种的评论,谈论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这其实就是网络舆论监督。事实上,在以前的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对一些事件进行评论,当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就可以称之为监督,只不过在之前我们所进行的这种舆论监督的影响并不会那么深远,意义也比较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在社会的大量应用,我们所进行的舆论监督的意义就不同一般了。

然而,网络传播也是有利有弊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小到名人的花边新闻,大到国际消息,除了说明网络新闻的丰富性之外,却不能不让人怀疑到这些新闻的真实性。夸张新闻、虚假新闻、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在网络上比比皆是。尽管知道新闻里包含一定的虚假成分,但由于受众不了解真实的情况,无法进行甄别与筛选,只能人云亦云。更甚者,有些非专业新闻传播者,他们发布、传播假新闻并非出于某种经济目的,而是哗众取宠,或仅仅是想开个玩笑,娱乐消遣。2012年3D版《泰坦尼克号》上映后,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假新闻:“观众和媒体质疑《泰坦尼克号》中Rose裸身让Jack作画的情节1998年在大陆上映时没有被删除、2012年上映却被删除。后来广电总局给出了解释:‘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我们担心播放此片段时观众会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的头,造成纠纷。出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考虑,我们决定删除此片段。’”这条假新闻来源于一个叫“豆瓣逗你妹”的网友,他后来在自己的博客中做出了解释。称自己作为《泰坦尼克号》的影迷,深知被删掉的戏份对于整个故事的重要性,而且相对于1998年电影上映时的一刀未剪,他更加不理解审查部门的这一举措,所以就站在广电总局的角度上,按自己的想象编造出这样一个段子。”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果监管到位,这个流言就不会传播开来,或者大家及时了解了事情真相,也不会上当受骗。

既如此,那我们要如何做好网络舆论的监督工作呢?

首先,要认真对待网络舆论的引导,把握回应网络舆论的最佳时机。通过一些资料显示,一个事件从传播扩散到形成网络舆情指向的大方向,需要的时间大概就是事发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这一时间是危机处理和对舆情风向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除此之外,事发后12小时内,网络舆情压力也还处于潜伏期,一旦超过时限,将会进入爆发期。而在潜伏期,越早回应越主动,第一时间处理原则很重要,否则,舆论的压力会让我们疲于应付。

其次,我们要明白,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是宜疏不宜堵的。俗话说“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此,要把握好言论自由与及时干预之间的度。就像在一些热点事件的处理上,封锁消息,往往会导致网上谣言四起,掩盖隐瞒会遭到网民更强烈的反抗情绪。所以我认为,要主动把握民意脉搏,认真倾听网民和公众的利益诉求,乃至某些非理性情绪,促进沟通,化解隔阂和对立情绪。在热点问题出现时,可以借助专业人士灵活机动地开展评论,使权威声音与其他观点在交锋碰撞中主导网络舆论,把握舆论的“制高点”,起到“灯塔”的导航作用。除了对确有危害的信息严加防范外,还应适度调整网络舆论管理的政策和策略,立足于“疏”和“导”,变排斥为正视,便被动为主动,变堵塞为疏导,这样才有利于积极有益的网络舆论脱颖而出。

时代的发展是不容改变的,我们无法阻止。既如此,那么就要顺应发展,与此同时,也必须加强网络的新闻舆论监督管理,这就需要所有人的参与与配合了。

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

论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研究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

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浅析

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

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

新闻舆论监督分析(演讲稿)

如何看待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
《如何看待网络中的新闻舆论监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