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23:56: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生命的教育

——读《成功家教启示录》有感

今年夏天有幸拜读了《成功家教启示录》,感触很深。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但实际年龄却只有21岁。我对自己父母对我的爱都不是很清楚,怎么能清楚认识学生父母对他们的爱,又如何与他们讨论怎样才是真正爱孩子,怎样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呢?这一直是我所苦恼的问题,但在看完这本书后,我豁然开朗了。其实,每个父母都会教育孩子,只是彼此的方法不同而已。而这本书精选了全国近年来一批在家庭教育中成功的典型事例来说明家庭教育中成败得失的道理,这些不同事例的内容都是与每个孩子的前途命运,家庭成员的欢乐悲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寓家庭成功经验与失误教育于其中。俯瞰全书,我深深觉得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启示之一:父母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一举一动莫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在这我知道了一对山村农家夫妇教子的故事,在这个农民家庭,虽然家境贫困,可出生在这个家庭的三兄弟却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不足以外人道的,令人难以想象。

这家的林氏夫妇在3个儿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他们,两代人每天挑灯共学的读书氛围一直延续到3个儿子都上大学;在无论多苦的情况下,林氏夫妇都长期订文学杂志,买世界名著,使3个儿子开拓视野;在一贫如洗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纸片,上面写着做人的名言、警句等,两代人在家中各个角度,都可看上几眼,念叨几句。3个儿子就是在这样贫困却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这对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人格升华,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又深远的影响„„

把孩子培养成博士,那当然值得称道。但能读博士的毕竟不多,未能读到博士的,人正品端好学,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林氏夫妇

教子的感人之处,并非是培养出3个博士,而是在贫困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儿子,铸就了他们不屈不挠的性格,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

启示之二:做人教育是家教核心,让孩子学会做人会得益终身 出生在贫困工人家庭中的李申杰是优秀中学生,中学生国际信息学金牌得主。可他的母亲只是初中文化,父亲是驾驶员。但他们尊重知识、尊重老师,对待工作认真、严谨,说的话句句在理,虽然经济收入不高,但还是自己省吃俭用,挤出一部分钱为孩子买书,不惜借贷为孩子购买电脑。李申杰的家教故事回答了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问题,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也能育子成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一样,不可能给孩子系统地传授文化知识,或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具体辅导。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德育,以家长的品德、人格修养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行为习惯。

启示之三: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全国少年五星雏鹰”奖章获得者,小发明家林粼出生在普通家庭,他小小年纪,发展得如此全面,主要得益于科学的家庭教育。林粼父母教子“十分用心”,但并不刻意培养某方面的特长,而是“顺其自然,尽可能给孩子各种学习锻炼的环境和机会,”期望“心智健全,成为有用人才”。这种教育理念为林粼的成长指引了正确的道路。接着林粼父母又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逐渐加深学习难度,扩大学习层面,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孩子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他们不空洞说教,而是具体指导,实际帮助。这一系列的教育方法终于使林粼有所成就。

启示之四: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帮助他展翅高飞

少年书法家胡鄂作品多次获奖,20余幅作品被全国各博物馆收藏。他虽然出生在军人家庭,但他的父母却非常注重教育方法,不强制他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

力。兴趣能对我们所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他就一定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钻研,并能创造性地把它做好。所以,发现并保护、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胡鄂父母深谙此理。从看到儿子乱涂乱画,为他买来本子,到反省孩子写字为什么老没有进步,再到及时改变方法,尝试各种激励手段,终于把胡鄂引向了成功道路。

启示之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智慧与耐心寻求孩子成才之道

1999年9月8日,一位来自洞庭湖滨名叫舒扬阳的12岁小女孩走进了中南民族学院的校门,成为该校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一名大学生。孩子从五年级跳到初二,又从初二跳进大学,12岁就成为一名大学生。可在小学及中学时她曾被老师误认为智力有问题,父母曾两次让女儿退学回家,亲自施教。当舒扬阳退学回家后,家长针对孩子的特点亲自施教,很快就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成绩突飞猛进。她的父母认为家教模式应无定论,关键在于因材施教。他们敢于摈弃应试教育的传统做法,根据自身条件、孩子的实际,采用了适合孩子的教学计划和教育方法,用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想法。

启示之六:先天缺陷后天补,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功

周婷婷从小双耳全聋,可是16岁就成为大学生,现在美攻读研究生。这全靠着他爸爸的辛勤培育。在周弘把聋女婷婷培养成留美研究生的同时,他自己也从工厂工人、技术员成为“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在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挫折以后,他最终发现:寻找幸福感、快乐感是人的生命的需求。孩子处于生命的初始阶段,更是需要他人的欣赏,并从中感受被赏识的快乐。快乐给孩子积极的人生观、自信与不断进取精神,而这一切又反过来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

启示之七:把痛苦和难堪留给自己,把快乐和自信留给孩子 哈佛女孩刘亦婷是在一个重组家庭中得到成功的。刘亦婷是幸

运的。虽然她经历过父母离异,但好母亲和好继父为她消除了这种不幸的阴影,而且还给了她不少正常家庭所没有的精心培育。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难怪她深有感慨:妈妈、继父的教育是世界上是宝贵的礼物。母亲从孕育她的时候,就坚信“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能成为不平凡的人”。特别是在婚姻解体的巨大危机面前,她也没有放弃这个信念,她“决不因自己心怀怨恨,就用不正常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也不认为孩子可怜就百般迁就,更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累赘而不管不理。”继父不仅愿意把她当作惟一的孩子来呵护,而且对她的教育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为她制定了一套着眼于长远的培养计划。正是在这样一个优越环境中,刘亦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启示之八:孩子大脑是块待开垦的宝地,早点科学开发就能多利益

“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冠军焦黎黎出生在贫寒的农民家庭。读罢这则感人的家教故事,掩卷沉思,发现焦黎黎的父母克服了一般人不易做到的“家教之道”:虽然家境贫寒,他们文化不高,但是“事在人为”,只要观点正确,方法对头,坚忍不拔,悉心培养,“农家女”照样“勇夺金杯”;居家简陋,生活清苦,但只要从小就引导孩子读书,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就可以拥有丰厚的精神基础,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对于孩子的缺点,并不空口说教,更不是简单粗暴,而是领着孩子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自我教育。一对农民夫妇能做到这样,真是难能可贵。

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在以上的八个启示中,都有成功的家教事例。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辛酸、眼泪,可是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这些代价。我深深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要和每个家长多沟通,多理解,多互助,使每个孩子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管齐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 师:吴 杨

2004年8月20日

生命教育读后感

生命教育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 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全文)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