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宁静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9: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独守宁静

高三

幽邃致远的大海深处黑暗静谧,不动声色。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洁白冰雪覆盖下的富士山泰然,神圣,隐藏的又是怎样蓄势待发的力量。黄河并不是永远咆哮,汹涌湍急的流水会触发人类征服的欲望。沉默的外表,流动的内心,却让勇往直前的人们却步。

身静,心未死。大自然如此,智者亦然。沉潜宁静的生活,涌动的内心正积蓄着不可估量的潜力,火山般酝酿着惊心动魄的爆发。内心的流动促使他们心无旁骛地思索,孜孜不倦地探寻真理。直到有一天他们不再沉默,人们便可见识到他们博大深邃的智慧,感慨他们“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奇。

季羡林老人,年近期颐,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中国东方学的创始人,是学界的泰斗。他的一生,经历过山重水复,亦经历过柳暗花明。他走过阳关大道,也踏过独木小桥。始终不变的,是他那平静如水般的心境和人生态度。他在十年浩劫中曾有过“牛棚”挨整的经历。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消沉颓废,以平静的心态面对一切。那时,他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同时还著成《牛棚杂记》一书,凝结了他对*历史的反思,道出了千百万人没有说出口的话语。

老人如静水,内心不动声色地流动,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静,对立于动。没有虚张声势,没有夸夸其谈,没有张扬肆意,这些只会让人想起莎士比亚的话:“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智者总是在静中修身悟道,升华灵魂。静,方可远离繁华世俗的一切纷纷扰扰,让日益沉重的心归于安宁,让你的目光始终辽远,思维始终清晰。静,是一份淡泊,一份内敛,一份自知。诸葛亮的《诫子篇》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陶渊明拥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摒弃一切聒噪和喧嚣,在宁静中反省自我,冷静地对待周围的世界,甘于沉潜,处世不惊。静,是一种人生境界。

向往宁静者,胸襟必宽。追求宁静者,心灵纯净。拥有宁静者,内心一定博大深邃。静,利欲者永远攀附不到的崇高境界。在这个物欲纵横的世道,独守宁静,确是一种伟大。

[点评]

宁静,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境界;是属于心灵的清闲与干净。作者对“宁静”的理解超越了“安宁”和“安静”,是深刻的。季羡林的宠名皆忘,陶渊明的心远地偏,都是对“宁静”的诠释。此外,一个“守”字,强调了坚持,强调了恒久不改,强调了屡挫不移。一个“独”字呢?又传递了太多了无奈,太多的悲情,和太多的崇高。

倾听宁静作文

初中作文《心怀宁静》

关于秋天的作文:宁静的秋天

宁静诗歌

宁静美文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作文)

守住心灵宁静

宁静以致远

心灵的宁静

用宁静造句

作文宁静
《作文宁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