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层次化培训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8: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层次化培训探索与思考

摘要:本文在阐述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层次化培训方法,对有效解决目前基层部队人才培训的瓶颈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航空保障;机务人才;层次化。

随着军队改革和部队建设发展,新旧装备的更新换代,在航空机务保障过程中,存在装备复杂、技术先进、保障要求高等新特点,如何提高基层部队中机务保障人员的培训效果和效率,以尽快适应装备保障的新形势、新特点,是当前航空机务维修保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基层部队中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层次化培训方法,为基层部队的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培训提供借鉴。 1.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素质与装备发展不相适应

首先,在航空机务保障变革过程中,原先由干部负责的岗位,现在改由士官负责,一些学识高、素质优的干部调离保障岗位,保障岗位上出现人员短缺,虽然配备了一些士官人才,但因士官在文化素质方面层次不齐、技术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尤其对新换装部队,这种情况尤显突出,存在技术人才短缺,跟不上装备发展需要。其次,训练器材缺乏,老旧装备层次多、闲置多,部分新装备的维修保障设备配套还不够完善,个别老旧维修保障设备,不适应于新装备维修保障需要,导致针对性的保障培训与训练少,难以及时培训补充合格人员。再次,训练时间难以保证,使得训练水平在低层次上徘徊。造成维修保障分队技术人员能力素质较弱,不能完全适应新装备的维修保障需要。致使有些部队自身能够完成的维修项目,因维修保障人员与设备的缺乏仍然依赖于工厂。 1.2人员培训机制不够健全

在人员培训过程中,新“师”、新“员”按同层次培训,导致一些已具备基础理论知识的新“师”人员重复基础理论学习。此外,培训时间短,难于让所有培训人员均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理论、基本规定和基本技能。现有业务技能培训机制也不够健全,主要还是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培训人员技能的掌握程度受师傅的业务技能、理论知识的影响明显。在新“员”培训中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过程、轻规程,重言传、轻法规”等错误思想。此外,在新“员”中还存在“会干就行”、“跟着师傅干即可”的依赖心理,导致基层部队中机务保障人员的培训效果差、效率低、问题多等不良情况。 2.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层次化培训方法

针对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培训中装备缺乏和人员层次的不同,开展层次化培训方法研究。层次化培训方法是指区分人员层次(干部、士官、士兵)、知识学历(大学生、高职生、高中生或初中生等)、专业类别(发动机、机体、火控、雷达等)等不同条件,充分把握新“师”、新“员”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施针对性培训。具体可按如下方面展开: 1.1坚持实践创新,建立层次化培训模式

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培训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思想,逐步建立层次化培训模式。层次化培训模式对带教教员来说,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基本技能、熟练的装备使用保障能力;其次要具备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内容、采取合理手段实施培训的能力;最后还要具备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层次化培训模式对培训学员来说,首先要区分培训人员层次和知识学历,即区分干部、士官或士兵等层次,大学生、高职生、高中生或初中生等学历。对干部、士官学员大多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有的还有较好的工作实践经历,对装备可能比较熟悉,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合理调整培训内容、以强化培训为主,进而提高培训效率和效果。对士兵学员,存在文化知识薄弱、无技能基础,不熟悉装备等特点,先通过摸底谈心方式掌握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以装备操作使用维修够用为基础,带教教员可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带教培训、差异化训练;其次对不同专业类别,譬如发动机、机体、火控、雷达等专业,将公共基础知识、法规知识等进行集体教学培训,具体专业采用小班或单人针对性培训,最后统一进行一专多能的拓展培训方式。层次化培训模式对培训方法和思路来说,可采用层次化带教方法和“请进来、走出去”的带教思路。层次化带教方法贵在一个“异”字,主要体现在带教方法的差异上,要在教学手段上“出新”、在带教内容上“创新”、在带教方式上“求变”。具体带教时,可采用装备现场的“理实一体”教学,采用教学录像片、视频动画、交互式教学软件、虚拟装备、多媒体课件、警示图片等进行形象化课堂教学,此外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网上学习、网上答题、网上模拟维修制作等,准确把握新“师”、新“员”心理脉搏,促进培训质量。其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带教思路,即通过分批次、分时间到院校学习、到实装厂参观见学、到维修现场实践等走出去的方式,请院校专家教员或身边的先进典型授课等请进来的方式,培训人员在多元化的学习、实践环境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提升技能、紧跟装备发展,做到固强补缺。

1.2 完善考评机制,制定层次化考评机制

针对现阶段军队调整改革的展开,转改并撤的调整,人员思想波动,在当下更要抓好维修保障人才的培训和考评,使其转变维修思想,更新维修观念,掌握新装备维修的理论和技能,尽快适应转改并撤后的工作需要。因此需要制定完善层次化考评机制,具体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首先制定完善“时间层次化”考评机制,将新“师”、新“员”的带教工作按时间段划分,每个阶段均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阶段性培训内容完成后及时组织考核,对内容掌握不全面、考核不达标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其次制定完善“空间层次化”考评机制,针对不同工作时机、不同工作内容,区分专业、类别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结合不同工作时机组织考核,推动新“师”、新“员”操作能力的提高。 1.3 紧贴任职需要,完善层次化培训教材

依据《空军航空机务工作条例》、《空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飞机维护规程》等法规,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岗位需求,对上述法规、规程和公共教材进一步细化,组织院校教员、研究所研究员、部队优秀机务一线维修人员共同编写层次化培训教材,做到紧贴部队、紧贴装备、层次化、系统化。 1.4 加强器材保障,配备层次化培训器材

各部队根据装备情况和培训任务,加强培训器材的保障。首先,采取部队自购与自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挖掘部队自身潜力,加强实装培训训练器材的供给。其次,积极配备新装备的维修保障模拟设备,为部队基层人员的培训和维修实习提供实验实习条件。最后,积极摸索部件器材消耗规律,制定合理的部件器材储备标准。做到实装、模拟设备和部件器材的层次化配备,满足培训需要。 3.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高效培训航空机务保障人才,除了加强硬件条件配置外,还要转变培训理念,完善层次化培训机制,坚持实践创新,做到因材施教,尽速培养出维修保障业务精湛,实践技能见长的优秀航空机务保障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世宏.对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专业建设的探讨[J].航空维修工程与任职教育研究,2006(5):7-9.[2] 卢群.紧贴使命任务,抓实岗位练兵,促进航空装备保障人才稳步提升[J].航空维修工程,2013(3):3-4.[3] 陈启洪.维修保障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空军装备,2012(10):11-13.[4] 端木京顺.航空装备安全学[M].西安,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07.

加强我军航空机务维修人才管理的思考

农村人才培训探索

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通江县城市管理长效化的探索与思考

农牧民培训长效机制探索与思考(推荐)

创新技能人才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工作论文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社区工作思考与探索

检察机关人才培训良性机制探索

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层次化培训探索与思考
《航空机务保障人才层次化培训探索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