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人墓碑记》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8: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上课时间: 总课时:

复习目标:

1、写出“有、皦、赀”三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

2、写出“至于、私人、痛心、按、金、视、首领、”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

3、写出“发、行、固、使、徒、按”等词的一词多义;

4、写出“墓、疾病、隶”等词的活用意思;

5、辨析“而、焉、之、其、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6、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教学过程:

一、文言实词(15分钟) 1.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通“又”)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 (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 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党羽

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3)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痛于心,痛恨

今义:极端伤心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古义:考察,查究

今义:压住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1

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今义:金子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非同寻常

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 (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古义:比较

今义:看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3.一词多义

(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 (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

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

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 (3)固

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

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 (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 (5)徒

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 (6)按

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

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 (7)得

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

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 4.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 其疾病而死(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用盒子装)/ 哀斯墓之徒有其

石也,而为之记(作记)

2 (2) 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当作仆役) (3) 动词使动用法。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使„„倒地)/ 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 (4) 动词作名词。 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的事情) (5) 形容词作名词。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百姓)

二、文言虚词(10分钟) 1.而

(1) 连词,表承接。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 连词,表修饰。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1) 连词,表目的。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2)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3) 连词,表修饰。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4) 介词,表凭借。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 介词,用。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 介词,因为。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 兼词。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 (2) 代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 (3) 语气词。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 4.之

(1) 助词,的。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 动词,去,往。 佯狂不知所之者

(5) 代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指代石碑)

5.其

(1) 代词,作定语成分。 以旌其所为(指代五义士)/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自己) (2) 代词,作主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周顺昌) (3) 指示代词,那。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 6.于

(1) 介词,表被动。 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2) 介词,向。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 介词,在。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7.为

(1) 动词。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2) 判断动词,是。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3) 介词,替,给。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8.当

(1) 介词,在„„时候。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 (2) 动词。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三、文言句式(15分钟) 1.判断句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用判断动词“为”表示判断) (2)即今之倮然在墓者也(用“也”表示判断) (3)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用否定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4)斯固百世之遇也(用副词“固”表示判断) 2.被动句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被”表被动)

(2)公之逮所由使也(意念被动句,“逮”其实是“被逮”) (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于”表被动) 3.省略句

(1)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省介词“于”) (2)问:“谁为(之)哀者?”(省介词宾语“之”) (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头)卒与尸合(省主语“头”) (4)亦以(之)明死生之大(省介词宾语“之”) 4.倒装句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于当道请,介词结构后置)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于其墓之门立石,介词结构后置) (3)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于社稷有重,介词结构后置)

4 (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之四海,定语后置) (5)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者(能不易其志者之缙绅,定语后置) (6)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遍于天下之钩党,宾语前置)

四、课外拓展(1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已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毙一人,余负重伤,窬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明史?周顺昌传(节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数谮于织造中官李实(说别人坏话)

B.并质副使吕纯如

(质问) C.当顺昌被逮,间行诣都 (从小路走 ) D.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

(触犯)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D ) A.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

缇骑按剑而前曰 B.吴人感其义,合葬之虎丘傍

激与义而死焉者也

C.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D.顺昌赠太常卿,官其一子

人皆得以隶使之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选文与课文《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朝天启六年魏忠贤当道,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 B.选文重在表现周顺昌的正直与无畏,课文《五人墓碑记》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

C.选文多用细节描写刻画周顺昌的形象,课文《五人墓碑记》则采用了对比手法来说明五人的伟大崇高。

D.选文与课文《五人墓碑记》都采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使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既有感染力,又有说服力。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1)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

译文: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

(2)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

译文: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

(3)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译文: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课堂总结:(5分钟)

6

《五人墓碑记》学案

学习目标:

1、写出“有、皦、赀”三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

2、写出“至于、私人、痛心、按、金、视、首领、”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

3、写出“发、行、固、使、徒、按”等词的一词多义;

4、写出“墓、疾病、隶”等词的活用意思;

5、辨析“而、焉、之、其、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6、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学习过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 (3)敛赀财以送其行( )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5)亦曷故哉( ) 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

今义: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

今义: (3)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

今义: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古义:

今义: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古义: 今义:

7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

今义: (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古义:

今义: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发其志士之悲哉( )

而又有剪发杜门( ) (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其辱人贱行( )

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 (3)固

轻重固何如哉( )

斯固百世之遇也( ) (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 )

人皆得以隶使之( ) (5)徒

慷慨得志之徒(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6)按

缇骑按剑而前( )

按诛五人( ) (7)得

慷慨得志之徒( )

人皆得以隶使之( ) 4.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 )/ 其疾病而死( )/ 缇骑按剑而前( )/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2) 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 )

8 (3) 动词使动用法。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安能屈豪杰之流( ) (4) 动词作名词。 不敢复有株治( ) (5) 形容词作名词。 不能容于远近( )

二、文言虚词(10分钟) 1.而

(1)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1)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2)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3)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4)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 (2)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 (3)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 4.之

(1)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 佯狂不知所之者

(5) 人皆得以隶使之(指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指代石碑) 5.其

(1) 以旌其所为(指代五义士)/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自己) (2)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周顺昌) (3) 发其志士之悲哉/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6.于

9 (1) 激于义而死焉/不能容于远近(2)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7.为

(1)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2)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3)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8.当

(1)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然五人之当刑也 (2)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三、文言句式(15分钟) 1.判断句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2)即今之倮然在墓者也( ) (3)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 (4)斯固百世之遇也( ) 2.被动句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2)公之逮所由使也( ) (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3.省略句

(1)断头置( )城上,颜色不少变( ) (2)问:“谁为( )哀者?”( ) (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卒与尸合( ) (4)亦以( )明死生之大( ) 4.倒装句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 (3)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4)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10 (5)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者 ) (6)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

四、课外拓展(1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已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毙一人,余负重伤,窬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明史?周顺昌传(节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谮于织造中官李实(说别人坏话)

B.并质副使吕纯如

(质问) C.当顺昌被逮,间行诣都 (从小路走 ) D.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

(触犯)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

缇骑按剑而前曰 B.吴人感其义,合葬之虎丘傍

激与义而死焉者也

C.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D.顺昌赠太常卿,官其一子

人皆得以隶使之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与课文《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朝天启六年魏忠贤当道,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 B.选文重在表现周顺昌的正直与无畏,课文《五人墓碑记》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

C.选文多用细节描写刻画周顺昌的形象,课文《五人墓碑记》则采用了对比手法来说明五人的伟大崇高。

D.选文与课文《五人墓碑记》都采用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使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既有感染力,又有说服力。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

11

译文:

(2)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

译文:

(3)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译文:

12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教案 芋头

五人墓碑记教案文档

《五人墓碑记》教案3

《五人墓碑记》教案
《《五人墓碑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