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四川大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9: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四川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四川大学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自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以后,作为首批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四川大学根据教育部“先行先试”的原则,积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先期试点学院多次深入研究、讨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制定相关的政策配套措施,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现就学生遴选、培养思路、师资队伍、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在2009年底制定了《四川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总体方案》,2010年初,进一步完善了该方案,明确了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先期在国家急需且我校学科优势显著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轻化工程三个专业本科层次,试点按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培养本科工程型人才。

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轻化工程三个专业分别与企业合作,进一步共同细化、完善了 “校内培养标准”、“企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等培养计划。

三、启动了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遴选工作。所有我校在读工科相关专业学生,凡热爱工科相关专业,乐于动手,并以卓越工程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优秀学生,通过本人自荐、辅导员和教师推荐均可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选拔,经专家考 1

评,学校将遴选出一批优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苗子分别进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轻化工程三个试点专业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前,学生遴选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明确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思路。

1、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实施校企联合培养,确保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在秉承原成都科技大学工科注重校企联合培养的基础上,我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将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已安排专人负责企业联络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兰州石化分公司等50余个产学研联合培养工程师基地的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及机制,并就各种细节问题与企业进行了磋商,以便充分发挥企业及其技术人员在工程实践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参与课程教学、工程实践和科研实践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包括毕业设计)均达到一年以上。通过“企业走进课堂,学生走进企业”,“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个部分,实现边教学、边实践、边科研、边应用,使一大批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强,能满足中国新型工业化建设对未来工程师知识面、创造能力和综合工程实践经验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脱颖而出。

2、发挥川大百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全面提升卓越工程师的人文境界。卓越工程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校充分发挥百年川大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优势,丰富和完善了涵盖人文学科、社会

科学、自然科学的,以《中华文化》、《四川大学校史文化》,《国际文化与教育-归国学者看海外》、《西方文化》、《四川大学人文大讲堂》为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对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开展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通识教育,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气质,传承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

3、打破学科壁垒,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带动卓越工程师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和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也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学校在遵循工科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设置跨学科的交叉课程群,组建跨学科的交叉团队等方式拓宽工科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与加强能应用相关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专业素养和工程意识。

4、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强化实践环节。本着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精简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际开展重实践、重应用的案例教学;学校“985”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导师的科研实验室等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开放;优先支持该计划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新基金项目和挑战杯等;加强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实习实践基地,经过提升、完善,形成以学校工程中心、设计院、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周边知名企业组成的稳定的“卓越工程师”校内外实践基地和企业培养体系,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基地;建立一批紧密贴近企业需求、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具有工程

应用前景的课题,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尽多地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增强工程思维训练;毕业设计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尝试让学生结合签约岗位选题,也可结合生产实际选题,或根据校企合作项目、历届毕业生就业后反馈的信息等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可以是工程项目设计、生产流程设计、技改方案等。

5、定期举办“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论坛”,探讨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

五、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了培养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的长效机制,重点在于努力提高专业课师资队伍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学校讨论、草拟了要求、鼓励教师定期去生产一线的有关规定,目前正在修改、完善,即将提交学校讨论通过。2010年,学校已在试点专业遴选了5名新进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带薪赴企业工作1年。同时,学校借工科专业与企业合作的丰富经验和学校丰富的校友资源,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工程管理经验的业界精英继续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授课、担任主讲教师或开设创新创业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将来还将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力争4年内,使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不低于50%,且每一届学生至少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学校正在与省内乃至国内工程设计研究院的著名工程技术专家接洽,聘请他们担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兼职教师,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依托学校—企业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正在为进

入“计划”的学生遴选“双导师”,即学校为进入“计划”的学生每人配备2位指导教师,一位由工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一位由企业界专家担任,以确保学生能接受到高水平学科专业指导和工程实践指导。

六、制定了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1、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及分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及相关院系教学院长、工程教育专家、部分企业领导组成。下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计划的实施。

2、设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项奖学金,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推免研究生政策上给予支持。

3、定期开展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工作组和校企联席会议,及时解决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碰到的实际问题。

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由于有企业经历的教师缺乏,同时,各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招生规模及办学实力存在差异,可能难以保证试点专业所有招生人数均参与该计划,建议由各高校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首批参与人数,已保证项目实施质量。

2、长期以来,工科培养实验条件匮乏、经费缺口较大,将

直接影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学校将充分动员校友资源,积极寻求企业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同时,呼吁国家加大投入,尽快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所需的实验教学条件。特别希望教育部考虑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我校的办学实力,给予四川大学以政策性倾斜与支持。

3、建议教育部建立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的合作办学机制,互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进行交流。

4、建议教育部设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项经费,并尽快落实到位。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总裁班

四川大学机关党委

四川大学章程

四川大学毕业设计

四川大学介绍

四川大学自荐信

四川大学医学管理处

四川大学成绩排名证明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