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形势与政策我国文化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6: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院系班级: 机电工程学院

姓名:xxx学号:xxx

辅导老师:xxx

完成日期:20

13、0

4、1

1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作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必然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交往的全过程。21 世纪,文化在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日

益凸显, 文化全球化也便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焦点问题。文化在全球的冲突与融合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尤其在西方主流文化渗透全球的今天,如何构建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竞争力,是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 分析全球化对人类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科学地制定全球化格局下的文化发展战略, 便成为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构建和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

(一)加强文化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在文化建设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在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必须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另一方面,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要求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规划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安全等重大问题,保证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文化发展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客观需要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要增强中国总体文化实力,就要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进行长远规划,统筹兼顾城市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分门别类又相互协调的具体战略,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的形成。

(三)加强文化发展战略是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时代需要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对外文化交流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趋重要的地位相比,与五千年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相比,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大。要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和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加强对外文化战略的研究。同时,由于我国与国外文化产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所占国际文化市场份额较小,文化产品贸易逆差很大,面对西方的文化输出和价值观念的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建文化安全战略,已成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构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我们可从哪些方面展开?

(一)从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进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这是总揽文化发展全局的制高点,也是提升文化实力、推动文化

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深入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铸造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经典,打造国家文化形象。应该说,核心的意识形态将关系到文化的凝聚力,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经典体现文化的发展高度,国家文化形象直接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基本认知并直接对具体领域产生影响。

(二)积极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国民素质。

国民素质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和维护国家、民族的文化主权,更要着眼国民素质、国民精神的提升。因此,既要扩大接触文化的机会和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不能放弃经典的、精英的文化艺术追求和品质;既要发展具有弹性的公共管理,也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服务的同时发挥引导作用。要以高雅的文化、高尚的追求、高层次的国民素质塑造和影响公众,提升国民素养、国民精神。

(三)以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文化产品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知识经济”“创意经济”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关系经济效益,而且关系文化主权,关系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因为文化产品接受面广、大众参与度高,更具有文化传播和影响作用。从根本上看,如果不大力发展具有本国文化内核的文化产品,市场会为外国文化产品占据;如果不积极发掘整合文化资源,外国文化资本也会涌入并谋求资源整合,而且将输入其文化价值观,发挥文化心理、文化认同的影响力。所以,

文化产业发展同样关系到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关系到文化主权。事实上,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上存在着逆差,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意义重大。 总之,从文化大国发展为文化强国,需从战略意义上全面、深入、长远地进行规划和部署,真正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如何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使之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一)学校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0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要系统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应该将其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独立于语文、历史等其他各科。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产生敬畏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

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向大众、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自古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党的十六大要求我们“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

在战略机遇期,如何保持党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实力,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文化建设中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制定有预见性的高瞻远瞩的文化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周边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论文—我国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关于我国周边形势

我国周边形势与政策讲解

形势与政策——文化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 文化软实力

形势政策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

形势与政策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形势与政策》我国的周边形势(材料)

形势与政策我国文化发展战略
《形势与政策我国文化发展战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