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17:12: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为工作做减法 为思想做加法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受华东师大刘濯源教授来我校所做报告的启发,我们高二政治组从这一新学年起就尝试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现将其中的一些做法和其中的体会与老师们交流交流。

一、为什么:要从我们高中政治学科特点、现在的学情说起:

(一)高中政治学科有这样两大特点: 1.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时政特点。

这一特点从高中政治新课程设置上就能体现出来。新课程的设置上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形成了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模块。即: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其中,“思想政治

1、

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 “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使内容相对独立的四个模块紧密联系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政治课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特点,知识源于人们社会和生活的实践。我们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具备一些经验,对很多政治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知识还没有学习过,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也可以凭借相关经验对问题进行解释。学生们错误的认为知识就是生活经验的简单迁移,导致对这科学时轻视,做时大量失分。其实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老师要引导学生把现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从原有生活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

识,并一层层的推动新知识的深化。而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一个中心的层级结构,利用这个层级结构引导思维,推动了知识的升华。

(如图)我们在进入到必修3《文化生活》的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什么是文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就能从各类生活现象中区分出哪些是文化形式(即文化的外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文化的内涵,从文化的主体、文化的产生、文化与物质的关系中归纳文化的特点,借助思维导图的中心层级结构,使学生对“什么是文化”这一知识点有一个递次明晰的认识。

2.记忆量大,理解抽象。(高中政治考纲中明确需要识记的考点就有195个,识记内容的篇幅也比较长,很多内容理解起来较为抽象。特别是必修4的哲学,强调是对所有具体科学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揭示的是万事万物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学生开始学的时候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怎么都不能理解,像在讲物质的概念时,就有学生追着让老师给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这就体现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只靠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只能导致学生僵化、被动地记住“书本知识”,但题不会做,而且遗忘率高。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具象元素,比如:不同的颜色的文字,甚至是相同颜色但不同的字体、字号的文字在纸张上执行“强调”,也可以通过线条、符号、标志(涂鸦)轻松地“找关联”,进而提高了记忆力。运用中学生们总结出使用导图提升记忆力的两个小诀窍:

1、用颜色加深记忆。(1)用相同颜色统整同一级分支。(2)相邻两级分支颜色对比力求强烈、明显;

2、用符号、标志(涂鸦)加深记忆。

(正如在考试中学生们是因为想起了康玉兰老师在讲课时的一个

特殊动作而记起了老师当时所讲的内容,想起了祖占红老师举得板面经济理论的例子而记起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学生们也会因为想起了在课本某页某个自己想记住内容旁边的涂鸦而记起了所要考查的内容。)

同时,由于在导图中使用图形、颜色、符号等这些具象的元素,还可以激发右脑,进而有利于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方面,学生可以更高效的记住政治课中需要记忆的195个考点;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开阔。运用思维导图,实现了给学生在学习负担上做减法,在思维能力上做加法。

(二)当前阶段学情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高考第一轮复习中,一般来说,一轮复习都讲究“精耕细作”,就是从深度和宽度两个维度挖掘每个考点。这一轮的复习中借助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灵活迁移知识的能力。

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第二个方面我再说说我们这一年是如何用的以及从中有哪些体会:

二、如何用的:

(一)运用思维导图呈现前导架构。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是主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使用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使之与已有的知识建立各种联系。其代表人物奥苏贝儿更是认为新知识的学习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具体过程:①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即寻找一个同化点;②将新知识置入到认知结构的合适位置,并与原有观念建立相应的联系;③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精细的分化;④在新知识与其

他相应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在模块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的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先把本课放置在本单元知识结构中(即与本单元前两课相并列的第一级子题,前两课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而本课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再进一步构建本课与前两课知识之间的联系,(即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继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过渡,最后帮助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运用思维导图,精设课堂板书。传统板书从类型上多属于纲目式板书(如图),这样的板书形式非常细致,表达的知识内容很丰富,也很有条理,但从思维方式来看,这类板书形式属于线性思维模式,是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下面,就结合我们精设课堂板书的一般步骤谈谈相比于传统的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板书的优点。

1.确定中心主题。在黑板的中央位置板书出本节课的核心主题,同时作出明显标记,突出中心主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围绕中心主题的发散性思维。比如我们现在复习必修1的《经济生活》,学生们生活中接触最早也是最多的经济现象就是商品交换,这就是第一单元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学生们会引发一系列思考:交换什么、拿什么进行交换,我们交换的目的是什么,由此铺开第一级子题:商品、货币、消费。在明确交换的是商品,主要用货币来交换后,又会展开下一层次的发散:什么是货币、货币是如何产生的,他都有什么作用,等等。由此进入学生大脑中的每一个信息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联结,而每一个联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

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这就是第二步:

2.发散主干知识。围绕中心主题,结合教学内容,由中心向外发散出主干知识内容,从而构建出基本的知识框架。

东尼.博赞认为:“标准板书的线性表达阻碍大脑做出联想,因此对创造性和记忆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维过程。” 相比于直线的、单维的,单调的线性传统板书形式导图更能刺激学生自然的发散性思维,更利于知识的生成。

3.关联多向知识。任何知识都是一个立体的存在,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正是知识关联的基础。传统板书很多是平铺直叙式的,不能有效地凸显核心主题地位及知识间的相互关联,思维导图通过线条、箭头等形式进行知识多向联系,加速了多向获取知识,更将知识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获取、管理及应用更系统。

下图是我在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所设计的板书:板书中先确定这一课时的中心主题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再依据这一中心主题可以发散出要坚持主次要矛盾的统一,也要坚持矛盾主次要方面的统一这两个主干知识,最后通过线条和箭头明确两点分别是哪两点,两点中的重点又是谁,两点间的统一又该如何理解。板书体现出一定的多向性、创造性,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

(三)运用思维导图编构课时整体知识结构体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思考和记忆两大难题”, 一张白纸几只彩笔,我们的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从认知层面的点→线→面→体的可视化实现让自己在学习中思考和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导图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老师可以通过同学绘制的导图,了

解到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状态,从而更准确的把握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更好的推动学生的进步。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牛人不是一天炼成的。我们学生在开始的编构时也产生三种错误倾向:

一是一味追求图示的好看、新颖而遗漏重要知识点高考考点; 二是对各层级下面的主干知识的确定只基于教材,所列内容也过于详细,既不利于在制作思维导图中书写,又不利于复习时的联想回忆与记忆理解。

三是理不清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或找不准核心关键词和其他各层级的关键词,制约了思维导图的发散程度。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教材中的哪些内容才是高考的考点,在学生编构思维导图时明确所要理清的各层级主题的主干知识是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来确定的,而不是根据教材,要处理好课标、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课标与考试说明才是纲,多样化的教材仅是载体或表现形式,那种依据教材来制作思维导图的做法是不准确的,当然各个主干知识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表述可依据教材所述。

导图绘制无常势、无常形、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老师不能要求学生一味追求图示的新颖,也不能让学生生搬硬套某一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开始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时,出于个人的习惯经常把它做成这一种模式(如图)呈现在学生面前,结果学生们在课下也多用这种方式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但在第一次课上

我让学生自己绘制时,一个学生皱着眉头很痛苦的对我说:“老师,我看这种图和绘这种图真的感觉头也晕、眼也花,我还是觉得,绘制成这样的舒服(如图)。”我赶紧面向全班同学强调可以根据所展示内容的不同和自己对色彩、线条等的不同认识,制作更便于自己记忆和使用的思维导图。(展示学生最近绘制的导图)

(四)思维导图在政治主观题解题中的运用。

政治主观题综合考查政治学科的主干知识,反映社会热点,分值大,故必须强化训练。但由于所需书写的文字量较多,学生课后做往往应付了事。所以我们很重视主观题的“堂练堂评”。但课堂上的时间也毕竟有限,完整写出答案耽误时间。不动笔靠口头描述,一方面难以了解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真实解答情况;另一方面也会给所提问学生的解题思路带来困扰。我们尝试把思维导图引入主观题的“堂练堂评”中来,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呈现出来,具体进行了如下操作:仔细审题,在试题设问和材料上标出关键词,由此展开联想(用箭头标示),将所想到的观点均用关键词记录下来,形成简单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再将记录下的观点整合,排序,完善思维导图。(如图)向这样先从这道题的设问和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即考查范围-政治生活,主体-政府,命题旨意-为什么,影响-人民的财产和生命;问题变式为政府做法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实意义;最后整合观点、排序。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我们老师巡场了解学生作答情况,引导学生准确界定关键词,构设思维导图。把答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助于合理的引导学生领会解题的要求与步骤,解题过程

中运用思维导图,也能使枯燥的解题过程变得灵活、多样、有趣,从而最大限度的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寄语

(1)“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导学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目的都是——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古语有云:真正的教育不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而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

(2)希望更多老师的关注思维导图;(参与学习,共同分享)

个人想法:

比如:可以在老师当中成立一个沙龙,用来探究思维导图对于小孩子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我自己是一个6岁孩子的母亲,和她同龄的我们有差不多20个老师的孩子就要在今年的九月升入小学一年级,更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的孩子处于幼儿园、小升初等重要阶段,如何利用好思维导图培养出和教育好我们自己的孩子,值得我们共同探讨。如教10以内的加减法,多数是让孩子记住

10、

9、

8、7等各数的分解,开始我就是在接她上学放学的路上让她背给我听,晚饭后出题让她练,后来就想这些枯燥、僵硬的方法会不会早早的就让自己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后来受思维导图策略的启发,我给他画形象具体的图,再过度到相对抽象的数(如图)。看似不如直接背来得快,但 “磨刀不误砍柴功”, 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策略,在尊重孩子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即提高了她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还提高了她的学习能力。这里自己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老师在这方面有更多经验和体会的,下来我们多交流。我在这里一并为刚才大家能耐心的听完我的汇报 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曾国藩说:“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者成其半。”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法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