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服务中心求突破 发挥特色创品牌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1: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服务中心求突破 发挥特色创品牌

争创一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业绩

中共铜山区委宣传部

一、铜山基本情况

铜山区于2010年9月成立,由原铜山县和原九里区部分街道办事处组成。全区总面积201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辖21个镇(场)、8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19个行政村、15个社区。作为苏北大县,铜山曾创造出许多辉煌。1993年首次区划调整前曾两度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被誉为“淮北领头羊”。新世纪又9次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位居第十一届全国百强县53位、比上届提升13位,位居第六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90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27位,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近年来,铜山紧紧围绕“苏北第

一、全省领先”和“项项领先、处处创优、年年进位”目标,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机遇,坚持科学发展、率

1

先发展、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实现GDP570.57亿元、同比增长14.3%,财政总收入88.98亿元、增长3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1.1亿元、增长5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7.34亿元、增长22.4%,工业用电量37.98亿千瓦时、增长29.2%。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苏北第

一、全省领先,增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连续多年荣获徐州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继续领跑苏北,全面争先进位,实现了“总量进苏南,均量进苏中,综合实力江北前5强、江苏15强”的历史性跨越。

二、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部署要求,立足“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新定位,真抓实干、锐意创新,各项工作亮点频现,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政治保证。

一、打好“精品”牌,提升对外宣传形象。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媒体合作优势,出好稿,上大报,争头条,进一步扩大铜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稿件数量明显提升,拓展了外宣广度。仅2011年度我区共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3200

2

多篇,比上一年增加了20%。在《徐州日报》连续推出《镇兴铜山》、《推动跨越发展 建设美好铜山》、《光点--铜山发现》、《新起点.新征程---迎接市党代会召开》4个战役性报道全面展现了我区工作的重点和亮点,做到主题精、标题亮、内容新、版式活,产生集聚效应,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重头稿件实现突破,提升了外宣质量。围绕小康达标、社会管理、科技创新等主题工作,不断在市级以上党报党刊推出各类头条稿件,2011年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农民日报》刊登头版头条4篇,《人民日报》也实现了突破,在较高层次上展现了铜山风貌。三是用稿机制不断完善,确保了外宣长效。先后探索并建立了外宣项目制、媒体合作制、例会策划制、每周小结制、好稿奖励制等新机制,为出好稿、上好稿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打好“特色”牌,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区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化旅游度假产业厚积薄发,科技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民间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对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拉动日趋明显。一是深入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业项目的影响力。 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实施“四个一”文化景区项目建设,即:一山(吕梁山)、一湖(微山湖)、一河(玉带河)、一人(彭祖)。吕梁风景区开展了一带(沿故黄河风光带)、三区(天凤湖生态区、吕梁湖生态区、

3

圣人窝生态区)、十景(孔子观道亭等十个文化景点)项目建设;微山湖快速通道及环湖大道工程正进一步勘察设计,套里岛、楼山岛等渔港码头已开始接待游客;玉带河景区景点相连,月亮湾农业生态园、拔剑泉主题公园、风情小镇等已初具规模;彭祖庙景区建设不断完善,彭城民俗文化村也将推出彭祖养生餐饮和名家讲堂,彰显养生文化和养生之源特色。二是全力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聚合力。积极搭建文化产业特色平台,结合高校聚合的地域特点,设立大学生文化科技创业园区,现已入驻科技文化企业58家,带动700余人就业,2011年底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润450万元,税收300万元。软件创意动漫、电子工业自动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基础配套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格局基本形成,创意产品和科技成果不断呈现。比如:徐州原动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原创的104集动漫大片《如意岛上的小精灵》已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成为我区首部登陆央视的动漫作品。我区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目前,邻里创意产业园项目概念性的规划、设计工作已基本完成,有望在深圳文博会上签约,矿大东画家村前期论证个总体规划已基本结束。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研发中心、360度球幕影院生产基地和中科院动漫技术研发中心在内的中国视觉工业创新产业园也将进驻我区。三是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资源,提升民间文化

4

产业的创新力。出台扶持政策,引导组织民间文化由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向产业化生产方式过渡,搭建展示舞台,通过举办民间文化交流、作品展览项目挂钩等方式,让富有特色的吕梁奇石、汉王石刻、黄集面塑、司保良玻璃雕刻等更多的优秀的民间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打好“引导”牌,增强舆情应对能力。近年来,铜山网络舆情管理在实战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形成了政府与网络的良性互动,提高了舆情应对能力。一是打造三大平台,畅通民生渠道。加强铜山综合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使网民能够及时了解铜山办事程序、铜山新闻、突发事件进展、重大事项公开等一些内容;建设网站信箱系统,进一步拓宽和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开设铜山论坛,提供一个网民建议、投诉、爆料的渠道,打造铜山网民互动交流平台。二是建立三支队伍,及时处理舆情。引进全新的网络舆情搜索平台,由网络搜寻员24小时无缝监控网上舆情,实现无缝搜索;由专兼职网络联络员,负责对网络反应事项协调、跟踪、办理、答复工作;由网络评论员对重要信息、热点问题进行跟帖、引导和解释,有效控制舆论向正面方向发展。三是健全三项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理流程机制、舆情联席会议制度和网络发言人制度,做到预案前置、责任明确、分工到位,以制度

5

化、程序化的工作流程来确保各类舆情及时有效处理。在大许“7〃16”交通事故、利国“9〃23”不明气体排放和张集杨洼“10〃30”水库坍塌等突发事件中,各项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避免了负面舆情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打好“创新”牌,展现理论宣教成果。我区理论工作立足特色创品牌,冬训工作2009-2011连续三年受到省、市宣传部门的表彰,2011年荣获了全省农村党员冬训创新奖,3名同志被评为全市冬训工作先进个人。一是打造“创意冬训”新品牌。我们把冬训工作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紧密相结合,把集中培训与日常服务相结合,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在全区各乡镇成立了“冬训五彩服务队”,开办了“冬训夜校”,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服务。省冬训巡查组在我区召开了全省现场会,对这两个品牌给予了“创意冬训”的高度评价。二是强化理论调研出成果。我们针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紧扣矛盾、认真分析,形成了多篇有实践意义的调研文章,在《群众》杂志发表了《让优质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个孩子》、《知责,勇于担当》、《融入真心真情 化解群体纠纷》3篇理论成果,在新华日报发表了理论文章《创新社会管理 实现四个转变》。三是实现理论宣讲全覆盖。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邀请专家学者在全区组织了四次大规模巡回宣讲活动,去年一年开展培

6

训300余场,受教育党员干部群众达70000余人次,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广泛欢迎和认同。

五、打好“活动”牌,提高文明创建水平。积极融入徐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活动为载体,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一是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在全社会继续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学会文明走路,学会文明开车,学会文明说话”主题实践活动,精心组织“与道德模范同行”活动,广泛宣传典型人物事迹,用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建设,我区孝老爱亲典型张凤兰入选了“中国好人榜”,留守儿童好榜样张妞入选了首届“江苏省美德少年”,文明创建成果不断涌现。二是着力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突出文明村镇创建重点。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把文明带回家”系列活动为抓手,提高镇村人们素质,改变人们生活习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措施实、氛围浓、市民参与度高,铜山镇、三堡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三是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实施活动。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和机制,在社区成立“少儿之家”、“儿童快乐家园”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大力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以铜山镇驿城村、三堡镇、张集镇、汉王镇、大彭镇为试点,抓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示范点建设,并逐步在全区各镇推广。

改革创新开新路攻坚克难求突破

抓基础创特色铸品牌.

服务中心发挥职能

创德育特色品牌 树素质教育典范

创学校排球特色 树学校体育品牌

固本强基 创特色 树品牌

以“优势教育”特色创优质教育品牌

抓质量创特色树品牌求发展

夯实基础求特色 凝心聚力谋突破

一心一意谋发展 攻坚克难求突破

服务中心求突破  发挥特色创品牌
《服务中心求突破 发挥特色创品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