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论语》导读1

发布时间:2020-03-02 07:56: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论语导读》

一、大作业题目(任选一题):

1.试论孔子的学习理念 2.试论孔子的财富观 3.评论孔子的师生关系 4.从《论语》看儒家的道德规范 5.谈谈《论语》与精神文明的建设 6.谈谈自己从《论语》中汲取的人生智慧

试论孔子的学习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个要义,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所提高的是全体学生的素质,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是让全体学生主动发展个和性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要因材施教;没有因材施教,就不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并在教学中付诸实践的。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因材施教的实例比较多,但比较精典的还是他与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三个弟子的对话。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述,这段对话是这样的: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这一实例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把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同时,孔子把中

1 庸思想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孔子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的教学思想,同样也是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理论上的概括。就如他所说的一样:“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他的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们现在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和“分速教学”的教学策略,就是孔子的这一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因材施教的思想,是孔子对教育的重大贡献,对古今中外的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教育思想也必将会对未来的教育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略论孔子的哲学观念与教育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孔子的;仅成为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正统思想,而且越来越;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和谐的观念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意识;孔子的哲学观念,对21世纪甚至更加遥远的未来人类;都将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的;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庸;发现,一大成绩,虽然早在孔略论孔子的哲学观念与教育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不仅成为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正统思想,而且越来越为世界上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平衡与和谐的观念也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孔子的哲学观念,对21世纪甚至更加遥远的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将产生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也将是多领域、多层面的。这里仅从其哲学观念与教育思想的关系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庸。

毛泽东称“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成绩”虽然早在孔子以前,中国人就懂得从整体着眼去看待世界,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事物,把万物都置于一个整体结构中去把握,努力使之处于不偏不倚“正中”状态,而中庸作为一种哲学观念提出来则最早见于《论语》。也就是说,中庸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和思维方式确立下来,始于孔子。中庸体现了孔子看待万物、思考问题以及实践操作的基本原则,即着眼大局,从整体出发对事物的存在进行定位;通过不断调整,使之与整体环境相适应,从而促进整体的平稳与和谐,进而做到“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孟子·万章)。即在“时中”的原则指导下,顺势应时,该走的时候就迅速离开,应该留下来就留下来做事,不适于做官就不去做官,应该走仕途就积极入世。这种“中和”的思想甚至被孔子当作评价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即中和,“同”即等同,不善于变通、融和。“君子”是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在他看来,能够做到真正的“中”,善于调整自己的思想、行动,以寻求整体和谐,才称得上君子。这种贵和尚中的思想指导着他的思维,使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取得了有着2000多年鲜活生命力的伟大建树。针对当时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一重大变革时期急需人才,而教育又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的情况,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不论出身,广收门徒,弟子达三千之众。他的这一伟大实践,对于实现文化下行,推动社会整体进步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材施教,是孔子最先提出而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教育方式。据《论语》载: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子夏与子张谁更好一些呢?”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子夏则显的不够。”子贡说:“还是子张更好一点?”孔子说:“过犹不及。”孔子善于了解学生的各种差异,根据各人的特点因人而异,采用各种灵活的方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教益,获得发展;启发式教学,也是孔子的一大发明,同样,这种教学方式也仍然被现代人奉为至宝。至于“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温故而新”等修养之道、求学之法至今仍时时对我们起着点化和引导作用。

孔子思想观念对人们的影响之深表现在社会、文化、等生活各方面。为适应现在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协调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以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为目的,探索出了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为主

2 要特点的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的爆炸式膨胀,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各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成为常态。在这种背景下,做为每一个人,都要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善于在社会大环境中把握自己的位置,并从社会需要出发,调整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另外,要善于根据外界的环境变化,分析、利用各种有用信息,及时地修正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此为启示之一。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考虑到世界范围科技现状以及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景,对教育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这一准确和科学定位,是伟人的智慧与哲人的思想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作出一番成就,除了主观上要具有执着的敬业精神,还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放到时代大背景和世界大视野下,综合考察与把握本学科的优势和弊端,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掌握和运用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摸索出适合自身条件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摈弃那些落后的、不合理的东西。这些努力的收效如何,则取决于方法论原则与主观努力程度的结合。如果二者的相互作用发挥到极致,谁都会有创造性的发现。此为启示之二。

二、大作业要求:

1.选择上面的题目,写一篇论文。 2.要求3000字以上。

3.除以上题目外,自己亦可以自己确定题目,但是要与《论语》有关的。

论语导读——期末作业——孝道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行政法学1

《论语》导读[优秀]

《论语导读》考试题

名著导读《论语》

《论语》导读 教案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课程与教学论1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行政法学6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学前儿童游戏论1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劳动法规与政策1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论语》导读1
《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论语》导读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