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人墓碑记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34: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

2.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理解作者的生死价值观。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

一、课前预习: 1.关于文体

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记,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2.《七录斋集》的由来

张溥读书有一个习惯:每读一篇文章,总是先抄录下来,背诵一遍,然后烧掉。随后重抄一遍,再背诵,再烧。如此反复7次,把这篇文章背熟。因而他的书房名为“七录斋”,他的文集名为《七录斋集》。 3.关于背景: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的局面。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阉党大范围搜捕暴动群众,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市民把他们合葬在虎丘前的大堤之上,称为“五人之墓”。 活动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小节):叙写修五人墓缘起及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第二部分(第

3、4小节):叙写五人与阉党斗争的经过及慷慨就义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

5、6小节):叙述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补叙贤士大夫姓名。 活动

三、文本研读: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重点字词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被动句)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状语后置句) 以旌其所为:表扬

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兼词,于此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尓(通假字,同“只”同“又”) 慷慨得志之徒:一类人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声名显赫。 2.小结

①体味第1小节的特点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按照碑记的格式,一般说来往往是先叙述他们的姓名、籍贯、世系、行事,但本文却由“死”写“葬”,由“葬”而写“立石”,这是一种独辟蹊径的写法,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开头,一方面提挈全文,另一方面,为读者留下了“五人”是如何“激于义而死”的悬念,然后用“呜呼,亦盛矣哉!”这个充满激情的赞颂的句子收束上文开启下文。

本节写五人死因及立碑缘起。先总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然后写死后建墓立碑经过。段末

以赞颂小结,突出此举之盛。五人原来是市井细民、草野之士,地位卑微,行事普通,而他们死后墓葬时,却十分显耀。清除权重一时的宦首魏忠贤生祠的原址为墓地,其身份显赫可见;还要“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其为人所敬重由此可见。墓地之择,立碑之举,葬仪之隆,可谓“盛矣”。

②体味第2小节“独五人之皦皦,何也?”这一疑问句的作用。

明确:本段写在“五人”死后的“十有一月”中无数“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死于疾病,从而在两相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人固有一死,但一则受到贤者的旌表,死而不朽;一则与草木同腐,“湮没不足道”。答案虽已了然,但作者却引而不发,而用“何也”一问,使本以波澜起伏的文势涌现出轩然大波。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说明魏阉失败之速。以众人之死与五人之死作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

③作者运用几方面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众”和五人的数量悬殊作比,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草野无闻之士比,以“湮没”与“皦皦”比,充分显示了“疾病而死”的无声无息,不为人道,“激于义而死”者的名声赫赫,万民敬仰。最后,作者以设问引起下文。

活动

四、课后作业:

1、巩固本课作者和文体知识;

2、掌握

1、2自然段的文言字词。

第二课时 活动

一、课前检测:

1、文体常识;

2、重点字词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被动句)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状语后置句) 以旌其所为:表扬

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兼词,于此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尓(通假字,同“只”同“又”) 慷慨得志之徒:一类人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声名显赫。 活动

二、文本研读:

(一)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字词句整理:

在丙寅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品行成为/先: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表率) 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钱财)

缇骑按剑而前(前:名词活用作动词 走上前)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忍受/使„„倒下)

以大中丞抚吴者(抚:名词活用作动词 担任巡抚) 魏之私人毛一鹭(私党,帮凶) 吴之民方痛心焉(正)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作乱)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断头置城上(省略句) 颜色不少变(脸色)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活用为动词 用匣子装)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愤怒)

大阉亦逡巡畏义(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非同寻常)

(二)思考、讨论:

①分析品味第3小节。

明确:这一段应郑重强调以下几点:这一段从“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写起,照应文章开头处的“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一句,接下来叙写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情况。从注释中已了解到周公与阉党形同冰炭,互不相容,可周公是义者,而这场因阉党逮捕周公而激起的“民变”的正义性也就不言而喻,市民们“噪而相逐”,文中并明确写出“逐”的对象是“魏之私人”,这就是更加十分有力地表现出民心所向,正义所在。行文至本段的结尾处,方郑重地列出“五人”的姓名,并以“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作结,既含有大加赞扬之意,又与段首“墓”而“葬”合拍。

②分析品味第4小节。

明确:第4段叙写“五人”英勇就义的情景:“谈笑以死”“颜色不少变”仅寥寥几笔,就将其大义凛然、威武不屈、视死如归之态跃然于纸上。

③分析品味第5小节。

明确:本小节以“嗟乎”开头转入议论。在“大阉之乱”中普天下读书明理的“缙绅”能不依附阉党,危害国家的竟无几人,而“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匹夫”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之中,越发使“五人”的形象光彩照人。本小节连用两个问句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五人”之死,使阉党“不敢复有株治”,魏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最后“投缳道路”以“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这本小节作结,再一次高度评价了“五人”功绩。

活动

三、课堂强化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先:表率

(2)众不能堪 堪:忍受

(3)噪而相逐 相:他

(4)发五十金 发:拿出

(5)蹈死不顾 顾:顾惜

(6)矫诏纷出 矫:假托

2、指出古今异义的词语: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2)非常之谋

(3)颜色不少变 活动

四、课后作业:

1、背诵第五段;

2、解释下列字词: (1)吴之民方痛心焉(正)

(2)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才)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作乱) (4)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第三课时

活动

一、课前检测: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先:表率

(2)众不能堪 堪:忍受

(3)噪而相逐 相:他

(4)发五十金 发:拿出

(5)蹈死不顾 顾:顾惜

(6)矫诏纷出 矫:假托

2、背诵5节。 活动

二、文本研读:

学习第六七两个自然段

1、重点字词句:

佯狂不知所之者(假装/到)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老:形容词作动词,老死) 则尽其天年(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动用法,使„„屈身)

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作动词,表明;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意义)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介宾结构后置)

2、思考、讨论: ①分析品味第6小节

明确:第6小节本小节以“由是观之”领起,表明它紧承上文,但与第5小节又不是机械的并列关系,而是由此及彼、层层深入的关系,是上一段内容的进一步展开。首先,作者在揭露“今之高爵显位”为苟全性命而表现出的“辱人贱行”后,提出了一个问题:种种“辱人贱行”和“五人之死”相比,“轻重固何如哉”?苟且偷生,轻若鸿毛;仗义执言,重于泰山。“死生之大”,不言自明。随后,又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五人”之死对“四方之士”“豪杰之流”的精神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后,明确作记的缘由及目的。 活动

二、分析特色:

(一)主旨概括:

本文高度评价了五位义士在反阉党斗争中不畏强暴、慷慨就义的事迹,充分肯定了以五位义士为首的苏州人民的抗暴斗争对国家的贡献和后世的影响,批判了缙绅们贪生怕死、变节易志的无耻行径。

(二)写作特色

①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文章叙写了五人斗争的经过,赞颂了他们死难的重大意义。前面叙述,后面议论,但议论中有记叙,记叙中有议论,记叙与议论的交错、穿插,使事、理、情交融并茂。同时,文章还倾注了作者的强烈感情,爱憎分明,激情喷涌,全文慷慨激昂,淋漓酣畅,富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②鲜明有力的对比。

全篇有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一人物的自身对比。通过这些不同的对比,衬托出五位义士精神的崇高,赞扬了他们的死重如泰山。

③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神态。

如“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寥寥几笔,形象地勾勒出五义士慷慨就义时的音容笑貌,表现了他们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浩然正气。 活动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

活动

四、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老:形容词作动词,老死)

则尽其天年(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动用法,使„„屈身)

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作动词,表明;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意义)

2、指出特殊文言句式:

(1)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2) 断头置城上 (3) 不能容于远近

(4)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活动 活动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

5、6段;

2、整理文言词句;

3、预习新课。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教案 芋头

五人墓碑记教案文档

《五人墓碑记》教案3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